APP下载

关于网络信息资源消费若干问题的分析

2011-11-17王秋文

现代情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消费水平消费结构

〔摘要〕本文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两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目前我国网络信息资源消费的情况,从网络信息消费的概念、消费产品、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讨论,力求对目前我国互联网发展状况和网络信息资源消费情况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网络信息消费;互联网发展;消费结构;消费水平

收稿日期:2011-03-28

基金项目:江苏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程的实时测度机制及其实现的技术路线研究(2010ZDIXM013)

作者简介:王秋文(198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信息化进程等。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06.042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1)06-0162-04

Analysis of Several Questions about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umption

Wang Qiuwen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Statistical Report on Internet Development in China published by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CNNIC)recent two years,this paper analyzed current consumption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resource in China,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concept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consumption,consumer products,consumption structure,the level of consumption we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aiming at having a more clear understanding of Internet development and consumption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resource in China.

〔Key words〕consumption of Internet information;Internet development;consumption structure;consumer level

在当代社会,国民经济及社会的信息化正在成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信息化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地区间综合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又落脚于网络信息资源消费的发展。

中国互联网已经发展了16年,随着网络普及率的持续提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及网络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网络信息消费成为信息产业的主体,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

1 网络信息消费概述

1.1 信息消费

信息消费是指对信息服务与信息产品(软硬件)的消费以及消费的信息化[1]。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改善和收人的提高,信息消费作为一种新的消费类型逐渐出现并悄悄普及,人们读书,看报,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都可以纳入信息消费的范围。

信息消费不同于传统的消费,一方面,信息消费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消费。信息消费主要用于满足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水平的需要,已经超出了人类谋求生存的最低层面,达到信息消费者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信息消费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质,才能完成信息消费行为[2]。

1.2 网络信息消费

网络信息消费是指在网络条件下,消费者为满足自己的需求,利用网络获取各种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包括使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过程,即理解、消化、利用信息内容的过程[3]。网络信息资源是指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放在光磁等非印刷型的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方式再现出来的信息资源[4]。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网络信息消费在人们的消费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通过之前对信息消费内涵的分析可以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消费都是网络信息消费,网络消费是人们借助互联网络而实现的其自身需要的消费。随着因特网的日益普及与完善,网络以其简捷、信息新颖量大的优势,越来越成为人们信息消费的重要选择。网络消费与信息消费是一种相互交叉的关系,只有两者交叉部分即利用互联网进行的信息消费才是网络信息消费。

2 网络信息消费基础资源情况

网络信息消费的基础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国互联网自身基础资源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是人们能够上网进行网络信息消费所必须的基础设备。互联网本身和上网设备的发展、普及是人们进行网络信息消费的基本条件,从根本上影响着我国网络信息消费的发展和普及。我国的互联网在过去的16年里发展迅速,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网络已经渐渐的深入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接入网络的设备和手段也不断更新,这使得人们进行网络信息消费越来越便利。

2.1 我国互联网基础资源现状

互联网基础资源包括IP地址、域名、网站和国际出口带宽4个最重要的构成要素。

表1 2009.12、2010.06和2010.12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对比

上表数据来自第26次和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IP地址是互联网最基础的资源,2009年底我国IPv4地址数为232 446 464个,而截至2010年6月,我国IPv4地址由2009年底的2.3亿达到2.5亿,到了2010年底,我国IPv4地址数量已达到2.78亿左右。IPv4是我国互联网稳步发展的保障,没有IP地址就无法接入互联网,而以目前的增长速率看来IPv4地址资源正临近枯竭,最快将在2011年上半年耗尽,这已经是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亟须通过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加以解决,互联网向IPv6网络的过渡势在必行,并且越来越紧迫。

截至2009年底,我国域名共有1 682万个左右,2010年底总数继续下降至866万个。.CN在域名总数中的占比从80%降至50.2%,总数为435万。与此同时.COM域名增加至371万,比重从16.6%提升至42.9%。另外.NET域名总数占5.6%,.ORG域名只占1.2%。江苏省的域名数为501 740个,占域名总数的4.5%,其中.CN域名为246 672个,占.CN域名总数的3.7%。

我国的网站数量自2006年12月到2009年12月连续3年都在持续增长,2009年底到达高峰,共有323万个网站,之后便开始下降,截至2010年底,网站从2009年的323万减少到191万个,年降幅达到41%。其中.CN下网站为113万个,降幅更是达到了54.7%。我国网站数量减少的原因至少有三点:一方面,网站托管终止是网站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我国逐步在完善对互联网的管理,使得一些非法网站停止运营;第三,造成网站数量减少的原因还包括许多中小网站由于经营困难,不得不放弃网站经营。

我国国际出口宽带2006-2010年4年间一直在不断发展。2009年底,国际出口带宽为866 367Mbps,2010年底达到1 098 956.82Mbps,年增长26.8%。其中,中国电信国际出口带宽数最大,达到660 612.82Mbps。

2.2 网络信息消费产品

上网设备是人们进行网络信息消费的必备条件,信息消费不仅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和吸收,信息工具的消费也应该属于信息消费的范畴。信息工具是信息消费过程中所利用的工具、手段及其服务, 它包括计算机与网络产品、通信与网络产品、消费类电子产品、软件产品、电子元器件产品五大类[5]。这五大类信息工具是网络信息费的基本设备,他们都是物质产品,虽然其本身并不含有任何信息内容,但是离开这些中间设备人们将无法访问互联网,更不能进行网络信息消费。

电脑、手机等设备的拥有量是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大多数网民使用台式计算机访问互联网。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年,我国使用台式电脑上网占78.4%,仍居上网设备首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网络终端技术的创新,上网的设备以及带有上网功能的电子产品也层出不穷。如今除了电脑,手机、平板电脑、互联网电视、车载终端等等设备都能与网络相连接,这些技术和产品都不断掀起网络信息消费热潮。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增幅最大,从30.7%增加加到45.7%,使用其他设备上网的人数的比例只有0.8%。手机上网占比从2009年12月的60.8%增长至66.2%,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比例比台式计算机只低了12.2%,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这与政府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有密切关系,目前3G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国,3G的开通使得手机上网的速率大幅度提升,手机上网成为了潮流,庞大的手机用户拉动了新一轮网民增长。截止到2010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了3.03亿。手机上网降低了网络使用的门槛,使没有接入条件或电脑的人也可以使用互联网服务,移动互联网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3 网络信息消费结构

网络信息消费主体和消费客体是网络信息消费结构的两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信息消费活动的主体就是信息消费者,既包括进行信息消费的个人,也包括企、事业单位,各种机构、团体等等,信息消费实质上是消费主体通过对信息化产品的消费而不断信息化的过程;消费客体就是网络信息,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内容丰富,种类繁多。

3.1 网络信息消费的主体

信息消费者的研究领域、知识水平、兴趣爱好以及消费偏好等因素, 决定了信息用户的消费内容及消费方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网络信息消费主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3.1.1 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的消费人数多,并且数量一直保持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网民规模较2008年底增长8 600万人,年增长率为28.9%。而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突破了4亿关口,达到4.57亿,比2009年底增加7 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

3.1.2 网络信息消费变得更加大众化

随着网络的普及,使用网络获取信息的用户不再局限于少数的研究人员,许多潜在用户转化为现实用户,这部分用户主要是一般的从业人员、老人及青少年等。这些普通信息用户更多的消费有关生活各个基本方面、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非专业性的免费的消息和信息。这一部分人学会使用网络后促使网络信息的用户数量激增,新增加的信息用户上网的目的主要在于获取消息、休闲娱乐、小型商务交易等,大众化信息消费量激增便成为一种趋势。

3.1.3 网络信息消费者年龄结构呈现如下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消费的年轻化,而后又逐渐向成熟化发展。网络信息消费需要以掌握一定水平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知识,由于年轻人思维活跃,更加容易接受新事物,也能更快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因而易于接受各种形式的网络信息资源,较快地成为网络信息消费的主力军,根据CNNIC 历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2008年我国30岁以下的网民数量占网民总人数的67.1%。2009年30岁以上年龄段网络用户占比攀升,整体占到网民的38.5%。2010年,我国网民年龄结构继续向成熟化发展,30岁以上各年龄段网民占比均有所上升,截至2010年底,占比达到了41.8%。年龄在30岁以上的这部分网络信息消费者更为成熟,消费能力较强,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重要用户群。

3.1.4 青少年是我国网络信息用户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

在中国3.84亿网民中,有50.7%的网民是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这个群体人数接近2亿,是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并且CNNIC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学生占比依然在快速上升。青少年因为思维活跃,易于接受各种形式的网络信息资源,因此也是使用网络应用较为活跃的群体,是网络信息消费的生力军。而青少年群体中19~24岁的网民占到50%,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的特殊群体是信息消费领域中最具活力的消费力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10年6月,我国大陆地区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网民占整体网民的23.2%。可以说,大学生网民是网络使用最活跃的群体之一,该群体在大部分网络应用上的使用率都最高。这一群体的网络信息资源消费行为可以分为学习和休闲两个方面:在学习方面可以包括了解本专业最新学术动态,学科范围内研究热点;为完成课业而查找、下载学术论文、学术报告等;为研究生入学考试收集资料;学习外语;获取最新就业信息目标等。休闲娱乐则包括网络游戏;社交网站,使用电子邮件和博客;与朋友即时联系,沟通交流;观看视频;收听、下载音乐;网上购物;消费网络文学等等。

3.2 网络信息消费的客体

网络信息消费的客体就是网络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数据库、多媒体、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电子合同、新闻论坛、WWW网页等多种形式,同传统形式的信息资源(如报纸、书籍、广播和电视等)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具有来源广泛与发布自由、共享性和时效性、参与性和交互性的特点[6]。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上网终端的集成,SNS、微博客等Web2.0应用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互联网信息承载量的急剧增长,信息资源前所未有的丰富,使得人们的消费内容和方式也不断变化。

我国网络信息消费持续偏向娱乐化的现象在2010年发生了变化: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游戏三大娱乐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在2010年均出现下降,网络音乐由第一大网络应用下降至第二,网络游戏使用率由68.9%下降至66.5%,网络视频下降率较小,下降了0.5个百分点。搜索引擎超越网络音乐成为第一大网络应用,使用率从2009年的73.3%上升至81.9%。这表明网络信息消费正在向理性化发展。

4 网络信息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

网络信息消费水平受到诸多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影响,从主观因素角度看,信息消费不同于传统的消费,信息消费不仅对消费者的经济能力有要求,同时要求信息消费者具有一定水平的知识储备,不仅包括用户有使用计算机,使用网络以及各种软件的能力,也包括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分析以及信息利用等方面的能力。从客观因素角度看,主要是网络信息消费环境,即国家通过基础设施检索和完善相关法规所营造的消费环境。

4.1 使用费率与负担能力

信息消费意义上的购买力是指货币、时间、精力和智力的总和,其中智力因素是决定购买力大小的最主要因素,谁具有更高的信息利用水平,谁就可能成为信息消费的富有者[7]。同样,当货币支付能力不足时,信息消费也可能受到限制。

信息用户的网上支付能力实际上决定着信息用户的信息消费结构,而不同层次的信息消费结构满足用户网络信息需求的能力是不同的,必然影响网络信息资源消费的总体水平[4]。近几年我国信息用户的网上支付能力有明显的提升,但是由于我国网络信息消费起步相对比较迟,人们接受新事物、理解新事物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这网络付方式持观望态度。另外一方面,在中国3.84亿网民中,有50.7%的网民是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而这一部分信息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有限。因此我国网络信息消费者网上支付能力还相对较弱,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还有待提高。

4.2 知识与应用能力

4.2.1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人们利用信息系统获取所需信息的内在动因,具体表现为对信息的敏感性、选择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8]。有无信息决定了收集、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对于网络信息消费而言,用户的信息意识表现为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对网络上信息进行判断甄别的意识,利用互联网信息解决自身问题意识。这样的意识越活跃,越能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能力。

4.2.2 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是指从各种信息源中检索、评价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劳动者必须掌握的终身技能。信息素质具体包括能意识到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决策的基础;了解信息需求及问题所在;制定信息检索策略;掌握信息检索技术;能评价信息;能根据实际用途组织信息;使用信息,将新信息融会到现有知识体系结构中。网络信息资源良莠不齐,有序化程度也比较低,信息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情况。

4.3 网络信息消费环境应继续完善

这里的网络信息消费环境包括信息设备、信息资源、通讯网络、人才资源4个方面。国家应该从这4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努力降低信息消费资费水平。政府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网络信息消费市场发展的信息政策,包括完善知识产权法,保护好网络信息消费者个人隐私等等。

5 结 语

我国网络信息消费整体水平较好,互联网基础资源和上网基本设备整体上都在蓬勃发展,人们进行网络信息消费的基础越来越坚实,许多网络信息潜在消费者成为了现实的使用者,原有的使用者又可以以更加先进、便捷的方式消费网络信息资源。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网络信息消费水平,应当不断增强网络消费人群信息意识、继续提高信息素质。网络信息消费环境也有待完善,规范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加快网络信息消费立法,加强对网络信息监管,保护好网络信息消费者的权益。

参考文献

[1]赵丽霞.关于信息消费的思考[J].软科学,1999,(S1):7-8.

[2]朱红.信息消费及其水平测度[D].2004.

[3]隗玲,武翔宇.我国网络信息消费现状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4):155.

[4]秦鸿霞.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消费研究[J].情报探索,2009,(10):62-65.

[5]汪卫霞.我国居民信息消费核算及其特征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8):47-51.

[6]马费成.信息管理学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7]蔡怀舜.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

[8]沈固朝.信息检索(多媒体)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

[9]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1.1.

[10]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0.7.

[1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0.1.

[1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R].2010.4.

猜你喜欢

消费水平消费结构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对发展低碳会计的建议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西藏自治区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发展研究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