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剑桃花情
——我对扬剧《情定关山》中桃花的浅解
2011-11-17时冬银
■时冬银
扬剧《情定关山》是根据漫瀚的《契丹女》改编,经我团二代演员的精心打造,终以优美的舞台呈现荣获江苏省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该剧讲述了辽、宋金沙滩一战,杨老令公战死沙场,杨家将死伤惨重。唯四郎杨延辉战乱中负伤逃脱,为辽国公主桃花所救。经过“刺萧”,“追杀”等一系列周折杨延辉为萧太后的博大胸怀和桃花公主的真情所动,应允招赘辽国与桃花公主成亲。杨延辉虽在辽国成亲、生子贵为驸马,但思乡情切,中秋之夜终向桃花公主袒露心声……
适逢宋朝举兵,杨延辉之母佘太君亲自挂帅列阵三关,眼看狼烟四起,生灵涂炭。辽国主公萧太后痛定思痛,决心化干戈为玉帛,以民族团结为重,毅然遣杨延辉回宋营。辽、宋两国剑拔弩张、三关列阵,二军阵前,萧太后和佘太君这对征战多年的“老冤家”终于见面。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二位传奇女性,为民族和睦的大业,尽弃前嫌,一场血腥的战争制止了,两军阵前变成了“省亲会”。桃花拜见婆母,成林(杨延辉、桃花公主之子)扑向祖母怀中……
全剧中桃花这一人物是不可缺惑的主要角色,是她在战乱之中救助了杨延辉,又是她在杨延辉刺杀萧太后不成追杀时用剑抵住杨延辉的喉咙,是她的满腔儿女之情,不计前嫌,嫁给了杨延辉。为化解这场民族矛盾奠定了基础,是她在中秋之夜与杨延辉敞开心扉打消了杨延辉的顾虑为辽宋和解铺平了道路。这样一个血肉饱满的人物,谁不喜爱,作为一个演员面对这样的角色能不激起创作欲望吗?
我于1996年毕业于江苏省戏剧学院扬剧表演专业,同年到江苏省扬剧团工作,在这十几年中虽然大大小小也扮演了不少角色,如:《百岁挂帅》中的穆桂英、杨七娘、杨文广和杨八姐,《王昭君》中的戚戚,《马娘娘》中的韩宫人,《圆梦记》中的李月娥,现代戏《龙二瞎子》中的晚雪,《上金山》中的白娘,《僧尼下山》中的尼姑,《回娘家》中的陈赛金等,但最让我心动的角色就是《情定关山》中的桃花。
许多文艺作品中对辽宋之战大多描述宋朝者多,而《情定关山》一剧则是从民族团结的大主题入手,杨四郎与桃花的情缘为主线,以二位传奇女性(萧太后、佘太君)尽弃前嫌,民族和睦,合家团圆为大结局。别开生面,立意高远,这也是我创作桃花这一人物应把握的一条主线。全剧中我把桃花这一角色大体分为两个段落,大幕拉开时是金沙滩一战的惨烈场景。杨家将全军覆没,唯四郎杨延辉从战乱中逃脱,辽国公主桃花目睹宋营中一小将英勇善战即穷追不舍,此时的桃花英姿飒爽中带着一股杀气,她并不知道她所追杀并救起的“一员小将”就是杨四郎。
我把桃花此时的心境理解为一种说不清是爱慕还是仇恨,或者更大程度上的好奇,这与辽国公主的那种骄生惯养,为所欲为的性格切切相关,在这种心境下桃花才会在“帐逢施救”一场戏中对这位“小将”暗生倾慕之情。而杨四郎为雪国恨家仇在大奠之时刺杀萧太后失手后又遭桃花追杀。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杨延辉袒露真相。此时桃花的思绪中忽然明白杀父之仇弑母之恨皆因战争而起。对杨四郎的人格魅力从敬佩到更生爱慕就不难理解了。
第二段落为:与四郎成亲后,无论从服饰打扮到举手投足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中秋赏月一场戏中桃花已为人母,身着旗装,对娇儿的溺爱,对夫婿的体恤皆显露处此时桃花得成熟。当杨四郎面对明月,袒露思乡之情,欲返南朝,此时桃花公主不是“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担心丈夫一去不返,让杨四郎对天盟誓。适时杨家起兵边关,眼前狼烟再起,桃花禀明母后随杨延辉南下,邀佘太后共商和平大业。至此在这场战与和的较量中,在这段民族团结的大业中桃花这一人物的作用已不言而喻了。
这是我对桃花这一角色做的一个角色分析,这也是我在从艺十几年中成功塑造的一个我所喜欢的角色,每当演出至尾声时“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一家人相拥在萧太后和佘太君身旁时,台上和台下的观众无不欢欣鼓舞,令人回味,令人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