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曲是一种信仰
——写在李鸿良“臻丑臻美”个人专场之后

2011-12-30于莎雯

剧影月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昆曲李老师舞台

■于莎雯

一.纯而又纯的昆曲人生

电影《在云端》中,乔治·克鲁尼饰演的男主角有一段台词给我印象深刻:“生活到底有多重?假设你背着一个背包……我要你把生活中的一切都装入这个背包,从最小的物件开始,书架上的,抽屉里的,零食……现在开始往里面装大点的物件,衣服,桌上的东西……再往里面放更大的东西,你的沙发,床,餐桌,汽车,你的家,把他们统统装进去……这就是我们每天做的事情,我们不断的给自己增重直到寸步难行,我们绝不容许一个失误。现在我决定把你的背包烧了,你决定从里面拿出什么?”我们的人生在不断扩容,不断增重,陆陆续续添加了欲望、财富、名望、地位,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经历、感情、体验、意识,如果有一天这些东西被清空,我们最终选择留下的就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我常常想,我会从背包里拿出什么呢?不过,对于李鸿良老师,我猜想,他第一个选择的一定是昆曲。

曾经一次闲聊时,李老师半开玩笑地说:“其它问题都不要问我,我都不懂,我懂的只有戏。”虽是戏言,却也道尽了他的生命本质——一个纯而又纯的昆曲人生。我认识的李鸿良老师,是一个感性细腻的人,因为爱着这个世界,而爱着周围所有的人。他过得很辛苦,因为他努力地扮演着社会赋予他的所有角色。在生活中,李老师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或许他常常会内疚地认为自己留给家庭、留给妻女的时间太少,是一个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么多年在艺术上和剧团里的辛苦耕耘和付出,耗去了他大半的时间和精力,剩下的,全都奉献给了家庭和亲人。艺术工作者,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需要自我的人群,而李老师,把他所有的自我都分给了事业和家庭,对生命个体而言,已经是一种极大的牺牲了吧。牺牲和奉献,不一定非要轰轰烈烈抛头颅洒热血,细水长流的给予更是一种可贵的坚持。十多年的两地分居、孤身在外在很多人看来已经十分辛苦,而李老师还心系妻女,只要有时间,几乎每个星期都会赶火车回昆山老家,为的就是给妻子一丝体贴,给女儿一个拥抱,这一坚持,就是十几年。频繁的两地奔波,已经成了李老师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绵延十几年,也许还要继续绵延下去,能坚持下来的人不知几人。这似乎不可以单用毅力和吃苦来解释。李鸿良老师无疑是一个心中充满大爱的人,他对家人的爱支撑他在这条回家路上风雨无阻奔波十几年,也是同样的爱引导他在艺术的道路上忘我前行。回顾李鸿良老师这十几年的生活,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坚持,不论是火车上奔波的画面,还是寒来暑往早起练功的身影,都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他心中未曾改变的爱与执着。

我相信,只有爱生活、爱生命才能爱艺术,为艺术奉献一生的人一定不会是绝情绝性的人。艺术本身充满了情绪和情感,能细腻感知和表现艺术中的幽微情绪,在生活中一定哀乐过人。李老师在舞台上的生动刻画和恰到好处的分寸掌握来源于他对于生活的深刻体认。闲暇的时候,我很喜欢跟李老师聊天,聊天的范围不仅限于昆曲,更多是生活。我很早就发现,一个好的昆曲演员,常常也是半个心理学家,他们犀利的视角和对事件本质的准确把握和深刻分析常常让我觉得收益匪浅。一句话,“功夫在诗外”,丰富的阅历、深刻的思考、细致的观察、静心的体认是构成一个优秀演员舞台表演的自身基础,也就是累积,而对于世界和生活的爱则成为他热爱艺术事业的原动力。这些丰富的养料经过刻苦训练的锤炼,经过昆曲艺术道路的艰难熔铸和打磨,才炼出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成就了一位优秀的昆曲表演艺术家,也成就了一段如昆曲般内敛柔韧的艺术人生,最丰富,也最纯粹。

二.臻于至善,成于大美

李老师的粉丝都是铁杆,对他的表演甚至艺术发展道路都熟悉到如数家珍。不过我们还是再来回顾一下他的简介吧:李鸿良,出生于1966年。1985年毕业于江苏省戏剧学校昆剧科。师从周传沧、范继信、姚继荪、刘异龙、王世瑶、张寄蝶先生。他表演细腻传神、诙谐幽默,行当基本功扎实,唱念过硬,可塑性强。现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昆剧院副院长。李老师拿手的剧目和担纲的大戏大家都耳熟能详:《风筝误》、《十五贯》、《小孙屠》、《孽海记下山》、《跃鲤记芦林》、《艳云亭痴诉点香》、《渔家乐相梁刺梁》、《义侠记游街》、《红梨记醉皂》、《白罗衫》、《桃花扇》、《看钱奴》、《牡丹亭》等。在“臻丑臻美”专场的折子戏之间,我们在大屏幕上又一次回顾了这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感受着李老师塑造的角色带给我们的欢笑、轻松、惊叹、沉重、思考……这时,我不由自主想到了冰心的那首小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李鸿良老师可谓是省昆最勤奋的演员,在少年的学习阶段,就以成熟坚韧的心性承受着超越同龄人的艰辛,在数不清的汗水和伤痕中积累了扎实的昆曲表演基本功。在成名之后,尤其是担任省昆副院长之后,在繁忙的演出活动和行政工作之余,依然一如过去般每天早起到院里练功,便是这一片平和的心境,已足以让人佩服——无论前面有多长的头衔,获得了多少荣誉,在李老师的心中,他首先是一个演员,一个为舞台和观众活着的人。因此他才能在业务行政双肩挑的情况下,保持了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为观众奉献了十几场精彩纷呈的个人专场。

这次的“臻丑臻美”个人专场无疑是一次堪称精品的演出,是李鸿良老师对广大热爱他的昆曲观众的一次汇报演出,也是他几十年昆曲生涯的一次阶段性小结。演出的剧目也是经过精挑细选,有副、丑等不同行当,有苏州话、扬州话的念白,饰演角色有老谋深算、阴险狠毒,有疯癫荒诞、胡话连篇,有活泼俏皮,有胆小好色,还有反串的“作怪”丑女,性格反差很大,角色覆盖也广,每一个角色都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代表了昆丑的某一类型,可以说,这五出精选的折子戏基本全面地展示了李鸿良老师的昆曲造诣。

昆丑是昆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行当,在任何一部完整戏剧中都不可或缺。昆丑集中展示了昆曲的诙谐之美,相对于小生小旦的唯美和武生的英武,丑行代表了一种更轻松幽默也更贴近于生活的审美。如果说生旦表现的是理想中的人,那么昆丑常常表现的是现实中的人,用一种惹人发笑的方式展现了有血有肉的人的小心机、小市侩、小狡猾、小聪明,但又有一种特有的笑看人生、举重若轻的洒脱劲儿。大圣大贤或大奸大恶在昆丑表现出来都是那样触手可及,如在身边,用一种可亲可近的方式表达严肃的话题。所谓的“丑”不但指扮相丑(相对于生旦的俊扮),也是某一人性特点的局部放大,突破了平衡,惹人注目到滑稽。这是这个行当的独特审美,愈是“丑”,就愈是“美”,将“丑”演到极致,也就达到了审美的极致,故而此次专场被命名为“臻丑臻美”。这个名字很好地概括了李鸿良老师在昆丑行当中所达到的高度。

在戏曲表演方面,我是个外行,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去剖析李老师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唱腔、每一句念白、每一个动作,但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李鸿良老师在舞台上向我们传达的情绪、想法。一个精彩的晚上,我们看到了五个活生生且差异化很大的人穿越时空站在了舞台上,而这五个人为同一人所塑造,这是多么奇妙的事啊!《风筝误·惊丑》中的詹爱娟,甫一亮相,先展示了没有缺陷的半边脸,既而突然亮出“杀器”——生有粗大黑痣的脸颊,强烈对比顿时引起哄堂大笑,一个扭捏作态的喜剧少女形象顿时活了。后来詹爱娟心急毫不矜持、偏生又吃不了热豆腐的猴急模样,对话当中粗鄙无知又张皇掩饰偏欲盖弥彰的尴尬,最后被“情郎”无情拒绝又无可奈何伏床大哭的伤心任性,一位刁蛮小姐的女儿家心思,都被李鸿良老师刻画得入木三分,专场开头便引人入胜。《绞绡记·写状》的贾主文则很见功力。一个年纪老迈的状师,步履蹒跚,行动迟缓,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多的肢体动作,内心世界全凭语调和眼神展现。贾主文上场时一边念佛一边东张西望,透露了他外表仁慈向佛,内里奸诈狡猾;自白时说到“无钱与我的,掏摸改他为强盗”时的凌厉眼神,透露了他的为钱颠倒是非、不择手段、心狠手辣;听刘君玉抱怨时的不动声色、装傻充愣,反映了他的老谋深算、虚伪谨慎;而不见银子不下笔、见了银子哪怕往自己面前挪一寸也是好的,这种夸张的丑态将贾主文的贪婪本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西厢记·游殿》是昆丑的经典剧目,在舞台上长演不衰,虽然我看过了很多遍,但此次还是开心大笑。李老师将法聪这个年轻又聪明伶俐的小和尚诠释得活灵活现。八面玲珑,满腹世故,加之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应对极快,性格很讨喜。后面跟张生的对话更是妙语连珠,包袱百出,一折戏李老师表现得光彩照人,灵巧可爱。《红梨记·醉皂》是一折独角戏,皂隶陆凤萱奉县令之命请赵汝舟赴宴,谁料皂隶带醉而来,一路闹出许多笑话。从头至尾一人演出而不见冷场,需要极强的表现力和气氛操控能力。这出戏十分讲究做功,有模仿小孩子的声情动作,有醉醺醺步履不稳的样子,有醉眼中景色扭曲黑白颠倒的奇异审美展现,李老师独自一人长袖善舞,游刃有余,牢牢吸引着观众的眼球。最后一折《水浒记·活捉》是整个晚上的高潮,由李鸿良老师和省昆当家花旦龚隐雷老师联袂主演,拍档本身已经足够吸引人。《活捉》中张文远最大的看点是是他从头至尾的心理变化:从潘金莲深夜叫门时的好色欣喜,到不敢轻易开门的谨慎,到对访客身份的猜测,再到开门而不见人的害怕和自我安慰,从甫一见潘金莲的轻佻,到认出故人的恐惧、敷衍,再到在潘金莲的诱导回忆中的沉醉、迷狂,及至失魂落魄地走向死亡。每一丝细微的心理变化李老师都拿捏得准确精当,每一个眼神都似乎在诉说内心,最后被勾魂索勾走,动作更如魂魄般在舞台上飘荡。精湛的技艺,将一出极其考验演技、昆丑行很难演的戏码演绎得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三.昆曲是一种信仰

在大屏幕上对李鸿良老师日常生活的介绍中,我第一次看到李老师在工作单位以外的个人生活,很惊讶地看到李老师多年来住在一套没有装修的房子里,因为没有时间!更有视觉震撼的是他的卧室里摆满了书,画外音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书是家中唯一的装饰品,也是演艺事业更上一层楼的坚实阶梯。”在勤奋的练功、投入的演出和负责的行政工作之外,李老师的业余时间都拿来读书充实自己,才有了舞台上对人物角色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这是他对生活的理解。李老师说的一句话更让我印象深刻:“要演好丑角,先要像丑角那样生活着。”这就是李鸿良老师,深深沉于生活,埋首艺术,以低调谦虚的姿态默默前行着的昆曲表演艺术家。一个事业型的人,事业不仅仅是养家糊口赚钱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寄托。昆曲对于李鸿良老师来说是什么呢?可以是生命,可以是灵魂,在我看来,更是一种信仰,一种对民族艺术、传统文化、高雅审美、高贵人格的信仰。这样一种植根民族、传承高贵的信念让李老师在昆曲的道路上不论顺境逆境,永远不离不弃,在舞台上永远保持着可贵的激情。不仅仅是李鸿良老师,江苏省昆剧院所有活跃在舞台上的艺术家们都是这样。

让我们向李鸿良老师致敬,祝他的昆曲道路愈加宽广精彩,走出一片新天。也向跟他站在一起辛苦耕耘的所有昆曲艺术家致敬,感谢他们让我们重拾了对美、高贵和民族传统的信仰。

猜你喜欢

昆曲李老师舞台
昆曲史中流脉问题的学术检讨——以北方昆曲的名实为例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该得奖的李老师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宠物难伺候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我们的舞台
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