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舞蹈艺术遇见张艺谋
——如何丰富舞蹈艺术的舞台表现手法
2011-11-17韦钰
■韦钰
当一个人手中拿着一张一百元票价的《阿凡达》电影票和一张一百元票价的《红楼梦》舞剧票,不用考虑,不用纠结,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向电影院走去吧。这不是什么沉重的选择,毕竟在这个二十一世纪,数字化和信息化并存的时代,电影要比舞剧受欢迎得多。电影艺术已经得到普及,它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艺术的熏陶,它可以通过特技、演员、时空转换、虚实真假给人们视觉、感官以及精神上的强烈感受。《阿凡达》就是成功地运用了这一特点才取得成功的。而一台非常精彩的舞剧呈现给观众的东西也很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观众都可以接受并且消化的,在舞台上演员肢体的表现力是有限的,再高难度的技巧,再唯美的动作都不一定能准确无误地向观众表达出它们的含义,这就要依靠舞台的表现手法了。事实上,舞蹈的表现手法又受到表演空间的限制,导致表现手法狭隘、单一。但是,在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的今天,人们更注重精神上的享受,单一、狭隘的舞台表现手法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感官需求,所以,我们要追求更精致、更细腻的舞台表现手法,而这种手法可以向电影的表现手法靠近,借鉴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可以让舞蹈更加多元化和大众化,使舞蹈艺术在现有的层次上更加贴近现代观众的审美品位和要求。
艺术就像是一颗大树,舞蹈艺术和电影艺术分别是这颗大树上的两个不同的枝桠。人们在看电影的时候不会想到舞蹈,看舞蹈的时候也不会想到电影,它们虽然生长在一颗树上却从没有交点。而当张艺谋看到这两个枝桠的时候,他将电影艺术的枝桠嫁接在舞蹈艺术的枝桠上,使舞蹈艺术的枝桠生长出更茂盛的枝叶。
人尽皆知,张艺谋是电影导演,他的电影有他一贯的风格,但他也导演了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下面就着张艺谋的电影风格来谈一谈他是如何丰富舞蹈艺术的舞台表现手法的。
一.强烈的色彩运用
在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张艺谋注重了三姨太和二姨太的旗袍颜色,根据不同的性格和家中地位的情况分别穿着不同的旗袍颜色。在舞剧掀开轿门的那场舞蹈中,整个舞台都布满了红色。高挂的灯笼在后面一盏盏点亮,所有人都穿着大红色的旗袍,原本应是喜庆的日子,却又被那么艳丽的红色浸透出血色的悲哀。张艺谋偏爱红色,当一轮又一轮的红绸带铺天盖地的把老爷和颂莲淹没,那红色也代表了失望和绝望。灯笼,本是驱散黑暗的明亮,却成了飞蛾扑火的诱饵;大红,本是大吉大利的祝愿,却成了阴森狰狞的血舌;家庭,本是和睦温馨的栖息之所,却成了勾心斗角的杀戮之地;雪地,本是纯洁祥和的平静,却成了上演死亡的布景;戏子,本是优雅唯美的象征,却成了世俗宗法的牺牲。
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中,张艺谋也巧妙的运用了他的这个分格,使整个开幕式看上去华丽无比,光鲜夺目。在舞蹈的部分,舞蹈演员身穿一身黑衣在白色的卷轴上舞动,用身体画出一幅大好河山。一黑一白,这样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了中国水墨画的时代,也让这种黑与白的世界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在丝绸之路那段舞蹈中,舞者站在被人举起的土黄色的毯子上翩翩起舞,就像是人们在穿越黄沙运送丝绸一般,从上面看有着很独特的色彩感。紧着着又是海上丝绸之路,全场的灯光都变成了蓝色,舞者也穿着海蓝色的服装,手拿土黄色的船桨不停的划动和翻动着,场面壮观,令人瞠目结舌。随后又出现了穿着华丽的女子,每一波的演员服饰的颜色都艳丽不同,粉色的,绿色的,黄色的等等,是一场相当宏大的视觉盛宴。
二.空间蒙太奇的运用
蒙太奇,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我们经常可以在电影中看到镜头切换的场景,原本在喝咖啡的,一个切换过后又变成了在海边晒太阳的。不过,在舞蹈中这种手法不多见,张艺谋在舞剧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就运用了这一手法,使场景的切换相当有特点。在老爷娶颂莲的那一晚,原本是老爷拿着红色的绸带和颂莲的双人舞,而在灯光一暗之后,再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隔着门窗的老爷和颂莲的影子,观众通过影子的动作和影子的大小来明白老爷和颂莲之间所发生的关系。这段影子双人舞并没有直接呈现在观众的眼前,但却清晰的描述出了故事情节并赋予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比起直接在灯光下舞蹈,这种效果更吸引人。紧接着老爷和颂莲又破窗而出,直接冲击了观众的视觉效果,就好像身临其境般,真的看见当时的老爷和颂莲冲到了你的面前。
在后一幕看戏的那段中,张艺谋用了“戏中戏”的手法,巧妙的表现出了颂莲与戏子之间的不为人知的感情。舞台的中间是颂莲的独舞,舞台的后面又是戏子在演戏,这前后人物的关系,两人之间内心的痛苦尽收观众眼底。
三.浓烈的中国情怀
张艺谋的电影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浓烈的中国情怀,他一直秉持着走“中国风”的路线。这一点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尤为突出。当一幅气势恢弘的中华文化长卷徐徐铺开,五千年中国文化与中华文明,当代中国的时代风貌与勃勃生机,在这巨大的画卷中集中地展现在全世界面前。在悠扬古朴的《太古遗音》古琴声中,上古至先秦的文化符号在画卷上流淌。在行云流水般的变幻中,“孔子周游列国”的诵读情境、“活字印刷版”的文化意象、“丝绸之路”的大漠风情、“郑和下西洋”的壮丽景观、中华礼乐的盛大气象依次演绎。造纸、飞天、长城、昆曲、和平鸽、鸟巢、太极拳、瓷器,各种体现中国文化的元素艺术地再现。
张艺谋用短短一个小时的文艺表演的时间,通过绚丽的色彩,独特的构思,新奇的手法,让世界充分感受了中国文化的精华。让全世界观看开幕式的人们都为之动容。那一张张五彩万分的照片,那一个个让人惊叹不已的镜头,不仅把中华文明更好地融入了世界,更将有力地推动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了解与交流。
当然每一个舞蹈都有每一个舞蹈的特点,并不是说加入了张艺谋的电影艺术风格就一定好,只是,现在舞蹈世界让我们感到迷茫。芭蕾,依旧是原来的芭蕾,它已经过了《天鹅湖》和《红色娘子军》的高峰时期,我们可以将经典剧目传承下去,但是在传承的时候我们也要适时发展,并非停滞不前。古典舞,现在的古典舞已经不知该如何发展,只是,在我们谈到古典舞的时候依然会想起唐满城,想起拧倾圆曲,却在跳舞的时候依然执着的跳着不知是现代还是古典的舞蹈。现代舞,现在一说到现代舞就是挣扎、矛盾、恐惧之类的词语,不是一身白衣的站在舞台上“穿梭于白云间”就是穿着T恤短裤在舞台上“也许是要飞翔”。当代舞,军队舞蹈的别称,气势和技巧是他们的主力。当我们还在这些舞蹈中徘徊的时候,为何不从其他的艺术身上来汲取些源泉呢?
当苹果砸到牛顿的脑袋上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当舞蹈艺术遇见张艺谋的时候,张艺谋让舞蹈艺术的枝桠生长出了更茂盛的枝叶。在同一个表现效果的需求前提下,电影的优势要远远大于舞蹈。有时舞蹈艺术无法清晰表达出的效果,就可以运用一些特殊的舞台表现手法,使呈现出来的效果更完美。也许,张艺谋并不懂舞蹈,他导演的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有许多圈内人士都不喜欢,觉得是在玩手段,忽略了舞蹈的重点,也篡改了小说的原版,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局外人的身份来打破固有的思路,冲破当局者的枷锁,他这种不拘泥于舞蹈形式的舞台表现手法可能是给舞蹈艺术的一种新突破。我想,当我们以动作和技巧为主的同时,何不以一些巧妙的方式,将这些手法运用其中,来展现更好的舞台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