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小说到戏剧——浅谈小说片段改编为剧本的训练

2011-11-17王东妍

剧影月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小说过程学生

■王东妍

表演课是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对小说片段的改编是表演课上尤其是表演片段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之所以选用小说进行改编,一方面是因为小说与戏剧都拥有很强的故事性和个性化的人物,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相比较而言,小说的创作比话剧剧本的创作繁荣得多,国内外有许多优秀的微型小说、短篇小说及中、长篇小说,为平日里的教学训练提供了很大的选择余地。

但不得不承认,小说和戏剧在语言上的确存在着一些差异,在巴金先生的《家》中,对觉新这一人物的塑造更多的是通过叙述性的语言对他的内心世界进行描绘。比如“他绝望地痛哭,他关上门,他用铺盖蒙住头痛哭。他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他忍受了。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己痛哭,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1]觉新作为一个大家庭的长子长孙,必须为了这个家族放弃自己的前途,放弃自己所爱的人,听从长辈的安排,其内心是无比痛苦的。而在曹禺先生改编的四幕话剧《家》中,舞台上的觉新主要是通过自我独白的形式来展现这种痛苦与无奈。“活着真没有一件如意的事:你要的,是你得不到的;你得到的,又是你不要的。哦,天哪!”[2]。

因此从一部文学作品到对小说其中的片段进行改编并最终成为一个小剧本,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化的筛选、节选的过程,而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

一.采用小说片段改编剧本训练方法的益处

1.文化素养的提升: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艺术院校的学生实践能力强,但文化基础相对比较弱。作为表演专业的学生,文化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个演员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对作品或剧本的理解,进而影响到他对剧中人物的塑造与把握。而在对小说片段的改编中,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大量阅读,尤其是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他们会跟随着作家那精彩的讲述走进不同的世界里,体验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感受着不同人物的心路历程,也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文学素养慢慢得以提升,对作品的理解力不断增强,对人物的把握也不断深入。

2.分析能力的提高:

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分析的过程。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中不能简单的停留于表面的“读”的阶段,不能只是简单的停留于对作品中故事情节的一般性的了解上,还应该进一步的进行分析,挖掘作品背后隐含的深刻主题,人物内心深处的心理感受。长此以往,在这种训练中,学生的分析能力自然能得到提高。

3.改编能力的培养:

对小说片段的改编,并不是对作品中情节的照搬,而是在阅读完整部小说之后的重新再整合。在改编时,往往要把小说中能表现人物性格最突出的部分,最能推动故事情节的部分筛选出来,并进行合理的改动,使它们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片段,改编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培养观察分析能力的过程。

二.小说片段改编的几个小步骤

1.“选”

“选”即“选择”“筛选”的意思。主要是指对小说的一种选择。中国的文学浩瀚如海,对于一个在文学造诣方面不是很深的表演专业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指导非常有必要。

①先中国后外国,先当代后现代。由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会造成学生们在接受上有一定难度,再加上外国人说话的神态,语调,语速等与中国的不同,会给学生在演出时造成一定的难度,尤其对于演技尚不成熟的学生,我们一般先选中国的小说,再选外国的小说。中国小说也是先选择离现在比较近,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容易接受与产生共鸣的当代小说,而后是现代小说。

②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有可挖掘价值的小说。由于主要以训练学生演技为目的,所以在小说的选择上最好以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为主,深刻的思想内容,尖锐的矛盾冲突,丰满的人物形象,使它具有更多可值得挖掘的东西。而先锋派的小说在舞台呈现时更多的是靠导演的技法取胜,对训练学生的演技作用并不大。

③从小说的内容角度讲,最好选故事的逻辑性严谨,戏剧性强的,人物性格特征鲜明,并适合于舞台表现的小说;从节选片段的角度讲,最好是有矛盾冲突的,能体现人物鲜明个性的情节片段,具有较强的情感起伏,这样更容易改编,更适合演出。比如当代作家中,贾平凹、苏童、刘震云等作家的作品就比较容易改编。

2.“析”

主要是指对小说和人物的分析。就是我们常说的案头工作。案头工作看似与表演没有直接的关系,其实不然,案头工作做得越到位,分析得越透彻,对小说的把握就越深刻,对人物的感觉就越准确。

①对小说的分析:

主要是通过对小说的分析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小说作品中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以及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等,这样就能对小说中的人物所生活的背景有一个清晰地了解,更容易把小说要表现的主题表现出来。以苏童的《妻妾成群》为例,这是1989年发表在《收获》上的一篇中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旧时代家庭的生活悲剧,在封建专制男权文化下,大家庭内院里妻妾争宠斗争:妻妾间的争斗、妻妾与老爷之间的性关系、主人公颂莲的性格转变与心理活动、死亡意象的渲染……小说混而不乱地表达了众多女性的生活悲剧、封建家庭的腐朽、欲望争斗等多个主题。

②人物小传:

在确定了自己要演的人物之后,就要把小说中凡是涉及到有关这个人物的介绍都抄下来,包括作者描述性的语句、借别人之口介绍人物的语句、以及所选的人物说别人的语句,都要抄下来,抄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物形象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更是一个由“走近”到“走进”的过程。

以苏童的《离婚指南》为例,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朱芸,她的人物小传就可以这样写:朱芸,男主人公杨泊的妻子,三十岁出头的家庭妇女,5年的婚姻生活让她变得不修边幅,在丈夫面前做任何行为都无所顾忌,如打鼾、饭后当众剔牙、吃饭吧唧嘴等,因为整日忙于家务和照顾孩子,使得朱芸的生活变得单一和没有什么追求,平日里不看书、不读报,只是一有时间就看电视剧,这一切在一直以来很向往高雅生活的丈夫杨泊看来,简直无法忍受,于是他提出了离婚。而这一切在朱芸看来都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杨泊有了外遇,他变了心,他忘记了自己对他那无微不至的照顾,忘记了这么多年自己对家庭的付出,更忘记了婚前自己是在杨泊一分钱都没有的情况下却毅然嫁给了他……想到曾经的这一切朱芸感到委屈,感到痛心,更让她不能承受的是离婚后周围人对她的那种眼神和评价,所以在杨泊不止一次地向她提出离婚时,她都以各种理由拒绝。

3.“编”

①小说片段的改编,时间一般控制在10至15分钟。文学作品毕竟不同于剧本,如果照搬小说中的某个情节,显然是不行的。这就需要对整部小说进行大整合,就要求学生从整部小说的角度,把最具有矛盾冲突的,能体现人物鲜明个性的情节和具有较强的情感起伏的片段选出来并进行合理的改编。

②改编时也应遵循人们的认知规律,即使在一个很小的片段中,也要有所谓的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这样的片段观众会更容易接受,同时也达到了改编小说片段的目的。

③小说片段的改编,在演出时主要以人物之间的对话为主。有时小说中原有的人物对话并不能满足演出时的需要,因此就需要在遵循小说中人物性格和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等基础上进行添加,一般会参考一些小说中其他人物对本人物的介绍或小说中以作者的或第三者的角度对本人物的介绍。同时,话剧语言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动作性,因此,无论是小说中原有的人物对话还是同学自己添加的对话,都应该时刻注意人物的语言是否具有动作性。只有具有动作性的语言才能更丰富地展示人物的内心,激化矛盾,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添”

当小说片段改编的大体框架出来之后,还应该进行“添”的环节,即“添加”“补充完善"的意思。因为单纯的人物对话仍然容易使学生在演出时只停留于话与话的交流,而不能很好的做到“演”,因此就应该把零散于小说中各个角落中的有关场景、剧中人物所用的道具、所穿的衣服、打扮、以及剧中人物经常会用的动作,说话的语气等都应该加入到小说片段的改编中,使之更加丰富、形象。学生在进行排练、表演时也会更容易进入状态,更快地找到剧中人物的感觉。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说进行“选”、“析”“编”“添”几个环节的处理,大致就能完成对小说片段的改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小说的阅读,文学素养得到了提升,在改编的过程中,对人物性格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对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理解的也越来越透彻。从小说到剧本,绝不是简单的删减过程,而是一个对学生能力的综合提升。

(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

[1]巴金:《巴金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4第38页

[2]曹禺:《曹禺全集》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34页

猜你喜欢

小说过程学生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