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明星效应看我国话剧市场

2011-11-17邢茜

剧影月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话剧市场化明星

■邢茜

近些年,我国的话剧市场逐渐繁荣,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影视明星加入到了话剧的阵营当中。早期有何炅、于娜的《想吃麻花现给你拧》,黄磊、孙莉等的《暗恋桃花源》;近两年有梅婷的明星版《我爱桃花》,夏雨、高圆圆的《艳遇》,秦海璐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徐峥的《资本·论》等等。明星的参与,在为戏剧市场带来话题与效益的同时,也引发了各种各样的思考。

在越来越多明星参与话剧的今天,人们产生了这样的质疑:明星的参与是否只是商家炒作的一种手段?过分的突出明星效应是否会削弱话剧的艺术性?我们不能忽略的是许多人是抱着粉丝的心态去看话剧的,他们主要看的是明星而非话剧本身,例如由魏晨、张晓晨这样的偶像明星主演的《奋斗》,就更多的受到了这样的质疑。但仅仅因看偶像而走进剧场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是挑剔的,除了明星他们更加看重的是话剧本身的质量。人们在对明星产生好奇的同时更多地是肯定了该明星的演技才会去看他的演出,毕竟绝大多数的影视明星也毕业于戏剧学院,对话剧本就不陌生,相较于不知名的演员,观众会更容易选择观看自己认为演技相对令人信服的明星的演出。当然明星只能成为观众判断演出是否值得观看的依据之一,话剧的编剧、导演、演出单位、口碑等也是观众所注重的参考因素。明星对于一部制作班底强大的话剧来说,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观众若既可以观赏到一部制作精良的话剧,又能看到明星,就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我国的话剧市场是否需要明星?市场的需求就是观众的需求。笔者曾对明星版话剧《我爱桃花》在南京的演出做了问卷调查,在吸引观众去观看的原因中,77%的人认为此话剧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明星梅婷的出演。可见,明星对于观众而言的确有着非常大的号召力。现阶段,我国话剧的市场化刚刚起步,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观众参与到了话剧艺术中,不能忽略的是明星效应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推动作用。明星的号召作用不仅仅是对于某一部话剧而言,也要看到明星效应对于话剧艺术整体的推动。2003年,由何炅、谢娜、于娜主演的第一部麻花系列剧《想吃麻花现给你拧》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这算得上较早也是较成功的由非专业话剧演员的明星来主演的一部戏,在当时取得了良好的票房。同时,不知多少人从那部戏的媒体宣传中,开始了对话剧艺术的心驰神往,话剧市场中观众对明星的需求也一定程度上被激活了。此后,越来越多的商业话剧采取了明星主演的模式,明星在为新话剧吸引眼球的同时,改编成明星版的经典话剧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

我们能否说明星就是话剧市场的救星呢?我国话剧市场化刚刚起步,很显然,单靠明星效应来激活话剧市场是不可能的。首先,我国话剧市场秩序还很混乱,能真正满足观众需求的作品优秀作品少之又少。能适应我国话剧市场当前阶段的演出模式还在探索之中,出现票房好的个案便常常会引发大批的跟风之作,制作方更多是图的一时利益,并没有用心去创作。这种作品往往无法经受市场的考验,作品良莠不齐会影响大众参与话剧艺术的持久性。目前,我国话剧作品缺乏精品意识,没有票房的根本原因在于话剧内容本身不够吸引人。而有明星参与的话剧大制作较多,不光是表演明星的参与,往往还有知名的导演、编剧等制作人,舞台效果也更加考究。相对于参演影视作品而言,明星参演话剧的收入一般较低,从某种程度上说,有好的制作班底好的剧本的话剧才能吸引明星的参与,明星更愿意在优秀的作品中历练自己的演技,提高自己的声誉度。有明星参与的话剧可以直接减少观众选择话剧作品的时间,同时降低观众花冤枉钱的风险。

其次,我国民众去剧院观看话剧的意识还没有被培养起来,在新媒介充斥的今天,人们更多地选择了网络、电视等更为便捷的艺术欣赏方式。培养观众进剧场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只有契合观众需求的优秀作品慢慢多了,才能吸引观众。在话剧稀少的地区,大多数人的心中,话剧还是一种比较陌生的艺术,在内心会觉得话剧内容离生活比较遥远,思想上往往比较严肃,需要较高的欣赏水平。因此,当前的话剧市场需要明星的吸引来提供这样一个让观众首次走进剧场的契机,才能进一步培养观众的观演意识。话剧剧团走市场化道路时间短,还缺乏营销意识。而往往自身又要排练又要营销会花去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还未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于是,更多的剧团选择了与企业与明星合作的模式,将营销的任务分离出去,而明星在其中便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宣传作用。明星有着较高的新闻价值,明星对话剧的参与可以引起媒体更多的报道,不但可以提高对话剧的关注度,往往还能为宣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人是对明星产生兴趣而走进剧场的,还有许多人是因为通过各种渠道看到了对明星的报道而对话剧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刺激消费。

再次,之所以越来越多的影视明星参与到话剧演出中来,也是由于我国话剧市场没有自己的明星。请影视明星的成本往往较高,就要从票价当中来对成本进行补贴,因此有明星参与的话剧票价一般较高。我国话剧市场的票价本身就存在偏高的问题,如果引用大牌明星就很难将票价降下来,不利于我国话剧市场的长期发展。成本是一方面,影视明星很多虽戏剧专业毕业但长期脱离戏剧舞台,缺乏实践经验,或是本就没有戏剧表演的专业训练,未必能将专业话剧表现到位。一个艺术市场若没有自身的明星,是很难实现真正繁荣的。我国早年间戏曲的繁荣,与观众的“捧角儿”不无关系,梅兰芳可以说是我国上世纪初戏曲艺术的代名词。当前我国的话剧市场虽也有自己的明星,但多数只为业内所了解,对于话剧参与还不普及的大众来说,这些明星还是陌生的。在许多城市,话剧的市场化还很低,甚至还没有开始市场化,当地剧团演出很少或基本没有演出,更不要谈有自己的明星了。而在话剧较少的城市中,对承办方引进话剧的一个很大的参考依据就是是否有明星的参与。因为话剧低市场化的城市群众更加缺乏看话剧的意识,话剧市场票房惨淡,有明星才能为票房提供一定的保障。所以我国的话剧工作者应当在宣传作品的同时也注重对自身明星的大力宣传,让观众在观看前对他们的表演有所期待,在观看中被他们吸引,让这些业内的明星在得到奖项认可的同时也得到市场的认可。只有观众喜欢上这些明星,市场才能脱离对影视明星号召力的依赖,我国的话剧市场才能更加有秩序有生命力地发展。

纵观我国当前话剧市场,用明星来演出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在我国话剧市场化的初期,用明星来吸引观众走进剧场是有必要的。但对明星的运用上要避免盲目,有的剧团在看到明星带来的效益后,也走上了明星化的道路,觉得明星大牌或是人气高就能获得好的收益,走入了一个仅仅为了用明星而去请明星的误区。但并非所有的明星都能胜任话剧,也并非所有的明星都能适合剧本的角色。不能将明星效应真正激活的话剧,同样不能起到吸引观众的目的。观众走进剧院的根本目的是希望看一场震撼心灵的演出,正如获遍了大大小小各种奖项的著名话剧演员尹铸胜所说:“现在戏剧市场很乱,剧目平淡,观众需要看明星,而我们不能单指望明星来拓展票房,戏剧精品才是永远的票房。”

猜你喜欢

话剧市场化明星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话剧《二月》海报
歌剧艺术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研究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话剧《关汉卿》:半个世纪的历史回响
扒一扒明星们的
浅议农村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
互联网+背景下的黄梅戏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
谁是大明星
201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中国国家话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