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年山东地区鸡痘发病情况调查分析

2011-11-16车国喜,刘思当

山东畜牧兽医 2011年1期
关键词:痘疹鸡痘网状



2010年山东地区鸡痘发病情况调查分析

车国喜 刘思当*(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泰安 271018)

近几年来,鸡痘(Fowlpox FP)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且发病严重程度也呈增强趋势,由鸡痘导致的经济损失日趋严重。很多研究资料表明,目前鸡痘严重发病与鸡痘病毒整合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关系密切[1]。2010年8月至11月期间,笔者对山东省不同地区送检的肉鸡、蛋鸡、麻鸡和地方品种12个鸡痘发病鸡群的临诊症状、剖检病变及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了观察分析,并跟踪检测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抗体水平及变化趋势。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调查

2010年鸡痘发病普遍较晚,8月中旬开始陆续发病,持续到10月底。患病鸡群的发病率较往年有所上升,有的鸡群甚至高达90%以上。免疫鸡群发病率较低,未免疫鸡群发病率很高,并有较高死淘率,如沂源一个发病鸡群就淘汰了近2000只育成蛋鸡,死淘率高达30%,损失严重。

2 临床症状

一般育成鸡发病较多,病程一般持续30d左右,甚至更长。病程长者,病鸡极度消瘦(图1-A),脱水;病鸡的痘疹多少及发生部位不定,主要见于无毛或少毛部位的皮肤(9/12)。有的鸡群发生严重的典型鸡痘,表现精神萎顿,采食、饮水下降,眼流泪,炎性分泌物使上下眼睑粘连,一侧甚至两侧眼睛失明(图1-B)。痘痂多见于眼睑、喙部、鸡冠及肉冉,有的整个背部、大腿部和两侧翅膀羽毛脱落,被增生的痘痂所覆盖(3/12)(图1-C),病鸡常因继发葡萄球菌感染而发生出血性坏死性皮炎。有的病鸡表现严重呼吸困难,发出咯咯的叫声,打开口腔可见口腔和咽喉部黏膜表面出现黄白色、稍突起的小结节,病情重者整个口腔内形成一层黄白色干酪样假膜(1/12),覆盖于黏膜表面。撕去假膜,则露出红色的出血性溃疡面。

图1 临床症状

A病鸡一侧眼睛失明;B背部和腿部皮肤被痘痂覆盖;C病鸡极度消瘦

3 剖检变化

除一例鸡群(1/12)发生严重的黏膜型鸡痘外,普遍表现皮肤型鸡痘。内脏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胸腺、法氏囊和脾脏萎缩;在中后期,个别鸡腺胃明显肿胀、质度变硬(2/12);胆囊扩张,胆汁蓄积;盲肠扁桃体出血,整个肠道表现不同程度的炎症病变,有的出现以肝周炎、心包炎为特征的大肠杆菌继发感染性病变。

4 病理组织学观察

取皮肤或黏膜痘疹组织、脾脏、法氏囊、胸腺、腺胃等器官组织,固定于10%福尔马林溶液,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表现为:(1)皮肤和黏膜痘疹:感染上皮细胞显著增生,呈典型的水泡变性病变,胞浆内有大型的嗜酸性包涵体(图2-A)。(2)法氏囊:淋巴滤泡严重减少(图2-B),残留淋巴滤泡极度萎缩,皮质区淋巴细胞消失,髓质区淋巴细胞严重缺失,有的滤泡呈空泡化(图2-C);黏膜出现大量皱褶,间质结缔组织增生。(3)脾脏:白髓数量少、体积小(图2-D),白髓淋巴细胞疏松,有的见有许多核浓缩深染的坏死或凋亡的淋巴细胞。(4)胸腺:严重萎缩,皮、髓质结构模糊;皮质淋巴细胞严重缺失、网状内皮细胞增生;髓质内只有少量淋巴细胞。(5)腺胃:个别病例(2/12)腺胃黏膜固有层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增生,腺体内亦见淋巴细胞灶状增生。

A 黏膜上皮细胞增生,胞浆内有大型嗜酸性包涵体;B法氏囊淋巴滤极度萎缩;C法氏囊淋巴滤泡空泡化;D脾脏白髓结构不明显;

5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抗体检测

用IDEXX 公司REV 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发病鸡群REV抗体,发病期间REV抗体阳性率在30%~45%之间;而鸡痘痊愈后的鸡群REV抗体阳性率显著升高,有的甚至达到了100%。

6 小结

目前,鸡痘发病鸡除表现皮肤或黏膜痘疹病变外,还表现RE的相关病变,如发病鸡群REV抗体阳性率显著升高,不同程度的腺胃炎,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等免疫器官发生坏死、萎缩,以及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降低而导致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苗的免疫失败。

据近几年的国内外研究报道[2,3]和本实验室的调查研究[4]说明这种两种病毒间的整合越来越普遍, FPV中整合REV基因组使鸡痘疫苗免疫失败,REV广为传播流行,对养鸡业造成巨大威胁。

[1]Y.M.Saif主编. 苏敬良、高福、索勋主译. 《禽病学》:第11版[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 Christian Hertig, Field and Vaccine Strains of Fowlpox Virus Carry Integrated SequencesFrom the Avian Retrovirus, 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 VIROLOGY 235:367–376(1997).

[3] 崔治中,禽反转录病毒与DNA病毒间的基因重组及其流行病学意义[J], 病毒学报, 2006(22):150-153.

[4]王刚, 孙洪磊等. 鸡痘病毒整合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基因的分子生物学鉴定与致病机理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42(11):4077-4084.

S858.31

A

1007-1733(2011)01-0056-01

整合REV基因的鸡痘野毒致病性变异病理学研究(编号Y2007D17)

(2010–12–20)

猜你喜欢

痘疹鸡痘网状
新安固本培元派三位代表性医家治疗痘疹用药规律研究*
中兽医药治疗鸡痘的新思路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网状Meta分析
SWRH82B热轧盘条心部异常网状渗碳体组织分析及改善措施
鸡皮肤型鸡痘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与防控
8种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状Meta分析
江医家喻嘉言食疗治痘探析*
皮肤型鸡痘诊断与治疗
鸡痘的诊断与防控
一例鸡痘与支原体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