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苏联电影在新疆的传播
2011-11-16左红卫
一、民国早期苏联电影在新疆放映的起步阶段(1911-1933年)
苏俄电影初传新疆是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当时不少白俄达官显贵逃亡到新疆,在逃亡者中“有一部小型手摇式电影放映机,并附带有两盘苏俄影片,在自己家里放映,自娱自乐。” [1]1924年后,苏联驻喀什领事馆将电影从国内带到其驻新疆领事馆内放映。这时喀什人开始了解电影,人们怀着极大的兴趣,街头巷尾到处都议论纷纷,对电影的好奇心都想一睹为快,但是当时在苏联驻喀什领事馆内的电影放映,纯粹属于自娱自乐的性质,没有对外营业。20世纪30年代初,随着电影放映业的逐步兴起,影片发行应运而生。因此,电影在19世纪末问世后,新疆人最早接触电影这一新生事物的主要渠道是苏联领事馆。新疆电影传播的起步,受到苏联影响很大。
二、盛世才及国民党统治新疆时期电影的传播(1934-1949年)
1933年,盛世才掌握了新疆政权。他认为只有依靠强大的邻邦苏联并得到中国共产党的支持,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于是打出亲苏的旗帜。1934年4月,盛世才公布了八项宣言,不久又提出“反帝、和平、建设”三大政策。苏联决定支持盛世才有自己的政治考虑,20世纪30年代,新疆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较为松散。30年代初,英国、日本在新疆活动频繁,与盛世才争斗中略占上风又由日本帝国主义支持的马仲英如果得势,那么苏联的中亚地区就将处于日本的威胁之下,苏联为维护其在中亚的稳定和远东地区战略安全,扩大在新疆权益。正是在这种相互需要相互利用的基础上,盛苏同盟很快建立。苏联采取了支持盛世才的政策,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予以支援,派遣一批专家、技术人员、干部、联共党员来新疆,恢复和发展新疆的经济文化。1936年,在苏联的支持下,盛世才逐步形成了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和平、建设的六大政策。亲苏不仅是六大政策的外交纲领,实际上也是六大政策的核心,新疆地方政府成了一边倒的亲苏政府。
(一)苏联驻疆商务代办处统一经营苏片发行业务
1935年,私营电影放映业相继在喀什、迪化、伊犁问世,新疆电影的片源主要以苏联电影为主,苏联驻疆商务代办处统一经营苏片发行业务,1935年,苏联开设了驻迪化、喀什商务代办处及国际书店,经新疆地方政府与苏方协商,由处、店统一经营苏片发行业务,剧片由代办处经营,不久改由代办处统一发行,杂志片归店经营。新疆各放映经营者与其直接联系,租赁剧片享受优惠价,杂志片无偿提供。[2](P.171)1938年,苏联影片输出公司在新疆设立了代表处,代替了苏商代办和国际书店的供片业务。
[3]1941年,新疆电影公司成立,代办发行业务,一直持续到1946年该公司解散。
(二)苏联电影在新疆传播情况
抗战时期新疆各文化组织的群众俱乐部是苏联电影传播的主力军。省城迪化(乌鲁木齐)首先开始兴建俱乐部和影剧院掀起了全疆各地的兴建热潮。1934年,在迪化经商的俄罗斯人在南梁集资首建俱乐部。抗战前成立的政治及文化组织反帝总会、维文总会和汉文总会将修建俱乐部列入1937年工作计划。截至1940年,“新疆电影院总计已过77所,平均每县具有一个电影院。”
[4]新疆各族文化促进会俱乐部发展速度极快,到1942年达到高潮,这些文化促进会的俱乐部分布天山南北,初步形成俱乐部网络。
盛世才政府采取亲苏政策后,苏联影片在全疆各地广泛放映。1935年以后,维文会积极推动电影业这一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本民族内的发展。在喀什维文会俱乐部成立前后,苏联驻喀什领事馆商务代办为喀什几家电影院提供了大量的苏联原版俄语电影拷贝,还有大量的新闻短片和动画片。维文会俱乐部使用弧光电影机的出现,大批苏联进步电影进入新疆和喀什,标志着喀什早期电影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柯文会在喀什公开放映电影,在喀什有一定的影响。
[5](PP.93-94)喀什放映过许多介绍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影片,对喀什抗日宣传和文化工作影响很大。
为了丰富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开辟财源,解决汉族文化促进会本身所需的活动经费,1938年,焉耆汉文会的俱乐部最初放映的全是无声影片如《小英雄》等。到了l940年才开始放映有声影片。[6](P.33)中苏文化协会的电影放映活动十分频繁,推动了苏联电影在新疆的传播。1939年11月5日,以促进中苏两国文化交流为宗旨的新疆中苏文化协会成立,中苏文协积极地利用电影来促进中苏两国之间文化的交流。中苏文化协会新疆分会放映了许多电影,以苏方提供的苏联新片为主,通过放映苏联影片,宣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苏联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推动了电影在新疆地区的传播,为新疆电影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新疆各族人民了解苏联的政治、生活提供了载体,使苏联的抗战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更为直观的展现在各族人民面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l942年l2月3日,发表署名易叶的《苏联电影概况》一文,对新疆上映的苏片做了如下评述:“教育性、现实性、为反侵略服务的目的,是它的三大特点”,文章指出:全疆近百个俱乐部和50余架电影机放映苏联影片,对新疆文化的提高,对新疆各族群众的影响是深远的。
1944年新疆三区革命后,三区政府仍然放映苏片。1945年5月,三区政府教育部成立电影放映队,三区公办、民办的电影放映业逐步发展。仅伊宁电影俱乐部达十多家,放映由苏联驻伊犁领事馆发行的苏联影片。但是,1943-1945年,新疆的电影放映业受到极大的影响,1944年的《新疆日报》中甚至连电影广告都很少,苏联电影因为受到限制,放映的就更少了,从1943年至新中国成立前,外国进口新疆的影片中,苏联电影很少,美国有些电影开始在新疆传播。苏联电影在新疆的传播与新疆的政局变化密切相关。
尤其是抗战时期,新疆放映了大量的苏片。从1939-1942年《新疆日报》刊登的电影广告中放映的苏片主要有:《巴黎公社》、《列宁在十月》、《集体农庄的人》、《漂亮的瓦西里撒》、《英勇的红军》、《在深海中》、《骑士》、《被开垦的处女地》、《战斗的青年》、《大远村》、《人民的武装》、《夏伯阳》、《多瑙河上》、《红色舰队》、《新世界中的一日》、《把敌人赶出去》、《七月十一日》、《惠风东来》、《坦克车手》、《战斗之日》、《假如明天战争》、《斯大林报告》、《十三勇士》、《稀奇古怪》、《彼得大帝》、《在莫斯科粉碎德国法西斯强盗》、《苏联抗德实录》(1—l0部)、《拖拉机手》、《五月之夜》、《高尔基童年》、《在敌人后方》、《归来》、《从前线归来的士兵》、《伟大的运河》、《光明之路》、《快乐的人们》、《保卫我们的祖国》、《斯大林格勒战役》、《在敌人后方》、《最高奖赏》、《海军岗位》、《史台班•拉金》、《勇敢的坦克兵》、《西伯利亚交响曲》(彩色,汉语)等等,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时期在新疆放映的苏片至少在100部以上,这些苏联影片,绝大多数为反法西斯故事片,也有一些苏联历史片和神话故事片。有的翻译成了汉语,有的有汉文字幕,有的在开演前发给维、汉文字说明,更有大量的原版苏片,但是,新疆民众百看不厌,形成了抗战时期苏联电影在新疆传播的一个高潮。
三、民国时期苏联电影在新疆传播的影响
从电影输入新疆到走向商业化,苏联对新疆电影的传播影响很大,使新疆电影放映从无到有,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作为一个重要支点维持了新疆的电影放映市场;新疆人民被苏联电影抗战内容所吸引。如1940年12月1日,《新疆日报》刊登了社论《谈谈电影事业》,文中指出:在苏联,电影被视为革命的重要武器,在苏联电影是被作为宣传、鼓动与教育群众的主要利器之一。1941年,中苏文化协会新疆分会发起中国人民向苏联人民写信运动,1941年12月1日,《新疆日报》刊登了《给苏联电影界的一封信——对苏联电影的印象》,作者认为“苏联电影在中国特别是在新疆普遍的热烈的受看和欢迎,在中国广大人民之间发生着伟大的影响,”苏联电影“充满着新精神与新内容,同时它已成为教育大众最好的精美的工具,苏联电影充满了人类社会的理想,为了建立必胜必成的信念,为加强坚忍不拔的精神,为了培养干部工作的热忱,为了一种新的生活而决定它的内容与形式的。” [7]截止1942年,苏联电影的影响遍及新疆天山南北,甚至远达农村牧区,苏联电影在新疆的观众涉及社会各个阶层、众多民族。抗战时期,苏联电影在新疆传播的过程中,《新疆日报》无论从电影广告、电影新闻、以及电影评介等方面,都适应了新疆地方政府亲苏政策和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具有一边倒的作用。
苏联电影之所以在新疆得以广泛传播,当时新疆地方政府的亲苏政策是苏联影片得以新疆广泛传播的最重要的原因,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政府出于自身在新疆利益的考虑,加强对新疆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渗透,从多方面对新疆援助,电影也不例外,可以说新疆地方政府的亲苏政策和苏联政府为其远东和中亚利益考虑这双向的原因,苏联对新疆电影业的发展给予了很多的援助,在苏联的援助下,苏联电影在新疆传播很快;“苏联的影片和别国不同,他们并不是为了娱乐而制造,他们受着国家的扶持,为了要训育和感化国内的公民,使他们能帮助国内社会、政治、科学的进步,他们是真能尽教育能事的教育影片。” [8]因此,苏联电影政治教化的特点非常明显。在抗战语境下,当时人们的价值标准、生活态度、审美趣味相似,全民相似的审美心理下,反法西斯片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新疆与苏联毗邻,抗战时期新疆是中外联系的重要运输通道,当时苏联的许多援华物资就是通过这一通道运往中国抗战前线的,苏联影片进疆运输方便,而国产片受战乱的影响,进疆缓慢,运抵新疆不是很多,周转过于缓慢,如1938年夏天,“教育部邮寄的国产影片《绥远抗战》,因为运输路途遥远,加之战乱,交通不便,影片沿途旅行了一年才到迪化;”[9](P.47)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新疆,电影本身还是一个新奇事物,人们对电影还十分好奇,选择余地也比较小;各文化团体为苏联电影的传播提供了载体。正是由于以上原因,苏联电影在抗战时期迅速着陆新疆市场,并一度占领新疆电影市场,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激发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抗战激情,使各民族投身于抗战的洪流中,爱国主义热情空前高涨,支援了前线的抗战,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到国民党统治新疆时期,苏联电影放映量大幅度下降,美国电影开始在新疆有所放映。
科研课题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新疆项目:《民国时期新疆各族文化促进会研究》,课题编号10XJJA850004。
[1]景梦陵.电影艺术传入新疆始末[J].新疆艺术,1995,(5),40-41.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史志编辑室编.民国时期的新疆文化资料长篇专辑(油印本).1994年12月.
[3]朱培民.抗日战争在新疆[J].西域研究,1995,(2).
[4]社论.谈谈电影事业[N].新疆日报,1940,12,1,(1).
[5]车夫.喀什早期的电影业[A].喀什文史资料第6辑[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喀什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喀什日报印刷厂印刷,1991年9月.
[6]周鸣歧.我所了解的汉族文化促进会[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焉耆回族自治州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焉耆文史资料第2辑[C].巴州报社印刷厂.
[7]给苏联电影界的一封信—对苏联电影的印象[N].新疆日报,1941,12,1,(4).
[8]罗静予.论电影的国策[J].中国电影,1941,1,(1).转引自冯清贵.陪都电影传播战时机制的确立与理论导向[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
[9]李富.银幕春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乌鲁木齐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乌鲁木齐文史资料(第5辑).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