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教学中的互动教学

2011-11-16谭莉莉

剧影月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舞蹈动作课堂

■谭莉莉

互动性——彼此影响、互相推动。这种提法最早是在游戏、娱乐中流传开来,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被教育界认可,提出了“互动教学”。众所周知,在舞蹈教学中“口传身授”是主要的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使得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述动作的过程和要求,周而复始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而学生对动作的要求是否理解、内心存在什么疑问、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等,我们却很少给学生表达问题的机会,这种缺少互动的学习,学生缺乏思考空间,大脑习惯于接受外来的信息,缺少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著名舞蹈理论家资华筠指出:“应用学科建设,强化对普遍规律的科学提炼,少而精准的传授方法。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可持续性发展的人才意识。”[1]在现代教学课堂中,互动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师生平等,把学生放在平等或主体的位置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利于发挥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由于“口传身授”是舞蹈教学的特点,如何能将互动教学与“口传身授”两者结合起来达到最佳效果,找到合理的结合点。我认为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体动作探讨法

在传统的课堂中,通常都是以教师做示范和讲解动作要求,让学生模仿练习。这种“口传身授”的教学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性,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针对现代学生已不能满足单一说教的形式时,作为课堂的教学者和组织者应考虑如何能使学生更快、更主动地掌握学习的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根据年级的训练任务,在课堂中将主体动作提出来探讨,课后布置一些思考作业供学生思考讨论,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例如:在课堂中,要会营造设计问题的情境,在做示范之前先把问题提出来,请学生带着问题看示范,分析对与错,并且要求学生回答动作对在哪里和错在哪里,把正确的动作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动脑、动手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与此同时,再要求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点评,教会学生正确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及对动作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说教,变为自我主动的学练,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不只是被动吃苦的事情,也能在学习中体验到求知的乐趣。在教学中,我还发现提问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提问能引起学生对学习的重视;提问题能激发学生开动脑筋,并在互动、活跃的教学氛围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品尝创造的甘甜,在相互学习、共同学习中感受师生合作的力量,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训练教材选择法

互动的训练教材选择可以不拘一格,主要看训练动作能否实现互动教学的目的。训练动作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的要求:首先应当在整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由易渐难;其次应充分考虑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再次是否具有辩论性、启发性、思考性;其四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讨热情。记得有一次在芭蕾基训课堂中,我用小跳Double assemble这个教材元素与学生在动作的要求上展开教学互动,采用了几种方式但效果不好。课后,我进行总结和反思,在下一节课中,我采取对Pas assemble这个动作进行分解和单一的训练,经过单一的分解训练后,学生在能力和动作的规范上有了明显的进步,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Double assemble的组合训练,效果很好。因此,互动的训练模式能起到学生对动作的理解与接受以及提高升华的能力,互动模式宜更多地采用由学生对选材温习后再进行课堂互动。量体裁衣地选用互动模式才能确保教学互动流程的顺畅,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绪,也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品位。所以,选择教学内容以及改进教学方法是保证“互动的关键”。

三.情绪调动掌控法

情绪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用得恰当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推进作用,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反之,它则起到阻碍进展的作用。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学生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有时在课堂中还会出现简单,粗暴的教学方式。笔者深知,教师的尊严何等重要,教师的苦口婆心也出于一片期望,但长期使用这种方式会在师生之间筑起一道难以跨越的高墙,我们要将教师的热情与爱心用互动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如要保证桥梁的畅通,让学生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我认为关键在于和学生沟通,要以爱心和耐心来培植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由于年龄特点,经常面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中经常要变化教学语言,有时直接,有时严厉,有时生动,有时幽默,并且还要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如:芭蕾教学中的七位手位,有学生的手臂手腕老是有棱角,就形容这样的姿态好像是“烤鸡翅”,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形象思维,从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以后训练中学生就会注意这些缺点。有时在教学中还要不断地通过生动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学生们很自然地就对老师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老师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老师的这种感情迁移到舞蹈课的学习上,逐渐对舞蹈感兴趣,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是所谓的“情感互动”。

四.自信加强培养法

舞蹈教学中有一种一直沿袭下来大家都习以为常的做法,就是在训练中,教师常常是把条件好的、理解能力相对强的学生放在队形的前排、中间的把杆,而把条件差、理解能力相对弱的学生放在队形的后排、旁边的把杆。这在舞蹈学习之初是有道理的。但是长此以往,前者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学习成绩逐步提高;而后者则深感自卑,学习缺乏动力,学习成绩下滑,以至于一旦让他们站到前排就感到局促不安、极不自信。每个学生的先天条件都不一样,但享受教育和学习的权利是平等的。经过思考,我在课堂中做了一些尝试,以星期为单位调整学生的位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站在把杆中间或前排,再进行适当的教学引导。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和潜力,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自信与快乐,使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平等学习舞蹈的权利,同时又能使这部分学生相信自己有学习舞蹈的能力,进而产生想做好舞蹈动作的强烈兴趣。教师都要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依据学生个性、心理特点,找到适合建立增强学生自信心的途径。

五.教师点评归纳法

当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反映在动作中时,他们的心理渴望是希望从教师那得到正确与否的评定。这时,教师的点评便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教师的点评应当在展示正确观点的前提下,对学生的互动热情与探讨精神应当多予鼓励和赞许。特别是对那些答案偏差的学生更应在释惑的同时,使其感觉到互动的最大价值不仅仅在于观点的正确与错误,而在于其是否付出了思维、是否用了真心。在课堂中,一些思维较慢的学生总有自卑感,我就经常请他们回答问题,无论回答的对与错从不批评,并且还让他们按照回答的方式做一遍,再加以引导,他们就明白问题所在之处了。一次、二次、三次……我不断的鼓励,学生不断的自信,课堂严肃活跃。因此,保证互动教学的全面性,充分与学生保持互动的激情和延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以为,教师的点评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来概括:明、合、鼓、解。明曰表明自己的观点;合曰用简练的语言合适地点评;鼓曰鼓励学生的发言;解曰帮助观点错误的学生理清问题思路达到准确动作。

在当今舞蹈学科教学中,传统的舞蹈教学更多的只是强调肢体动作的教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自我能动性,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根据本学科的特性,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把观念的更新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互动式教学法既不是课堂简单设问、提问、答辩,更不是课堂教学之余留下十分钟等待学生提问题、教师释疑解难,而是从根本上确立教学相长、激活思路、讲究艺术、提高效果的教学新观念,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式教学。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事物只有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方能激活机体。“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指导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并应用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当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我们的舞蹈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要运用讲解、示范、互动、启发、分析、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设法点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采用技能训练和智能训练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培养智能合理全面发展的舞蹈人才这一教育目的。

[1]郭声建.艺术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刘伟忠.研究性教学中的难点与实施重点[J].中国高等教育,2006

猜你喜欢

舞蹈动作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下一个动作
舞蹈课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