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儿京剧培训初探

2011-11-16李萍

剧影月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京剧心理培训

■李萍

京剧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一举申报成功为世界文化遗产。京剧是国粹,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其艺术魅力震撼了世界。保护、传承、发展京剧,使其世代相传,永葆光辉,是全民族的责任和使命。

我少儿时代是在 “大唱革命现代京剧”的环境下成长的,耳濡目染爱上了京剧,并考入了京剧艺术表演团体。在老师的教导下,对京剧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尽管我后来离开剧团,转业到文化馆工作,京剧一直陪伴着我。文化馆又给了我传承与普及京剧很好的条件,组织辅导、培训、参与群众性的京剧演唱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已成为我工作的主要内容。近几年,京剧进校园活动在我市部分中、小学试点,我很快意识到这项活动意义重大,是京剧世代相传的根本之策。我国是有十多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少年儿童占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少儿时期教育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可谓是“幼学如漆”,振兴京剧从娃娃抓起可见十分重要。我主动联系承担了市幼儿园、市少年宫、市文化馆“少儿京剧培训班”的教学任务,不断探索少儿京剧的教学方法,为传承与普及京剧做贡献。

京剧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其演唱与表演方式与现代生活相距较远,表演的大多是古代事件,少年儿童们不易看懂、不易听懂,更不易理解,就难以接受,这是少儿京剧培训的难题。如何解决,我在培训教学中不但借鉴其他艺术类少儿培训的方法,不断观察和掌握少儿时期心理和生理特点,把少儿时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4—6周岁;第二阶段:7—9周岁;第三阶段:10—12周岁。三个阶段是相互关联的,是相对而言的。尝试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培训教育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效。

怀着一颗童心,创造充满好奇的京剧艺术氛围,4—6周岁是幼儿阶段,幼儿思维单纯、幼稚,对外界的事物十分好奇、好问,提出一些奇特的问题;由于自控力差,往往表现出好动;他们的语言、记忆与想象力是对直观事物表象的反应,情感的表现也是多样化的。这一阶段幼儿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是好奇、好问、好动。我怀着幼儿般的童心,掌握幼儿心理和生理特点,对幼儿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环境渲染。在幼儿园的通道墙壁上绘制京剧“生、旦、净、末、丑”的脸谱,在教室里布置京剧服饰、刀、枪、剑、棍等道具,早晨入园时和课间休息时播放京歌、京曲,营造浓浓的京剧艺术氛围,给幼儿们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引起他们的极大好奇心理。

2.沟通交流。要保持幼儿们的好奇心,重要的是老师要有一颗童心,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与他们交流,以图以物为教具,用讲故事的方法叙述京剧知识,提出一些简单问题,让幼儿回答,启发他们开动脑筋,产生求职的欲望,同时要认真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满足他们好奇好问的心理要求。

3.有趣模仿。幼儿的好动,集中表现为对事物的简单模仿。我把京剧表演中“手、眼、身、法、步”的最简单的动作教他们模仿练习,幼儿们十分活跃,手舞足蹈,还出现了相互纠正动作,要老师评判谁的动作准确,充满童趣、童智,追求艺术美的氛围。;老师可以因势利导,将一个个简单的动作连贯起来成为京剧表演中得一个程式动作,把幼儿们好动与模仿的特点,引导到学习京剧知识上。

7—9周岁是少年儿童进入小学初小阶段,处于认字造句、算数运用的开始。他们的语言、思维、想象力发展增快,对事物的好奇心理在减弱,而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在增强,喜欢的就会产生兴趣。兴趣会直接影响其潜力的发挥,促进内在动力的产生。这一阶段少儿的心理和生理都处于成长期,求知欲望、好胜争强表现比较外露。在培训与教学中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寓教于乐。京剧的基本功是京剧表演的重要技能,也是体现京剧艺术魅力的载体。对少儿的京剧基本功训练开头就要规范、要严格。而训练是要吃苦的,又是重复单调的。如何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很重要,我把京剧基本功的“四功五法”的训练运用唱歌、舞蹈、体育教学的方法,由浅入深。唱腔的训练运用唱歌的方法,强调把字吐正再行腔、加强运气、以气托声,使气息自然畅通。眼神的训练中让孩子们知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必须掌握各种眼神的表演。接着进行手势与身段的训练,让手与眼相随,并与身段配合,用学习舞蹈的方法连贯表演。在训练毯子功与把子功时,从翻跟头与简单武打开始运用体育教学的方法。把基本功训练在愉快的教学中进行,在享受京剧美的训练中,体会京剧艺术的魅力,使孩子们对京剧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述故事。京剧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故事、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典故、风情习俗等等,可谓是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京剧的产生、发展以及京剧艺术家也有着十分动人的故事。我选择了一些与中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内容相近的京剧曲目的录像,进行播放。例如 《将相和》、《霸王别姬》、《空城计》、《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然后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故事情节,讲述京剧艺术家的精彩表演,各个行当的艺术特点,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被京剧艺术深深感染。除此,我还讲述梅兰芳大师少年时期刻苦学习京剧的故事,看放飞的鸽子练眼神,观看兰花的开放的姿态练手指,三九寒天练嗓子等等,教育孩子们学习要有刻苦的精神,要有自信心。通过讲故事,丰富孩子们的知识,满足孩子们求知的欲望,同时也起到普及京剧知识的作用。

3.鼓励为主。在基本功训练中,老师要有耐心、恒心、爱心,由浅入深。经常把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训练,然后集中相互观摩交流,创造一种竞争气氛,利用孩子们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对训练认真刻苦的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有的孩子有一点点进步,老师也要给予鼓励,激起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

在一次培训教学中,我选择现代京剧《红灯记》中得李铁梅的一段演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孩子们排练。在模仿学唱前,先讲述这段动人的故事,逐句讲解唱词的深刻含义,接着播放这段录音,激发出孩子们学唱的欲望。从进行分句教唱再到联唱,引导他们在演唱时注意情感的抒发,吐字与节奏的准确把握。为保护孩子们的浓厚兴趣,把他们分成几组演唱,相互比赛,演唱的热情高涨。接着教他们表演动作,讲解动作的一招一式,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动作的运用使演唱人物的情感得到充分表达。最后配上音乐,让孩子们集体登台,声情并茂的演唱,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这对孩子们是极大地鼓励,也让他们对京剧产生了浓厚兴趣,增强了自信心。我又从中挑选了8个身材较好,扮相俊美的孩子,精心装扮成小铁梅,登上全市中、小学文艺调研的舞台,荣获最佳表演奖,京剧的艺术魅力打动了在场观看的师生们,对京剧进校园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10—12周岁是少儿进入高小学习阶段,他们的心理与生理处于快速成长期,对事物有一定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对自己所喜欢的事情,都有理想中的目标,但遇到困难又容易产生退缩,表现为意志的不坚定。这一阶段少儿的生理与心理逐渐产生差异他们都有表现自我的欲望,表达自我的心声,表露自我的喜爱,追求美好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良师益友,是学习最重要的心理因素和前提,要保持少儿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却是难题。在少儿京剧培训中,我认为关键在老师,要让少儿喜欢京剧,首先要使少儿喜欢教他们的京剧老师。京剧老师要受到少儿喜爱,就必须爱少儿,注重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欲望,使兴趣常留,并转化为坚定地意志。我注重以下几点教学方法:

1.激励教学。在教学中要向孩子们灌输学习京剧是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生动的形容掌握京剧表演艺术需要艰辛的努力与顽强的意志,必须努力培养孩子们的坚定的学习京剧的意志。意志是自觉调节自己去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是良好心理品质的表现。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剖析产生困难的原因,不能有急躁不耐烦的情绪流露。特别是孩子们遇到困难有畏难退缩的想法时,要及时鼓励开导,循循善诱的引导,适当采用激将法,激励他们增强自信心。注意有意识地发挥少儿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扬长避短,树立信心。

2.因人施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孩子自身的优势条件逐渐显露,可以实施分科培训,分行当学表演。因人施教从而激发孩子们强烈的表现欲望,放大自身优势。在分科培训中,采用以戏代培,以戏代教的方法,选择各行当中经典名段教学,言传身教从模仿入手。对京剧基本功的训练继续加强,一招一式严格要求,让孩子反复观看京剧艺术家演出的录像、聆听录音,查找表演中出现的不足,不断进行纠正,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身”心训练。京剧表演是以一个人的全身心去塑造另一个人的身心,当这两个人合二为一时,使从“对立”走向“统一”,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就是“身”与“心”的训练,这是学习京剧表演的必修训练。心理训练是对心理控制能力的训练,人的行为是一系列复杂心理活动的结果,外在表现是内在心理的反映。在培训教学中,训练孩子们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很重要,是学习京剧表演的基本要求。培训孩子面对观众要目中无人,专心致志表现角色,改变紧张、害怕的状态,教育他们表演时要以假当真。在训练表演时让孩子们面对镜子练习,面对老师与同学演唱,经常组织他们参加演出活动,逐步使“身”、“心”得到良好训练,使孩子们从小就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培训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的挑选自身条件较好的孩子,安排不同的角色进行训练,挖掘他们的表演潜能和悟性,激励他们表演的强烈欲望。11岁的李冰镜身体柔软性很好,舞蹈也跳得好。我教她表演《天女散花》中的长绸舞,这段戏难度大、要求高,表演时不能有一点失误,但这段戏很优美,是梅兰芳大师精心设计的舞蹈。李冰镜看完录像,十分喜欢这段戏,产生了表演的兴趣和欲望,我鼓励她坚定信心,从动作分解练习,到连贯表演,经过上千次反复练习,她逐步掌握规律,培养了不怕苦、不怕困难的毅力,有时她父母都舍不得孩子吃苦劳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李冰镜在参加今年第四届全国“小梅花”戏剧表演大赛,荣获了“小梅花”金奖。11岁的仲瓅表演的《贵妃醉酒》荣获全国第二届“小梅花”戏剧表演大赛银奖,入选泰州市少儿艺术团出访澳大利亚。我多次被评为国家、省、市京剧优秀辅导老师。

掌握少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分阶段开展少儿京剧培训,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时间验证了是行之有效的。我坚信用我们对京剧的爱,投入到对少年儿童的爱,转化为少年儿童学习京剧的心理动力,使京剧艺术犹如春风化雨,滋润孩子们的心田。振兴京剧从娃娃抓起国粹艺术定能一代代薪火相传,不断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猜你喜欢

京剧心理培训
教师培训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京剧人设》
会议·培训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