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与影的实践——长篇电视连续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灯光处理

2011-11-16孙本炎

剧影月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用光上海滩霓虹灯

■孙本炎

目前荧屏上影视剧的类型很多,从历史古装剧,到现代时装剧,精彩纷呈目不暇接。在众多影视剧的浩瀚海洋里,有一些特别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剧目;观众和媒体都亲切的称之为——红色经典。

把以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电影,在不颠覆原著的原则下重新艺术加工翻拍成长篇电视连续剧,例;《霓虹灯下的哨兵》《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等等众多作品,在广大观众群中引起观看的热潮,而在拍摄红色经典影视剧的创作过程中,灯光设计上也要有着和其它种类影视剧不一样的处理方法;下面本着探讨,交流,思索的方式来总结红色经典 《霓虹灯下的哨兵》长篇电视剧灯光设计上的点滴心得,欢迎交流。

不失上海滩印象的韵味

《霓虹灯》是发生在上海滩刚解放解放军进驻上海南京路后发生的故事;我首先在色温上做文章,大胆降低了低色温3200K的标准,使色温达到比标准值低,大约在2700K—2800K左右,这样色温偏低的暖光源看上去有种微微的贵族气氛,如剧中爱国资本家罗效礼的别墅内景的夜戏灯光效果的处理;欧式的建筑风格和家具在微微暖色调的笼罩下,比较饱和的曝光处理,显得环境温暖厚重之感,再在落地窗的白纱帘上,用高色温镝灯模拟淡淡月光,处理成斑斑驳驳;暖暖的大环境里点缀着蓝色月光的窗帘,色彩的自身变化和丰富,更加烘托出海派洋气的居家氛围。

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南京路一条街的夜景戏也是基本遵循这种布光法;充分利用一条街的纵深透视变化,再加上街道两边高高低低的建筑,在原有霓虹灯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加丰富的霓虹灯,运用在镜头拍摄的前景和运动的过程中,店堂,门面,过道处理的明亮辉煌。整个大的环境里再铺撒上一层淡淡的蓝;施放少许烟雾;在有轨车道附近泼洒些水渍,同样使你浑如回到繁华的十里洋场上海滩。

光随情节营造理性的空间神秘感

《霓虹灯》剧情里有一部分反动势力在背后搞破坏的情节,鸳鸯剧社的剧场就是他们主要的场景,合理的运用剧场特性,营造高反差低密度的神秘感,透过天窗的位置使用大功力的高色温镝灯,人为营造出一道高光直泻而下,加上舞台特有的低色温顶光处理,人物在其间走动调度,忽隐忽现,加上特殊环境高低色温的大胆混用,凸显一种不稳定的神秘视觉感。光随情节;营造合乎理性的光影空间,不画蛇添足,不搞无谓的玄乎。

地下聚集地点的一组场景;长长的通道,行刑场所,地下密室的光线处理,基本全是顶光点光源的处理方式,相对单调点光源的光影下;统一,简约,厚重;在合理的碰撞下,光影的摇曳更增加了晃动的光影效果。

借鉴红色经典影片里的经典用光精华

看景期间导演、摄影、美工师和我都在为《霓虹灯》的光影基调定位矛盾。我个人认为基调是每部剧视觉定位必须的要求,也是灯光处理的标准之一,找准了会使整剧的视觉效果更加统一大气。相反;没有依据的凌乱用光手法,就是再有灵气的灯光处理手法也不会是好的视觉灯光作品。

通过反复观摩电影《霓虹灯》,发现了我们所想要的东西;那就是老影片里好八连驻地的大气、简约、明亮的用光方法正是我们要寻找的总基调,在后来的拍摄过程中我们大胆借鉴,几乎全剧部队驻地的大量内景戏的布光方法都是秉承老片的经典,后来再拍红色经典《闪闪的红星》也是按这个创作思路走的,获益匪浅。

通过总结《霓虹灯》全剧的拍摄用光方法,说明了要在经典中学习经典,在以后工作中灵活的借鉴利用,营造更多丰富多彩的视觉氛围的好影剧。

猜你喜欢

用光上海滩霓虹灯
夜钓
霓虹灯博物馆,一处斑斓的废墟
《上海滩》(下)
对光
用光前精神立校 以公毅品格树人——基于“立德树人”的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霓虹梦
用光前精神立校 以公毅品格树人——基于“立德树人”的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花样年华》里23套旗袍没有夸张,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就是这样
小螃蟹
为什么霓虹灯有各种不同的鲜艳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