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剧与其他剧种的区别

2011-11-16沈美娟

剧影月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板式曲牌黄梅戏

■沈美娟

我国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代表。越剧作为我国五大传统剧目之一,其历史久远,艺术特点鲜明,是我国戏曲文化的代表。越剧有着漫长发展史,2006年5月20日,越剧通过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请,正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音乐体制区别

所谓音乐体制,通常是指戏曲音乐形式、曲体形式、结构形式的原则,及其对应方法。我国戏曲现存体制包括曲牌体和板式变化体两种。所谓的曲牌体,也称为曲牌联套体,它是我国戏曲音乐最早使用的音乐的体制,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以曲牌作为音乐体制的基本单位。通过若干不同的曲牌、使用章法使之联缀成套,形成一折或一出戏音乐,或是通过若干组套曲进行组合形成剧目的音乐。

越剧的音乐体制是建立在浙江省嵊县的【吟哦调】基础之上的,【吟哦调】是一种说唱,其音乐体制多运用板式变化体,声腔包括有尺调腔、四工腔、弦下腔、正调、北腔调、南腔调等等。其腔调通常有七字或者十字,呈现上下对称句形式,运用多种板式进行演绎。上世纪50年代,“吟哦调”又发展部分新板式,板式可单独使用,也是多种板式连套使用。在表演过程中,可多角度对人物进行塑造。我国越剧现代唱腔,主要包括四工腔、尺调腔、落字腔和弦下腔组成,在不同的场合要使用不同的唱腔,如有些特殊场合进行演绎的过程中,可采用“吟哦腔”、民歌、以及京剧等唱腔进行演绎,以多种唱腔对越剧音乐表现进行有效弥补。由于越剧是在说唱音乐“吟哦调”基础上诞生的,其多运用板式变化体,并可以根据剧情对板式进行相应调整,使越剧音乐在剧情表现上,更富有立体感。

将越剧同黄梅戏相对比,由于二者产生历史不相同,在音乐体制上存在许多的不同点。首先,黄梅戏主要吸收当地民歌、歌舞音乐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而越剧是从说唱音乐发展而来。其次,二者的唱腔发展各不相同。如黄梅戏中小戏唱腔中,依据保留大量民歌。越剧在发展过程中,其板式是变化体,与黄梅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只有同一板式,而黄梅戏依然存在着多种音乐体制。

二.服饰使用区别

越剧服饰从设计到使用和其他剧目有很大的区别,在早期越剧中,经常可以看到类似与京剧的戏服出现,这是由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决定了越剧服装发展并不完善。特别在初期小歌班的越剧中,还经常可以见到戏中角色穿戴生活服饰,常见的如长袍、衣衫、褂等等,而出演官宦角色使用的服装多为借用,甚至有使用庙中神像蟒袍之类服饰。在小歌班后期,开始向绍兴的一些大班行头主进行戏装租用。这些戏服行头的样式多以绍剧、京剧为主。最早戏服是放在篾篓里,再由人挑着走村跑镇的,这就是越剧的衣箱形式。

我国真正的越剧服装设计始于1943年的《雨夜惊梦》,在这部剧中专业舞美设计韩义,针对剧中魔王及4个小鬼角色服装进行了设计。在此之后韩义又对《香妃》中全部角色的服装进行了设计,而当时的戏院老板也根据角色在戏中的戏份,为演员置办服装,进行了部分置办费补贴。《香妃》服装设计是越剧服装大改革的代表,在此之后,越剧的服装在款式和颜色上都进行了一定的突破,如在常用的上五色,下五色服装规范中,大量添加中间色。使得越剧具有柔美、淡雅、简洁等特色,在视觉上,强化了服装柔美的感觉。在衣料选材上,放弃了传统服装中软缎,使用无反光的绉缎作为衣料主体选择,同时兼用丝绒、珠罗纱等材料,水袖选材制作使用无光纺。服装款式和服装佩饰的设计上,从传统人物画中进行借鉴或者从民间美术作品中进行借鉴,在其基础上进行式样更新。越剧服饰发展到后期,开始按人物塑造的需要,开始增加云肩、飘带、丝绦、项链等,越剧服装就此开始变化丰富起来。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衣料选材上开始试用了新产品,设计方法和设计款式也逐渐宽广起来,如使用绸缎纹饰来代替绣花,使服装的舞台表现力更好。

三.角色审美区别

现代越剧角色通常可以分为小旦、小生、老生、小丑、老旦、大面。佳人才子戏是越剧主要剧目,越剧在角色设计上,重视个体的情感表达。佳人才子剧目虽然剧情相对老套,但剧目中细腻委婉剧情的渲染强化,将越剧中特有的江南婉约情怀表现出来。通过对不同爱情故事的多种演绎,越剧形成了以小生和花旦为主体表演形式,将爱情的悲欢离合进行演绎,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女子越剧是越剧和其他剧目最大的区别,其不同于其他剧种的反串。越剧是含蓄和温婉的代表,以女子演出为主体,使得剧目中的软弱和敏感,可毫无顾忌地进行表达。而女子小生是不会摆脱女性身份来进行表演的,在表演过程中,时刻遵循传统戏曲的表演形式。其整合并补充文艺精神,将其多样性淋漓尽致发挥出来。女子越剧出现是一种偶然,但是却符合了当时女性观众的需要,大批女性观众涌入剧场欣赏越剧。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女性演员和女性观众共同书写出我国越剧发展的新篇章。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越剧在保留传统剧目的同时,也在进行着不断地创新。对越剧与其他剧种的区别进行研究,可以在了解越剧优势的同时,对其他剧种中的优秀的艺术形式进行优化吸收,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现代新越剧的新风格。

[1]陈聪.越剧表演艺术[J].新一代(下半月),2011,(02)

[2]王铁龙.影响戏曲表现力的两大因素[J]上海采风,2010,(07)

[3]刘蕊,宋玲.黄梅戏与越剧唱腔音乐之比较研究[J].黄梅戏艺术,2010,(03)

[4]颜全毅.百年越剧的时尚与挑战[J].艺术评论,2010,(01)

猜你喜欢

板式曲牌黄梅戏
曲牌的传播与传承
文化创意视角下黄梅戏的产业化发展研究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浅谈安庆地域文化与黄梅戏传承发展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昆曲曲牌与昆笛演奏
KD399:便装式窗帘固定架
“有板有眼”最初形容什么
黄梅戏《天仙配》荣获文化部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建院60周年优秀剧目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