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创新中尽显风采——“第六届江苏省淮剧艺术节”音乐作品赏听札记

2011-11-16张铨

剧影月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声腔淮剧艺术节

■张铨

又值金秋十月,由江苏省文化厅、盐城市人民政府主办,盐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江苏省淮剧艺术研究会承办的第六届江苏省淮剧艺术节,如期在盐城拉开了帷幕。七天的“淮剧之旅”,如沐浴在浩瀚的淮剧艺术海洋之中,让我饱赏不够那美丽亮眼的优秀剧目,品味不尽那清新悦耳的精美唱腔。艺术节将淮剧近些年的创作成果艺术地集中展示给我们,我则以我数十载谱写音符的一支秃笔,记录下我这一份观剧后的欣喜与感动。

一.戏曲音乐的生命在于创新,而创新则是助推戏曲音乐发展的动力。在这方面,此届江苏省淮剧艺术节的音乐创作,正以它多元文化元素,多种艺术样态,呈现于当今的戏曲舞台之上。十台不同题材剧目的音乐,如同刚刚绽放出的十朵艳丽之花,交汇成一曲新文化背景下淮剧音乐新的交响,整个演出,不乏名篇佳作,可谓是花香四溢,精彩纷呈。如江苏省淮剧团《王玉莲》的音乐,结构凝练,气韵生动。作曲者赵震方以他勇于创新的姿态,给予淮剧传统声腔体系和美学规范作了新了突破,一则力在保持淮剧传统的音乐语汇和形态特征的前提下,沿着其固有的音乐框架,抓住其声腔旋律的内核与气质,赋予【淮调】、【十字调】、【淮悲调】等曲牌以多种音乐节奏形态,并融入多路流派声腔音乐元素加以重新架构;一则尽可能将流走的平和旋律,集中在人物的情感线上,直触人物的心灵,用淮剧的经典唱腔,凸显淮剧剧种特色。因而通过这个性化的音乐表达,使全剧音乐产生出强烈的悲剧力量和纯美的音乐效果。人们在醉心欣赏那乡音十足、韵味独到的淮腔淮调的同时,更被这句句悲伤而沉重的凄美声腔给感动。如此这般淮剧音乐的风韵、淮剧音乐的品质,显然表现该剧的音乐创作已回归到传承淮剧文化的基点,体现了淮剧传统的艺术价值,从而给人们以审美心理上的极大满足。

又如盐城市淮剧团《半车老师》的音乐,淳朴自然,充满现代生活情趣。唱腔设计者宋吉华、裔小萍,以他们大胆超越的创新理念,不断寻求古老的声腔在当代戏曲音乐文化现代性的框架下表现的可能性,将原本单一而平直的【自由调】,衍化成一串串清新明快、充满灵感的旋律线条,伴随在具有时代性音乐节奏的律动之中,散发出一股炽热奔放的气息,曲之美、腔之纯,较好地谱写了人物田半车丰满的立体形象,奠定起该团独特的细腻飘逸的音乐风格。

再如同是出自于作曲者赵震方之手的泰州市淮剧团《李斯》的音乐,既保持了严谨规整的传统结构,又有着倾于现代性的艺术追求。那咏叙吟唱兼融的写意思维,那多种曲牌与多种板式重复叠加的表现手法,均不只是单从作曲技术层面上去寻思,也少见无病呻吟的旋律堆砌,而是更多地注重在深化情感层次上表现能力的发挥,及对本剧种音乐内在神韵的捕捉,因而那大段【自由调】、【淮调】的咏唱,尽抒了李斯这个人物在厚重的历史背景下豪爽和悲壮的性格气质,彰显出恢宏厚重的戏剧主题与大气磅礴的音乐气质相结合所生发起的审美震憾。

仅此,放眼来重新审视当前淮剧音乐发展之路,既有它对传统文化形态传承的一面,又有它顺应时代需求大步跨越的一面。有了这种对创新的自觉追求,必然会有一个更新、更有活力的淮剧的今天与未来。

二.戏曲音乐文化形态,就其本质属性面言是艺术,是一种旨在追求高品质、高品位的文化。这点,我们还可以从本届淮剧节的演员演唱中,足以领略和享受到淮剧音乐声腔的独特美质。江苏省淮剧团《王玉莲》的主演陈澄,唱腔秀丽,声态华美,她的演唱从不墨守成规或受某些“范式”的禁锢,而是凭借自己的理解去处理唱腔,唱出的是旋律、声韵,传递的是意境、情味。她那悲苦中多含恬淡的声音形态,传统润腔中兼有现代意味的咏唱方法,给其所扮演的角色王玉莲涂抹上了一层浓浓的悲剧色彩,使观者闻之无不潸然泪下。而陈澄那凄美婉丽的技巧性润腔,却创造了淮剧声腔史上的别样风范。射阳县淮剧团《疯娘情》的主演李栋林,音域宽厚,音质柔美且富有穿透力和爆发力。她那极具美态和追求内在与真挚情感的抒情演唱,显示了她深厚的艺术功力。尤其是她那不动声色一连挥就长达近百句唱词的 【淮调清板】紧接“连环、叠句”的滚唱,更唱出了疯娘雪花的悲喜人生轨迹和清纯的美好心灵,唱出了该团贯以追求平实无华的演唱风格。涟水县淮剧团《鸡村蛋事》的主演邢娜,唱腔轻盈,声色甜净。所唱之曲能从不同的维度吸纳淮剧音乐传统精华,融合现代元素,让听者透过其亮丽的声线,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青春气息与韵味之美。充满灵性的精彩演出,不独唱出了一个大学生村官常萤萤的精神风貌,而且将海派淮剧的新的观念、新的风格乃至高尚的文化品位渗入其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西路淮剧创新意识的开放、观念的多元和当代审美意趣的提升。还有,像盐城市淮剧团《半车老师》的主演梁锦忠,其声音和形体造型,完全显示着人物的内心形态,没有矫情造作的炫技,仅凭对声音力度、速度、表情的准确把握。既虽是一些简单的单声线性唱腔,也被他唱得有声有色、有情有韵,唱出了对一个乡村教师淳朴、直率人物本性的赞美,从而使这类追寻现代美学精神崇尚自然的演唱,更加贴近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泰州市淮剧团《李斯》的主演韦锡锋,其声腔之高亮及对高难度技巧性表达与美的表达,超出人们之预想。他那重在用传统音乐元素,以现代手法演绎历史人物精神内涵的创新,和把人物内心的情感体验转化为充满生命律动的声线,均不仅使人听了有种扑面而来的听觉震撼,而且从他那似呐喊、似控诉的声声高唱中,透射出气壮山河的民族精神和气势。细嚼其味,这江风淮韵中所渗溢着的陈腔余音,又不禁让我们品位到泰州中路淮剧飘然洒脱、委婉流畅的地域文化特色。

三.统筹全局,多元探索,是本届淮剧艺术节音乐创作的又一亮点。从演唱形式上看,在十台参赛剧目中,有近大半的剧目都启用了领唱、重唱、伴唱乃至合唱。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不同的艺术诠释,是淮剧音乐向艺术化、雅致化方面迈步所作的新的有益探索。以具有审美意义并为人们所感知的多态外形,去展现具有一定情感意味的戏曲内容,无疑丰富了演唱样式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满足了人们在欣赏艺术过程中的审美心理。这其中,蔡兰秋(省淮)、马静(射淮)、高红(涟淮)、张春芹(泰淮)等人的领唱或伴唱,都有着音质、字音、行腔三方面的声乐演唱素养,和在语气、情感方面细腻的声音表现力及声音控制能力。这种全身心地投入而并非是机械重复性的演唱,给当下略显单调的淮剧音乐,平淡了一抹靓色。

从音乐语言上看,回归淮剧音乐本体的思维定位,趋于更加清晰明朗;复调、暂转调、换调等现代技法的有机应用,拓展了淮剧音乐多重艺术塑造空间;旋律的表现方式与结构方式的微妙改变,灵动丰富且又多具感情色彩;板腔体与曲牌联缀体两类曲式形态的声腔多元混合,催生出了一些相对具有现代意味的新的旋线。总之,所有这些略呈革命性的创新,均显示出以更高的起点、更阔的思路,赋予给淮剧传统的音乐文化以新的艺术生命。

四.当创新业已成为戏曲音乐发展之关键所在时,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仅管现时期淮剧专业音乐创作人才奇缺,但我们却仍从这届淮剧艺术节上看到了一线曙光。如江苏省淮剧团《王玉莲》的作曲之一罗俊,建湖县淮剧团《烽火同心》的作曲胡丽娟,涟水县淮剧团《鸡村蛋事》的作曲之一赵玉光,兴化市淮剧团《赤色玉麒麟》的作曲瞿九干,盐城市淮剧团《半车老师》的作曲之一周学伍,宝应县淮剧团《湖畔风雨情》的作曲之一王磊,射阳县淮剧团《疯娘情》的音乐设计之一张大大等,他们其中有的是乐队演奏员、有的是演员,有的是跨门类的乐手。如此众多的新面孔,虽然都是些“业余”的作曲家,但他们却都为了淮剧的明天,从幕后走到台前,同在艰难困境中自觉地承担起专业使命,其精神委实令人感奋,令人敬佩。更何况他们在音乐创作上的那种旋律感、音色感、形式感及音乐的想像力,均初显出有一定的创造潜能和敢于超越的独创性。为此我想,这些从淮剧艺术节这个平台上跃起的众多创作者,不正是我们所呼唤渴求的有用人才吗?他们对艺术的追求为此挚着和坚定,相信只要尊重他们的创作精神,发挥他们的创作才干,必然会因此而积累起财富,创造起价值。

转眼间,如同狂欢节一样盛况的第六届江苏省淮剧艺术节,在人们不经意间悄悄地闭上了大幕。回眸这短暂的七天,淮剧艺术强大的影响力所迎来万人空巷、一票难求的现象,发人深思,它体现了一个城市的人文景观,也体现了淮剧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价值。细想之,将一个个初露苗头的剧目,打磨整合在同一个淮剧艺术节上,是多么的不容易呀!在这背后,不知有多少人倾注了一生的追求,又不知有多少人付出了难以想像的艰辛。其实,在评价一部音乐作品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在检验淮剧队伍的整体素质、智慧和才能?由此,我感慨万千、深感尽管在一些剧目的音乐创作上还存有不足,诸如表现手法的雷同,个性色彩的单一,风格样式的欠丰等等。但创作需要扶持、创新更需要给力。淮剧蕴藏着丰厚的艺术资源,只要我们坚守于在传承淮剧独立风格基础上的创新,不断沿着时代潮流的步伐继续开拓,必将会有一个淮剧更加繁荣发展的明天。

猜你喜欢

声腔淮剧艺术节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淮剧还好吧
论《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之声腔划分
浅谈推进淮剧进校园常态化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
关于“二胡演奏声腔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江苏淮剧博物馆漫谈
苏剧音乐的曲调与声腔研究
2017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
浅析梆子声腔的当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