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台”也能做“大片”——城市台系列纪录片创作大有可为

2011-11-16□李

声屏世界 2011年1期
关键词:李庄西施纪录片

□李 键

近些年来,中央电视台拍摄了《敦煌》(10集)、《故宫》(12集)和《大国崛起》(12集)等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系列纪录片。与此同时,北京、上海和四川等省级卫视分别摄制了《奥运精神》(5集)、《百年世博梦》(5集)和 《崛起——“5·12”四川抗震救灾启示录》(10集)等不少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系列纪录片,同样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青睐。一些城市台也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的实践。

抓“热点”

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瞄准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活动),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不失时机、以小见大地创作系列纪录片。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为了向世界全景式地展示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豪迈气概,体现当代中国的崭新风貌和巨人形象,反映新中国成立六十年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各地在政治建设、经济发展以及民生保障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少城市台积极策划、精心摄制和集中播出了系列纪录片。

例如:芜湖台的《中江潮》(3集)以翔实的资料,真实记录了芜湖改革开放三十年走过的风雨历程,解读了芜湖创新崛起的轨迹。从小岗村之前的农村联产承包,到改革开放的符号人物傻子瓜子;从风雨中诞生的开发区,到自主创新的奇瑞汽车……在芜湖这片热土上,发生了许多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整个片子既有历史的回顾,又有成果的展示,有经验的总结,更有对未来的美好展望。又如:杭州台的 《跨越1978—2008》(10集)、无锡台的《走向胜利——无锡解放60周年追记》(10集)和绍兴台的 《鉴湖飞歌》(5集)等节目制作精良,恢宏大气,运用宽广的视角和真实的画面,充分表现了这几个城市在农业、工业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开放型经济等诸多方面取得的不平凡业绩,从不同侧面将各地波澜壮阔的发展场景一一呈现在了中外观众的面前。

宜宾台的 《中国李庄(1940—1946)》(6集)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而摄制。抗战时期,为躲避战火,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社会所,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一批文化艺术单位相继搬迁到李庄,傅斯年、李济、董作宾、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等一大批中国著名的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齐聚李庄。以梁思成、童第周为代表的一批中国著名学者在李庄的六年时间内,研究出了一大批以《中国建筑史》为代表的文化成果,这种不同于“武装抗战”的“文化抗战”具有其特有的深远影响。李庄作为与重庆、昆明和成都等齐名的四个中国抗战文化中心之一,一直鲜为人知。该片的及时摄制,抢救性地填补了这一空白。

找“重点”

在充分展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璀璨多姿的传统文化和古老文明的基础上,着力表现出在改革开放年代华夏子孙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和创新,并揭示其现实意义。

我国绝大多数城市都有本地独特的、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向国内外观众推介和传播中华民族悠久、厚重的历史与瑰丽、优秀的文化,既是城市台对社会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表现,也是保护和传承历史,发扬光大中华文明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历史文化的回望和传承,从中得到启迪和鞭策,大力倡导优秀文化,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达到把握好现在、谋划好未来的最终目的,这才是我们创作系列纪录片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例如:宜宾台的 《国立剧专在江安》(3集),记述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前身国立剧专在抗战时期搬迁到宜宾江安,中国戏剧的先辈们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克服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坚持文化抗战的故事。另外一部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 《抗战时期的中央博物院》(4集)讲述的是抗战爆发后,以李济、曾昭燏、李霖灿、梁思成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爱国学者,为保护国家珍贵文物免遭日军抢掠和毁灭,护宝西迁以及他们到了李庄后,把炽热的爱国热忱转化为丰硕的科研成果,其间发生的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故事。该片由 《国宝西迁》《司南开篇》《吟诵“东巴”》和《彩陶新章》等四个部分组成,真实地还原了抗战时期在李庄古镇那段难忘岁月中,学者们热爱祖国,坚持文化抗战的信念和气节。他们的精神必将教育、启迪和激励后人。再如:湖州台的《湖商》(7集),客观真实地再现了上世纪初曾经叱咤风云的湖商作为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由兴到衰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其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原因,彰显了湖商立志高远、百折不挠、吃苦耐劳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及其在推动民族工商业发展、建立市场经济、拓展对外贸易中起到的积极作用,片子非常具有时代和现实意义。历史上的湖商是湖州的骄傲,标志着湖州曾经的辉煌;今天的湖商是湖州的希望,也必将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

其它如太原台的《华夏名城太原》(6集)、郑州台的《荥阳之荥》(10集)、景德镇台的 《中国瓷都景德镇》(4集)和洛阳台的《天地洛阳》(10集)等史料丰富,内容翔实,引人入胜,在荧屏上营造出一片浓厚的文化氛围。这些节目不止介绍了这几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更体现了当地人民运用先进文化建设现代城市、营造美好家园的创新理念。

选“亮点”

依托当地的民族传统、地域风貌、民俗风情、名人逸事、历史掌故和节庆礼仪等本土资源,从中寻找、发现并刻意表现出富有鲜明个性的地方特色。

中国幅员辽阔,城市众多,各地的自然条件、物产资源、历史沿革和民俗风情等都不尽相同。系列纪录片的创作者,要善于从本土的电视节目资源中,及时地发现到和敏锐地筛选出与众不同的创作题材和视角。

例如:苏州台的 《苏园六记》(6集),第一次大规模、系统化地从人文艺术角度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苏州园林,介绍了园林中的山水、建筑、花木经营和园林意境,以及园林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兴衰,用一种独到的眼光,发掘、欣赏并创造了“园境”之美。节目别出心裁地探究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文化意蕴、美学意境和艺术精神。诸暨台的《话说西施》(52集),围绕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西施的出生成长、卧薪尝胆、别越入吴、身吴心越、西施的归宿和永远的西施等六大篇章展开,将史实和传说有机结合,全方位地介绍、传承和弘扬了西施文化。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和文化,诸暨作为一个千年古城、吴越文化的发祥地,具有丰富的魅力和内涵。该片让观众了解、认知诸暨的传统文化与发展进步,使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西施文化在世人眼中更加形象、丰满,也扩大了西施故里诸暨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除此之外,广州台的《南国纪事》之《工艺民俗系列》(20集)、安阳台的《马家春秋》(3集)、淄博台的《周村寻古》(3集)和中山台的《梦回香山》(8集)等都是一些立足“地方特色”、传扬“地方特色”的力作和佳作。

各级城市台都有各自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资源以及一批锻炼成长起来的创作队伍。尊重电视媒体传播规律,打破常规,大胆探索,“小台”也能做“大片”。

猜你喜欢

李庄西施纪录片
猪肉西施
唤起我沉思的一本书
——读岳南的《那时的先生1940-1946 中国文化的根在李庄》
《李庄·印象》
——李庄古镇代表性应用图案作品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史语所李庄时期事迹史料之一
走李庄
古代美女西施身上的真真假假
《庄子说》(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