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泉历史文化精粹》节选(连载•4)

2011-11-16贵州画院王永祥贵州省图书馆周津林福泉市文物管理所王永明

电影评介 2011年13期
关键词:福泉市张三丰福泉

贵州画院 王永祥 贵州省图书馆周津林福泉市文物管理所 王永明

《福泉历史文化精粹》节选(连载•4)

贵州画院 王永祥 贵州省图书馆周津林福泉市文物管理所 王永明

贵州省福泉市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文化发达,是贵州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福泉是国务院命名的“全国文物先进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福泉山被中国传统文化专委会命名为“中国十大道教文化圣地”。即将出版的《福泉历史文化精粹》一书将福泉市从周朝末年且兰国邑至民国时期的平越县近三千年历史上有影响的重要人物、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民族风情、人文和自然景观等汇集成册,现将其中重要篇章节录,以飨读者。

福泉市 历史 文化 精粹

7、“有明贵州僧官之冠”的慧智大师

圆觉庵,又称圆通寺,在平越城内西北隅王家山,初创于元代,为平越佛教丛林。清康熙间平越撤卫,建平越县学于其侧,并将城南文昌宫移建于县学旁,以培城北学风。咸同经乱,圆觉庵、县学宫及文昌宫俱毁。光绪初邑人刘培猷捐资在圆觉庵遗址上建奎星阁,俗称魁阁,魁阁又毁于“文革”中,遗址于2008年建成民居。

元至正间,卢陵人彭如玉在贵阳创建大兴寺,为贵阳首刹,元末明初乱毁,洪武间长沙云游僧南宗化募重修。永乐初,大兴寺久无住持,虚席以待,各寺庙僧众及官绅庶民认为此任非平越卫圆觉庵住持慧智大师莫属。永乐二年(1404)贵州都指挥佥事李正陈于总戎,言南宗去后,大兴寺首席不可久虚,唯平越慧智大师可任。总戎亦敬重慧智大师博学大德,于是从平越迎请大师至贵阳,为大兴寺住持。永乐十年(1412)诏建贵州省,有省必有僧纲司,僧纲司职位略高于布政司。官绅僧众一致推荐慧智至南京请设贵州僧纲司,永乐皇帝诏见并钦定慧智大师为贵州首任僧纲,管理贵州全省佛教事务,于是,“贵州之僧众有纲有枋始于慧智”。慧智大师被誉为“有明贵州僧官之冠”。慧智到任,先是对全省寺庙僧尼、教务制度进行管理整顿,对首刹大兴寺进行维修扩建,新建藏经楼,购藏《大藏经》。又铸数千斤大铜钟一口置于钟楼之中。

慧智大师,吴姓名拙,人称拙公,卢陵人。少年慧敏过人,入道钻研道经十余年,后又转学佛教,极有学问。元末世乱避居平越,为圆觉庵住持,讲经弘德,受业者颇众,名震西南。大师在平越四十余年,德行高深,质厚恬静,志存本教,弘杨佛法,为开创明初贵州佛教兴盛的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明初,释道儒三家的代表人物均在平越,他们是由道入释的慧智大和尚,道教武当道派创始人张三丰,“有明贵州名臣之冠”、南京户部尚书兼左都御史平越人黄绂。慧智与张三丰同时同处一城,两人有没有往来?永乐皇帝亲自接见慧智并多有重赏,是不是与了解张三丰在平越福泉山一事有关?

《平越直隶州志》载“圆觉庵,释祖拙公栖禅于此”,拙公和尚何许人?何时住持于此?只有如来尊称释祖,为何平越人将拙公尊称为释祖?原来《平越直隶州志》部分资料来源于康熙二年钱邦芑编纂的《平越府志》,清顺康间,“开教贵州”的山晖大师在平越福泉山佛院设席传法授徒,开创荆南开圣派,弟子多在平越府城内外、府属黄平州、瓮安、湄潭、余庆等县的寺庙当住持。圆觉庵住持为山晖弟子祖拙,平越人称和尚为公,故有释祖拙公之说,并非是慧智大师。

明永乐初,四川按察司佥事时季熙有《赞慧智师》诗(八首选四):

于贵之邦,西南避荒。

粤至国初,归隶职方。

夷落种姓,易于O勷。

威而弗诱,读我典常。

既列兵卫,亦有佛寺。

胜于我朝,创自元季。

大庆肇额,大兴改锡。

克趾乃暮,法徒不匮。

孰为道人,来至庐陵。

筑室礼祖,梵意首兴。

绳武匪一,恢宇称宏。

后贤慧智,克集厥成。

宝刹耸构,囷然夷阜。

绣闼雕甍,丹楹朱牗。

玉倡雷鸣,金奏鍄吼。

祇园讵远,兹美匪苟。

(注:O为(总力)即总和力两字合一)

8、贵州道教圣地福泉山

福泉山在城西南隅,其相对高度高不过10米,面积不过20亩(原山前一部分和青柳池、山北面梓木林约17亩被福泉中学占用),与那些名山大川无法相比。福泉市在明清民国时名平越,1953年因城内有福泉山而改名福泉县。“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明洪武末,我国道教著名人物、武当道派的创始人,太极功夫的开山鼻祖张三丰曾在此修真八年,仙成离去,福泉山因此成为贵州道教圣地而名播华夏,饮誉海内。

福泉山是继武当山后张三丰修炼时间最长的名山,张三丰称为“蓬莱第一山”。嘉靖间尚书、清平孙应鳌诗称“藜峨(平越宋代名)奇阜仙之槎”。万历初云南巡抚陈用宾称为“贵州第一名山”,万历平越知府邓宪诗称“第一山门今始见,三丰灵迹昔曾闻”。清顺治贵州布政使彭而述诗称“高台独尔尊”,“俯瞰万山低”。康熙云贵总督王继文诗称“藜峨道院冠黔南(贵州旧称黔南)”,并题“黔南第一山门”。贵州著名道教圣地福泉山,风风雨雨地走过了六百余年。

福泉山山形奇绝,是大自然的奇巧杰作,山之西南陡峭,犀江从西北流至山前,形成天然的太极水,隔太极水与月山相峙,而道教圣地福泉山与佛教胜地月山寺隔河相望,又处于阴阳鱼大鱼眼的位置,天工如此巧合。从山上南望,三江奔汇,文峰并立,万笏朝拜,青翠插天。山奇水更奇,平越城内所有的井泉池都在福泉山上,有福泉、金池玉液、浴仙池、半月池、龙吐水、天池、龙虎池、莲花池、青柳池、吊井、米汤井(“文革”后毁)等。乾隆间平越知府崇福称赞福泉山:拜瞻之下,览其形胜,蟠龙飞拱于前,三星螺峰殿后,右环沙滩犀水,左排叠翠玉笏,叹为仙地。

福泉山上高真观,是全国第一个以“高真”命名的道观,高真观建于何代何时?明万历、清康熙、乾隆《贵州通志》、光绪《平越直隶州志》均载洪武二十二年(1389)卫指挥张信建,其依据是观内有张信题真武殿匾额《玄圣殿》,时间为洪武二十二年(此匾毁于清咸同内乱)。而大多有关高真观的碑记文章中,或言建于明初,或建于宋元,有说张信是重修,没有定论。一般寺庙道观座向除依山傍水、中轴对称外,多为为坐北朝南,而高真观的建筑,什么朝向都有。2000年我们重修南台张三丰仙人祠后院道舍时,发掘出由南面陡壁向北上高真观的台阶,有的是从岩石中凿出来的,而道舍的基础正好是约百平方米的石院坝,石院坝全是用长1米、宽40公分,厚40公分的大青石铺砌,石面光滑。南向正中有大门基础石,宽2米多,下山整齐石磴台阶埋入城墙基础中,石面很光滑。院坝和石阶曾有被大火烧过的痕迹,同时出土有道士手制陶灶陶罐陶丸等练丹器物。从台阶石面光滑程度判断,没有一两百年时间的人踩马踏是不可能形成的。平越卫城墙初建为明洪武十四年(1381),城墙压住从南面上福泉山的石阶道上,时间向前推一二百年,福泉山高真观初建应为宋代,原为座北朝南的老氏之宫,元末明初毁于大火。洪武间建平越卫城墙,将高真观围入城内。二十二年张信重修时,将朝南的山门改为朝东,即从今天的道路上山,大部分殿堂楼阁都改了朝向,也就形成了高真观的建筑什么朝向都有的布局。永乐初又增建了有关张仙的建筑,其后在张三丰成仙每百周年左右的弘治、万历、康熙、乾隆、光绪均进行大规模的重修扩建。亦经过清咸丰十年内乱和“文革”十年内乱的毁坏,特别是“文革”,高真观遭到彻底破坏,令人痛心。

福泉山高真观古树参天,林木葱郁,楼台亭阁,掩映其间,泉水争迸,曲径通幽。万历贵州道纲司正一道长称:紫气东来,蓬莱驻世,山光水色,如在画中。

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清《黔南侍灯录》、光绪《平越直隶州志》

历代《贵州通志》、清《张仙遗迹内外编》、

王永祥,原贵州国画院副书记,兼副秘书长,二级美术师,福泉市三丰文化研究会会长。周津林,原贵州省图书馆古籍部副研究员。王永明,贵州省福泉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副研究员,全国先进文物工作者。

10.3969/j.issn.1002-6916.2011.13.044

猜你喜欢

福泉市张三丰福泉
千年银杏树
近58 a福泉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为何明朝历代皇帝都苦寻张三丰
致敬福泉(组诗)
福泉寻遗(四章)
梨的选育推广与产业发展建议
幸福在福泉
电子止痛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