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理念 突出服务——电视教育节目新思考

2011-11-16郭洁黎

声屏世界 2011年3期
关键词:咨询会形式内容

□郭洁黎

电视教育节目是以社会教育为宗旨的各种电视节目的总称。从广义上来说,所有的电视节目不论形式、内容如何,都或多或少承担着教育的责任,都可以称之为教育节目;从狭义上来讲,电视教育节目有其特定的收视对象,其针对性和目的性更为明确。高校招生咨询会是宁波电视台近年来精心打造的一个品牌,以它为个案,可以探讨成功的电视教育节目应该具备的要素。

教育电视的主要目标观众是从事教育活动和接受教育的人群。求索文化新知、把握教育动态、透析教育政策、关注教育热点,是教育电视观众与其他电视观众在需求上的最大不同。

美国学者鲁宾和帕斯将观众分为两部分,即主动有目的使用媒介的“工具性使用观众”和非目的性使用的“仪式性使用观众”。工具性使用媒介的观众,其使用媒介的涉入程度很深,反馈积极;仪式性使用媒介的观众,他们通常是消极、未经选择地使用媒介,不专心涉入并且容易分心。显然,电视教育节目的观众属于“工具性使用观众”的一类。

对于电视教育节目的观众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那些具有直接服务功能的服务性内容,因此在题材选择上,要选一些时效性较强、与观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为观众所关注的内容。据有关调查显示,电视教育节目中,资讯类栏目“招考择业”是观众的“最爱”。在每年的六七月份,观众最关心的就是学校的招生情况,策划“高校招生咨询会”电视直播有较强的可行性。首先,目标观众的数量非常可观。据统计,201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46万余人,以考生人群为基础辐射开去,考生的家人也自然成为了节目的目标观众人群。其次,目标观众的信息需求非常迫切。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和就业形势下,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对考生及其家庭的影响相当深远。但是面对海量的招生信息,多数考生和家长会觉得无所适从。考生每年都是新的,同样的问题即使往年讲过无数次,但对于当年的考生仍然是迫切需要了解的,更何况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每年高考招生的政策都会有一些新的变化。因此及时将相关信息传递给观众不仅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也是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作为人的听觉和视觉同时延伸的工具,电视在传播过程中坚持的“以人为本”传播理念涉及到电视信息由“传”到“受”的每个环节,广大观众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些电视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者,直接影响和决定了电视传播的内容和形式。

一个特定的电视教育节目不需要包罗万象,而应以专、精取胜,尤其对于高考招生咨询类节目来说,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更要紧紧围绕考生家长的需求展开。近两年,宁波电视台做了三场“高校招生咨询会”电视直播,在形式上做了各种尝试,努力跳出电视节目单向传播的方式,形成与观众的实时互动。2009年的两场“高校招生咨询会”在电视台的演播室录制,节目现场请到了宁波市高招办和国内二十余所高校的招生老师,通过热线电话和网络提问的方式实现节目现场嘉宾与电视观众的实时互动。同时在节目筹备过程中,节目编导通过对家长、考生的街头访问和网络问题征集等方式,事先对一些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收集和整理以作为观众提问的补充。虽然节目取得了预期的社会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参加互动的观众人数有限;二是由于演播室场地的原因,参与节目的高校嘉宾数量也有所控制,目标观众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需要的信息。2010年的“高校招生咨询会”电视转播把节目录制现场由电视台演播室搬到了宁波大学的广场上。从电视效果来看,现场感更强了,考生与高校之间的交流更加直接。通过演播区主持人和咨询现场记者连线,对现场记者收集到的问题实时请高校的招生老师作出回答。这种形式的转换使得参与人数大幅度增加,参与活动的高校数量达到了150余所,包括北大、复旦、浙大、香港中文大学和澳门大学等国内及港澳地区的知名高校等,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了周到的服务。更重要的是,改进了问题的收集方式,增加了记者在咨询现场对考生和家长的直接采访,并将采访画面实时接入现场演播室,使双方的交流更加快速、直接。

节目形式作为节目内容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内容决定形式,好的节目内容也需要好的形式来表现。一个成功的电视教育节目,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电视工作者要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为观众服务的意识。

猜你喜欢

咨询会形式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主要内容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典型社会源电子废物产生和回收处理情况调查研究项目专家咨询会召开
内蒙古自治区6月份启动高考招生咨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