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估
2011-11-15侯增周
侯增周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山东省东营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估
侯增周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最为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该区是我国东部沿海最大的石油、天然气产区,三次产业之间极不协调,第二产业比重过高,其中石油工业占东营市经济总量的70%,第三产业偏低,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缓慢。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协调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该文在分析东营市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协调度计量模型计算得出:2008年东营市经济发展指数为1.89,相应的环境质量指数为1.04,综合环境经济发展指数为1.82,环境经济协调度为0.35,表明东营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处于失调状态。因此,提出东营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建议:①依靠现代农业技术,推进生态农业建设;②以产品对环境危害最小化、生产工艺清洁化、排放物低“三废”化、技术高科技化为目标,加快绿色油田建设;③依托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推动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三产发展。
生态环境;经济;协调度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关心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环境代价己经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合理的经济政策所带来的“发展”不仅在短时期内将会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损害,而且从长远来看,这种对发展的基础—环境与资源的损害也必将妨碍未来的经济发展[1-4]。协调发展度是度量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高低的定量指标,协调发展度不仅可以反映区域环境质量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同步性,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反映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水平[5-8]。2009年12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得到国家批复,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区域。开展对东营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评估,对东营市未来生态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可为东营市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1 东营市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1.1 东营市的经济发展情况
东营市是我国东部沿海最大的石油、天然气产区。近年来,东营市实施了“工业强市”、“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使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造纸、机电、轻纺、建材、食品加工等工业门类得到较快发展。在农业方面,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市形成了粮棉、畜牧、水产、瓜菜、林果等五大主导产业,农业生产逐步向市场化、科技化、企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东营市积极发展商业、餐饮服务、金融等第三产业,成为黄河三角洲的商贸、金融中心。同时个体私营经济将成为黄河三角洲开发的一个新经济增长点。
东营市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表现在:①特殊的区位优势。黄河三角洲北邻京津冀,与天津滨海新区和辽东半岛隔海相望,东连胶东半岛,南靠济南城市圈,战略地位十分重要。②资源丰富多样。丰富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是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独特条件。③生态系统独具特色。黄河三角洲处于大气、河流、海洋与陆地的交接带,多种物质交汇,是典型的多重生态界面,大规模发展畜牧业和养殖业、开展动植物良种繁育、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生态旅游等条件得天独厚。④低廉的产业发展成本。黄河三角洲地处沿海,具备很好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水平,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⑤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原油、原盐、纯碱等生产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化工、纺织、造纸、机械、食品等行业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东营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居民纯收入等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均持续增长,已经成为黄河三角洲最为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2009年,东营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 07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73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 541.34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460.54亿元,增长12.2%。全市实现农林牧副渔总产值147.35亿元,比上年增长5.1%。地方财政收入80.87亿元,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 095亿元,增长2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 313元,增长9.4%;农村居民全年纯收入7 327元,增长10.0%。2009年全市累计进出口完成396 039万美元。其中,出口175 539万美元,同比全省排名第8位。出口增长的产品主要有轮胎、电子及农产品等。其中:轮胎出口90 980万美元,增长17.4%;电器电子类出口8 087万美元,增长170.9%。
1.2 东营市的产业结构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东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都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从三次产业构成来看,产业之间不协调,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偏低,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缓慢(如图1)。2009年,东营市三次产业比例构成为3.6∶74.2∶22.2。同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包括东营、滨州两市,潍坊市的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市的乐陵市、庆云县,淄博市的高青县和烟台市的莱州市。三次产业比例构成为7.9∶64.2∶27.9。可见,产业结构失衡是整个黄河三角洲高效经济区的共同特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急需进行。
图1 东营市三次产业比重(2009年)Fig.1 Proportions of three industries in Dongying city in 2009
1.2.1 第一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东营第一产业总产值逐年增长,200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4.73亿元,是1983年的19倍。农业产值为610 898万元,其中蔬菜园艺作物产值251 985万元,占农业产值的41.2%,果品产值为45 566万元,占7.5%。2009年,东营冬枣产量为33 886 t,占水果总产量的34.0%。其中,东营市河口区的冬枣产量为19 864 t,占冬枣总产量的58.6%,成为冬枣生产的主要地区。目前,冬枣产业也成为东营市发展果品生产的重点,同时它也成为东营市生态农业建设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1.2.2 第二产业
2009年东营市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 541.34亿元,是1983年的102倍。其中,石油工业是东营市的主导产业,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产业。胜利油田是我国第二大油田,其矿区分布在东营、滨州、德州、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市地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生产作业活动范围的面积约为4.4万km2,主体区域就在东营市境内的黄河入海口两侧。伴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东营地方工业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基本形成了以石油化工、采盐和盐化工、纺织、造纸、机电、建筑建材和食品加工等行业的一批重要企业。目前,石油工业占东营市经济总量的70%。然而,石油工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成为东营市生态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障碍。
1.2.3 第三产业
2009年东营市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60.54亿元,是1983年的271倍。商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运输邮电业以及卫生教育科研行业都有长足的发展。其中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较为迅速。2005年,《东营市生态建设总体规划2003-2020》将生态旅游业作为生态市建设的一个重要产业之一。东营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北部有以黄河三角洲入海口为代表的湿地景观、草地景观和海滩景观等自然景观区;中部则是气魄雄伟的石油大学和现代化组团式城区;南部有以古齐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和现代化景观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从东营入海,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以生态农业观光为特色的文化节也带动了东营旅游业的发展。2009年9月,河口区新户乡举办了首次冬枣文化节,期间举办了枣文化展、黄河口风情摄影展、金秋冬枣采摘、吃农家饭、享农家乐等特色乡村旅游活动,扩大了黄河口冬枣品牌效应,也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2 东营市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评估
2.1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协调度
环境与经济的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即复合环境经济效益最大,同时环境经济系统达到整体最优。因此,应用协调度来研究环境与经济是否协调有一定的科学性。协调度是度量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协调状况好坏程度的定量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参考李积勋、史培军等的相关资料[9-11],协调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为协调度;x为描述区域环境特征的指标;y为描述区域经济状况的指标;α和β为权数;α为环境效益在综合评判中的权重;β为经济效益在综合评判中的权重;F(x)为环境效益综合评价指数;G(y)为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数;k为调节系数,k=2;F(x)×G(y)为复合环境经济效益评价指数;[αF(x)+βG(y)]为综合环境经济效益评价指数。
协调发展要求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发展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协调性,协调度C取值在0-1之间,C=1表示达最佳协调状态,C越小则越不协调,C=0表示根本不协调。按协调度数值大小,参考有关资料,将协调度划分为7个等级:严重失调 <0.1,中度失调0.10-0.29,失调0.30-0.49,勉强协调0.50-0.59,中等协调0.60-0.75,良好协调0.76-0.90,优质协调>0.90。一般情况下,区域经济系统希望协调度大于0.75,即达到良好协调状况[9-11]。
2.2 协调度评估指标体系及计算模型
根据东营市的环境、经济特点和掌握的资料,将协调度评估指标体系分为环境质量变量和经济发展变量两大类。相应的标准值参考2003年的《东营市生态建设总体规划2003-2020》,环境质量变量数据来自东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东营市林业局和东营市旅游局2008年的数据,经济发展变量数据来自《东营市统计年鉴2009》,见表1。
环境质量指数F(x)和经济发展指数G(y)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x'i为第i个环境指数与其标准值的相对差异;y'i为第i个经济指数与其标准值的相对差异;ai,bi为相应的指标权重(采用平均权数)。
考虑到东营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安全同等重要,因而权重一样,取 k=2;α =0.33,β =0.78。以2008 年的数据计算东营市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指数结果见表2。
结果显示,2008年东营市经济发展指数为1.89,相应的环境质量指数为1.04,综合环境经济发展指数为1.82,环境经济协调度为0.35,处于失调状态。依据前述,对东营市的产业结构情况分析表明:2009年,东营市三次产业比例构成为3.6∶74.2∶22.2。第二产业在东营市经济发展中占有巨大比例。研究表明,石油工业占东营市经济总量的70%。但是,石油工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成为东营市生态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障碍,这是导致东营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处于失调状态的重要原因。
表1 东营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评估指标体系Tab.1 Index system of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evaluation in Dongying city
表2 东营市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指数(2008)Tab.2 Coordination index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in Dongying city in 2008
3 东营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建议
3.1 第一产业: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依靠现代农业技术,规划建设起包括高效农业与绿色产品加工基地、农林渔生态产业基地、渔业和海洋化工基地、生态林业基地和草-畜-乳-肉食品加工基地在内的五大产业布局,建立起畜产品、水产品、优质专用粮食、饲草饲料作物、瓜菜、冬枣等六大农产品基地,构筑起一个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农业生态生产条件得到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抗灾能力得到提高,资源实现可再生增殖,并逐步走向良性循环,第一产业内部农、林、牧、渔结构不断优化并与第二、三产业链接关系得到完善建立的生态农业模式。
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扶持生态农业龙头企业,组建生态农业产业链,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科农工贸一体化”等不同类型的产业化模式,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加强生态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培训、示范与推广,是生态农业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也是当前我国加强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时,要加强与生态农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建设,以保障我国生态农业的“依法”建设和健康发展。
3.2 第二产业:加快绿色油田建设
绿色生态油田的主要特征是把生态理论引入到石油企业中来,把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综合起来考虑。考察油田生产从油气勘探开发、采储到运输的全过程,目的是为了协调油田企业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首先,产品对环境的危害最小化。企业在生产油气产品时,从生产到使用、回收处置的整个过程,对生态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符合特定环保要求;其次,生产工艺的清洁化。在生产的最初构思阶段,就把降低能耗、易于拆卸、便于回收和再生利用,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列为同等重要的设计指标,并保证在生产过程中能顺利实施,有效地节能、省料和防污,给油田带来经济效益。在产品加工过程中,要求其整个生产过程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必须符合环境标准,以确保在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的浓度和数量不危害人体健康和自然生态环境,将产品环境、品质等方面的管理贯穿于油气生产周期全过程;再次,排放物低“三废”化,并有相应的“三废”处理手段。政府相继颁布了《环境保护法》等诸多法律、法规,基本形成了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其中对“三废”的排放提出了严格的限制要求;最后,技术的高科技化。当前,世界范围的绿色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新的科学技术支撑了企业的绿色化发展,也为传统的工业的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提供了支撑,为建设绿色生态油田企业提供了支柱。
3.3 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发展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黄河三角洲是典型的海陆过渡带湿地,形成年代新、分布面积广、生物多样性好、生产力高、人为干预度低、生态环境敏感,是东北亚和太平洋地区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区内保存完整的新生湿地、独特的河口地貌、良好的生物多样性、珍稀的鸟类物种和奇特的鸟类景观等自然资源,旅游利用价值很高。未来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坚持走生态旅游的道路,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协调区域生态旅游经济与石油经济和农业经济之间的关系。应尽快在本区实施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人工开挖水塘,种植芦苇和柽柳。强化保护区的保护格局,严格执行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外围区—旅游区的保护格局。
发展东营市农业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生态保护为核心,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集自然景观与乡村文化于一体,重视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未来东营市应依托“黄河口”品牌,大力发展冬枣、桃等特色产业,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开发以冬枣、桃等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业和观光农业,通过采摘节、文化节等形式扩大黄河口品牌效应,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食品质量安全,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同时也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References)
[1]郝建秀.中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J].战略与管理,1998,(2):91 -92.[Hao Jianxiu.Study on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in China[J].Strategy and Management,1998,(2):91 -92.]
[2]钱文婧,贺灿飞.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生态足迹视角[J].生态经济,2010,(10):24 - 29.[Qian Wenjing,He Canfei.The Relationship of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Footprint[J].Ecological Economy,2010,(10):24 -29.]
[3]李春米.经济增长、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基于陕西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96 -102.[Li Chunmi.Economic Growth,Environment Regul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Shaanxi EKC Analysis[J].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0,(5):96 -102.]
[4]黄一绥,邱健斌.厦门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115 -119.[Huang Yisui,Qiu Jianbin.Research on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Degree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in Xiamen City[J].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0,(5):115 -119.]
[5]奇瑛.成都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的评价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Qi Ying.Study on Coordination Appraisal of the Urban Living Environment and State of Economy Development in Chengdu[D].Chengdu: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7.]
[6]周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42-45.[Zhou Zheng.CoordinationofEnvironmentandEconomy:An Analysis Based on South Jiangsu Province[J].Journal of Xidi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0,(5):42 -45.]
[7]詹浩勇,冯金丽.我国主要工业省市的环境-经济综合效率:基于SBM模型的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10,(9):42-46.[Zhan Haoyong,Feng Jinli.Environmental- Economic Effi ciencies of Main Industrial Provinces in China Based on SBM[J].Ecological Economy,2010,(9):42 -46.]
[8]胡巍,窦立宝,吴文婕,等.甘肃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19):374 -377.[Hu Wei,Dou Libao,Wu Wenjie,et al.Evaluatio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Between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in Gansu[J].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2010,(19):374 -377.]
[9]李积勋,史培军.区域环境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Li Jixun,Shi Peijun.Theory and Practice of Region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M].Beijing: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1998.]
[10]杨峰,孙世群.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定量评判及实例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8):140 -144.[Yang Feng,Sun Shiqun.Environmentand Economic Development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nd Case Analysis[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2010,(8):140 -144.]
[11]王兆锋,张镱锂,孙威,等.县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分析方法:以西藏自治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0,(7):797-802.[Wang Zhaofeng,Zhang Jingli,Sun Wei,et al.A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County-leve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 Case Study of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J].Progress in Geography,2010,(7):797 -802.]
[12]夏维力,钟培.基于能值-聚类分析的山东省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软科学,2010,(10):55-61.[Xia Weili, ZhongPei. Research on Evaluation ofEco-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Shandong Province Based on Emergy-Cluster Analysis[J].Soft Science,2010,(10):55 -61.]
[13]张鹏,郑垂勇,丘萍.旅游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基于生态安全视角[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6):172-177.[Zhang Peng,Zheng Chuiyong,Qiu Ping.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Eco-environment:From the Conception of Ecological Security[J].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2010,(6):172 -177.]
[14]傅利平,王中亚.基于TOPSIS法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实证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 -5.[Fu Liping,Wang Zhongya.Empirical Study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Based on TOPSIS Method[J].Journal of Xidi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0,(5):1 -5.]
[15]张彩霞,吕伟彩,付小明.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0,(11):84 -87.[Zhang Caixia,Lv Weicai,Fu Xiaoming.The Research 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EconomyDevelopmentbased on ScientificOutlook on Development[J].Economy and Management,2010,(11):84 -87.]
[16]马彩虹.和谐城市评价体系探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6).[Ma Caihong.Study on Indicators System of Harmonious City[J].Journal of Weinan Teachers University,2010,(6).]
Evaluation of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Dongying City
HOU Zeng-zhou
(College of Management,Ocean Univisity of China,Qingdao Shandong 266100,China)
Dongying,the largest oil and natural gas production region in the eastern coast of China,is the most important economic growth area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But 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highly imbalanced:the secondary industry is in a high proportion,thereinto,oil industry accounted for 70%of the total economic amount in Dongying;the propor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s relatively low;and the upgrading and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slow.The eco-environment of Dongying is very weak,so we must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while maintain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Dongying,this article uses coordination degree econometric model to calculate and get some results as follows:economic development index of Dongying City in 2008 is 1.89;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ex is 1.04;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ex is 1.82;economic and environment coordination degree is 0.35.These indicate that the eco-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is in maladjustment.Therefore,some proposals are put forth as follows:First,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relying on modern agricultural techniques.Second,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oilfields with the pursuit of minimizing the hazard of products to the environment,cleaning production technology,reducing emissions and using high technology.Third,relying o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wetland ecotourism,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centering on ecological tourism.
eco-environment;economy;coordination degree
F062.2
A
1002-2104(2011)07-0157-05
10.3969/j.issn.1002-2104.2011.07.027
2011-03-22
侯增周,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
(编辑:李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