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科技实力评价体系
2011-11-13郑丽芬
□文/郑丽芬
构建高校科技实力评价体系
□文/郑丽芬
本文建立我国高校科技实力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对我国高校科技实力水平进行评估,找出各个高校在科技实力上的优势不足,为提高我国高校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高等学校;科技实力;评价
科技实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高等学校的科技实力在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实力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份额,因此通过对一个省高等学校综合科技实力的评价,可从一个侧面反映该省的整体科技实力;同时从另一角度讲,高等学校不但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高等院校的发展和高等学校科研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未来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的高低。许多研究表明,今后国民经济的增长有一半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上档次、上水平,最主要的是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竞争力。从现代经济发展的规律看,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经济腾飞是大趋势。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繁荣度,取决于依靠科技进步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因此,了解我国高校科技实力特别是科研投入产出现状,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找出我国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高校科研实力,是指在一定的系统中,在现有科技人力、财力、物力、知识及信息等科技资源条件下,进行科技活动,发挥效能,取得产出,促进社会、经济、科技全面发展的能力。对我国省高等学校科技综合实力的评价,实际上是在同一评价指标体系、同一评价模型下对同一组来源数据进行加权计算并给予排序。本文重点是建立一套对我国高校科技实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本评价指标体系以投入产出指标作为评价的依据,首先将高校科技实力划分为科技投入、科技活动过程和科技产出三个部分。为此,依据数据源的具体情况,建立如下的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设置
(一)科技投入指标
1、科技人力投入指标。专业技术人员是科技活动中的重要组成,是科技活动的主要投入。可以说,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质量、分布比例等,是评价和衡量一个省、市或地区、部门科技实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而科技活动人员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指具有相当于“助教”、“助理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人员以及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暂未定职称的人员),又是科技活动人员中的中坚力量。因此,我们选取教学与科研人员、研究与发展人员、研究与发展全时人员、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人员、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全时人员等5大类人员中的高级(指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及其他相应高级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与其他(指具有讲师、工程师、助教、助理工程师及其他相应中级、初级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和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暂未定职称的人员)人员作为人力投入指标。各指标含义如下:
教学与科研人员:指高等学校固定正式职工中,在本年度内从事大专以上教学、研究与发展、科技服务工作以及直接为上述三类科技活动服务的教师、其他技术职务系列人员和其他支持人员。
研究与发展人员:指从事研究与发展工作时间占本人教学、科研总时间10%以上、不超过90%的人员。此类人员是科技活动人员中的重要力量,其数量和质量是当前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投入和科技实力方面的重要指标之一。
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和科技服务人员:指从事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和科技服务工作时间占本人教学、科研总时间10%以上、不超过90%的人员。
研究与发展全时人员:指从事研究与发展工作时间占本人教学、科研总时间90%以上的人员。几个非全时人员从事研究与发展工作时间的百分比累计达100%,折合为一个全时人员。
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和科技服务全时人员:指从事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和科技服务工作时间占本人教学、科研总时间90%以上的人员。几个非全时人员从事研究与发展工作时间的百分比累计达100%,折合为一个全时人员。
2、科技经费投入指标。科技成果的优劣和多少与科技经费的投入量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和地区在科技经费方面的投入量是非常大的。一般来说,科技成果的产出量与科技经费的投入量呈正相关关系。
科技经费拨入情况,是指可供科技活动使用的资金来源,这是评价和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经费投入力度的一个指标。它包含科研事业费、主管部门专项费、其他政府部门专项费、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各种收入转入科技经费及其他等;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情况则反映了科技活动经费的实际使用程度和实际投入力度。研究与发展活动是整个科技活动的核心,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是专项经费投入方面的评价指标,它主要是指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活动的经费。为贴切本项研究的需要,仅选出高等院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经费的统计数据作为评价依据。所选指标为:基础研究当年投入与支出;应用研究当年投入与支出;试验发展当年投入与支出。
表1 高校科技投入产出综合评价指标框架与权重系数
图1 高等院校科技投入产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图
(二)科技活动过程指标。本项指标表现出研究与发展活动中的过程,含有科研机构、科研项目和科技交流。
1、科研机构。指高等学校从事科技活动的专门机构,由2项指标构成:机构人员和该机构科研项目数。
2、科研项目。指高等院校研究与发展项目情况。本项指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学术竞争能力与科技研究进展情况,以及科研成果产出潜力指标之一,是科技活动的重要过程。
3、科技交流。科技活动的重要过程之一就是进行科学交流,因此本项指标含有:出席国际会议人次和交流论文篇数;出席国内召开的国家会议人次和交流论文篇数;派遣访问学者;派遣博士生;派遣硕士生。
(三)科技产出指标。科技成果产出指标可以衡量某主体科技生产力、科技成就的大小,是科技活动的最重要指标。
1、获奖成果。获奖成果数量是评价和衡量科技产出、特别是科技产出质量和科技水平方面的一个重要指标。本项指标含有各省区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务院各部门科技进步奖、省级科技进步奖的获奖数。
2、专著。科技著作产出数量是评价科技产出方面的重要指标之一,指由正式出版部门出版、公开发行的科技著作(包括大专院校专业课教材、参考书等,不包括科普著作和翻译外国著作以及大专院校基础课教材),此处含专著(部)数和专著(千)字数。
3、论文。科技论文发表的数量是反映科技活动、特别是评价科技产出的指标之一,它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被评价者的科技水平及其学术地位。鉴于统计年鉴的局限性,故分别选取国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全国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和地方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为评价指标。
4、鉴定成果。鉴定成果是经过专家评审的对科研成果的工作质量、学术水平、实际应用或成熟程度的客观、具体、恰当的评价。依鉴定结论分别选取国际水平、国内首创、国内先进、其他成果数为评价指标。
5、专利。专利制度是一种以法律的形式保护科技发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科学交流,促进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的制度。通过接受本国和国外专利的申请和受理专利的数量,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国家的技术创新潜力、科技水平和科技市场竞争力程度。因此,专利也是衡量科技产出的一项重要指标。选取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数和专利出售数作为评价指标。
专利申请数:科技产出潜力方面的指标,本项指标是发明专利、使用专利和外观设计的合计数。
专利授权数:技术产出的重要指标可以衡量技术产出高低。本项指标也是发明专利、使用专利和外观设计的合计数。
专利出售数:专利的被应用程度。本项指标仅取专利出售的合同数。
6、技术转让。本项指标表现高等院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情况,即高等院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成果的经济效果。因此,选取合同数和实际收入作为评价指标。(表1)
二、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为确切地反映出各指标对科技实力评价影响的重要程度,需选用一定的数量值来定量地描述各个指标的重要性状况,称之为“权系数”,即权重。层次分析法是将定性的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系统分析与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AHP)最早由美国学者 T.L.Saaty(1980)提出,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它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其条理化,根据一定客观现实的判断对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表示,用数量表达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并通过排序来分析问题。层次分析法的计算程序为:1、建立AHP 模型;2、构造判断矩阵;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4、层次总排序;5、加权确定评估值。利用AHP法计算出高等院校科技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相应的权重,其具体步骤如下:
(一)AHP模型的建立。运用层次分析法,将评估问题层次化,即根据问题的要求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模型。根据前文所设置的评价指标体系,其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图1)
(二)综合重要度计算。在计算了各级要素对上一级评价要素的相对重要度以后,即可以从最上级开始,自上而下地求出各级上各要素关于系统总体的综合重要度(或称系统总体权重),其计算过程如下:设 A 级有 m 个要素 a1,a2,…,am,它们关于系统总体的重要度分别为a1,a2,…,am。A级的下级B有n个要素B1,B2,…,Bn,它们关于Ai的相对重要度向量为,则B级的要素Bj的综合重要度为: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即可得到本项研究的57项指标的权重,列入表1的最后一列。
面对已经来临的知识经济时代,当前高校创新系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推动主体尽早到位,加大改革力度,促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尽快转向依靠知识、依靠技术进步的轨道上来。应该说,近年来我国高校的科技实力有了不小的进步,不管是人力资源、科技过程,还是科技成果,都比过去有较大增长。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比以往又有了进一步提高,科学氛围和科研环境都得到改善,因此我国各高校的R&D指数均发生了程度不同的改变。鉴于教育振兴规划的实施,科教经费增长幅度也相应加大。我国各个高校如何利用这个不可多得的机遇促进高校的科技事业发展,以推动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这里也牵扯到发展科技的指导方针,必须以质取胜,才能使得我们不再与知识经济时代失之交臂,所以应加大力度培养本地科技人才和吸引外省区人才来工作,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努力创造一个宽松的科技氛围和科技政策,将对我国高校科技实力的增强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1]侯国清,董建龙.知识经济成大气候[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7.
[2]李京文.关于知识经济的几个问题[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
[3]国家教委科技司编著.2001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
G 52
A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