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2011-11-13全胜跃
全胜跃
物联网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全胜跃
特色农业信息化、智能化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物联网是近几年信息科学研究的热门领域,其应用研究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物联网在特色农业中的引入与应用,将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农业生产、运输和销售产生深远影响,它将确保特色农业产品质量安全,解决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从而引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现代农业的发展。
物联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农业;应用
近年来,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已被称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物联网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降低成本、强化特色;另一方面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目前,美国、欧盟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专门提及物联网,明确指出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我国开始将物联网的应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物联网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物联网除了能对特色农业生产过程实施监控,保证产品安全外,还能有效预防自然灾害,保证产品的丰产,提高特色农业综合效益。
一、物联网的概念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农业现状
(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通俗的说物联网就是把所有物品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任何物体、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4A)的智能化识别、信息交换与管理。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物联网具有3个重要特征: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二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机技术,对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物联网广泛应用于电力电网、医疗系统、城市设施、交通管理、物流供应链、通信行业、农业等各个领域。在我国,物联网的典型应用案例有唐家山堰塞湖实时监测系统、上海浦东机场防入侵系统、太湖水资源监测系统、成都生猪质量溯源与监管系统和广西农垦源头农场柑桔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等。在广西农垦源头农场,柑桔带着小小的“身份证”销往珠海、广州、香港等国内市场及加拿大、德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国外市场。这张“身份证”就是广西农垦源头农场柑桔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追溯条形码。消费者只要登陆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或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等方式,输入柑桔产品追溯条形码便可查询到柑桔生产基地、种植单位、产品认证、采收日期、加工日期等各个环节的相关生产信息,了解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包括产地环境、农药、化肥等各种投入品的使用情况,可以追溯柑桔的质量问题。柑桔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让消费者更加放心,拓宽了柑桔销售渠道。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农业现状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农业已形成一批具有广西特色、在全国市场占重要地位的优势产业和产品。优质谷、糖蔗、果蔬、桑蚕、木薯等种植业五大产业已逐步形成了南宁市的特色农业。钦州市已经获得了中国“荔枝之乡”、“龙眼之乡”、“香蕉之乡”、“大蚝之乡”等多个荣誉称号,荔枝、龙眼、香蕉、大蚝成为钦州市的特色农业。北海市三面环海,海洋资源丰富,果蔬加工、粮油加工、木薯加工和海产品加工是其特色农业。防城港市特色农业有甘蔗、速生林、对虾等。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因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产品滞销;产业链条短,产品深加工程度低;管理手段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等。
二、物联网对特色农业的影响
作为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的推动者和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物联网必将成为特色农业建设中的一个决定力量。物联网对特色农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运输和销售环节上。
(一)生产
物联网影响到特色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以种植业为例,特色农业育秧阶段可实时查看到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土壤含水量等信息,并通过3G手机或电脑,对温室内各种设备进行远程监控、远程控制;灌溉阶段,利用物联网技术,结合全球眼实现水库闸坝、水位的视频监控,可全方位掌握雨情、水情信息,实时动态对山洪灾害的监控,为及时预警提供技术支持,为合理灌溉提供技术手段;收割阶段,对收割机等农机设施进行车辆定位和设备监控,实时掌握各项设施的运行状况和位置信息,达到农机设备运行效率最大化。物联网设施农业病虫害生物控制专家服务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模式识别、数据挖掘和专家系统技术,实现对设施农业害虫病的实时监控和有效控制。
(二)运输
当特色农业产品应用了RFID标签后,企业、托运人、承运人和接货方可对运输车辆进行位置信息查询和视频监控,及时了解运输途中的产品情况。特色农业产品装车后,产品的相关信息可随时追踪。送货方和接货方都可以准确地了解特色农业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情况。对于送货方,通过对运输途中产品情况的跟踪,当运输过程中发生意外时,就可尽快地得到相关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把产品损坏造成的损失和可能发生的违约损失降到最低;对于接货方,可以通过特色农业产品从装车到运输途中情况的信息,做好接货准备,并能确认产品是否在运送前受到外力损害,提高产品验收的效率,避免接货时因产品损害分不清责任方而造成的扯皮。此外,对于有特殊运输要求的特色农业产品,通过RFID可及时了解车厢内外的情况和调整车厢内温湿度,同时还可对车辆进行防盗处理,一旦车辆出现异常,自动进行报警。
(三)销售
物联网将特色农业产品与网络联接起来,通过计算机处理,可计算出特色农业产品的生产规模,预计收获数量,为销售做好前期准备,避免因特色农业产品丰收准备不足而造成产品积压,销售不顺畅。物联网让特色农业产品可再追溯,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吃得放心。在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安全、自身健康的今天,可追溯的特色农业产品无疑比无追溯的容易销售。特色农业产品售出后,通过数据库对特色农业产品的消费使用情况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客户的消费偏好,一方面可以改进特色农业产品性能以迎合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方便对重要客户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增强客户关系管理。
三、物联网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农业中的应用
(一)建立特色农业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安置在动物、植物、机器和物品上的电子介质产生的数字信号可随时随地通过无线网络传送出去。“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使数以亿计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农业产品的实时动态管理变得可能。利用物联网,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农业产品增加RFID标签,实现对特色农业的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运输与销售的全过程跟踪和监控,建立全过程质量追溯系统(见图1)。
图1 特色农业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生产者:特色农业产品生产者必须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农业主管部门注册,在生产履历中心登记,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记录并上报至互联网数据库。
供应链:负责对特色农业产品进行检测、包装,并且在包装上粘贴追溯条形码上市,信息上报至互联网数据库。
消费者:消费者通过产品包装上的追溯条形码,利用网站、超市触摸屏系统、手机短信、电话等方式查询生产履历信息。
(二)建立特色农业产品安全管理系统
物联网将有效地解决特色农业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从产品生产(甚至是原材料生产)开始,就在产品中嵌入RFID标签,记录产品生产、流通的整个过程。消费者在购买特色农业产品时,只要根据卖家所提供的产品RFID标签,就可以查询到特色农业产品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到食品,再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以及相关的信息,从而决定是否购买,彻底解决了商品信息仅来自卖家介绍的问题,使消费者能主动了解特色农业产品信息,而这些信息是不会以卖家的意愿来决定的。一旦产品出现问题,特别是出现危及消费者生命和健康的重大问题时,可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监管部门的责任,切实保证特色农业产品的质量安全。
(三)建立特色农业产品供应链管理体系
物联网的出现将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农业产品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1.实现以销售定生产
近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农业产品曾出现盲目扩大再生产的现象,价格的不稳定不利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农业的发展。物联网将供应链上销售和生产的信息进行整合,建立综合的信息平台,上下游企业共享特色农业产品信息,相互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销售终端通过物联网实时了解特色农业情况,并在网络上提交定单,生产者根据定单按照销售终端的市场需求组织特色农业产品的生产,使特色农业生产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真正实现以销定产。
2.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消费者行为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消费者对于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正在日益升级,如今市场环境已从大众化消费时代进入了小众化消费时代。在小众消费时代,供应链的价值体现在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必然趋势,使商业竞争的焦点演变成为对消费者的争夺,这就要求特色农业生产者、企业必须不断吸引并保持消费者的注意力,不断与消费者进行信息交流,消费者需求什么样的特色农业产品,就生产什么样的特色农业产品。物联网能够系统、全面、准确地获取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省去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避免信息失真,研究更适合消费需求的特色农业产品,从而增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农业的竞争力,提高效益。
3.实现零库存
特色农业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库存时间太长容易腐烂变质,因此需要及时销售出去,保持零库存。在传统的“先生产,后推销”经营理念的影响下,库存是把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连接起来的润滑剂。但是,过多的库存导致成本上升,并最终抬高销售价格,降低了消费者满意度。而物联网使生产者、中间商及销售商结成战略同盟,它们之间通过信息交换、共享及快速响应来进行库存管理,使得供应链的库存总量大幅降低,减少了资金占用和库存维持成本,还避免了缺货现象的发生。运用物联网实现零库存运营,能够加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农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物联网中,可以通过自动读取设备在销售特色农业产品时同时得到销售时点,比如商品名称、单价、销售数量、销售时间等。销售时点信息可以在线传送给供应链中的生产者,如此,生产者可以利用销售现场的最及时、最准确的信息制定特色农业产品生产和供应计划,实现零库存。
[1]文黎明,龙亚兰.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
[2]赵欣斐.物联网的兴起对产品供应链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0,(18).
[3]北京市农业局.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DB/OL]. [2011-01-15].http://www.atrace.org.
[4]王辉,等.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发展新趋势[J].商业时代,2010,(26).
[5]朱苏丹,等.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J].视角,2010,(9).
Applications of Internet of Things in Distinctive Agriculture Undertakings in Guangxi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QUAN Sheng-yue
Informatizationandintelligentizationindistinctiveagricultureundertakingsareeffectivewaysfor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Guangxi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In recent years,the internet of things has become a heated topic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and its applied research has risen to become a national strategy.The int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in distinctive agriculture undertakings will have profound impacts on the production,transportation and marketing of distinctive agriculture in Guangxi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It will ensure the quality safety of distinctiveagriculturalproducts,helpsolvetheproblemsinitssupply chainmanagement,improve comprehensive economic benefits and take a lead in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Guangxi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internet of things;Guangxi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distinctive agriculture undertakings;application
F323.3
A
1673-8616(2011)05-0071-03
2011-04-02
全胜跃,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信息系讲师、硕士(广西南宁,530007)。
[责任编辑:陈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