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技术扩散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11-11-12童书兴

创新 2011年5期
关键词:纲要国家企业

童书兴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技术扩散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童书兴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非常重视技术扩散,它们制定各种各样的技术扩散纲要,推动其向企业扩散,使企业得到除自主创新以外的技术。世界各地发明的技术,只要对于OECD国家来说是新技术,OECD国家都注意吸收、推广、应用。由此可看出,OECD国家的企业吸收先进技术的路子非常宽广。我国在技术扩散上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技术扩散会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其实不然。我国技术扩散做得不好,有各种原因,但存在这种认识误区是重要原因。OECD国家经验表明,技术扩散可以在不侵犯别人知识产权的情况下发生。

知识产权;技术扩散;技术创新

西方经济虽然是自由市场经济,但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很强,这种干预特别明显地表现在技术扩散方面。技术扩散是指一项技术从首次得到商业化应用,经过大力推广、普遍采用阶段,直到最后因落后而被淘汰的过程。它不仅仅指对生产技术的简单获取,而是强调对技术方的技术能力的构建活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政府制定并实施各种各样的技术扩散纲要,向原创新者以外的广大用户扩散技术,这样做非常有利于OECD国家的经济增长和高收入的保持。我国政府对技术创新非常重视,制定和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把建立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我国也应当重视技术扩散问题,让更多的企业利用除了创新以外的技术,这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增长,有利于我国企业的发展壮大,有利于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我国,技术扩散之所以具有迫切性,还因为我国在这方面十分薄弱,不断重复引进技术,例如彩电生产线就引进了133条。重复引进是我国进口宏观失控的结果。我国在技术上高度依赖国外,自身技术能力很薄弱,和忽视技术扩散有关。OECD国家在技术扩散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OECD成员国推行技术扩散的背景和目的

OECD国家的政府推行技术扩散,旨在使原创新者以外的广大用户采用先进技术,使非创新公司获得基本技术能力,成为有竞争力的公司。这对OECD的经济和企业增长有着重要意义。企业创新活动(包括正式研究开发即R&D、技术适应等),同整个OECD国家的经济增长和企业经营能力的提高,以及同创造就业成正比例关系。先进技术对企业和整个工业生产率的增长产生积极影响,主要依赖于采用在各地发明的技术而非依靠自己创新的技术。企业采用现代技术,面对着市场失效和系统失效的双重风险,因而需要政府帮助克服和应对这种风险。例如,企业由于缺乏技术信息或者是由于在规模上不符合竞争形势的要求,或者是由于采用新技术需要付出较高学习成本而处于竞争上的劣势,难以进行大量投资。在系统水平上,由于国家创新系统中不同角色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上的薄弱,使企业的竞争力受到影响。

OECD成员国在技术扩散中采取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1980年代,在很多OECD国家生产率增长缓慢的背景下,一些国家建立国家制造业延伸中心以促进企业采用特定的技术(机床和机器人),后来认识到成功采用技术的障碍多来自工人、管理人员以及在公司一级组织上的失效,因此在1990年代初,OECD国家开始推行商业咨询服务及网络联系,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公司采用新的管理实践,提高工人技能,改善创新能力和利用新技术。此外,公共机构之所以对技术扩散进行支持,是为了使公共R&D投资和技术开发得到的回报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支持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这也是政府支持技术扩散的原因。

二、OECD国家技术扩散纲要的类型

第一,按技术的性质和目的,OECD国家技术扩散纲要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旨在帮助企业改善和适应特定的技术的纲要、提高企业技术接受能力的纲要以及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的纲要(见表1)。

第二,按业务重点,OECD技术扩散纲要分为供应驱动型和需求驱动型。

供应驱动型纲要是从政府研究机构向私人企业转让商业化的技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技术扩散纲项目要由公共基金赞助,由大学或研究中心经办。例如加拿大空间(站)署的技术扩散纲要(CSPP1)支持向加拿大公司(包括中小公司在内)转让两用技术。与传统的技术转让不同,CSPP1使两用空间技术商业化,两个主要研究开发纲要即R&D纲要进行证券投标。通过投标影响资源和获得工业权限和管理。知识产权保护是合同和实施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签约公司可以获得许可,不用缴纳提成费,但公司须执行商业化的计划。

需求驱动型的纲要是OECD鼓励技术扩散的第二种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确定及评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存在的技术差距。与供应驱动型不同,需求驱动型趋向于把焦点放在商业化公共开发的技术上面,需求开发的技术是实用型的,经过检验的,已存在的,来源于私人或顾问,以及公共技术援助中心。公共需求的技术旨在寻求补充已有的(可能是重要的)及私人技术扩散机制。需求驱动型的纲要依据其特性在发生变化,它同相互信任的商业顾客分享核心技术,确定顾客的需要,利用适当的经验和资源。

在很多情况下,需求驱动型纲要要在管理、营销、培训以及财政问题上对企业进行帮助。例如美国制造业伙伴扩大中心(MEP)在州一级的制造业伙伴扩大中心就是一例。该中心旨在帮助美国小型制造商(他们在利用现代技术上较落后)不仅实施适当的技术,而且改善其商业实践。此外,还提供获得技术和服务的方法,传播制造业最好的实践,管理及劳动力信息,构筑地方、州的及国家的资源。MEP提供同各方面联系的参考资料,像同联邦技术实验室的联系,同环境保护暑(环境保护技术)或者小型商业管理局(进行财政和商业规划)的联系。

技术需求驱动型的例子还有挪威BUNT利用新技术的商业开发纲要和澳大利亚MINT(管理技术一体化)。挪威BUNT纲要旨在解决公司的技术能力问题和技术合作问题,公司可以得到技术战略分析方面的培训,包括技术上的评估。BUNT也向有关公司提供评估顾问,随后为技术运用战略计划提供资金。澳大利亚MINT纲要由澳大利亚经济促进研究所(WIFI)经办,对200家中小企业(主要是木材、金属、塑料加工部门)提供综合性的管理咨询服务。通过网络培训顾问,纲要帮助公司评估是其商业计划的一部分,服务包括对整个公司的分析,评估其优点和弱点等。

表1 OECD国家技术扩散纲要的类型

三、我国必须重视技术扩散的原因

我国应借鉴OECD国家技术扩散的经验,把技术扩散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我国需要进行技术创新,也需要技术扩散。目前在我国存在忽视技术扩散的问题,其中有多种原因,如计划经济的影响,部门和地区分割,科技和经济相分离等。但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是一个重要原因,认为进行技术扩散就会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其实进行技术扩散不一定就侵犯知识产权。技术包括的范围很广泛,知识产权有时间性、区域性。利用过期专利(专利的有效期一般为二十年),在某些地区利用没有注册的专利,就不是侵犯知识产权。现在世界各国广泛利用技术联盟方式开发技术,参加联盟的任何企业都可以利用联盟开发的技术。

OECD2002年编辑出版的《世界经济中的中国》一书评述到,技术扩散在中国创新系统中特别薄弱。该书还指出,中国工业对技术扩散只进行了非常有限的努力,使用了很少的资源。事实正是如此。例如1996年,我国大型和中型企业花费了322亿人民币进口技术,而在消化吸收方面只用了14亿人民币,消化吸收的支出只占技术进口支出的4.3%。工业发达国家用相当大的投入进行技术扩散,他们进口技术支出和技术扩散的比率平均为1/3。中国低技术吸收率与消化吸收上低投入有关,低投入导致低技术吸收,使中国的企业未能适时地通过反求工程提高工业技术能力,加大了我国对外国技术的依赖。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口技术变得陈旧,不得不依赖新的进口。我国存在着进口—技术陈旧—再进口—再陈旧的恶性循环,因为在消化吸收方面作的努力有限,也导致溢出有限,妨碍更多的企业从进口技术获得利益。我国企业往往热衷于从国外引进技术,并且不断引进,重复引进,对技术扩散没有多大兴趣。我国的情况是有钱买技术,但只花很少的钱去搞消化吸收,结果只好不断引进,这不仅浪费大量资金,而且不利于提升我国的技术能力。如果我国能够像日本和韩国那样搞消化吸收,建立自己的技术能力,就会是另一种状况。日本和韩国对自己缺乏的技术,头一套设备从国外进口,以后所需要的都是自己制造。我国是世界上接受外商直接投资(FDI)最多的国家,但是它对中国技术升级的作用却非常有限。外资企业只把中国当作生产廉价商品的平台,并不关心向中国转让技术。先进技术,尤其关键性的技术还是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因此,我国应重视技术扩散方面的研究,加强技术扩散力度。

F113.2

A

1673-8616(2011)05-0048-03

2011-05-30

童书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教授、研究员(北京,100029)。

陈展图]

猜你喜欢

纲要国家企业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