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泰斗——许崇清

2011-11-13卢延光原著沙大云改编姜吉维绘画

连环画报 2011年12期
关键词:许广平中山大学孙中山

卢延光/原著 王 芳 沙大云/改编 姜吉维/绘画

许广平家族与辛亥革命

鲁迅夫人许广平在广州的家族,被称为广州第一家族。自清代中叶至道光咸丰年间,这个家族名人辈出:受皇朝诰封中议大夫的许拜庭;率水军于珠江口水域瓦解香港海盗的张保仔;鸦片战争时期领导绅民抗击英军入城后赏布政史衔的许祥光;在杭州署理过浙江巡抚而被当地老百姓誉为清官的许应(许广平的爷爷);第一个发难反对戊戌变法的礼部尚书许庄,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的选址亦有他的功劳。

辛亥革命期间,从这个家族中又连番爆出几名战将:孙中山的重要军事助手、粤军总司令许崇智,蒋介石在他手下当过参谋长;在南京紫金山发炮轰走张勋、张人骏的南京临时卫戌司令许崇灏,日后为国民政府五院的考试院副院长;与江浙联军携手打下南京的巡防马步军第一营哨官许崇济,日后成为孙中山粤军第一师师长,等等。在这段热血沸腾的历史中,他们都有过重要的功绩和表现。

今年是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和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因为鲁迅也带出许广平,又因为许广平也带出她的家族中人在辛亥革命中的轰轰烈烈,其中的许崇灏、许崇济、许崇年都是和许广平同一个爷爷所出的至亲兄弟。《连环画报》在这个纪念年,发掘到许广平家族中的有趣和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把它编成连环画,追寻那段逝去的革命历史,还较有意义。

这些连环画的脚本资料,直接来源于我的著作《广州第一家族》。因我母称许广平为姑妈,连环画中的许崇年是我公公,所以就有了这种文字的记录和渊源。这些家族的故事在广州也鲜为人知,总感到祖辈们的往事也温暖人心,所以花了一年多时间收集史实,采访家族中人,写成了以上文字,编成一本小书,留点历史的记忆而已。广东人向来都低调,这本小书也没有什么影响,也一起低调。值辛亥百年,鲁迅诞辰一百三十年也留个低调的纪念。

卢延光 辛卯年十月于广州

1 1956年,许崇清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了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会议开始前,出现了一段小小的插曲:

毛泽东先环视会场一周,然后问:都到齐了吗?看看名单又说:请问许崇清先生到了吗?

许崇清答:到了。

毛泽东说:久闻大名。

许崇清说:不敢当,不敢当。

毛泽东没再询问其他人到会没有。

2 许崇清是从广州高地街走出的一位许氏后代。与两位兄长许崇智、许崇灏的戎马生涯不同,许崇清一生都是以教育为业。

3 1905年赴日留学的许崇清在海轮上剪去了辫子,顺手把它扔进了太平洋。

4 年青的许崇清相貌酷似日本皇太子。他在日本时有一奇遇。某日,他往东京外地,上火车后,突然有几个人恭恭敬敬地向他点头哈腰,然后诚惶诚恐地请他到包厢就座,一路上悉心照顾,提供各种美食,服务得无微不至。当许崇清下车后,他们才发觉认错了人,错把许崇清当日本皇太子招待了。

5 许崇清的“大名”始扬于与学界泰斗蔡元培的三次论战。一个青年留学生竟敢数次批评并质问蔡先生,在民国初年的中国学术界是令人颇感意外的新鲜事。而蔡元培先生也是心胸广阔之人,他很欣赏许崇清,更是邀请其往北京大学任教。

6 在质问蔡元培的论文中,许崇清第一次引用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据科学史家考证,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在本土介绍爱因斯坦的著作及思想。

7 1920年回国后,本想前往北大教书的许崇清在上海第一次见到孙中山。孙中山劝导他不必急于去北京,先在上海了解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有所认识后再付诸实践也不迟。

8 一个月后,许崇清回到广州。32岁的他出任广州市教育局局长。与此同时,广州省政府又组织了一个广东全省教育委员会,由陈独秀、许崇清两人负责。

9 1921年,许崇清创办“广州市民大学”,1922年又与胡根天等创办“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这两所学校的建立当年都被评为“中国教育史之创举”。

10 1923年,许崇清由廖仲恺介绍加入国民党,随即孙中山指派他为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会执委,参与了改组计划的草拟,实质上与陈树人等人同为国民党改组派。次年发表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的教育部分,他也是起草人之一。

11 许崇清不仅从事教育事业实践,还注重著书立说,致力于教育理论的研究,一生中发表了不少学术论文。1925年,他向国民政府提出《教育方针草案》,指出中国只有摆脱旧制度向前跃进,才有发展的可能。这体现了许崇清对于教育本质透彻的认识。

12 待到廖仲恺被刺,因堂兄许崇智受牵连,而其夫人廖六薇又是廖仲恺的亲侄女,许崇清便辞去时任的一切职务。

13 回顾许崇清的整个教育生涯,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与中山大学联系在一起:三次出任中山大学的校长,前前后后近20年的时间。一个人一生三次被任命为同一所大学的校长,在中国不多见,在全世界也属罕见。

14 1925年,在孙中山的支持下,许崇清开始筹备建立中山大学。学校建成,孙中山出席成立典礼并写下著名的训词:“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十个字今天依然悬挂在中山大学的中轴线大道之中。

15 许崇清于1931年第一次出任中山大学校长。他的一切对大学的改革,都离不开“产业教育”、“科技教育”的理念。在任期间,他在文学院增设社会学系,改理学院为理工学院,又增设了土木工程和化学工程两系。

16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学生抗日运动兴起,以中山大学为核心的抗日爱国游行和请愿、罢课运动如火如荼。然而,许崇清同情学生,支持学生运动,为西南政府所不容。

17 同年底,西南政府便以许崇清“控制不力”为由,免去其校长职务。中大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大为不满,校董会也表示挽留。西南政府迫于形势,不得不让许崇清只挂广东省政府委员的虚职。

18 挂着虚职的许崇清也不甘寂寞。1934年,许崇清挺身而出,反对陈济棠的“尊孔读经”,成为震动中国、反响巨大的政治事件。在此事件中,许崇清也因为与陈济棠的对抗而被撤去了最后的“虚职”。

19 赋闲的许崇清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待到陈济棠倒台,许崇清再一次出任广东省教育厅长。任职期间,他大力整顿中小学校,开展农村教育。

20 抗日战争爆发,1928年底广州沦陷,许崇清撤退到粤北。1939年,中山大学迁到云南澄江,1940年许崇清第二次被任命为中山大学代理校长。

21 许崇清代校长深得广大师生拥护,却引起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朱家骅及其一派的不满。他们向国民党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密告许“引用异党,危害中大”。教育部长陈立夫便于1941年免去许崇清的校长职务。

22 就这样,许崇清又一次离开中山大学,仅挂了一个广东省政府委员的空衔。直至1951年,几经曲折的许崇清终于第三次回到中山大学,再一次出任校长一职。

23 由于非常尊敬孙中山先生,对这所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大学怀有深厚感情,许崇清对办好这所大学有着高度责任感与决心,可谓把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中大。中山大学的校庆原为11月11日,许崇清建议将校庆改为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这一天,后经宋庆龄同意而执行至今。

24 在任中大校长的20年间,他用自己面对所谓权威也总是坚持真理、无所迁就、无所畏惧的作风成就了中大的繁荣。同样,他独到的见解与敏锐的眼光也成为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引领。

25 1969年,许崇清因不堪文革期间的迫害而撒手人寰,享年81岁。

猜你喜欢

许广平中山大学孙中山
鲁迅批阅许广平的“模范文”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下水
中山大学历史地理信息系统(SYSU-HGIS)实验室简介
一击止“痛”!450余水产人聚焦第九届中山大学水产饲料技术创新大会,教你从百亿到百年
许广平:红玫瑰与饭黏子之间隔着流年
中山大学点滴回忆
鲁迅自编教材,教夫人学日语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