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艺人生——耄耋中流

2011-11-13山迹

连环画报 2011年12期
关键词:中流京剧美术

山迹/文

中流(80岁)

他是执著在小格中耕耘人物的中流;是热情扶持年轻人,甘为人梯、默作嫁衣的中流;是开朗、坦荡、率直的中流;是骑着单车健康奔驰的中流;是冬天敞怀,夏天赤膊的中流……

中流本名徐志成,排行老三。儿时喜欢画画,无论是放学后还是随父母走亲戚,经常自己搬一个小木凳或是小黑板,自顾自地画起来。

抗日战争期间,武汉常遭到日军轰炸,后又沦陷,中流上学断断续续,以至逃学,所以学习成绩不好,但是因为画画得好,经常帮助同学完成图画作业,也是美术老师的好帮手,受到同学们的青睐。抗日战争结束,中流先后在广告制作店、针织厂、百货商店、中央大药房等多处当学徒工,在站柜台的空隙不时地默画街边橱窗的模特、广告画或用包装箱的木板做飞机等模型。对画画的挚爱和努力的练习为中流打下了扎实的美术基础。

湖北美术界的“中流”砥柱

1950年秋,中流考入中原政治学院学习,后来转入中原大学美术系学习。1953年,全国大专院校调整,中原政治学院与华南文艺学院、广西艺专的美术专业合并成立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在校期间,中流开始创作连环画、漫画、宣传画、年画,许多作品在《湖北文艺》上发表,或是单独出版。

1955年,美专毕业,中流被分配到湖北日报摄影美术组任美术编辑。中流跑遍武汉三镇各区工人文化宫、群艺馆、大型厂矿、农村公社等,鼓励、指导业余美术创作者、美术干部。一次,中流作为“上边来的同志”在潘直亮家“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潘直亮回忆第一次见到中流的情形:“中流?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一时傻呆了——‘老天爷’把自己多年膜拜的老师送上门来,似乎在梦中一般,能不傻呆!当时只记得中流老师爽朗的笑声,说了些什么,一概被激动的心情冲淡了……”中流除了参加生产队的劳动、采访,每天抽出时间指导潘直亮画画,或修改,或示范。“老师还给我讲了许多外边美术界的信息,使我眼界大开,似乎人都聪敏一点了……”这期间,中流在工作之余,创作出年画、水彩画、油画、宣传画等共七百余幅。

文革中,中流被下放到天门多宝区插队落户。1973年从农村调回武汉市文化局艺术创作室任美术干部,仍从事对基层和大型厂矿职工的美术辅导和美术活动的组织。中流总是骑着他的自行车,奔波于各个“学习班”,永远劲头十足,乐此不疲。辅导创作耐心细致、循循善诱。沈汉武评价道:“用当年的话说,中流老师作为‘美术辅导干部’,甘当一颗闪闪发亮的革命螺丝钉。”中流还带领年青画家参与创作长篇连环画《李自成》,深入生活,成功塑造了闯王及其战友的英雄形象,画面引人入胜、气势磅礴,产生了极大影响。

1980年秋,中流倡议并筹备成立“行吟连环画社”,集合一群年轻画家,意气风发地活跃在中国连环画界。中流身体力行,带领大家深入生活;苦口婆心劝导青年人务必苦练手头功夫;教育大家要多看书,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1984年,贺友直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连环画班时,中流极力促成贺友直以中央美术学院连年系连环画专业进修班的名义在武汉开设“湖北连环画进修班”,提高湖北连环画专业水平。后来,这批学员均专业有成。

同年,武汉画院成立,中流任副院长,主持工作。他力主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尤其重视培养青年人才,将李乃蔚、沈汉武、冷军、钟儒乾、江中潮、樊枫等一批有生力量选入专业队伍。为给大家营造良好的创作环境,他给每一个年轻画家争取到虽不大但可专用的画室,但是唯独他自己没有画室,大量作品只能在自家缝纫机台上完成。

图1 《晁卿印象》选页

图2 《林则徐》选页

图3 《走麦城》选页

中流热情帮扶年青人,把年青人的成绩当作是自己的成绩,甘为人梯,一辈子为人做嫁衣裳。80年代,湖北连环画创作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湖北美术事业的发展,与中流的努力、无私奉献是密不可分的。他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也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

多才、率性、乐观的中流

1992年,中流退休。他一边在武汉市艺术学校美术专业教授学生,一干就是十四年;一边完成大量的工笔三国系列、工笔造像观音、脸谱作品,画中取乐。

中流博学多才,有着深厚扎实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底,喜欢民族传统文化。2007年,中流和他的学生王传义约定制作传统元宵花灯,于是便每天在家不间断地创作花灯,从设计到竹篾骨架的扎制,都亲力亲为,即使他的双手被刀、篾伤到流血,也不停歇一天。历时一年后,完成一百多个彩灯,涉及十二生肖、各类神话故事、现实生活等,题材十分广泛。这年开办的元宵花灯节,给周边的村民,甚至是城市另一边慕名而来的人们,带来了艺术的喜悦和美好的回忆。

中流工作室

图4 中流所创作的连环画作品

图5 中流在住院休养阅读《连环画报》

为了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们了解和喜爱京剧,中流带领着曾经一起制作花灯的工作人员,着手开始创作京剧戏偶。中流从小就是一个小戏迷,小时候家住在汉口大舞台隔壁,每天晚上演出到十点、十一点以后,没有人再来买票看戏了,就不收票了,想看戏的可以随便进,中流就经常“蹭戏”。他对京剧艺术有深入的了解。在中流及其夫人刘凤的精心教授下,跟随的工作人员虽不是成了什么专家学者,但说起京剧来,也都娓娓道来,满眼流露出喜爱和骄傲之情。在创作京剧戏偶过程中,中流将每一出精彩的京剧名段中最精彩的瞬间定格,制作成微缩的精致舞台场景。从由京剧的剧情着手,学习模拟京剧人物的身形、手势、表情,制作人偶身形、手势及其材料的数次摸索和改良,到京剧各类行头的制作创造,中流所运用的智慧、付出的努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的热情至始至终从不削减,感染和带动着每一位同志。京剧戏偶完成后在第八届艺术节展出,获得参观者一致好评。

中流兴趣广泛,率性而为,喜欢什么就干什么,唱戏曲,好美食,花草虫鱼更是养得一派生机。绘画之余,酌一杯美酒,品佳肴美味,高兴时唱几句京剧,韵味悠长。别人丢弃的绿藤,捡回家中,经过精心呵护,半死的枝叶变得油绿逼眼,爬满阳台。家中鱼缸里常年游着几条热带鱼,养得肥硕喜人……

中流喜交朋友,以真心、真情对待朋友。兴致上来,约三两好友,棋一局,茶一壶,谈笑洒脱,无拘无束。两年前,中流因中风病倒,但他仍乐观地对待生活,生活得开心、快乐。去年十月,九十岁高龄的连坛泰斗贺友直听说中流患病,专程从沪来武汉看望,两个老朋友见面,并头而泣,相对而笑,贺老师说:“只要活着还要来看你……”

多才、率真、真性情、乐观,这就是中流。

猜你喜欢

中流京剧美术
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中流击水——《马祥根传》选读
京剧表演开始了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咏江石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