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数字上海”的美妙乐章
2011-11-10吴凡
本刊记者 吴凡
奏响“数字上海”的美妙乐章
本刊记者 吴凡
“十二五”进入开局之年,数字上海准备好了吗?
如今,上宽带网、看数字电视、和“电子政府”打交道已经成了上海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越来越多的市民享受“数字化生活”的同时,上海也正在信息基础设施、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生活等领域全方位地和世界先进城市接轨。
从广义上来看,建设“数字上海”即打造上海城市信息化,涉及到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各种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将涉及信息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和文化伦理观念的变化与调整。同时,城市空间数据所蕴含的丰富信息,可为城市特殊行业和广大企业所利用从而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性的空间信息服务,对于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效率也将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期间,上海将坚持以信息技术创新支撑城市发展转型为目标,结合绿色、智能、惠民、安全等现代化大都市发展需求,以服务经济大发展和城市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为契机,以服务模式创新与信息技术创新互动为重要手段,围绕感知、融合、服务的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在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三网融合等领域部署科技攻关任务,以实现突破,抢占核心技术制高点,提升上海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上海顺利迈入服务经济时代和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互联网将成为一块有生命的“云”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了,尤其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讲,网络不仅仅是一个可以联系朋友、买东西、看电影,甚至是在网上做生意的工具。可以说,网络就是现代很多人的生活。当我们通过网络去使用专业公司提供的服务来存储文件、使用软件、获取信息,实际上就是在使用“云计算”了。
虽然无法预知50年后互联网的发展情况。但这个行业的竞争者们早已清楚地确认它未来10年至20年的发展:如果把互联网和云计算结合在一起,就会拥有一台完整的机器,完成大脑的三项重要工作:信息存储、处理和交流。其实,这种模式在其它行业内普遍存在,比如说原来我们每家每户都挖井打水,现在通过水厂统一供水,原来每家自己发电,现在通过电厂、电网统一供电。在云计算下,原来每个人用自己电脑完成事情,现在通过云计算公司提供服务,通过网络使用服务。所以,云计算是IT行业顺应集约化、社会化使用资源潮流的发展方向。
云计算早已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都在大力建设国家级的云计算项目并开始部署国家级云计算基础设施,并将云计算纳入战略性产业范围,从政策、标准、政府应用等方面制定了长期发展战略,试图在这场IT技术革命中抢占先机。我国有关部门也在2010年11月发出了《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5个城市将先行开展中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
“十二五”期间,上海科技将以构建云计算的产业链为目标,进行相应的技术突破:开发云计算硬件将是首要研究的方向,例如绿色高效能内存芯片、绿色高效能云计算机系统等,使得云能够架构在省电、高效的硬件上;其次要突破云数据中心技术,使得云数据中心能够一方面节能省电,另一方面满足海量信息存取的需要;同时要形成云操作系统,就像计算机上要运行操作系统一样,使得各种网络上的资源都能够接入、统一管理;最后必须创新云服务模式,这样是为了使云计算能够为大家真正提供服务,还将研究云服务管理与保障、云际资源共享与互操作等关键技术,构建商业创新平台与技术创新平台。
计算机的下一轮变革即将开始了,这是一个“云计算”取代独立的计算机的阶段。数以百万计的公司开始选择使用具有再生能力的“云”资源,“云”中老去的部件很快会被更新更快的部件取代,而“云”就是未来这具有生命力的生物。
揭开物联网的“玄妙”面纱
一句“感知中国”使得物联网一夜“成名”,为中国广大公众所知晓,而对于物联网的真正内涵,其实了解的人并不多,物联网也因此被蒙上“玄妙”的面纱。
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始于1999年,基于互联网、射频识别技术等,构造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如今物联网不再是简单网络概念,更像一个个融合着各种应用与服务庞大的信息化系统。我国也早在物联网概念提出伊始的同一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其实,对于业内早期从事技术行业人士而言,物联网的内容并不新鲜。在物联网概念提出之前,物联网的技术早早就已悄然扎根于很多行业领域的应用之中。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普及,物联网展示出其在电子商务、教育、物流、军事、家用智能化等领域广阔的应用空间,人们惊奇发现物联网的价值:“物联网将是下一个万亿级的产业!”
目前,国内外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物联网的研发,技术上已经有一定的积累,正在进行的示范应用,我国物联网的研发与国际基本同步。随着国家对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投入和信息化建设的日益完善,城市管理面临严峻挑战,不再是硬件能力的不足,而是如何充分发挥现有硬件能力,通过“活化”数据,使城市系统各个环节相互协作和高效运行。
举例来说,目前上海已部署了超过30万个监控摄像机,其中浦东正在建设的高清监控点已达到上万个,形成了覆盖快速路和地面干线道路的大规模数据采集系统和视频监视系统,这样的规模在国际上也不多见,为建设智能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建设物联网的目标是为了利用物联网技术使人们居住的环境更加安全、舒适,出行更加便捷,吃的食品和药品更加绿色、安全。在城市公共安全方面,未来五年将形成覆盖上海空中、地面、地下的立体空间全范围公共安全监控预警、应急指挥和抢险救灾平台。例如可以利用摄像头等获得地铁在高峰期间或者重要活动期间的人流信息,如果超出极限时及时发出警报,以便控制出人流;或者在出现突发事件或灾难时,提出发出警告,并引导人们疏散。另外,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地下管网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和每位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目前缺乏有效的检测维护手段,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动态显示供水、燃气、排水运行状况,可以实现供水爆管和燃气泄漏点的及时定位,以便制定应急方案和及时修复。可以对重点积水区域进行检测和优化,加强排水能力,减少积水危害。
在城市智能交通方面,则将构建包括地面道路、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的智能交通系统,具有不停车缴费功能,可以大大提高交通效率,减小由于汽车引起的环境污染。主要利用各种传感器采集道路交通信息,经过数据处理,获得有关车速、车流量和拥堵情况的信息,从而建成大型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包括新一代地面道路区域交通控制系统、智能轨道网络运行控制系统、高速公路不停车缴费系统以及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等,可以为大家出行提供最优的交通选择,方便居民出行。
在城市物流方面,将利用物联网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保证物资在各环节流通的质量,提高物流各环节的效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逐步建成现代绿色安全物流。例如对于食品跟踪与追溯方面,对于超市中的猪肉,只需用扫描器一扫,就能出现“农场”、“运输”和“超市”的信息,点击“农场”,有关猪的饲养农场名称、猪的饲料喂养信息、生长信息和屠宰信息等一目了然,再点击“运输”,可以轻松获得有关运输公司名称、驾驶员、行驶线路以及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等信息。从而对猪肉的质量有良好控制,一旦有问题,可以很快找到根源。
>> 在越来越多的市民享受“数字化生活”的同时,上海也正在信息基础设施、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生活等领域全方位地和世界先进城市接轨。
鸣响三网融合发令枪
你现在用电信、网通还是铁通?是几兆的速度?现在很多人都喜欢问这些问题,因为宽带的速度已经成为人们评价网络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而越快的速度让人们在进行网络操作的时候大大缩短等待的时间,提高了办事的效率,目前在中国大部分城市基本已经普及了2M带宽,但是就目前看来仍然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网络带宽需求。在最新的世界各国网速排名中,我国的综合网速排名仍远低于日韩等国家,仅为第71位,下载速度仅为排名首位韩国的近十分之一,虽然我国宽带用户数已经是全球第一,但仍处于“低速宽带”阶段。
所谓“三网融合”,是指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其中互联网是核心。从实现方式上看,三网融合一种是指相同的服务和内容既可在广电网又可在电信网上被提供;另一种是广播电视网与电信网配合,从而实现业务融合,例如前者负责视频广播,后者承载互动功能。三网融合作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国家科技部在三网融合战略基础上提出的国家下一代宽带网络创新计划。
在实现三网融合后,百姓家就不需要电视有条线、电话有条线,一种线路所有服务都可以得到。除了可以节约资源,三网融合还实现了数据、声音、图像这三种业务用一个网络、一种平台进行服务,为业务创新提供了空间,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发展三网融合演进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目的是在解决广电网和电信网双向准入问题后,提出的未来宽带网络演进发展目标:一是达到每户家庭接入带宽大于百兆,每个楼道接入带宽大于万兆,从而加快上海乃至全国的信息化进程、满足市民的接入带宽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网络设备、应用设备的自主创新。
在未来五年,我们可以预见的是信息化的脚步正不断延伸至上海的每一寸土壤,纵贯东西,浦江两岸,数字城市的魅力让人惊叹。但同时,就像一首美妙的乐曲,细节上的和谐节奏正期待着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