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毛虫的生物特性和天敌种类研究
2011-11-07孙亚峰张黎明李长浩
孙亚峰,张黎明,李长浩
(吉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长春 130022)
天幕毛虫的生物特性和天敌种类研究
孙亚峰,张黎明,李长浩
(吉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长春 130022)
天幕毛虫是森林、果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在对天幕毛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及天敌种类进行初步研究的基础上,对一部分天敌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做了初步调查,以便更好地利用生物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危害,实现保护森林的目的。
天幕毛虫;生物学特性;天敌种类
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Motschulsky)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山东、河南、湖南、江苏、四川等地,吉林省各处均有分布[1]。除为害杨、柳、榆、柞、桦、落叶松外,还严重为害梨、山楂、苹果等果树。大发生时常把树叶吃光,甚至导致全林死亡,为害十分严重。目前,利用生物防治是保护森林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于2009年4月-2009年6月中旬对吉林地区天幕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天敌种类进行了初步调查。
1 自然概况
吉林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寒暑差异较大。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多雨而期短,年平均气温在3℃左右,冬季气温多在-18℃以下,夏季7月的平均气温21℃左右。植物生长期6个月左右,全年降水量较多,约600mm~800mm。
2 研究方法
主要是野外采集、定点观察及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2.1 林间采集
于4月中旬林木发芽前采集天幕毛虫软卵块。一般多在细枝稍处。于五月中、下旬开始采集幼虫,林间采集的卵块应注意采集新鲜的卵块,幼虫应采表现不正常的个体,如变色、肿胀、或已死亡但无空洞的个体。
2.2 室内饲养
将采集的卵块用剪枝剪剪去多余的枝叶,放入小玻璃瓶内,用纱布包住管口,管底放一棉球。每一瓶放一卵块(便于分别存放以鉴定天敌),瓶外贴标签,标明采集日期、幼虫孵化期、天敌出现期,放在25℃的恒温箱内。将虫连同部分枝叶放入饲养盒中,在饲养盒中小瓶内加少许水,注意及时更换枝叶,扫除污物。一部分放入恒温箱中以便提前化蛹。将野外采来的蛹放入饲养盒中即可。成虫饲养同幼虫。
2.3 林内定点观察
在林内天幕毛虫出现多的地方设点,观察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天敌。
3 调查结果
在以往调查的基础上,并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后,又进一步归纳总结如下:
3.1 天幕毛虫形态特征
3.1.1 成虫
中等大小,雄蛾体较小,长13mm~14mm,翅展30mm~32mm,体色较淡,前翅在赭黄色的底色上,中央有两条平行的褐色横纹。雌蛾体较大,长15mm~17mm,翅展40mm~45mm,色较深,前翅红褐色,中央有条深红褐色宽带,宽带两侧色较淡[2]。
3.1.2 卵
卵为灰白色,椭圆形,中间凹入,许多卵粘在一起,块状如顶针。
3.1.3 幼虫
初孵幼虫为黑色,大幼虫头部蓝黑色,胴部背面橙黄色,中央有天白色纵线,身体两侧各有一条内有黑色横条的灰蓝色宽纵条,腹面灰黑色,体稀被细长毛,老熟幼虫体长约55mm。
3.1.4 蛹和茧
蛹呈暗褐色,被有红褐色毛,体长13mm~20mm。茧呈卵圆形,丝质白色、双层,十分结实,表面被有淡黄色粉末,长约28mm。
3.2 生活史及习性
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次年春季孵出幼虫,初期吐丝作巢群居生活,同一卵块孵出的幼虫为一群,稍大以后,于枝杈间结成大的丝网群居,故称天幕毛虫,白天潜伏,夜间外出取食,但有时在白天排成横列于丝巢外面栖息,受惊时前端竖起而左右摇摆。幼虫共五龄,老龄向各处分散,为害严重。六月末七月初老熟幼虫在叶间结茧化蛹,七月中、下旬羽化,蛹期一般为11d~12d,卵产在细枝上,成块,一排排横向环形排列,状若“顶针”,每块有卵92~255粒,雌虫一生可产卵100~400粒,成虫有趋光性[3]。
3.3 寄生性天敌
3.3.1 种类
3.3.1.1 卵期天敌种类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大蛾卵跳小蜂Ooencyrtus kuwanae(Howard);杨扇舟蛾黑卵蜂Telenomus clostera Wu et Chen;松毛虫黑卵蜂Telenomus dendrolimusi Chu;跳小蜂科Encyrtidae 1种。3.3.1.2 幼虫期天敌种类
双色瘦姬蜂Campoplex bicolor Ash;喜马拉雅聚瘤姬蜂Gregopimpla himalayensis(Gameron);背颈姬蜂Aerolyta sp;菜粉蝶绒茧蜂Apanteles glomeratus(Linnaeus);寄蝇科Larvaevovidae2种。3.3.1.3 蛹期天敌种类
黄足黒瘤姬蜂Coccygomimus instigator(Fabricius);脊腿匙宗瘤姬蜂Theronia(Theronia)atalantae gestator(Thunberg)。
3.3.2 部分种类形态及生物学特性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仅培养和发现卵期和幼虫期几种寄生性天敌,形态及生物学特性如下:3.3.2.1 大蛾卵跳小蜂 Ooencyrtus kuwanae(Howard)
体黑色,中胸盾片及小盾片具青铜色略带紫色光彩;转节、腿节的两端,中足胫节端部半截处及后胫节末端浅黄色;跗节之色均浅,腿节及触角暗褐色;中胸盾片近平整、光滑,具细微而稀疏的点刻罗列于细网状刻纹之间,小盾片具紧密而较粗糙的网状刻纹,有光泽。触角着生近口缘柄节不膨大,梗节长于第一索节,索节由基至端逐渐膨大而第一节长大于宽,棒节膨大而短于索节合并之长,前翅长大透明,缘脉长略大于宽,后缘脉几不发达,腹短而宽,三角片末端(内侧)分离。大蛾卵跳小蜂是天幕毛虫卵期寄生,春季林内气温11℃ ~26℃,羽化出蜂,在卵环表面缓缓爬行,中午至15点时,集聚最多,爬跃活跃。蜂卵、幼虫、蛹期都在寄生卵内渡过。
3.3.2.2 杨扇舟蛾黑卵蜂Telenomus(Aholcus)clostera Wu et Chen
雌蜂体长0.75mm~0.90mm,体黑色。触角及足黑褐色,足的转节、胫节两端及1~4跗节黄褐色,头宽为长的5倍,略宽于胸。触角10节,第一节长为宽的5.7倍,长为第二节的3倍。额头滑,触角窝附近具横网状。胸部拱起,具粗刻点,小盾片光滑,四周的刻点稀,胸短于腹,约等宽。腹部第1、2节背板基部具纵脊沟,第2节背板长稍大于宽,纵脊沟为腹部柄长一半。雄蜂体长0.75mm~0.80mm,体色和雌蜂相似,但触角和足色较浅。触角12节,第2节比第3节短,第4节稍长于第3节,短于第5节,第6节以上逐渐变细,呈念珠状。雄行外生殖器的阳抱器上具1个爪,阳茎细长。
3.3.2.3 松毛虫黑卵蜂 Telenomus(Aholvis)dendrolimusi Chu
雌蜂体长0.84mm~1 026mm,体黑色。触角和足黑褐色,转节、腿节末端及胫节两端和跗节黄褐色。头横置,较胸幅略宽,其宽3倍于长。触角10节,第1节以3倍长于第2节,额光滑,仅留网状细纹,头顶具粗刻点,后头向内弯入。复眼有毛,两侧单眼靠近复眼缘。胸背卵圆形,密布刻点,小盾片光滑,有细刻点。痣脉长及缘脉之半,较缘脉1/3稍长。腹部近卵圆形,第1、2背板前端各具纵脊沟10条,产卵管伸出尾端外。雄蜂触角黑褐色,较雌蜂略浅,12节,生短毛,鞭节念珠状,第2鞭节为中部最粗,第2、3节较长。以成虫在树穴、树皮缝、落叶、杂草及其它害虫的蛹壳内等处越冬。竖年5月平均温度达到14℃以上时出蛰,5月下旬至9月产卵。完成一世代所需时间:25-27℃需13d-14d;19℃需20d,20-21℃需18d。成虫寿命短,7、8月见雌蜂平均寿命约5d~15d。完成一世代和各虫态经历日数,随温度高低,变化较大。雌蜂比雄蜂羽化稍早,雌蜂羽化后即交尾。孤雌生殖的后代均为雄蜂。该蜂寄生能力非常强,寄生卵在孵化的3天前,雌蜂均梦寄生。成虫在15℃以下时即行蛰伏越冬。
3.3.2.4 菜粉蝶绒茧蜂 Apanteles glomeratus(Linnaeus)
体长约3mm,体黑色;须黄色,触角黑褐色,但近基部赤褐色;足黄褐色,后足基节末端、胫节末端黑色,后足跗节褐色;翅透明,翅基片暗红色,翅痣和翅脉淡赤褐色。头横宽,大部分具细皱,有光泽;盾纵沟浅,小盾片平,有光泽;后足胫节距短于基跗节之半。以幼虫和蛹期在寄生体内(幼虫)越冬,寄生体保持活性。5月中旬,菜粉蝶绒茧蜂老熟幼虫钻出寄生体外,结黄色圆筒形茧在茧内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出蜂,羽化时刻多集中于中午。
3.4 捕食性天敌
3.4.1 蝽 Arma Custos Fabricius
半翅目蝽科,一般一年发生1-2代,以成虫在树木基部落叶层下越冬。竖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活动,5月下旬开始产卵,产卵期长达2个月之久,至8月下旬,7月上旬出现第一代成虫。成虫至10月上旬开始越冬,襐敌1龄若虫食植物汁液,2龄以上若虫基本上以肉食为主。
3.4.2 益蝽 Picromerus Lewisi Scott
益蝽属半翅目蝽科。
3.4.3 猎蝽科 Redwviidae
猎蝽科1种;此外,还有蜘蛛、蚂蚁各1种。
3.5 有益动物[4]
3.5.1 大山雀 Pams major Linnaeus
山雀科Paridae,体形似麻雀,头黑色,两侧白斑明显,背面蓝灰色,腹面白,中央贯以黑色条纹。为留鸟。
3.5.2 红尾伯劳 Lanius Crisyatus Linnaeus
背面大都灰褐,腹面棕白色,均无杂斑,头侧的黑纹和尾羽的棕红色十分显著。为夏候鸟,每年4月中旬迁来,8月末至9月中旬离开。
3.5.3 灰喜鹊 Cyanopica cyana(Pauas)
头颈均黑色,背土灰色,翅和尾天蓝色,下体灰白色,尾长。为留鸟。
3.5.4 喜鹊 Pica pica(Linnaeus)
体形较大。除两肩各有一块白斑及腹部白色外,整体均为黑色,尾很长,且成楔形。为留鸟。
4 结论与讨论
(1)据有关资料和我们的调查,共发现天幕毛虫有22种天敌。寄生性天敌13种(11种寄生蜂,2种寄生蝇),捕食性天敌5种;鸟类4种。种类繁多的天敌对抑制天幕毛虫为害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13种寄生性天敌中,仅寄生蜂就有11种,而撇发生期适宜、寄生率较高、寿命较长、雌性比高、寄生较多,所以,开展“育蜂治虫”的防治前途广阔。
(2)在采集的78个卵块中,卵块被寄生率占10%,卵块中卵粒的寄生率为16.5%(表1),而且同一卵块中可被不同种蜂寄生。其中大蛾乱跳小蜂为优势种,出蜂多,寄生率较高,为8.3%;其次是杨扇舟蛾黑卵蜂,寄生率4%;松毛虫黑卵蜂寄生率为3.5%;跳小蜂科不到1%,故在利用应采用优势种,以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表1 几种天敌卵块出蜂数与寄生率表
(3)因时间关系,我们仅对天幕毛虫卵期、幼虫早期天敌进行了初步研究,幼虫后期和蛹期天敌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其中早期天敌中有1种姬蜂和2种寄蝇虽已结茧化蛹,但尚未羽化,无法定名,据蛹的形态及化蛹情况可确定是姬蜂和寄蝇。
被定为姬蜂的是以老熟幼虫从寄生幼虫体腹部末爬出后,吐丝结茧,开始白色,经14小时后变黑,茧椭圆形,长约7mm。蜂出后,寄生虫体死亡。两种寄蝇的围蛹:一种棕红色,长约5mm;另一种为棕黑色,长约7mm,具体情况有待研究。
[1]张治中.森林昆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2]党心德.林虫寄生图志[M].杨陵:天则出版社,1990.
[3]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害虫生物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4]吉林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吉林省野生动物图鉴、鸟类[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钟 声
Research o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atural enemy species of Malacosoma neustria Motschulsky
SUN Ya-feng,ZHANG Li-ming,LI Chang-hao
(Institute of Forestry Inventory and Planning of Jilin Province,Changchun 130022,China)
Malacosoma neustria Motschulsky is one of the major leaf-eating pests of forest and fruit trees.Based on the preliminary study on morphology,life cycle,living habits and natural enemy species,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part of the form of natural enemy species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make better use of biological control measures,reduce pest damage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forest protection.
Malacosoma neustria Motschulsky;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natural enemy species
S763.301
A
1009-3907(2011)06-0072-04
2011-03-08
孙亚峰(1977-)男,吉林九台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