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西北农村小学开展“打尺”游戏的研究

2011-11-06孙小燕苗钟立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该游戏甲方危险性

孙小燕 苗钟立

(甘肃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 甘肃兰州 730070)

在西北农村小学开展“打尺”游戏的研究

孙小燕 苗钟立

(甘肃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 甘肃兰州 730070)

本文详细介绍了西北“打尺”游戏的规则与方法,并在西北农村小学低年级进行了实践教学,希望结合学校实际条件拓宽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该游戏的锻炼价值。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打尺”游戏;教学

“打尺”游戏是西北农村儿童比较喜爱的一种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也叫“打梭”或“打拐”等。该游戏与壮族的“打尺”玩法相近,由于存在一定危险性,许多父母禁止自己的子女参加“打尺”游戏。再加上现在游戏方式多样,孩子较少,该游戏已逐渐走向消失。但由于该游戏对儿童的奔跑能力、身体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和准确性的提高具有良好的锻炼效果,如果能降低它的危险性,“打尺”将是一项非常好的儿童体育游戏方式。本文通过改变“子尺”即短棍的材料、重量和游戏规则来降低该游戏的危险性,使其能在小学低年级广泛开展,充分发挥该游戏的有效价值来促进儿童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1.游戏的传承

据说,“打尺”是古代“击壤”风俗在现代的变异形式,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民俗现象。随着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游戏本身也随着人们对游戏的需求而发展和演进。因此,怎样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创编更有效、更新颖的体育游戏,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达到体育游戏教学的目的,仍是摆在每个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前孩子们大多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参加“打尺”游戏,“打尺”作为一种比智力、灵活、技巧、速跑和力量的趣味性体育游戏,非常讲究力量与技巧,基本上九岁以后玩游戏的多是男孩子,即使有女孩子参与,也无法跟男孩子相抗衡。该游戏随着年龄和力量的提高,危险性也逐步提高。但“打尺”作为一种民俗游戏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可加以开发应用,使之成为既可观赏,又能参与的文化体育项目。本文将该富有本土特色的游戏进行收集、整理和挖掘,在小学低年级进行实践教学,发挥了该游戏的健身功能和教育价值。

2.游戏的规则与过程

2.1 游戏器材与场地。“打尺”的场地一般宽为5m左右(街巷宽度),长约15-30m的平坦地面(草地和水泥都可以)。场地的顶端挖一个长约18cm左右,两头尖中间宽度和深度约5cm的“尺坑”,此为“打尺”的“阵地”。器械即长棍“母尺”和短棍“子尺”,是用较硬的树枝做成,直径约为2cm(随年龄增粗)。“母尺”长约50cm,重100g左右;“子尺”长约17cm,重33g左右(如图1)。

图1 “尺坑”、“子尺”和“母尺”剖面图

2.2 游戏的开局。“打尺”对手为两人或两队,以达到规定尺数的先后论输赢或在规定时间内得尺数多少定输赢,输的一方将受到相应惩罚。两人或多人开始游戏时,双方可以通过抽签、强弱搭配或“手背手心”等方法将人员分成甲乙两组,并确定先后出手的次序。确定次序可以由比赛一方轻轻将母尺竖直方向抛起让另一方单手握住棍身,然后两人依次用单手掌尺侧紧挨对方虎口向上丈量母尺,谁在最后握住棍尖就先开始游戏,如果握住棍尖太少就要接受对方用子尺在母尺下方击打三次的考验,如果击打后长棍脱手则对方先开始。

2.3 游戏第一步:“挑尺”。首先甲方将子尺横放在尺坑中间的上方,必须要左右平衡,否则挑不远,然后把母尺插入子尺后的尺穴用力向前上方挑起(图2)。一般采用左势即左麒麟步站立,左脚位于尺穴左侧一脚之遥,右脚位于尺坑右后方,右手握母尺上端下压,左手握母尺中端上提后将子尺挑起。可以有一定的方向变化,但子尺不能出界,子尺腾空飞起后往往有二三十米之遥。乙组派一人去接,眼看子尺弧线下落至头顶之际,伸手接住后迅速回缩缓冲,那么对方就输了,没得一分就被淘汰出局,换对方开始挑尺。攻击方可以通过假动作改变子尺落点或方向来防止对方接住子尺。若是两组进行游戏,由下一个队员开始比赛;倘若乙方没有接住子尺,就待甲方将母尺横放在尺坑中间的上方,然后单手抛子尺到地穴击打母尺,这一步叫“吃棍”或“吃尺”(如图3)。如果能碰到母尺则甲方出局,否则甲方马上可以进行游戏第二步“打尺”。接子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通过长期练习才敢去接,否则不只是打疼手指和手心,不小心会打在脸上,曾经有眼睛、鼻子或牙齿被打坏的事情发生。“吃棍”不但要求队员上肢力量好,还要准确性高,否则不能将子尺抛回地穴,更不能“吃”准母尺。

图2 “挑尺”示意图

图3 “吃尺”示意图

2.4 游戏第二步:“打尺”。“打尺”或叫“打腰”、“打尺腰”等,即甲方右(右手为例)手握母尺一端,另一手(左)拇指与食指捏着子尺上端,另一端竖直向下,用母尺另一端猛击子尺中部(图4)。或者(左)拇指与食指捏着子尺中部,并轻轻将子尺竖直抛起,用母尺另一端在空中猛击子尺中部。乙方亦应努力在子尺落地前在空中将子尺接住封杀对手,不然乙方将子尺从落点用力准确抛向尺穴,甲方可用母尺将子尺在空中再次击回,使子尺远离尺穴,待子尺落地后停止,用母尺丈量子尺近端到尺穴的直线尺数记分。如果子尺近端至地穴的距离不足母尺之长时,则甲方没有得分且攻守互换。由于打来的子尺飞行速度快,并有纵向旋转,所以接“打尺”要比接“挑尺”更具有危险性,技术要求更高。丈量方法是用母尺丈量子尺停止点到地穴的直线距离,母尺的长度记录为“一尺”或“一棍”,不足一尺略去,量得的尺数为攻方所得成绩,以整数为所得分数。攻方得分后继续下一步“打蛇”或叫“打七寸”。

图4 “打尺”示意图

2.5 游戏第三步:“打蛇”。“打蛇”是将子尺一端面向进攻场地斜放于尺坑,约三分之一在坑外,另一端在坑里,接着用母尺前端去轻轻击打子尺,使子尺弹跳离坑到空中,待子尺快竖直于地面时,用母尺尽力猛击子尺中部,使其飞出数十米远(图5)。当然,子尺不能出界,否则直接攻守易位。如果乙方能接住子尺也是直接攻守易位,甲方只有第二步“打尺”的得分。如果乙方不能接住子尺,则甲方从子尺落点用母尺向尺穴丈量计分。也有落点太远不愿意丈量的,由甲方按距离估计得分经乙方同意,就不再用母尺丈量,乙方如果不同意,则甲方用母尺费力丈量。当然真实得分比估计的有多有少,估算要看甲乙双方眼睛对距离的判断,否则一方会吃亏。也有甲方估计过高,丈量后得分不足,就倒扣他同等数额分数的规定。

图5 “打蛇”示意图

第三步用尺母击打子尺的时候,用力的拿捏要准确,力量小了,无法使其离坑跳起,用力过猛,子尺飞过头顶,又无法准确击中目标,即便是击准了子尺,很难击打到它的腰部,使其飞远而提高得分。一般打尺者也不是百发百中,有时子尺飞起,狠击一棍而击空,导致攻守易位,也有用力过大或击点较偏使子尺出界而功败垂成的。甲方得分后继续游戏的第一步,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往下打,直到一方先达到预先约定的尺数获胜。或者等玩腻了为止,以分数高者为胜。输的一方将受到相应惩罚,也是游戏的最高潮部分。

2.6 游戏的结果:奖励与惩罚。一般是赢的一方如游戏第二步将短棍击远,输方左手绕过右臂腋下抓住右耳从地穴处单足跳出发,到达子尺落点后用右手捡到子尺,再单足跳回地穴。赢方可在输方捡子尺过程中拿母尺轻轻敲打输方臀部进行驱赶,叫“赶鸭子”。或者由输方背赢方去捡回子尺,输方可在途中故意上下颠簸使赢方掉下来,使大家笑得人仰马翻,自己迅速跑步将子尺捡回。

3.游戏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实践

游戏的本质是自由,是民族传统体育的根源,民间游戏能被体育化的毕竟是少数。只有那些具有高对抗、有悬念、显个性、新奇变化等特点的游戏能被体育化。“打尺”可作为一项具有良好竞技性和娱乐性的户外体育活动,在广阔的空间、草地和田野中比赛,能全面提高人的身心健康水平。笔者将“打尺”游戏中的“子尺”即短棍的材料、重量和规则稍作调整,并在西北农村某小学进行实践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教学效果良好,喜欢人数达到总人数的32.6%。由于传统木质“子尺”又重又硬,教学中将17cm长,直径为1厘米PVC管外套海绵软管作为“子尺”,重量在22g左右进行教学,并且规定学习游戏初期不得用手接打来的“子尺”。四个小学低年级班经过3个课时的教学练习后,基本可以开展“打尺”游戏,并且男女生没有明显差异。全班进行一次游戏练习,对成功率进行了统计。多数指标都随年龄升高而提高,其中投穴和回击尺的成功率随年龄身高有下降趋势,原因是随力量与技术的提高,防守难度也在不断提高。尝试在小学高年级进行该游戏,“子尺”飞行较快且易碎,危险性较高。击打子尺和接尺有一定难度,进攻时需要掌握击打的力量、角度、技巧,要使进攻准确、熟练且有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高超的技术技能,尤其防守方队员需要灵活移动和高超的接棍技术。

4.结论与建议

“打尺”游戏通过小学低年级教学实践,该游戏可以作为发展儿童力量、速度、灵敏、协调等基本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健身活动,可以诱发儿童的体育锻炼兴趣,在学习之余调节体力与精神。由于器械和场地要求简单,群众基础相对广泛而稳定,易于在小学低年级开展。建议该游戏在场地内按规则开展比赛,仿照软式双节棍的做法,子尺由塑料管套海绵制成,重量比木头轻,在22g左右,可降低游戏的危险性。但子尺太轻会导致稳定性不高,太重又远度不足而使游戏不精彩。当然新子尺易损坏,需要多配备与更换。为了防止击打时母尺脱手的危险性,可在母尺根端安装手柄增大摩擦力来降低脱手的可能性。游戏中随时调整游戏的难易程度,可以在一年级只进行“挑远”或“打腰”比赛,也可以把上述三步游戏定为一局,以一局最后得分决定胜负,按时间要求可以约定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的形式决定胜负。由于第二步击打时击打点容易偏离子尺重心点,导致子尺飞行中纵向旋转提高了接尺人接尺的危险性,可以规则规定防守队员离开防守区,不能用手接进攻方打出的子尺。实践证明:“打尺”游戏在西北农村小学开展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具有良好效果。

[1]王广进.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游戏、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J].体育与科学,2010(31).

[2]陶思炎.“打梭”游戏溯源[J].南京史志,1996(2).

孙小燕(1978㴐),女,甘肃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

2010-11-10

猜你喜欢

该游戏甲方危险性
O-3-氯-2-丙烯基羟胺热危险性及其淬灭研究
危险性感
房地产工程中甲方管理成效提升策略
施工中的甲方质量控制研究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基于AHP对电站锅炉进行危险性分析
做生活的甲方很奢侈吗?
一道2014年上海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