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师范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1-11-06黄楠蒋菠田丰超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师范生体育锻炼体质

黄楠 蒋菠 田丰超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重庆 400715)

重庆市师范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黄楠 蒋菠 田丰超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重庆 400715)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影响重庆市师范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分析发现学校、体育教师、师范生自身三个方面是影响其体质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特别在体育教学工作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上存在疏漏为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若干建议,旨在提高师范生的身心素质与文化修养。

重庆市;高校;师范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

“国将兴,必重师而贵傅”,国家要发展,教育要先行;教育要发展,师范教育要先行。师范生作为师范教育的培养对象,其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极为重要,身心健康作为综合素质的基础更加不能忽视。2007年4月,国家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实施办法。《标准》中对大学生组的体质达标水平有了更高的标准、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9年重庆高校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显示,师范生的不及格率较高,肥胖学生明显增加,身体健康状况较差。针对这一现状,本研究通过对影响师范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问题所在,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做好师范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重庆市5所高校(包括: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长江师范学院、重庆教育学院、重庆文理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师范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上发布的调研数据,并检索了中国期刊有关体质研究的相关论文及相关书籍。

2.问卷调查法

对重庆市5所师范院校的男女学生共400名、体育教师100名,发放问卷。其中学生问卷回收380份,有效问卷375份,有效率93.8%;教师问卷回收98份,有效率均达98%。

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系统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师范生的体质健康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该文主要针对学校、教师、学生自身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学校方面因素分析。2002年起家体育总局开始发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高校进行体质测试工作,以加强对在校学生的体质监测。然而,通过调查发现,没有一所高校在三、四年级开设体育课,只有个别院校在三、四年级开设体育俱乐部进行选修课教学,这表明各高校只是将体育视为一门课程,而没有注意其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长远效益。另外,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方式虽然多种,但其组织开展活动多是以竞赛形式出现,而参与的只是体育优秀生,普通学生只能是以其兴趣爱好等因素自发参与体育活动,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相关领导对《标准》的重视程度分析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实施《标准》是各级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但是由于有些领导对《标准》的了解程度不够导致了执行缓慢,通过对体育教师的调查,学校执行《标准》中有关规定的情况如下,见表1。

表1 学校执行《标准》规定的情况统计表

由表1调查统计结果可知,仅有9.2%的教师认为学校完全执行了《标准》中有关规定,33.7%的认为学校只是部分执行,有57.1%却的认为学校根本没有执行有关的规定。这说明有关领导部门没有通过有效方式使学生和体育教师了解《标准》测试的内容和精神。学校没按照有关规定办事,这便使学生认为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无足轻重,对自己没有影响,就失去了从事体育锻炼的外在动力。

(三)教师因素分析

体育教师在教学与训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施者也是课外体育锻炼的指导者。

表2 教师教案的运动强度体现情况表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调查发现,如表2,有35.7%的体育教师在教案安排中不涉及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部分教师只是将教案安排的运动负荷作为一种形式,而在体育课堂上根本不加以实施。运动技术与负荷若不加传传授或控制,那么学生的体育活动就会不规范、不科学,就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学生养成不良体育活动习惯。

表3 教师对学生体质测试关注度情况表

调查还发现,教师对学生体质的关注程度不够。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内容中所安排的身体素质练习只是与所教授的专业项目有关,而不是将之贯穿于体育教学始终;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体质测试的关注程度不够。从表3看,超过55%的教师并不关心学生的体质测试,而且没有对自己所教授学生的体质测试情况进行反馈。教师只是将体质测试视为一种形式,不采取任何措施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可见,教师在体育教学上没有将教学与学生体质的增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体育课在知识、技能传授和学生体质增强方面存在着脱节现象。

(四)学生自身因素分析

学生体质的好坏虽然受学校和教师等因素的影响,但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是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学生的活动动机、生活方式、体育保健知识的获取途径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影响着学生的体质健康。

1.学生体育活动动机分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只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有效手段,学生自己才是实践者。

表4 学生对自己体质关注情况表

从表4看,只有7.7%的学生对自己的体质情况进行关注,而高达76%学生,根本不去关注自己的体质状况,只是将体质测试作为毕业的基本条件来看。在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调查中还发现,有76.7%的学生选择了不固定、比较随机的体育活动方式。这说明学生的体育锻炼计划性不强,没有养成习惯;只是将锻炼身体的行为放置在从属地位。另外,还有87.9%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根本没考虑到体育活动的强度、时间,只是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运动。

2.学生的生活方式分析。无论世界卫生组织,还是国内外学者均将生活方式列为影响健康的因素之一。在与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熬夜、逃课、逃寝深夜上网现象;不按时吃早餐或不吃早餐现象;有吸烟、酗酒不良现象。有的家庭条件较优越的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甚至还有部分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足。

3.学生体育保健知识掌握渠道分析。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类的健康长寿60%取决于人的自我保健。体育卫生健康知识的高度科学性、系统性以及健康行为习惯的长期性,不同程度上都限定了学生体育行为的科学性。调查发现,学生掌握体育保健知识的途径有65%来源于体育课堂的理论课,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获取体育保健知识只有38%。因此,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大学生不仅要在教材、杂志、书籍中获取健康保健知识,而且还要运用网络等相关媒体通过多渠道获取有益于自身健康的重要信息。

4.学生从事体育锻炼时间分析。高等学校要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按“高等学校大学生体育暂行规定”要求,大学生每周至少进行两次身体锻炼,时间每次在30~60min。

表5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调查统计表

多项研究表明,系统、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明显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大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对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表5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每周能锻炼3次以上的只有10.4%,每周锻炼不到两次的最多,比例达到63.5%,由此可见,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校对师范生体质健康的认识度、关注程度不高,体育课程的开设时间、课程内容和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方式等方面与学生们体质健康的长远效益并不一致,缺少科学性、针对性、长远性。

2.受传统思想、教学理念和传统思维习惯影响,体育教师在教学态度、行为上不同程度存在着不科学现象,体育课在知识、技能传授和学生体质增强方面显得滞后。

3.师范生对自身体质健康状况重视程度严重不够,缺乏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部分学生的生活方式极不健康,获得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相关信息的渠道过于单一,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太少,这些对体质健康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建议

1.提高师范院校有关部门对《标准》的重视程度。加大其宣传力度,并执行其中有关规定,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大学生、教师、家长了解体质健康测试的标准以及重要性。将体育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将体育课程与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长远效益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实效性和连续性.

2.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改革现有的高校体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使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还以形式多样的练习方式展开增加教学中身体素质的练习比重,使师范生能真正掌握身体锻炼的方法与技能,从而有效改善他们的体质,使他们树立起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行为。

3.加强对师范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管理。进而对学生课余时间的体育锻炼加以监督,将其纳入体育课的平时成绩;体育教师要加强对体育健康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课外锻炼进行一定的指导。除此之外,学校和各院系定期对调组织一些学生乐于参加的体育群体活动,为他们提供优越的锻炼环境。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Weiss,M.R.,& Smith,A.L.(1999). Quality of Youth Sport Friendships:Measurement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21,145-166.

[3]刘建国,范秦海.华北地区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体育学刊,2006(1).

[4]孙玉金,刘黎明等.城市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的分析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2).

[5]刘瑶,邵锡山等.山西省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1995-2003年体质状况的动态分析[J].体育科学,2005(3).

2009年西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04070-20710101)

黄楠(1984-),女,重庆北碚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2008级教育管理学专业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法与体育教学研究。蒋菠(1979-),男,重庆荣昌人,博士,西南大学体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原理与体育教学方面的研究。

2010-10-09

猜你喜欢

师范生体育锻炼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