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毕业生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2011-11-06张晓文

关键词:毕业生个体心理健康

张晓文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湖北武汉430063)

大学毕业生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张晓文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湖北武汉430063)

通过UCLA孤独感量表调查研究发现在大学毕业生中,孤独感普遍存在,半数的个体时常感到孤独,约十分之一的个体长期感到孤独并且难以排遣。工作、人际、经济压力和社会支持度是影响孤独感的主因,也应成为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关注点。

大学毕业生;孤独感;工作压力;社会支持

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孤独感定义为一种令人厌恶的,消极的主观体验。长期或严重的孤独有可能引发某些情绪障碍,降低心理健康水平,进而导致疾病。罗杰斯说过“当一个人为生存而挣扎,不知道下顿饭有没有得吃时,就没有时间或倾向去体会与其他人情感疏远这样的深层感觉,但随着生活的富足,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短暂的人际体系代替在老家过稳定的生活,人们也越来越了解他们的孤独”。正是这样,“孤独是人生的奢侈品”,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一日千里,物质生活的飞速发展,“作为独立的个体的现代青年就像是被吸附于社会这一庞大机器中的一粒尘埃,主体性渐渐消失,人的幸福感和人的生存感也被最大限度的稀释了,人们内心中留有的就是无边的孤独和空虚。”

而大学毕业生正处于走向成熟的特定阶段,他们内心渴望被爱、被理解和被关怀,然而生活带给他们的往往事与愿违:经济上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不平等不合理的现实条件让他们的雄心壮志、理想抱负得不到施展的空间,他们强烈的个性色彩和逼仄的现实空间使他们注定孤独。在心理学领域有关大学毕业生的孤独感研究寥寥无几,而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也确实需要大众来关注,这一切就构成了笔者的研究初衷。希望通过研究,能让人们把视线投向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方面,认识和了解大学毕业生内心的困境和愿望。

一、孤独感的现状研究

第一,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基于大学毕业生的孤独感相关研究在国内外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为了证明大学毕业生孤独感研究的必要性,笔者在网站上发布了一个大学毕业生孤独感的相关调查,调查指导语是“专业心理调查,关注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欢迎大学毕业工作1到3年的朋友进来做一下”,调查的题目是“你感到孤独么?”,结果网站统计结果:回答总是感觉到孤独的占11%,经常感觉到孤独的占16%,有时感觉到孤独的占36%,偶尔感觉到孤独的占32%,从不感觉到孤独的只有6%。而对于第二个问题“比起学生时代,你觉得自己更加孤独了么”,有57%的人认为现在比学生时代更孤独,只有20%的人认为学生时代更加孤独。至于第三个问题“比起学生时代,你觉得交朋友更难了么”,有53%的人认为更难,只有15%的人认为不是。

基于研究结果,把研究对象设定为大学毕业后已进入工作岗位工作一到三年的人,因为他们正是面临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时期,更有研究意义。

在上海、深圳、北京、武汉这类大城市,以及随州、广水等中小城市抽取150个左右的被试,其中被试的工作行业包括外企、国企、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被试都是大学毕业后工作一到三年的大学毕业生,年龄分布在22岁到26岁之间。

第二,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笔者采用的是UCLA孤独感量表,该量表评价由于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这种孤独感被定义为一维的。

笔者对122份有效问卷基本情况做了分析,在孤独感的测量中,研究把得分40分以下的被试定义为轻度孤独,40~50分的为中度孤独,50分以上的为严重孤独,经过统计,被试的孤独感分布见表1。

表1 孤独感分布的基本情况

通过上表,可以发现在大学毕业生中,孤独感的存在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而且半数的个体都有时或者常常感到孤独,而有十分之一的个体甚至感到严重孤独,他们长期感到孤独并且难以排遣。

二、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影响孤独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综合国内外各种文献,可以粗略划分为人格变量、社会环境、认知和背景因素等四个方面。而本文研究的是大学毕业生的孤独感状况,侧重从大学毕业生的特点入手来进行考察。本文通过与大学毕业生的结构化访谈,发现在大学毕业生的群体中,工作压力、社会支持两者对孤独感的影响最强。

第一,工作压力可以叫做工作紧张或工作应激,主要是在工作环境中因为工作而造成的紧张感觉。工作压力最实用的分类是把其分为两大类:良性压力和劣性压力。良性压力会给人带来促进活力的有利刺激,给个体带来积极效果。而劣性的压力则会给人的机体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给个体带来消极效果。劣性工作压力主要存在于工作条件差,工作强度大,工作内容单一枯燥,没有成就感,工作环境不佳以及工作中的不良人际关系中,这一些都会大大加强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的孤独感。

第二,社会支持是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文献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客观的、实际的、可见的、独立于个体感受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如家庭、婚姻、朋友、同事或组织、团体交际等等支持的大小和可获得程度;二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指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因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对大学毕业生的孤独感影响非常强烈,一般来讲,如果一个人从外界获得了相当程度的社会支持,他的心理健康程度越高,心理耐挫力越强,也愈加容易感受到温情和积极的情绪体验,这一切,对于缓解孤独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越来越重视各阶段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却缺乏对刚进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的关注和关怀,其实这个阶段是人生的转折阶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年轻人为了生存和理想拼命工作,努力奋斗,在这个关键时期,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和一个和谐健康的内心世界,常常会不堪重负导致各种不良后果。让大学毕业生学会面对工作压力,人际压力,经济压力,缓解各种负性情绪,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幸福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1]焦晓燕.用爱拯救孤独——评述弗洛姆关于爱的阐释[J].外国文学研究,2006(6).

[2]刘国华,廖明.通向自由之路——弗洛姆自由思想解读[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1).

[3]王朝彬,邵二辉.浅析青年孤独感[J].探索与争鸣,2008(3).

[4]马蔚蔚.大学生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05(4).

[5]李传银.549名大学生孤独心理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6).

[6]刘娅俐.孤独与自尊、抑郁的相关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 (3).

[7]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学卫生杂志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袁丽华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G4

A

1673-1395(2011)06-0121-02

2011-05-18

张晓文(1984-),女,湖北广水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毕业生个体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