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努力实现富民强区
2011-11-06□孙杰陈晨
□孙 杰 陈 晨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努力实现富民强区
□孙 杰 陈 晨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如何承接“十一五”的大好来势,为“十二五”布好局、谋好篇,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实现富民强区,是我们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实现富民强区,必须准确把握我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内蒙古和全国一样,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2002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发展速度连续八年增速排名全国第一,经济发展的许多指标在全国的位次不断前移,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从2000年到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从1539.1亿元增加到9725.8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由110.7亿元增加到1378.1亿元。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2.8∶37.9∶39.3演进为2009年的9.6∶52.4∶38,工业比重从31.5%上升到46.3%,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但是,我区欠发达的基本区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从发展阶段看,我区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工业化整体水平不高,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原字号”产品和初级产品占很大比重,反映工业现代化水平的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呼包鄂三市经济总量占全区55%左右,其余九个盟市总量只占全区45%左右。大中城市发育不足,城镇化水平不高,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任重道远。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够协调,收入水平还比较低。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49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938元。2009年我区城镇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为1326元,农牧民收入与全国的差距为215元。这也是制约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实现富民强区,必须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发展不足仍然是我区的主要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保持适度的发展速度,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社会财富的蛋糕做大。要从我区实际出发,坚持在增量中调结构,在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富民强区。大力加强产业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发展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实现富民强区,就要加大对投资结构的调整力度。有什么样的投资结构就会有什么样的经济结构;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经济结构。内蒙古地广人稀,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因此,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特别是农村牧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是一项惠及子孙后代的长远之策,也是解决和夯实内蒙古发展基础的根本之举。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实现富民强区,就要加大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鼓励企业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快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坚持现代农牧业的发展方向,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牧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推进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发展生态农牧业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不断增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我区农牧民的收入水平。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面向民生和农村牧区的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实现富民强区,就要优化要素投入结构。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区物质资源消耗偏高,“原字号”产品和初级产品占很大比重,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的局面,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积极引导我区有实力的企业进入非资源产业领域,承接国内外装备制造、机械加工、纺织服装等非资源型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的支柱产业。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实现富民强区,就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西部盟市特别是呼包鄂相比,东部盟市发展不足的矛盾还非常突出,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2010上半年,东部盟市经济总量占全区的比重为28.2%,较2009年下降2.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为全区平均水平的80.4%和96.7%,分别下降1.2和0.9个百分点。2010年1-8月份,东部盟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速比全区低6.2个百分点,比西部低13.2个百分点;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全区低1.6个百分点,比西部低4.1个百分点。在总量小、基数低的情况下,如果速度再慢下来,与西部盟市的差距就更为明显,而且会越拉越大。因此,东部地区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发展的紧迫感,加大各项工作力度,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实现富民强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因此,要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进一步强化民生意识,想问题、做决策、谋发展,首先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改善民生;检验工作成效、衡量发展成果,主要看是否真正改善了民生,从而使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自觉追求和实际行动。
收入是民生之源。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实现富民强区,就要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上做文章,努力做好加减法。所谓加法,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和城镇居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收入。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在大力发展特色、绿色、高效农牧业上下功夫,切实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把我区早日建设成为全国优质农畜产品基地、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和北力重要生态屏障。所谓减法,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减轻农牧民的负担。同时,通过减税等措施,鼓励城镇居民自主创业。近年来,我区城乡居民收入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二五”期间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我们增长其他省区市也在增长,我区增速只有明显高于全国才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因此,要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着力扩大就业,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不断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实现富民强区,要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让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城乡低保为重点,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对象待遇水平,加快建立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城乡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机制,加大对低收入群众帮扶救助力度。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实现富民强区,就必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要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加强劳动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权益。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实现富民强区,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思路、探寻新的发展模式,切实解决不想转、不会转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工作作风,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克服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思想,努力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突破,在富民强区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作者单位:内蒙古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西安财经学院国际贸易系)
责任编辑: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