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富民强旗并重实现边疆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

2011-11-06乌力吉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全旗牧区建设

□乌力吉

坚持富民强旗并重实现边疆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

□乌力吉

“十一五”以来,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以下简称东乌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转型,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一是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十一五”末,全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7亿元,年均增长30%,高出全盟平均增速10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05亿元,年均增长4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亿元,年均增长44%,总量、增速均高于全盟平均水平。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期末的32∶48∶20演进为13.7∶72.6∶13.7,二产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国民经济基本实现了由畜牧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成功转型。以“五大支柱产业”为主导、以“四大产业园区”为平台的工业经济框架初步形成,工业增加值达到36.7亿元,是“十五”末的6倍,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6%。二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十一五”时期,全旗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累计投资1.7亿元,草原保护两项基本制度有效落实,草原生态环境“局部恶化、整体退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两转双赢”战略深入推进,畜牧业经济质量和效益迈出实质性步伐,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累计转移牧民5760人,牧民人均非牧收入达到3451元,是“十五”末的6.4倍。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稳步推进。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加强。公路等级和通达能力显著提高,境内已形成以101、204、303省道为骨干、通乡油路为支线,覆盖全旗的公路交通网络。以乌里雅斯太220KV双回路输变电线路为主干,6条110KV和4条35KV输变电线路为支线的电网覆盖全旗。重点水利工程、支线机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四是城镇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全旗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卫生县城。五是对外开放取得长足进展。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跃升为国际常年开放口岸,进出口货物累计达到106万吨,进出口贸易额累计达到51亿元。大开放撬动了大开发,“十一五”期间,我旗累计引进盟外资金104亿元,是“十五”总量的6.7倍;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42项。六是社会建设不断加强。“十一五”时期,旗财政用于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的投入达到15.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5.8%。居民生活质量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570元,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1528元,继续位列全区各旗县之首。建立嘎查(社区)干部工资自主增长机制,大幅提高基层干部职工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各项民生指标位居自治区前列,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通过几年来抓项目、打基础、促转型,东乌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总体上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发展不足、发展不充分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为解决好这些问题,“十二五”时期,东乌旗将按照“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把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夯实一产、做精畜牧业经济,壮大二产、做强工业经济,繁荣三产、做活口岸贸易和旅游物流经济”的总体思路,本着抓项目、保投资、扩总量的原则,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全面参与和融入“锦-珠-乔”欧亚大通道和“通-霍-东”经济带建设,努力打造“五大基地”,即自治区重要的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及精细加工基地、能源化工基地、有机牛羊肉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草原生态保护及游牧文化特色旅游胜地、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全面建设“富裕东乌、文明东乌、开放东乌、和谐东乌”。到“十二五”期末,力争使全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年均增长38.6%以上;财政总收入突破35亿元,年均增长42.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十二五”期末累计完成630亿元以上;口岸过货量达到1000万吨,进出口贸易额突破2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5%,达到32000元。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8%,达到23000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3.3:76.7:20。为实现上述目标,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

不断加大畜牧业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牧区的范围,建立以工促牧、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以“两转双赢”为切入点,着力建设3万匹蒙古马保种、20万只商品种羊、25万头良种牛养殖、30万只羔羊育肥、100万只商品羊精深加工和2亿公斤优质天然牧草生产等“六大基地”,保护好“四带四区”,提高组织化、机械化、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实现“三生共赢”目标(使草原生态、牧区生产、牧民生活有机结合,最终实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

一是切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抓住国家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机遇,规划好东乌旗的生态建设体系,以争取更多的国家项目和资金支持。依据牧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等基础条件,科学确定草原生态功能区划,合理利用草牧场资源,确保草原生态环境治理由初见成效向根本改善转变。到2015年,全旗草原禁牧、休牧、轮牧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30%、65%、50%;稳定拥有850万亩以上打草场,确保年均打储草2亿公斤。

二是加快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按照“公司+基地+牧户”或“公司+合作组织”的模式,组建多种形式的贸工牧一体化联合体,形成产业体系,实现订单式生产。对带动能力强、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扶持,重点培育一批同行业龙头企业,带动畜牧业产业化迈上新台阶。引导开发草原畜牧业的旅游功能,大力发展以家庭牧场为单位的生态观光旅游畜牧业,减少对草原的直接索取,促进收入多元化。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全力推进畜牧业生产区域布局的规模化和家庭牧场产业分工的专业化,着力建设乌珠穆沁肉羊标准化畜群、肉牛养殖基地。

三是完善牧区制度、牧业基础和服务体系建设。稳定牧区基本经营制度,强化牧区人口管理制度,完善牧区草畜平衡制度,规范牧区草牧场流转制度,健全牧业支持制度,不断创新牧区工作的体制机制。大力改善牧区水、电、路、讯、棚圈、围栏、住房和文化、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从根本上提高牧民生产生活水平。建立健全适合东乌旗实际的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乌珠穆沁肉羊双羔选育、多肋骨遗传和黄牛改良等科研成果的应用。引导组建一批物流运输、牲畜防疫、基建服务、打储草等服务牧区生产生活的专业化队伍,为牧业生产提供全面优质服务。建立覆盖全旗的畜牧业监控和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提高预防气象灾害及衍生灾害能力。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按照建设“554”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五大支柱产业:有色金属采选冶炼、能源化工、畜产品精深加工、煤炭石油开发、建材生产销售;五大产业区:乌里雅斯太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畜产品加工科技示范园区、朝不楞矿业开发区、额吉淖尔能源化工区、高力罕和巴彦霍布尔石油开发区;四大循环产业链:有色金属采—选—冶深加工、原煤—干燥—发电及煤化工、活畜—畜产品初级加工—精深加工及生物制品开发、原油生产—石油加工)的要求,继续全面实施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立足优势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攻坚,确保重点项目开工一批、储备一批、推介一批,始终保持强劲的投资增长,从而大幅提升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力争到“十二五”中后期进入国家能源基地建设二期工程,成为自治区规划建设的“东北、华北重要的新型能源化工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通-霍-东”经济带上重要的能源化工中心。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始终坚持做到“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用1%的土地集中推进工业化,实现保护99%的草原生态”。

一是煤炭产业方面。全力推进以哈日高毕800万吨井工矿和500万吨露天矿为重点的四大井工矿和四大露天矿,进一步扩大煤炭开采规模;抓住国家启动实施锡林郭勒煤电一体化项目的历史机遇,以向蒙东电网和蒙古国电力补给为重点,争取重点项目的实施和推进。积极利用煤炭气化、液化、转化等技术,加快褐煤提质、煤制甲醇、煤基烯烃以及其他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加工等项目建设,形成长链条、大规模、多循环的煤化工产业。到2015年,全旗煤炭开采能力达到4000万吨,煤炭转化能力达到2000万吨。

二是有色金属产业方面。进一步加大资源开发和整合力度,提高综合利用水平,推动有色金属工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对现有矿山进行扩能改造的同时,加快推进新建项目建设进度,继续扩大有色金属采选规模;加快有色金属冶炼项目建设,提高蒙古国资源利用水平,推进资源向大项目、向优势企业、向产业链条较长、综合利用率较高的企业集中;实施有色金属产品延伸加工,重点发展铅锌板、高精度硬质合金、金属合金、蓄电池等高附加值产品。到2015年,全旗有色金属矿山日采选能力达到6万吨,有色金属年冶炼能力达到30万吨,有色金属精深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建成自治区重要的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加工基地。

三是其它产业方面。加快推进华北油田、上海宏博、延长油田和中原油田等企业的石油勘探和开采力度,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实施石油化工项目,促进原油就地加工增值。充分发挥东乌旗畜产品绿色、无公害、品质优良等优势,进一步推进畜产品精深加工,着力打造乌珠穆沁系列产品和纯天然绿色品牌。大力发展建材、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年产水泥100万吨、环保砖6000万块、石材30万立方米;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万千瓦。

全力破解各项瓶颈制约,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水平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展区域经济协作空间。加快铁路口岸和资源通道建设,尽快形成珠恩嘎达布其-霍林河-通辽-沈阳-营口港、珠恩嘎达布其-伊和吉林-锡林浩特-多伦-丰宁-曹妃甸港、珠恩嘎达布其-伊和吉林-巴彦乌拉-新邱-锦州港三条连疆达海通道。加强公路建设,进一步提高路网等级和通达能力。全力推进支线机场建设,力争“十二五”期间竣工通航。广泛推行节水技术,重点实施嘎达布其截伏流工程和乌拉盖水库引水工程,全面保障工业用水需求。加大资源勘查力度,完善电网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城镇综合功能,形成发展布局科学合理、资源要素有效聚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城镇体系。努力把乌里雅斯太镇打造成国家级卫生镇、文明镇、健康镇、旅游镇和区域中心城市,把嘎达布其镇打造成具有欧洲风情的口岸城市。

二是加快服务业发展,着力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紧紧抓住工业化快速推进的时机,加快培育壮大服务业,发挥服务业促进就业、繁荣经济、拉动增长的积极作用。围绕畜产品加工、矿业开发、口岸贸易等产业,依托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重点培育建设乌里雅斯太物流园区、珠恩嘎达布其口岸物流园区等四大物流园区,加快对外运输通道和物流服务系统建设。培育壮大旅游业,加大重点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精品旅游线路,全力打造草原生态旅游、边境游、跨国游和民俗风情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全面提升旅游业竞争力和整体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房地产、金融保险、商贸餐饮、中介服务以及家政、社区服务等服务业。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落实投资、土地、融资、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搞延伸、围绕重点项目搞协作,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二五”时期,东乌旗将继续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着力加强公共服务和完善社会管理,努力建立与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继续保持牧民人均纯收入全区第一的同时,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群众。继续强化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设,大力培育新兴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大旗建设。优先发展民族教育,进一步加强卫生和科技工作。始终把扩大就业作为增收富民的重要措施,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城乡居民广泛就业。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到2015年,全旗城镇职工“五险”和新型牧区养老保险达到100%;牧区人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490元/月以上,城镇人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490元/月以上。

四是扩大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水平,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加快推进铁路口岸联检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开通中蒙跨国铁路和公路,进一步提高口岸通关能力,促进口岸经济快速发展,努力把口岸打造成我区向北开放的大通道和延边经济开放带。抓住国家加强与俄蒙合作的有利时机,发展陆桥经济,拓展与俄蒙在矿产开发以及其它领域的合作,推进面向俄蒙的出口加工区和贸易区建设,搞好进口资源落地加工,提高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东部盟市经济工作座谈会精神,加强与区内周边旗县市区在规划、政策和产业方面的对接,推进产业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在水煤互补、资源置换、共建产业园、发展“飞地经济”等方面加强合作。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主动融入东北经济区和京津冀经济圈,主动接受其辐射和带动。加强同更大范围地区的交流合作,在更大范围内承接产业转移。□

(作者系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旗委书记)

责任编辑:康红波

猜你喜欢

全旗牧区建设
敖汉旗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民族传统游戏在牧区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运用
牧区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策略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新巴尔虎左旗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轮流主讲抓实旗委中心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