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推进多学科认知科学研究——第三届全国认知科学大会在清华大学召开
2011-11-06曙山,白晨,韩旭等
继续推进多学科认知科学研究
——第三届全国认知科学大会在清华大学召开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邓卫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金秋硕果满枝,艳阳高照京城,群贤会聚清华,共襄认知盛会。
作为清华百年校庆活动之一,由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中国科学杂志社、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共同主办,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和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全国认知科学大会于10月15-16日在清华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认知科学学者和研究人员80多人参加本届大会。
10月15日上午,第三届全国认知科学大会开幕式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报告厅热烈而隆重地举行。全体参加会议的代表和听众1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大会组委会执行主席、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蔡曙山教授主持。他宣布大会开幕并介绍在主席台就座的嘉宾和参加开幕式的其他嘉宾。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邓卫教授代表清华大学欢迎各位与会代表,祝贺大会顺利召开。他追溯认知科学发展的历史,分析认知科学发展的现状,强调认知科学对清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意义,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认知科学学会拟任会长陈霖院士、中国认知科学学会拟任顾问张钹院士代表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祝贺大会顺利召开,他们充分肯定全国认知科学大会在促进多学科和跨学科认知科学研究方面所起的推动作用,充分肯定清华大学多学科和全学科认知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三家主办单位负责人《科学通报》主编夏建白院士、《科学中国人》总编张刚主编和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先后致辞,祝贺大会胜利召开,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简短的开幕式后,举行本届大会首场主题报告会。首场报告会由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千人计划学者彭凯平教授主持。我国认知科学先驱、著名认知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霖教授做了题为“什么是认知的基本单元”的首场演讲。他以“什么是视觉的基本单元”、“什么是认知的基本单元”、“什么是知觉物体”和“知觉物体的拓扑定义”等问题为线索,循序渐进、抽丝剥茧地解析了视觉认知的基本理论以及他自己所创立的拓扑性质知觉理论。陈霖院士的精彩演讲吸引全场高度关注,演讲时间从原定的半小时延长至一小时,仍然欲罢不能。我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钹教授做了题为“互联网时代信息处理面临的挑战——信息与认知科学”的演讲,他从算法、面向机器、面向大脑(人)和认知等信息处理的核心概念出发,提出“可计算”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进而提出并回答了互联网时代信息处理面临挑战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应用问题,给人留下深刻记忆。夏建白院士此次未作专题演讲,但他在开幕式的发言中,结合自身专业,提出认知科学不仅要实现认知科学内部的学科交叉,还要与聚合科技的其他学科如纳米科学、生物科学、信息科学交叉综合,将认知科学的研究进一步扩展和引向深入。
接下来的第二场报告由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副主任李虹教授主持。三位著名心理学家和认知科学家傅小兰教授、董奇教授和周晓林教授分别从“人类启发式系统的意识与无意识特征”、“中国儿童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的全国调查及其主要发现”和“句子理解过程中事件性语义表征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等方面深入剖析人类认知的特征,提出并探讨了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
我国认知科学先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认知科学学会拟任会长陈霖教授做了题为“什么是认知的基本单元”的首场演讲。
我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认知科学学会拟任顾问、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钹做了题为“互联网时代信息处理面临的挑战——信息与认知科学”的主题演讲。
《科学通报》主编夏建白院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张刚主编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并主持16日的大会主题发言。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蔡曙山教授主持本届大会开幕式并做“溯因推理及其在认知中的作用”的大会主题报告。
15日下午,大会进行分会场的报告。20多位学者包括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在20场报告中贡献了他们的思想和才智。
15日晚,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举行招待晚宴,宴请全体参会专家学者和学生。彭凯平教授致祝酒辞。清华大学科研院副院长张华堂教授出席招待晚宴,他向全体参会者祝酒并致以问候。
16日全天又进行了16场大会主题报告。来自全国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认知科学各学科方向的学者和教授作了专题演讲,他们是:彭凯平教授:“文化与认知研究的新进展”,韩世辉教授:“团体关系的神经心理学研究”,冯胜利教授:“乾嘉理必之学与当代科学的承接”,李虹教授:“情绪启动和未启动条件下的逃生决策比较”,黄华新教授:“‘在场的’科学主体及其认知活动”,江铭虎教授:“基于语用信息的交互行为与语言特征的建模研究”, 朱菁教授:“认知科学的实验研究表明道义论是错误的吗?—评格林对康德伦理学的攻击”,蔡曙山教授:“溯因推理及其在认知中的作用”,周北海教授:“形式逻辑可否突破‘Lakoff 界限’——一个关于隐喻的形式语义”,何向东教授、马明辉副教授:“基于逻辑视域的认知研究”,李伯约教授:“基于文化进化中平列归纳的语言获得”,王惠临教授:“认知、语法与计算”,罗博思(Seth Roberts)教授:“食物和大脑:认知心理学能够促进健康吗”,刘晓力教授:“从4ECS看表征与行动”,朱滢教授、隋洁教授:“中国人自我的神经基础”。这些报告可以说是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直到终场,仍然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策理教授出席报告会,认真听取大会发言,并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
16日下午5点半,大会举行简短的闭幕式。大会组委会执行主席蔡曙山教授作会议总结。他说,经过与会专家学者两天紧张而有效的研讨,会议取得了多项积极成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继续推动多学科交叉的认知科学研究。本届大会的学术报告涵盖心理学、逻辑学、语言学、哲学、文化人类学、教育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领域。说明全国认知科学大会所秉承的多学科交叉和全学科覆盖的认知科学研究和发展战略已经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同和支持。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数年之内必有所成,必将为推动认知科学在我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做“文化与认知研究的新进展”主题演讲。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傅小兰教授做题为“人类启发式系统的意识与无意识特征”的主题演讲。
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董奇教授做题为“中国儿童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的全国调查及其主要发现”的报告。
北京大学心理系周晓林教授做题为“句子理解过程中事件性语义表征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的报告。
北京大学哲学系周北海教授做题为“形式逻辑可否突破‘Lakoff 界限’——一个关于隐喻的形式语义”的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刘晓力教授做“从4ECS看表征与行动”的报告。
2. 全国认知科学大会得到更多认知科学学者和专家的认同和参与。本届大会的参加者人数超过以往两届。本届大会我们请到3位知名院士,国内外数十位知名学者的参与,可以说国内认知科学界的知名学者悉数参加,说明全国认知科学大会已经得到认知科学界的普遍认同。很多专家学者在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抽出时间,积极参与大会,令我们十分感动。必须指出的是,一大批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参加大会,他们是中国认知科学的未来和希望。
3. 报告选题更加精彩,报告质量进一步提高,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从选题来看,本届大会的选题大都是报告人当前考虑的重要问题和研究内容,可以说场场精彩。从报告质量看,很多学者愿意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大会上公布,而且大多数报告的质量是很高的,可以说是与国际同行的研究同步。很多报告涉及认知科学的前沿问题,或提出新的理论,或探索新的领域。很多报名结合中国人的心智和语言文化因素进行认知科学研究,具有中国特色,值得提倡。特别要提出的是,一些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也做了很好的研究报告,展现这支认知科学生力军的活力。
4. 方法的创新和探索。本届大会上很多学者对认知科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做了新的探索。研究报告涉及的方法有:心理学方法、逻辑学方法、语言学方法、神经科学方法、计算机科学的方法,数学方法等等。有的学者提出探索多学科综合的方法,例如建立认知科学统一的概念和系统。近年来,认知科学有发展成为单一学科的趋势,而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内容和方法。那么,认知科学独特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又是什么呢?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5. 研究成果的出版。大会结束后,相关成果将由本刊和《科学通报》出版认知科学专辑,并作全面报道。国内多家著名学术期刊将择优发表本届大会论文。大会组委会将以《认知科学在中国》为题,编辑出版全国认知科学大会第一、二、三届大会的论文集。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策理教授、《科学中国人》张刚主编和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出席闭幕式并致闭幕辞。大会组委会执行主席蔡曙山教授宣布本届大会胜利闭幕。
据组委会透露,下一届全国认知科学大会将于明年秋季在浙江大学召开,我们期待明年金秋在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再度聚首。
(供稿:曙山 白晨 韩旭 源俏 编辑:王银凤)
香港中文大学冯胜利教授做“乾嘉理必之学与当代科学的承接”的报告。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黄华新教授做题为“‘在场的’科学主体及其认知活动”的报告。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策理教授出席报告会,认真听取大会发言,并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朱菁教授做“认知科学的实验研究表明道义论是错误的吗?——评格林对康德伦理学的攻击”的报告。
清华大学科研院副院长张华堂教授出席招待晚宴,他向全体参会者祝酒并致以问候。
清华大学心理系李虹教授做题为“情绪启动和未启动条件下的逃生决策比较”的报告。
左一、清华大学中文系江铭虎教授做了题为“基于语用信息的交互行为与语言特征的建模研究”的报告。
左二、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李伯约教授做题为“基于文化进化中平列归纳的语言获得”的报告。
左三、中国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王惠临教授做题为“认知、语法与计算”的报告。
右、张钹院士与傅小兰教授就报告内容热烈交流。
下、全体与会人员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