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绚丽多彩谱人生——从导弹专家到现代诗人

2011-11-06陈婷婷余振斌

科学中国人 2011年14期
关键词:临帖卫东总理

本刊记者 陈婷婷 余振斌

绚丽多彩谱人生
——从导弹专家到现代诗人

本刊记者 陈婷婷 余振斌

热血之年,他以祖国需要为重,在导弹技术研究中贡献青春;年近不惑,他转身教育,答疑解惑,培养起一批又一批可用之才;壮士暮年,他解甲归田,热衷公益,舞字弄诗,并以此赞我泱泱中华之盛世和谐。

他就是原航天部高级工程师,公安部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教授,现任中国长城将军书画院副院长姚卫东。

心系天下国为先

1961年,自幼喜欢诗词歌赋的姚卫东误打误撞保送进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虽然这样的专业跟自己的爱好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在那个祖国山河一片红的年代,每个热血青年的胸中都有一团火,“既然祖国选择了我,我就要踏踏实实的做好。”

五年的大学生活很快就过去了,毕业后,姚卫东被分配到航天部十七所从事导弹的控制研究工作。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是当时所有年轻人的信念,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信念,让姚卫东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中。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所在团队研发的动态测试仪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这成为了姚卫东人生中的亮点之一。

不久后,姚卫东服从组织安排,调任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在那里,他继续发扬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不但为国家培育了大批高级警官与公安科技人才,而且被公安部派出国考察,为建立中国防爆中心做出了突出贡献。

就这样,一月月,一年年,姚卫东把自己的一切无私的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在他工作过的任何一个岗位上,都留下了他辛勤的汗水,那汗水至今仍闪耀着如钻石般光辉夺目的光芒。

热衷公益爱洒人间

退休后的姚卫东并没有因此而闲下来,他找到了新的人生价值——投身慈善公益事业。

2008年5月12日,这是每一位中国人都无法从记忆中抹去的日子。地震,几乎将整个汶川夷为平地。姚卫东很快担当起了慰问团队长的重任,代表联合国世界和平基金会,组织了60多名艺术家前往汶川捐赠和慰问。他们的脚步遍及了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等地,与灾区人民一起为组建美好家园而执着坚守。

还记得当时慰问团正在都江堰演出,下一场紧接着是钦州。由于都江堰演出时间延长,加上途中出现了许多特殊情况,结果直到下午四点同志们才匆匆赶到现场,整整晚了两个小时。而此时,钦州演出现场只有姚卫东和几个同志在,时间就是命令,几千名观众都已经准时组织到了现场,台下人山人海,把舞台围得水泄不通。该如何是好呢?说时迟那时快,姚卫东迅速做出决定,亲自上台主持为慰问团争取时间。

那一天,天下起了大雨,任凭风雨来袭,却无法泼灭姚卫东等艺术家为灾区人民献艺的赤诚,他们就那样冒着风雨同父老乡亲共同度过了将近两个小时的难忘时光。尤其是姚卫东即兴创作并朗诵的诗歌《我们心中的好总理》,更是引起了当地乡亲们的共鸣。他在诗中写道:

我们心中的好总理,

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你就出现在那里,

到处都有你亲切而坚定的身影,

到处都能听到你那温暖而感人肺腑的声音。

我们心中的好总理,

家事、国事、天下事,

统统装在您的心里,

只要是人民群众的事,无论巨细,

您都不辞辛劳,呕心沥血去操理。

我们心中的好总理,

您为我们操碎了心,费尽了力和气,

我们担心、我们焦急、我们怕您累坏了身体,

总理,敬爱的人民总理。

我们心中的好总理,

您的爱已深深埋入我们心底,

您的真情对我们永远激励,

您的伟大的精神,我们永远学习。

我们心中的好总理,

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我们向您保证,

在您面前宣誓,

为了祖国强盛,为了社会和谐,为了中华振兴,

我们决心永远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诗至结尾,台下的雨水和乡亲们的泪水混在一起,倾泻而下,此时,中华儿女的心也紧紧相连。

最终,在姚卫东等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不但募捐到人民币共计3000多万元,而且给受灾群众送去了当时极为紧缺的医疗器械和药品,以及教育专用的电脑软件和光盘等学习资料。

诗书为伴炫彩华年

对于诗书的热爱之于姚卫东,应该是很早很早的事情了。

他还记得小时候就很喜欢捧着唐诗宋词,百读不厌。只是后来去了军工学校,从事导弹技术研究,才不得不暂时放下自己的爱好。然而,就是在那时候,他也常常会忙中偷闲,在给朋友的书信中偶尔赋诗一首,一来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二来也对自己的爱好聊以解怀。

直到退休后,姚卫东终于有机会全心投入到自己的爱好中了。

姚卫东喜欢诗。“诗是什么?为什么写诗?我心中的诗是怎样的?”这就是他每天思考的事情。

在姚卫东的心里,诗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很多人爱好诗词但往往望而兴叹。

“我认为诗首先是写给自己看的,就如同现在的年轻人不懂音乐但可以经常去K歌是一样的道理,只有擅长作诗的人才能写出自己的个性与风格,让自己的真情实感得以最大限度的释放。如果不懂格律,那也只能停留在K歌的水平。”姚卫东如是说。

提到为什么学写诗,姚卫东坦言:“两个字‘喜欢’”。是呀,只要喜欢,便足矣了。

“从退休的那一天起,我们老人心里在乎的是生活带给我们的幸福感和快乐感,而在每天的读诗、写诗中,我更强烈的感受到这一点。”姚卫东把这种对生活的满足,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和无比忠诚都融进了他的诗中,这也形成了他以时代为主旋律,以民族复兴、倡导和谐为根本的创作风格。

姚卫东写的诗,大多以藏头诗为主。起初,只是即兴遣怀,随着他不断的积累,他越来越爱上了这种古老的诗歌形式。为此,姚卫东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阅读了大量的史书古籍,终于应了古人那句“吟诵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诗。”如今,这藏头诗对于姚卫东来说,早已是“稔于心,方显灵动,而后工”了。

在我国,“诗”与“书”是不分家的。热爱“诗”的姚卫东自然会亲睐于诗的载体“书”。于是,他用书法的表现形式来写自己的诗歌,“这样就实现了一个转变,从最初的工作之余的信手涂鸦到每日饭可不食、觉可不睡,唯字却不可不写的境地,只要一有时间,读书临帖几乎成为我生活的主旋律。”

中国的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他有着非同一般的审美方法。姚卫东总结到,书法家的审美行为是自在、自主、自律和自觉的状态中实现的,这种状态的发生与变化必然受当下社会文化语境的影响,然后通过书法家的审美气质和作品的艺术境界得以呈现。于是,如何选择一个既符合中国书法基本规律,又与自己个性相合的切入角度和方式,来成就自己的艺术,就成了当代中国书法传承上面临的共同课题。

姚卫东的角度和方式则是——在读书和临帖中总结创作。

说到临帖,姚卫东有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单单临帖是不可能成为书法家的,临帖的同时还要注重读专业书,尤其是要弄清帖的来龙去脉,一种字体的来源和发展衍变的流程,否则,在继承与取法的境界总是不会太高,何况临一两种帖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读专业书之外,应该大量的阅读文史哲等文化类书籍,书法的最高境界是自然,那么从读书中去悟,从临帖中去悟,最后才能有一定深度的创作。

而书法创作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姚卫东认为,首先应经过读书加深人文涵养,然后还必须加上临帖的锤炼,才能使创作与想抒发的情感融入到作者的生活体悟中。姚卫东便是从王羲之的《圣教序》、《兰亭序》二序开始的,之后又临习《淳化阁帖》,而后又相继接触到了唐代许多大家的作品。在临习众多的碑帖时,出于他所生活的时代情结,让他对毛主席的诗词与书法作品情有独钟,这种钟爱,不但使他写的作品在参加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活动中,得到了许多领导和朋友们的鼓励和支持,而且,使他获得了“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中国毛体书法艺术百杰”、“有重点推广市场价值书画家”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姚卫东响应党的号召,一直在文化、教育、艺术、公益事业等领域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奔走呼号!为报效祖国和人民,为捍卫东方文化、传承东方文明、为中国走向世界而奋斗不息!

“古稀之年不言老,傲立神州不老松”。这就是姚卫东为自己谱写的多彩人生!

猜你喜欢

临帖卫东总理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祝卫东
总理的“大屁蹲”
总理答记者问最『强』音
跟着总理去美洲
看看加拿大新总理的首月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