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的“金钻头”——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孙赞东教授
2011-11-06
本刊记者 郝 莹 姜 菲
闪光的“金钻头”
——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孙赞东教授
本刊记者 郝 莹 姜 菲
王涛部长、贾承造院士、孙赞东(左一)在野外
他是石油勘探与开发领域拥有丰富从业经验的高级研究专家,曾供职于ExxonMobil(艾克森美孚)、Schlumberger(斯伦贝谢)和Mobil(美孚)等国际知名石油公司,却从来没有一点儿架子;他怀着一腔朴素的赤诚,要为中国石油的勘探与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实践着报效祖国的人生追求;他当选为2012年度东亚和南亚SEG(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荣誉讲员,致力于全心呈现中国石油行业的崭新风貌,为中国石油行业争光;他关心中国石油的可持续发展,憧憬着中国石油的美好未来,勤奋培育桃李芬芳……他就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任孙赞东教授。
大洋彼岸炼就“金钻头”
“油气资源预测与勘探是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必须在不断的创新实践中解决技术难题,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孙赞东在海外摸爬滚打20多年的经验总结,也是他多年来努力追寻的目标。
实际上,当今全球正面临着经济发展与能源紧缺的双重压力。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者之间的矛盾已经愈演愈烈,能源短缺成为世界性问题,能源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油气资源缺口持续拉大,能源勘探与开发工作压力巨大。因此,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石油行业发展,是我国石油工业的一条必由之路,亟需一大批具有丰富从业经验又能切实解决油气资源预测与勘探难题的高端人才。
百舸争流之际,孙赞东凭借突出的表现赢得了关注的目光。自1984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并获地质学学士之后,他就被分配到原石油部勘探开发研究院从事开发地质研究,1987年考入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生班,攻读地质硕士。1989年奔赴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学习,并于1993年获地球物理学硕士,1999年获地球物理学博士。此后,进入多家国际知名的大石油公司工作。在20余年的技术创新过程中,他在地质、地球物理、油藏工程三结合以及采集、处理和解释一体化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个人特色,在油气田储层预测改善和采收率提升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这封信是给您的。”2000年,已经是国际著名石油企业ExxonMobil科研团队主要科学家的孙赞东被叫到了总裁办公室,总裁秘书微笑着递给他一个大大的信封。
信封打开之后,一份“惊喜”呈现在孙赞东面前。信上说,为表彰他在加拿大项目中的优异表现,公司总裁授予他“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称号,并奖励给他一笔股票。
其实,这“惊喜”源自付出,源自贡献,亦在孙赞东的意料之中。
事实上,作为主要科学家,孙赞东曾负责长达6年的加拿大西部油砂开采的开发地震研究,为加拿大冷湖油田储层预测改善和采收率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技术创新的推动,该油田整体油砂采收率由25%提升到了50%。这种提升对占全球重油资源65%的加拿大市场来说,其意义是可想而知的。此前,他还曾作为主要科学家代表ExxonMobil加拿大分公司与一位美国专家合作,在加拿大B.C省的东北部成功打出了一口高产天然气井。在此之前,英国石油公司加拿大分公司也曾做过大胆尝试,却以未果而告终。
“想要搞好勘探工作,必须要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对地质、地球物理、工程技术都要有很好的了解和掌握。”多年来,孙赞东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不断走向技术创新的更远处。
专家档案:
孙赞东,1961年生,湖北黄冈人,博士,国际岩石物理、储层预测、各向异性和多波多分量等方面的知名学者和公认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及开发地震专家,曾任国际著名石油公司ExxonMobil(艾克森美孚)高级研究专家。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高级技术顾问,SEG(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家协会)、CSEG(加拿大勘探地球物理家协会)、AAPG(美国地质家协会)的积极会员,APEGGA(加拿大阿尔伯大省职业地质,地球物理家及工程师协会)会员,中国石油协会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会员,SEG全球事务理事会理事、开发与生产委员会、研究委员会委员,曾历任SEG、CSEG年会分会主席及CSEG杂志审编。被国际SEG推选为2011年SEG D&P(开发与生产)高峰论坛主席。
2003年,由于出色表现,孙赞东被抽调至ExxonMobil(中东)碳酸盐岩储层综合预测特别研究项目部,负责碳酸盐岩孔隙类型识别的地球物理检测方法、离散裂缝系统模型的地震模拟、裂缝预测方法及各向异性研究,在工业界“首次”研发了一个对裂缝介质系统参数进行离散网络正演和反演、模拟和估算的重要工具。该工具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将地震反演所得到的裂缝参数与地质模型进行综合,有效地检测裂缝模型的有效性,还为ExxonMobil率先启动中东地区碳酸盐岩中地震检测渗透率方法的研究和ExxonMobil在中东地区赢得了很多机会。
2005年,ExxonMobil斥资2500万美元大力开展西非深水浊积岩储层开发地震的采集、处理和解释一体化研究,孙赞东被专门选派为项目负责人。此后,该项目被誉为ExxonMobil经济效益最好的项目。当然,在此之前,孙赞东还在ExxonMobil总部参加过马来西亚Guntong油田、挪威北海油田开发的地震研究。
“我不在乎有多少经济回报,我在意的是有这样一个舞台,能够为祖国的石油事业真正做点事儿。”放弃32万美元年薪毅然回国的孙赞东始终感觉自己很幸运。他反复感谢原石油部部长王涛和中国石油大学原校长张一伟的热切关心与鼎力支持,感谢中国石油大学适时地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感谢现任校长张来斌亲自到美国休斯顿诚挚邀请。
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切实推动中国石油发展,孙赞东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创新研究已然渐入佳境,岁月精心打磨的“金钻头”已经整装待发。
与原中石油副总裁贾承造院士(中间)、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总裁王铁军(左一)参加国际会议
真本领啃下硬骨头
“不断创新石油上游技术,提高石油勘探与开发能力,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立足产学研结合,服务社会发展,孙赞东带领着科研团队忙碌得热火朝天。
实际上,回国之后,他便在王涛老部长的倡导下牵头建立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中心,原中石油副总裁贾承造院士亲自批示并给予大力支持,中国石油大学领导班子更对中心发展寄予了厚望。采访中,孙赞东还提到一位重要人物,即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总裁王铁军。回国初期,他正是在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担任高级技术顾问期间深入了解了中国石油行业发展的现状,促使他下定决心投身中心建设与发展,为中国石油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真抓实干是孙赞东一贯的行事风格。自2007年9月中心成立至今,他不但组建了一支充满活力的科研团队,而且在我国西部塔里木盆地复杂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南中国海油气资源预测以及辽河兴马地区陆相深水重力沉积精细储层综合预测和页岩油气等非常规能源的新技术研发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推动中国石油勘探与开发技术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业内人士都清楚,中国石油大学是中国高校中石油科研领域的领跑者。回到中国石油大学的孙赞东要解决的每一个问题都不简单,有些甚至是世界性难题。但是,勇于挑战的孙赞东选择了迎难而上。
“塔里木盆地复杂碳酸盐层储层预测是世界级难题,其储层特点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老生,一是次生。”孙赞东这样告诉记者。油气资源开采的经验告诉人们,沉积岩面积越大,有机质含量高的机会就越大,其含有油气资源的可能性也就愈大。而我国的塔里木盆地,由于年代特别久远,埋藏的比较深,经历过次数众多的复杂的地壳运动,形成了构造极为复杂的叠合盆地,储层次生改造严重。因此,要在这种岩石层中开采出油气资源是极为困难的。
“油气资源开采必须充分考虑经济效益。打一口井的投入就达到三五千万元,有的井出油,却出不了几天;有的井干脆不出油;还有的井你根本没指望它能出多少油,它却出了几年还能继续生产。所以说,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提高探测水平。”孙赞东直言不讳。
“重点攻关碳酸盐岩储层叠前反演、岩石物理研究和地震保幅处理研究,是我们主要的技术思路。”孙赞东坦言。实际上,在塔里木盆地复杂碳酸盐储层预测中,他们针对塔里木地震资料复杂,多次波严重、信噪比低、反演信号能量弱、方位角有限以及覆盖不均匀等问题,在地震资料处理上,设计有效的处理流程和处理方法,重视保幅处理(包括保幅偏移),同时注重压制噪音、消除多次波、提高信噪比、通过超道集增加分方位角覆盖次数。此外,针对塔里木碳酸盐岩以次生储集空间为主的储层预测问题,重点开展了岩石物理研究和保幅处理新算法的研制-包括叠前深度逆时偏移抽道集算法、柯奇霍夫保幅偏移抽道集算法、Q偏移衰减补偿;碳酸盐岩储层三维雕刻及建模研究;探索性地进行了深层白云岩储层的地球物理综合预测研究、碳酸盐岩储层流体识别等,初步研制并集成一套针对复杂碳酸盐岩储层及流体的地震预测配套技术,并在塔中、轮古东等地区实际资料的应用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对塔里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针对碳酸盐岩储层极强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特征,面向储层及流体预测,着重开展了碳酸盐岩储层速度预测新模型、频散与衰减理论模型、次生孔隙类型定量反演等岩石物理研究,保幅处理新算法的研制与完善,碳酸盐岩储层流体识别方法研究与应用,溶蚀孔洞型储集空间定量雕刻误差分析,动态反褶积方法研究应用等,对塔里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他们对塔中实例常规地震资料的处理和反演表明保幅处理方法和反演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对塔里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塔北地区复杂构造带成像困难问题在应用传统处理办法和流程的基础上,他们着重开展多种创新方法的研究,包括各向异性动校正、角度域保幅道集抽取、逆时偏移等,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另外,全面开展与深化了白云岩储层的岩石物理分析与叠前叠后储层预测研究。这些不光得到了生产单位的认可,也得到世界地球物理学界的赞誉。在第73届欧洲地球物理学家(EAGE)年会上,著名地球物理学家Kurt Marfurt和Evgeny Landa称赞说:中国在复杂碳酸盐储层预测方面的技术方法国际领先,值得我们学习。也因此,在第81届SEG(Society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ists)年会上将专门开设一个针对中国复杂碳酸盐岩的研讨会(Workshop),由孙赞东主持。
作为我国老油田的重要代表之一,辽河油田的潜力挖掘深受全社会的关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为老油田潜力挖掘做贡献,也是孙赞东努力的方向。
为解开辽河兴马地区陆相深水重力沉积精细储层的神秘面纱,孙赞东带领团队做了大量的深入研究,以地质与地球物理综合的思想贯穿始终,在岩石物理研究指导下,叠前保幅处理和去噪与叠前反演相结合,开展AVO反演和叠前属性提取,实现岩性预测,三类重力流沉积的地质精细描述与叠后反演相结合,实现有利储层预测,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此后,他们对其进行了精细储层综合预测、面向储层、岩性及流体预测,对三类重力流沉积的分布进行了预测并总结了其发育模式,为基于地质地球物理相结合进行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思路提供了良好例证。
中心的影响力逐渐上升,图为第二届年会合影
作为世界第三大陆缘海,南中国海幅员辽阔,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浩瀚海域,其间更是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岛、礁、滩、沙等。更为令人瞩目的是,南中国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被誉为“第二个波斯湾”,其重要战略地位不容小视。正因如此,南中国油气资源的预测与勘探任务更为艰巨。
“积极主动地探明南中国的油气资源储藏情况是我们石油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孙赞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带领团队启动南海深水勘探储层评价与烃类检测的研究,并取得初步的认识。同时,在南海琼东南盆地华光凹陷储层精细描述及无井约束反演方面做了大量尝试性研究。而在无井的条件下如何实现储层的精细描述以及地震资料反演,对该区域的储层预测和油气勘探意义重大。
“目前,我们已经在南中国海定了两个井位,总投资达到12亿。”孙赞东微笑着表示。实际上,每个人都清楚,这对南中国海油气资源的开发意味着什么。
随着开发地震技术的发展,井地联合勘探具有重要意义,而三维三分量VSP在开发地震储层描述和预测方面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势。瞄准当前国际国内三维三分量VSP技术发展的巨大空间,孙赞东带领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中心大胆攻坚,研发出一套国际前沿的3D3C VSP分析处理技术,从VSP成像技术的三个重要环节全面展开,矢量波场分离、偏移成像技术以及三维VSP速度建模技术均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此外,他们还研发了各向异性矢量波场分离、AVO角道集抽取方法、速度反演方法、复杂介质射线追踪方法等一系列新的三维三分量VSP技术。
短短数年,孙赞东带领中国石油大学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中心已累计负责参与国家973项目、省部级重大专项、中石油科研生产项目近20余项,成功主办中心技术年会三届。由于组织得力,每年与会的来自于各个油田和研究院所的专家人数逐年增多。近三年,中心累计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国际高水平会议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此外,孙赞东还十分重视参加本行业高级别国际会议,共计23篇国际会议文章被收录,同时在国际会议上开办展台4次,提升了中国石油大学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和ExxonMobil总裁 Lee Raymond在一起
与世界著名地震勘探学家Kurt Marfurt和Evgeny Landa在国际会议上
“尽量多洒些种子”
尽管从事教学工作时日不多,可孙赞东对教书育人却有着自己的独到想法,并在实际操作中收到了切实的效果。他告诉我们,是那些在多家大公司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的宝贵经历帮助了他。
“我带学生,从来不是给他们吃鱼,而是教他们如何钓鱼。我们的队伍有30多个脑袋,我给他们鱼吃,就我一个脑袋运转;如果教给他们钓鱼,就有30多个脑袋运转,这力量对比肯定是非常悬殊啊!”孙赞东笑着说道。为此,他总是积极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在他看来,这比教学生多少实际的东西还要重要得多。
孙赞东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动手操作。学生做好了,他总是及时表扬;做不好他也会表扬,还会耐心地指导。“只要你在尝试着解决问题,我就一定会支持和鼓励。”孙赞东如是说,“最有效的做法是,用恰当的方法刺激他们,让他们懂得自己的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之间的差距在哪里。人都有一个基本的需求,就是证明自己,想比别人强。”
事实证明,孙赞东对人的了解,使他在教学中做到了游刃有余。在科研攻关最严峻的时候,他带领的团队每个人都坚持加班加点地主动工作,为推动项目进展,攻克科研难关做出了贡献。
光懂得做事还不行,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视野,不能坐井观天,同时与一些世界级难题的解决捆绑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创新。多年的实践,让孙赞东对科研创新产生了独到的理解。于是,只要一有机会,他总是创造条件带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帮助他们增长见识,感受国际一流科学家的风采,激励他们发奋学习,力争上游!只要有重要的项目,他总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抓住机会提升自己。
“你想当一流科学家吗?想在职场上当前锋吗?想在擂台上当个胜者吗?我就是要把科学研究的所有条件都创造出来,帮助他们想办法做出创新成果来。”恐怕此时,甘当人梯是形容孙赞东最为贴切的词汇。
当然,在教学中,孙赞东也遇到过棘手的问题。有些学生不适应他的教学方式,往往让他倾注更多的精力和爱心。“我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你即使再爱他,也不能完全由着他,有些事情现在看来是得罪了他,但是等他长大了明白了,就变成了没得罪。我常常想,只要本着良心去做事,就不会错到哪里去。”
孙赞东非常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这是很多同行的共识。只要是他的学生,走出校门都是能拿出点本事来的。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了一件特别的事儿。一般的硕博士入学都是在每年的9月份,而跟着孙赞东读书,却在这一年的2月份就要来学校报到。“根据我们的了解,很多学生是缺乏动手能力的,必须让他在开学之前把这一课补上。”孙赞东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永远是学生。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孙赞东还将团队划分为几个梯队,分层次培养。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会分配到重要的团队,参与更为尖端的工作。当然,这对那些表现不够优秀的学生也是一种激励。他倡导的是这样一种理念:只要你足够优秀,就一定会有你的位置。
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孙赞东总是尽力地帮助每一个学生。有些学生家庭条件不好,经常做兼职,孙赞东了解后,总是及时地给予资助,帮助学生争取宝贵的学习时间;有的同学家里有了困难,他还亲自送去慰问品,表示关切。他说,“作为老师,我既要求发展,不能放松要求,又要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成长。我希望将来他们回顾我们在一起的日子,会认为那是一段值得回忆的时光。”
“我希望用我的思想去影响我的学生,希望他们在我这儿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是走出去跟别人比还是优秀的。虽然现在我培养的学生还不是那么多,但是我一定会多洒些种子。”孙赞东勤育桃李,乐此不疲。
授课中的孙赞东教授
来自中国的SEG荣誉讲员
2011年,由于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突出贡献,孙赞东教授被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评选为2012年东亚和南亚地区的荣誉讲员。
“能当上SEG的荣誉讲员,的确有点惊喜。因为这次我是代表中国的科学家和中国的团队,而他们的讲员一般都是来自欧美国家。”孙赞东表示。
实际上,SEG是一个以美国为主体的行业性组织,其宗旨是促进地球物理学,特别是勘探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在行业内享有很高的影响力。此次是中国石油领域的专家首次获此殊荣。
“能够代表中国科技界站在世界的舞台上,我感到非常荣幸。作为一名来自中国的SEG荣誉讲员,我想最重要的工作应该是与中国周边国家科技界的同仁们建立起沟通和联系,深入了解东亚和南亚地区科技发展水平,他们所关心的科技问题,同时了解他们对中国科技发展的看法,探索今后的合作和努力方向。”孙赞东在头脑中已经对未来的工作有了清晰地认识。
作为石油行业的科技先锋,孙赞东无疑赢得了全世界的关注目光。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科技支撑与引领的当今时代,这样的先锋显然意义更为重大。因为,只有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更多地得到世界的认可,中国的经济转型才能迸发出超乎想象的活力。
“我们应该明白一点,国外之所以将科技创新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宣传,其核心技术是不会公之于众的。因此,我们必须自主创新,至少与国外科技发展达到同等水平,才能够实现超越。这就像两个人比武,你连上擂台的资格都没有,还谈什么最后的胜利?”孙赞东所思所想都是为了推动中国科技水平的提升。
近期,孙赞东还将牵头组织“国际非常规资源的机遇与挑战”论坛。他说,“我们国家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还需要大量的理念的更新与引进,这样的论坛是必要的。”他告诉我们,在能源问题备受瞩目的今天,除了常规油气之外,还存在着重油、致密砂岩气、煤层气、页岩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等五大非常规油气,尤其是煤层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是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尽管开采代价比常规要高很多,但是仍然可以预见非常规油气的巨大潜力。“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的分布呈金字塔型,全世界四分之三的油气都是非常规油气。因此,人类不必为常规油气的日益减少而烦恼或过度担忧,而应该把非常规能源技术尽早地学到手。”孙赞东关注现在,更关注未来。事实上,他已经带领团队在开展辽河西部洼陷页岩油气新技术的研发,大胆引领非常规油气预测与勘探技术的发展。
“中国的石油事业是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作为技术人员,我们必须为这一天的到来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孙赞东是自信的。这自信,来自睿智的头脑,更来自兢兢业业的实干。
做石油行业的脊梁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时刻,知识分子将不可避免地成为社会的脊梁。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他们之中的一份子。”实际上,自回国至今,孙赞东与中国石油大学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中心受到了上级领导以及油田合作方的高度认可与好评,犹如一匹黑马杀进了中国石油勘探与开采技术研发领域。
“我们的创新模式,是通过生产项目的研究解决现有技术难题,进而思考更深层次的创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理论创新,反过来解决更深层次实际生产难题。这就是真正的产学研结合的精髓。”孙赞东不断总结着自己的实践经验。实际上,即便有多少要诀,他还是时时苦于分身无术。
“我是中心的行政办公主任,很多杂事需要处理;我是中心的外交部长,要不断与合作方谈项目,谈合作;我是中心的采购员,设备添置、招标,乃至与卖方讨价还价,都是我的分内之事;我是中心的党支部书记,任何人有了思想问题或者生活上有什么难题,我都得尽量帮忙解决。更为重要的是,我还是中心的技术带头人,很多技术上的主意需要我来敲定,而且还要让技术创新走在最前沿。”孙赞东如是说。于是,他早上必须早起,夜里常常折腾到一两点钟,周末、假期也谈不上休息,身体也因不断地过度消耗而变得没有从前健壮。尽管如此,他依然每天忙碌得很起劲。
“我感谢远在加拿大的妻子和一对儿女对我的支持和理解,让我能够放心地用功地在这里干事业!”抛家傍路,孙赞东最放心不下的还是自己的家庭。他说,“只能互相多多走动吧。暑假到了,我又太忙,根本走不开,夫人和孩子这几天就要飞到北京来了。”
采访结束已是晚上8点多,孙赞东再一次走向了实验室,投入到了他的科研工作中。
行走在暮色中,笔者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眼前仿佛望见了孙赞东那忙碌的身影。不知不觉间,一轮代表中国石油金色未来的红日冉冉升起!
充满欢乐的一家人
中心简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中心(LIGG - Laboratory for Integration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以下简称“中心”)于2007年9月24日正式成立。该中心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五家理事单位共同支持,依托于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致力于解决实际地质问题,为我国油气资源预测与勘探做出贡献。
中心成立以来,始终以“产学研”相结合为路线,以叠前叠后相结合为手段,以解释性处理为途径,多方法、多资料相融合来实现“叠前岩性,叠前流体”预测。从叠前地震资料入手,研究和发展各种先进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技术,准确有效提取地质信息。其技术特色是以开发地震资料和油田生产动态资科为基础,建立完备的地质模型和油藏模型,实现油藏综合管理,服务于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和描述。
几年来,中心在中国石油大学各级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下,在孙赞东主任的带领下,研发出多种先进的地质地球物理技术,已经具备从事世界前沿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的能力,其中包括完整的弹性反演技术系列、叠前各向异性分析技术系列(包括纵波和横波分析方法)、三维三分量资料分析处理和解释技术、三维叠前深度逆时偏移(RTM),三维三分量VSP资料分析处理技术、裂缝检测分析技术、岩石物理速度预测及孔隙类型反演技术、地震属性综合分析及优化技术、弹性(波动方程)波场模拟技术、AVO正演和反演技术、地震属性分析和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以及正在研发的Q补偿保幅处理技术、绕射波分离成像技术、全波形反演新技术等以及与之配套的各技术流程。此外,在国际著名地球物理公司(比如Jason, Pradigm)的支持下已经拥有行业内的各类大型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油藏建模,岩石物理分析软件。同时,中心与油田单位紧密合作,其研究成果已得到广泛认可。
目前,中心科研团队现有技术人员30余名,形成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在内的合理的科研梯队结构。此外,中心大力推动硬件设施建设,拥有IBM四核刀片并行计算机群、配套的高速高性能存储空间、多台Linux/Unix工作站,高端PC机,大型彩色绘图仪以及彩色激光打印机等设备。
在油气资源的战略地位备受瞩目、油气资源预测与勘探技术大有可为的今天,中国石油大学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中心正迈着坚实的脚步,创造着中国石油行业的光明未来!
2007年9月24日,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中心宣告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