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角与“昆虫”共谱高铁昆曲

2011-11-06刘莉娜

上海采风月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昆曲昆虫南京

文/刘莉娜

名角与“昆虫”共谱高铁昆曲

文/刘莉娜

“一哥一姐”黎安(右)和沈昳丽

2011年是昆曲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荣誉的第十个年头,今年三月,一支由沈昳丽、黎安、谷好好、余彬、吴双、袁国良等顶着梅花奖、白玉兰奖、红梅奖一系列头衔的上海昆剧团十多位国家一级演员组成的豪华阵容,乘坐春天的高铁前往金陵,在东大九龙湖校区连演两场“沪宁两地昆剧艺术名家精品折子戏”,可谓名角一展身手,观众大饱眼福。在接受上海、南京两城媒体采访时,名角们纷纷表示“从上海坐高铁到南京只要70分钟,南京的演员之前去上海演出非常轰动,所以这次我们过来,真的很方便”。此外还有若干上海昆曲戏迷“昆虫”特意赶去南京看这场大腕云集的演出。这场由全国目前最红火的两家昆剧院联手在沪宁之间打造的“高铁昆曲”,让演员和戏迷之间的互动、分享更加直接。

梅花奖获得者、著名武旦谷好好是第一次去南京演出,她感叹乘高铁就像乘公交车一样便捷,“真方便啊,我早晨9点半上车,10点多就到南京了。刚刚还有南京的‘昆虫’在微博上给我留言期待我的演出,一会我就到了,跟我们一趟车来的还有很多上海的‘昆虫’。”演员和观众们都觉得这次表演的形式非常新鲜,把古老的艺术“昆曲”和新时代的科技产物“高铁”这两个看似八杆子打不到一起去的元素做了完美的结合,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对此,江苏省昆剧院院长柯军说,这可不是他们突发奇想的节目,而是经过了详细的策划和准备,有意识地提出这个“高铁昆曲”概念的。柯军院长说:“昆曲剧目的失传触目惊心,比如传字辈老师身上有600多个戏,蔡正仁老师身上还有300多个,再到石小梅老师身上有200多个,到了我们身上只有100多个……传一代少一代,我们必须通过打捞、复原,为保护昆曲遗产做一些实质性工作。所以我们搞了这样一个合作,希望通过这样特殊形式的交流,促进沪宁包括杭州等更多昆剧院团展开更为广泛、更深层次的合作。海派昆曲比较外放,我们比较内敛。通过共同演出,我们可以相互学习和融合。”

当然,除了艺术家们可以便利快速地往来献演,上海杭州苏州南京这四个城市的昆曲迷亦可以乘高铁当天来回,他们也就能及时看到这四个城市昆曲名家的戏了。别看昆曲是最古老的戏种,现在看昆曲却是年轻人当中的时尚,包括明星当中,于丹、龚琳娜等都是不折不扣的“昆虫”。谷好好介绍说,在上海演出的时候,马云等知名人士常来捧场;去香港演出,金庸先生也来看。不仅看戏,还有很多明星热衷学昆曲,比如苏有朋、陈志朋等都曾经拜名师学艺。谷好好补充道:“去年我还教罗海琼学戏呢。有人觉得明星学昆曲是作秀,其实喜欢最重要,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所以体现出来多少不是衡量标准,只要他们的态度是热爱和追随,我们就欢迎。”如此一来,除了演员之间可以互相切磋取得长进,两地的粉丝互相往来为昆曲带来的活力和影响更是一加一大于二。

“今年是我本命年”,聊天当中,上昆的当家花旦沈昳丽随口说道,一旁有记者也顺便接了一句,“24岁咯”,结果上海的几位演员集体大笑:原来这位被称为“嗲妹妹”的漂亮女孩居然已36岁了。黎安和沈昳丽是上昆的“一哥一姐”,经常被戏称“小帅哥”的黎安笑着说:“我们从戏校就是同学,搭戏都搭了25年了,你说我们多大了?”不说不知道,这群看起来青春洋溢的中青年演员一开口都是“年轻时”,对此,沈昳丽坦言自己真的没做什么保养,“如果一定要说,那就是三点秘诀,我喜欢喝茶、各种各样的茶;喜欢熏香,各种各样的香;还喜欢弹古琴”。谷好好对此笑道:“昆曲养人,要想美的朋友欢迎都来欣赏昆曲。”

猜你喜欢

昆曲昆虫南京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南京不会忘记”
《红楼梦》的当代昆曲改编与经典化
南京大闯关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有趣的无脊椎动物
昆虫产卵跟鸡生蛋一样吗?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
Smallest Flying Robot 会飞的机器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