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念“马背书法家”舒同

2011-11-06廖大华

上海采风月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马背华东

文/廖大华

怀念“马背书法家”舒同

文/廖大华

日前,为了庆祝建党90周年,我们华东人民革命大学(一期)先后离休、在杭嘉湖地区颐养天年的老同学,假座嘉兴市梅湾古街举行座谈会。忆往昔,看今朝,无限感怀。尤其是回忆起“革大”当家人舒同同志,记忆更像打开的闸门。

舒同一生戎马倥偬,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被毛主席誉为“马背书法家”。上海解放之初,舒同协助陈毅同志,身兼华东局常委、宣传部长、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文教委员会主任、《解放日报》总编、党校校长和华东革大校长等职,奔波于南京、上海、苏州。

华东革大是“抗大”式的培养干部的大学。当年的校、部、班、科的各级领导职员,都是从部队和地方政府抽调来的,学员基本上是高中以上知识分子或在校大学生,一律享受供给制待遇,没有工资奖金,穿的是绿土布军装,吃的是青菜粗粮,住的是简陋公房,人人安之若素,个个习以为常。领导与学员彼此互称同志,平等团结如一家人。战斗共同参加,任务通力完成,困难一起克服。一人进步,众人庆贺;一人遭难,众人相助。自己有过错,虚心接受小组帮助,别人有缺点,热情提出改正意见,彼此真情相处,亲如同胞手足。

舒同职务繁多,责任重大,时间金贵,但他能科学安排时间,经常下来主持校、部举办的形势报告会、专题报告会,甚至文体活动,与干部学员相聚交谈,增进革命情谊,鼓励共同前进。犹忆一期的开学典礼,请陈毅市长作报告。为避免国民党飞机侵袭,大家到光华大学附中大操场席地而坐,在夜雾沉沉之下,精神抖擞地听了六个小时精彩的形势报告。舒同陪同在主席台上,神采飞扬地先致欢迎词,尔后布置学习讨论意见。平常他还请社会贤达如范长江、陈望道等来校作专题讲座,贤达莅临,舒同必热情介绍,虚心求教,躬亲迎送。事后必要求结合自学文件读本,写心得体会,进行小组交流,大会汇报。

我们二部学员在国庆后南下浙江支前土改时,舒同还召开盛大欢送会,并赠以“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亲笔题词,让我们携带《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土地改革法》等书籍,以利顺利地开展各项农村工作。

舒同在抓紧我们的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也十分关心我们的日常生活,不时深入教室、宿舍、食堂嘘寒问暖,帮助解决各种困难。记得中秋那天,舒同考虑我们初次远离家乡,思念亲人,曾驱车来复旦食堂和大家一起“打牙祭”,吃着白馒头和红烧肉,还喜滋滋地说:“革命干部的生活:长征时期,茹草饮雪;抗战时期,忍饥号寒;解放战争时期,饥寒交迫;如今温饱无虞,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呀!将来更美好的生活,还得靠你们年轻人去创造呢。”饭后他还拉着校领导参加新青团主办的文娱活动,唱歌跳舞,击鼓传花。

休息时,汪逸尘同学拉了我立在舒同旁边聆听教益。他问我:“小同志,哪里人?几岁了?叫什么名字?”我如实回答后,他说“我也是这个年龄参加革命的,岁月不饶人,已逾不惑之年了。”旋又问:“你这名字是谁给取的?”我答:“是老爸,说我哥生于八月中秋佳节之际取名大中,我生于端阳草木华茂之时取名大华。”他沉思一会继续说:“中华民族后裔不忘本,这名字取得好,我也送你一对嵌名联作个纪念,‘大而无畏真君子,华而不实非丈夫’。”我非常高兴,连声道谢,留作座右铭。

来浙60载,我恒遵师嘱:清清白白做人,兢兢业业工作。当年剿匪中也曾发扬革命大无畏精神,只身面对荷枪实弹的土匪冯某喊话,用南方语言宣讲党的政策,使其上缴武器,返乡务农。

舒同斯人已逝,德范永存。如今可告慰的是,在您和校领导、老师们的精心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华东革大人都已事业有成,像吴树青同学,才智过人,出类拔萃,还当了北京大学校长;任桂珍同学,天生丽质,刻苦勤奋,勇登高峰,成了著名歌唱家。在庆祝国庆和建校50周年时,我们已出版了《锻炼·成长·奉献》纪念文集;60周年时,又出版了《华东革大人》纪念文集;如今分散在全国的同学联谊会正在定期出版《京华寻梦》(北京)、《简讯》(杭州)、《乐天园地》(成都)和《情系革大》(苏州)等刊物,交流余热生辉情况,为后辈留些文字,激励奋进。

舒老,敬爱的恩师,您为追求人类解放、国家兴旺所立的丰功伟绩,已载入史册,成为后人追求和学习的榜样,您老可以安息了!

舒同书法

舒同和毛泽东在一起

猜你喜欢

马背华东
疫情持久战下,华东这家企业趁“疫”练功出新品,打造菌藻平衡金三角基石
卢辉的诗
一道解三角形题目的多种解法
马背女郎
Machiavellianism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today
马夫
一夜暴富梦碎养美国鹧鸪谷底翻身
一个地名:马背梁
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应用
“马背”上的温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