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冷”——世界的另一“半”——记北京百慧生化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刘荣逵
2011-11-04谢远景李吉亮
本刊记者 谢远景 特约记者 李吉亮
“真冷”
——世界的另一“半”——记北京百慧生化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刘荣逵
本刊记者 谢远景 特约记者 李吉亮
对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来说,首要的条件莫过于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以及一颗敢于打破传统的勇敢的心。
刘荣逵就是这样的人。
发现是一种习惯
可以说,刘荣逵骨子里就是一个善于发现新鲜事物的人。
1959年,他在《自动电力拖动》杂志上发表了《用饱和电抗器调整感应电动机转速时机械特性新计算方法》的论文,得到了业界人士的充分肯定。
1979年,调任铁道科学院期间,他在《电气传动》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数字滤波的特殊应用》。
1983年至1985年,他从轮对蛇形运动角度,发现钢轨波浪形磨耗形成原因的新理论。并于1986年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冬季年会上应邀发表了这一新理论的论文。
1988年,他与合伙人一起创立了百慧新技术开发部,即今天的北京百慧生化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如今该公司已经通过了国家药监局的GMP认证,以及GMP认证复检的国内领先制药企业,在业内有极大的影响。
2003年,他发明了专利——低温精馏法。该发明解决了DHA在高温时易劣变和聚合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并用此法生产出了高DHA型高含量的药品,提高了该药的中国国家标准,并进入中国国家药典。
1995年他与合伙人一起,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母鸡体内的“血卵屏障”的生物机理,用它生产出只有DHA的高DHA鸡蛋,该发明专利已被授权。
……
在以往的经历中,刘荣逵不断的思考着、发现着各种新的事物。如今,已经77岁高龄的他依然没有停止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在不断的探索中,他发现了世界的另一“半”——“真冷”的存在,并向传统发起了挑战。
科研需要发现与勇气
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科技进步的模式,都无外乎一个新生事物的发现或思想冲破了某种传统的束缚。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代表新事物的个体站出来公然对抗代表大多数的传统,的确是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勇气的。
1851年德国人克劳修斯(Rudolph C l a u s i u s)和英国人开尔文(L o r d Kelvin)分别发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众所周知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为: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变化);不可逆热力过程中熵的微增量总是大于零。
这一定律体现了热学的特殊性所在——客观世界热的单方向性。指出了热永远都只能由热处传到冷处,而“从来不反流”。
1906年,德国物理学家能斯特在研究低温条件下物质的变化时,发现了一个新的规律,这个规律被表述为:“当绝对温度趋于零时,凝聚系(固体和液体)的熵(即热量被温度除的商)在等温过程中的改变趋于零。”1912年,能斯特又将这一规律表述为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原理,这就是热力学第三定律。这两个定律从订立之日起便与热力学第一定律一起成为热力学的三大基础定律,在热力学的世界里所向披靡。
此后,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热”的关注越发高涨,而“冷”作为世界的另一“半”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法则。既然世界上有‘热’的存在,那么‘冷’呢?如果没有‘冷’的存在,世界还是完整的吗?”这是刘荣逵最初的想法。
的确,对于人类来说,一直生活在已知“世界”中,已知“世界”中的万物都是物质构成,物质都是由不停热运动的分子构成。分子热运动总使物质中或物质间的热向趋向平衡态的方向流动,即热量只能从高温顺向流向低温,从来不反流,分子热运动及其构成的物质只有使热量顺流的“天性”,而没有使热量“反流”的“天性”。
可是,这是世界的全部吗?如果一个事物只有矛盾的一个方面,而无对立面,那么这唯一的单方面就没有存在的前提,这单方面就不能存在,即所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热力学第二定律是说,物质中的热量总是从高温向低温顺向流动,“从来不反流”。热量单向顺向流动特性,正是物质和热无对立面而单方面存在的表现,这无对立面,正是物质和热独占“世界”在逻辑上的重要漏洞,也是寻找非物质或物质对立面的重要线索。上面只有物质和热单方面存在的已知“世界”,只是人类的主观认识,并不是客观实在。“世界”不可能是单极的,“世界”不可能只有物质和热的单方面存在。物质和热只能构成“世界”已知的一“半”,它还应有由对立面构成的另一“半”,所以应该找到物质和热的对立面。
终于,刘荣逵在实践中发现热量可以被逆向驱赶的事实,从而发现了热量自然“反流”的事实。
英国著名科学家爱丁顿曾经断言:“如果你的理论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我就敢说你没有指望了,你的理论只有丢尽脸、垮台”。这个断言,使热力学的统治地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固若金汤。既然这样,要不要继续热量自然“反流”的研究呢?
“我们更尊重的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出于这样的信仰,执着的刘荣逵将新发现的研究继续了下去,终于发现了“真冷”的存在,为世界补上了未知的一“半”!
“真冷”填补人类认知的空白
世界上大部分的科学发现都源于偶然,就好像瓦特看到蒸汽顶起了壶盖,苹果砸到了牛顿的头上。但是,在冥冥之中,又源于其发现者的细心与坚持。
1971年,当时正在太原钢铁公司工作的刘荣逵偶然间发现,当钢棒的一端烧红,放入水中冷却的时候,拿着钢棒的手不是感到温度降低,而是感到更加的灼热。很多人都对这一现象见怪不怪了,但是细心的刘荣逵却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兴趣,而且还正正式式的做起了研究工作。
他将一根加热未达稳态的金属管或棒AB的下端A插入(上端B不插入)冷水中冷却降温时,其上端B却在升温。B端所以升温,说明它得到新增热量,这热量是从被冷却了的低温A端来的,于是发生了热量从低温区A向高温区B逆向迁移的现象。
当将冷却未达稳态的金属管AB的下端A再插入(上端B不插入)热水中加热时,其上端B却在降温。B端所以降温,说明它输出了热量,这热量是向高温的A端输出的,于是又发生了热量从低温区B向高温区A逆向迁移的现象。在这两种热量逆向迁移中,并未发生或引起其他变化。这是热量“反流”的事实。
在热量“反流”的事实面前,刘荣逵有了两个重大发现:
第一,热力学第二定律只在热稳态中成立,热量“从来不反流”的规律,只是热稳态时的热量流动规律。其实热还有一个非稳态过程,在热的非稳态中热量一定要发生“反流”。在非稳态的热量“反流”中,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热量“从来不反流”的规律不成立。
第二,更重要的是发现了非物质“真冷”。
非稳态的热量自然“反流”与热量的顺流是“背道而驰”的对立行为,一定不是做微观热运动的分子和物质的自发行为,一定是别的“东西”对物质和热施加的强制作用。能使物质和热被动的“东西”,一定不是物质和热的自身或同一方面,一定是物质和热的对立面,这物质和热的对立面只能是非物质,于是人们知道在物质之外还有非物质的“东西”存在。
由此,刘荣逵得出了结论,“世界”不是只有物质一种“东西”唱“独角戏”,“世界”上除了物质之外,还有与物质对立的另一“半”,它就是不做微观热运动的非物质,它就是无热的“真冷”。
刘荣逵所提出的“真冷”,不是单纯的能量,“真冷”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能又是物,从物的角度看,它是物质的对立面,从能量的角度看,他是热能的对立面,“真冷”是物质和热共同的对立面。
“真冷”可使热量“反流”,“真冷”是热的对立面,是热存在的前提。
“真冷”的实物不做微观热运动,它是“无温度”的,它是无热的,它不是分子、不是物质,是非物质。但是“真冷”不是“无色界”、“灵魂”、意志、思维、精神、文化、感觉和各种心理活动等传统意义上的“非物质”。传统意义上的“非物质”都是虚的,都不是实物,而“真冷”却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实物。物质是物质实物,“真冷”是非物质实物,从此实物就有了物质和非物质之分,世界也不再只有物质了。
刘荣逵的这一发现经各大媒体报道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很多人都纷纷加入了“真冷”的讨论。而刘荣逵也愿意把自己的发现同更多人分享。但是,无论如何,“真冷”的发现都对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发现非物质“真冷”的意义
首先,“真冷”突破了物质和热对“世界”的独占,使人类知道“世界”不是只有物质和热,还有非物质“真冷”这个未知的另一“半”,使人类对“世界”“客观实在”的认识,更趋完整。
其次,“真冷”是非物质,它与物质是对立的关系,它不具有物质的专有特性,它不遵守物质所遵守的温度、引力、及真空等特性。
第三,“真冷”是非物质,它不遵守只适用于物质的热力学定律。
第四,发现“真冷”后,“世界”才可能有真正的“冷热观”。从此,物质将不再独占“世界”,实物也不再只有物质,实物将包括物质和“真冷”,原来的“物质观”将发展成为“实物观”,“实物观”才能较全面地反映“世界”的“客观实在”。
第五,“真冷”是非物质实物,“真冷”突破了非物质不能是实物的原有概念,于是实物就有了物质和非物质之分,“世界”也不再只有物质了。
第六,“发掘”出“真冷”的基本实物粒子——“冷子”,它应是首先发现的非物质实物粒子。“冷子”是看不见的、透明的、极微小的非物质的实物粒子。“冷子”不做微观热运动,它不是分子,不是物质,它可“轻易”地进、出物质的分子间隙,只逆向驱赶热能,并不改变物质的形态和性质。“冷子”是无温度、无热的“真冷”的实物粒子。“冷子”既不是单纯的物,也不是单纯的能,是微观静态的“物、能结合粒子”。
第七、发现“真冷”对热量逆向驱赶的“真冷力”,是“新知”的自然作用力。“真冷”可对物体中的热能产生逆向驱赶力,这种专门对热施加的逆向驱赶力,应是独立于万有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之后,在自然界中存在着的第五种“新知”的自然作用力。
第八、“真冷”可说明时间的非稳态“反演”现象。热量的单向流动与时间的单向“流逝”,在宇宙时空的长河中保持一致。既然在“真冷”中,热量存在“反流”的事实,那么热力学第二定律“禁止”不了热量的“反流”,又怎能“禁止”时间的反演或流逝呢?热量是在非稳态中“反流”的,时间也可以在非稳态中反演或流逝。
第九“真冷”在常温下就具有“穿墙术”的功能。液氦的“穿墙术”必须在—270℃低温下实现。“真冷”在常温下就能“穿墙”,它能进入物质分子间隙逆向驱赶热能,这就是它“穿墙”功能的表现。
第十,“真冷”可对其身后的热产生“反引力”,这是“真冷”逆向驱热的“副产品”。只是在地球上发现的对热的“反引力”,能否推广到宇宙、暗能量、及宇宙物质的加速膨胀中,还需进一步探索和争鸣。
十一,“宇宙大爆炸”出去的物质,是依照热力学第二定律明示的规律从高温向低温方向顺向流动的。“真冷”逆热量顺流方向流动,与热力学第二定律明示的热量顺流方向“背道而驰”,它不应是本宇宙大爆炸“创生”的,它应该是宇宙故有的,于是“真冷”打破了本宇宙“创生”于“无”或“无中生有”的神话。
由此,刘荣逵发现的“真冷”已经披露出一系列的特性和规律,它向人类展示了与物质和热对立的“世界”的另一“半”。只有补上“真冷”,人类才能完整的认识“世界”。
如今,人们对物质和热已经十分熟悉,既然“真冷”是物质和热的对立面,那么只要用反向思维的方法,就不难理解或接受“真冷”的存在了。
对于“真冷”的继续探索工作,刘荣逵希望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这样,在不久的将来,“真冷”才会发展成一门新的科学,丰富人类的知识宝库!造福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