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及心态影响

2011-11-03杨宁芳郑敏琪李洋洋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价格政府生活

杨宁芳,郑敏琪,李洋洋

(中国计量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社会·经济

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及心态影响

杨宁芳,郑敏琪,李洋洋

(中国计量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文章以对近年来物价上涨的具体体现、上涨原因及政府应对措施进行系统的分析整理为基础,以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及心态的影响为切入点,通过调查报告和面对面访谈的形式深入了解学生群、民工群和工薪相对较高的群众对于该问题的看法、态度以及期望,根据调查结果对居民的心态调整提出了探索性建议。

物价上涨;居民生活;心态;建议

近年来物价上涨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2010年的上涨情况更为显著,小至蔬菜、大蒜、棉花,大至电子产品、房地产,到处“涨”声一片,全国各地正掀起新一轮物价上涨的旋风……。现在最流行的词汇早已不是“2012”或是“犀利哥”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批类似“豆你玩”“蒜你狠”这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新名词。面对这一切生活必需品没有一样不在涨价的现象,广大消费者皱起了眉头,菜农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好处,菜商进货犹如赌博,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发现问题调整措施。为进一步了解物价上涨的总体情况以及它带给社会各阶层群众在生活与工作积极性等方面的影响,以便提出可行性建议,改善群众心理状态,我们对物价上涨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分析。

一 物价上涨总体概况

(一)近几年物价上涨总体趋势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制作。(数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10月)

从图中我们发现近几年的物价在2007年有了明显的上涨,据了解中国2007年全年CPI较上年同期增长4.8%,增速大大高于2006年的1.5%,也明显高于政府设定的3%以内的2007年调控目标,创下1996年以来的最高增速。2008全年同比上涨5.9%,2009全年同比下降0.7%,2010年10月CPI上涨4.4%,创24个月新高。

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

从表格中我们发现食品类产品是带动CPI持续上涨的龙头,在2007年有了相当明显的上涨趋势。其次住房的消费指数一直保持较高的数值,也有稍微的上涨情况。烟酒、医疗、家庭设备方面也有涨势但是涨势较食品类小。而衣着和交通基本保持在一个水平,没有明显的变动。

(二)今年物价上涨具体体现

从构成CPI的八个大类来看,1-10月,八大类消费价格指数构成“五升、一降、二平”的特

1.食品类价格上涨。今年在“涨声”不断的生活中,食品成为物价上涨的“第一推手”!粮食价格的总体涨幅在15%左右,其中小麦同比去年上涨10%。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年初上涨11.3%,比去年同期上涨62.4%。在近20种蔬菜中,至少1/3的蔬菜价超过4元/斤,1元/斤以下的蔬菜几乎绝迹。一度低迷的猪肉也从6月开始回升,一度比去年同期上涨86%,如今已逼近2007年的历史高位,零售市场的价格也上调10%多。禽蛋类的最高涨幅也高达两成。

2.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食品烟酒及用品价格前三季度同比上涨1.6%,10月上涨1.5%。相对于食品等生活必需品而言,烟酒的消费群体要相对有限一些,而烟和酒的价格变化大致呈现不同的趋势。烟草部门的人士介绍,香烟的价格一直比较稳定,变动幅度可能只在1%内波动,不会超过3%。中国烟草专卖局上半年数据显示,卷烟市场价格保持稳定。今年春节过后,卷烟零售价格指数从高位正常回落,走势平稳,但并始终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至6月底,全国整条卷烟零售价格指数为98.18,同比上升0.23,环比基本持平。

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医疗保健价格上涨2%。其中医疗器具及用品价格上涨5.5%;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上涨3.2%;西药价格下降0.5%;保健器具及用品价格下降7.5%;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4.2%。个人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1%。其中化妆美容用品价格与上年相比上涨2.4%。清洁化妆用品价格上涨2.2%。个人饰品价格上涨0.4%。此外,个人服务价格上涨0.7%。其中理(烫)发价格上涨3.7%;洗浴价格上涨2%;美容和其他价格与上年相比保持稳定。

4.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10月份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0.5%,环比持平。10月26日起,国内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格再度调整,汽、柴油每吨各提高230元和22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后,90号汽油每升上调0.17元,0号柴油每升上调0.19元,升幅约3%。本次调价,是今年以来政府对汽柴油价的第三次变动。

5.居住类价格上涨。2011年4月国家出台房产新政以来,房贷政策紧缩,贷款利率提高,推动了住房租用价格明显上涨。调查显示,4月以来居住类价格涨幅明显扩大,6月同比上涨7.4%。其中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5.2%、租房价格上涨10.9%、自有住房价格上涨10.2%、水电燃料价格上涨4.9%,涨幅依然较大。

(三)物价上涨前景预测

2010 年央行在新近公布的三季度宏观经济分析报告中写道:“粮价明年仍可能继续上涨”。从长远来看,农产品价格包括粮、油、肉、蛋、菜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杭州市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主任也表示物价上涨未来还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对于物价涨多降少或者见涨不见跌的现象,一些业内人士给出了更深层的理解。他们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价格上涨是一种必然。随着经济的扩张,其需求也不断膨胀。因此,物价的长期趋势一定是上涨的。另外,在一些专家看来,从长期趋势看,物价也一定会是向上走的,有些时候可能会有所回落,但回落之后必然会有新的上涨。据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物价的上涨是一个长期的趋势。

二 物价上涨的原因分析

其一,供需失衡,供不应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生活质量要求逐渐提高,人民从吃饱穿暖转变成吃好穿好,消费增长势头明显上升,而市场的供求量没有及时跟上消费者的步伐,以致供需失衡,这难免会导致物价飞速上涨。

其二,美元的贬值。

美元贬值诱发全球性通货膨胀,加大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随着次级债危机的不断扩散和恶化,美国进入新一轮降息周期,导致美元持续贬值。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美国通过贸易逆差向全球输出大量美元,成为全球货币的“供钞机”,造成世界范围内的货币供应过多、流动性过剩,资本流动性大幅提高。另外,国际大宗商品主要以美元标价,不断贬值的美元使得大宗商品的身价相对上升。全球能源、农产品、原材料、贵金属价格亦居高不下,在很大程度上冲击我国价格体系。

第三,我国经济高速运行,企业效益显著改善。

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驱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非常强劲,今年上半年GDP增速达11.5%,创近12年来的同期新高,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全面升温,今后几年我国都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将刺激社会总需求上升,推动物价上涨。

第四,自然灾害不断。

近年来,中国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08年第一次和今年一月份的冰冻灾害,到不断恶劣的天气变化,我国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农产品紧缺,致使粮食大幅涨价。比如价格最早开始上涨的绿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主产区东北三省、内蒙古天气干旱致绿豆减产;近期开始涨价的棉花同样也是如此。中国棉花市场检测系统报告认为,由于遭遇恶劣天气,今年中国棉花产量可能较去年减少5.5%。另外,农产品的紧缺,与其相关产品有着密切联系。例如,棉花价格上涨,由此引发的是其相关产品棉质产品一起跟着涨价的结果。因此,自然灾害也是物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五,市场流动性充裕,货币信贷投放过多。

物价上涨终究可以归结于货币现象。由于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居高不下,导致经由外汇占款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持续多增,市场资金非常充裕。2007年11月末M2同比增长18.45%,增幅比上年末高1.51个百分点,也超出年初确定的目标增速2.45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21.67%,增幅比上年末高4.19个百分点。

第六,投资资本的囤积助推作用。

市场出现明显的“买涨不买跌”心态。一旦某种商品出现涨价苗头,哪怕只是一个市场传闻,就会出现抢购以至于商品货架断货的不理智局面。少数企业和经营者串通涨价、合谋涨价。有的企业趁机哄抬价格,这些行为都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对价格上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部分黑心批发商故意囤货抬高价格,明明有货也不卖,导致认为紧张,加剧价格上涨。

三 政府采取的措施

对于物价上涨,政府今年出台的政策措施可谓不少,调控力度也绝对空前。

2010年11 月10 日,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在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明确表示了政府对于物价上涨问题的重视。发改委更是从发展生产、供应保障、财政补贴以及宏观调控四个方面出台四大措施应对物价过快上涨。此措施将重心放在发展农业生产上,以保障农产品和基本消费品的供应;而对于具体品种的价格上涨,政府将通过储备调剂、进出口、发补贴等一系列措施,以保证供应;还将通过财政的渠道对低收入群体(包括城乡低收入群体、在校贫困学生等)进行适当的补贴,使其生活不因为物价上涨而降低;并在宏观上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调控,以保持货币流动性的适度和均衡,尽力把物价的涨幅控制在城市居民、普通消费者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随即国务院于11月20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16项措施包括: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化肥生产供应、做好煤电油气运协调工作、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继续落实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规范农产品经营和深加工秩序、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要求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尽快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此外还着重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要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对已经确定的调价方案,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完善配套措施,审慎出台。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过去政府主要是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收紧银根等政策抑制物价,CPI指数也在2009年上半年有了短暂的回落,但很快又在第四季度抬头,而后一路飙涨,未见回落。此次政府再次出面调控,种种应对措施的相继出台,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物价上涨问题的高度重视,但其实际效益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四 物价上涨对各类群众生活及心态影响的调查分析

(一)对大学生生活及心态影响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86%的大学生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其中,45.5%的人认为影响很大,53.3%的人认为影响一般,只有极少的人认为没有影响。绝大多数人认为,粮油蔬菜、日常生活用品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价格上涨对他们影响最大。除此之外,他们也明显感到医疗费用、房价等涨幅明显。可见物价上涨即使是对没有真正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且在周围物价并不太高情况下多多少少仍是有一些影响的。而他们之中也有一些本身就十分节约或习惯于没钱向家里伸手的人影响自然也就不大。然而与此同时他们对于生活幸福感的评价中,有71.2%认为幸福感降低了,27.6%认为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由此可见,物价上涨对他们生活的负面影响还是很大的,有些女生需要克制自己对一些衣物或小玩意的购买欲望,有些甚至会克制自己吃饭的价格,尽量买便宜的食物,由此我们看到大家在享受生活的问题上多少是受到了价格的牵制。之后我们就物价上涨对工作及对兼职的积极性的影响也做了调查访问。有48.1%的人表示物价上涨使自己感到很有生活压力,所以会更积极的工作兼职,努力赚钱,很多人都开始身兼多职;32.6%的觉得什么特别的影响,而18.6%的人则认为物价上涨的速度远比工资上涨速度快,面对工作就没有了干劲,情绪懈怠。我们发现物价上涨还是能给近一半的同学带来对工作兼职、走上社会的新的动力,也引发他们对赚钱的创新思维。

对于另一部分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大学生,我们发现他们反映的普遍情况与1000元以下的大学生反映的情况大致相同,认为生活水平较之前有所降低,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在购买其他物品前都要好好盘算一番,尽量购买便宜的商品或品牌。

(二)对民工生活及心态影响

对于农民及工人阶级我们采取了调查问卷及访谈的形式。其中调查数据显示,83.7%的农民工的月收入在3000以下,在物价上涨这股热浪的冲击下,他们原本不太富裕的生活显得更加拮据。通过调查得知,99.2%的农民工认为物价上涨对他们生活的影响很大。在被调查的人群中,他们都认为粮油蔬菜和日常生活用品价格的上涨对他们生活的影响尤为突出。另外,面对物价上涨,64.8%的农民工群众选择了更加积极的赚钱,绝大多数采取减少不必要的开销来节省月生活费。无疑此次的物价上涨大大加重了他们这一类群体两肩的重担,这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在被调查的农民工中,他们普遍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幸福指数)降低了。

同时,我们也对一小部分的农民工进行了面对面访谈。其中,大部分青年打工者对房租的上涨问题尤其敏感,他们表示月收入几乎已经难以承担起月生活费了。部分有婴儿的家庭由于要支付昂贵的奶粉费,对生活更是精打细算。他们这一群体对物价上涨这个话题是十分敏感的。他们表示他们迫切地想要多干一点事,多赚一点钱,但却只能在心里干着急。然而,也有少部分人对此次物价上涨的态度持十分消极的态度,他们对政府的政策持不满情绪。把物价上涨带给他们的不便全都归咎在政府身上。对于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农民工,他们的总体文化水平都不高,月收入也很低。他们面对更多的是平时粮油蔬菜价格的上涨,还有人为了省一点菜钱,会绕很远的路而去买便宜一点的菜。当问及对政府有什么建议的时候,大部分都笑称不太了解政府的政策。物价上涨,工资不涨,这也是令他们感到无奈和茫然的重要因素。

(三)对工薪相对较高人群生活及心态影响

工薪较高的阶层平均月收入在3000以上,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被调查人中,有89.4%的人都明显地感受到了物价上涨在生活中带给他们的影响。有30%的群众认为粮油蔬菜和日常生活用品价格的飞速上涨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有28.3%的群众认为房价的上涨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同时,有43.7%的群众认为物价上涨降低了他们的幸福指数,而另外的群众认为此次的物价上涨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影响。面对物价上涨,有35.1%的群众认为此次物价上涨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加努力的赚钱。虽然他们工薪较高,面对物价上涨,他们也有压力。正如买房,前年不买去年后悔,去年不买今年后悔,今年不买又会担心明年会不会后悔。对此,他们表示背负的重担也很沉重,他们也迫切地希望政府能快点出台新政策来遏制此次的物价上涨。

(四)各类群众对政府采取措施的看法

?

从以上数据表中我们发现,虽然是不同的社会群体拿着不同的工薪,但是有近一半的群众表达了他们对于政府采取措施的不满之情,他们认为政府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并没有在人民的切身利益中得到体现。然而各阶层也都有很大一部分人并不了解政府的措施,多是由于对相关知识的缺乏和对时事的关注度相对较弱,从而导致对于政府措施认识的不全面。而其中农民工人对政府措施完全不了解所占人数最多,对于这个现象我们认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碰到有老人拒绝调查,其理由是:不管怎么查,政府并不能看到群众真实的情况,现况不会有任何的改变。虽然这并不能代表大部分群众的意见,但我们仍能看出存在着那么一小部分群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在网上我们也看到一部分人对政府的抱怨。当然仍有一部分人认为政府管了但是目前还未有效。还有一小部分人确实感受到且站在政府的角度思考问题并给予了相当的理解。然而抱怨声虽然不少,大家依然把调整物价的希望放在了政府身上,希望政府能为人民大众的利益着想,管管老百姓的衣食住行。

五 对于如何调整心理状态的建议

对于物价上涨大家都反映出了他们的不满,感受到他们生活及心理上的苦闷,尽管我们不能切实改变物价上涨的现状,但我们可以调整我们的心理状态。

(一)从物价上涨的好处中调整心态

1.学会理财。特别是对于大学生,大多数家庭现在都有较好的条件。学生们也习惯了用完钱包里的钱就向父母要,即使喊着要省钱的口号,钱包也日渐下瘪。虽然也有些学生过上了靠自己赚学费、生活费的日子,但是光赚不省仍然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学会理财,学会精打细算!这不仅能让你告别那挥霍不理智的日子,也会为你今后的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找回另一种生活乐趣。据了解,为应对物价上涨,精打细算过日子,越来越多的都市人重拾锄头、脚穿解放鞋,当起了种菜一族。有些居民,则拔掉阳台、楼顶花盆里的植物,栽上了葱、韭菜及大蒜等。这与我们现在都是高楼大厦,空气中充斥着汽车尾气味,一边享受高科技的方便一边担心农药问题的生活截然不同,仿佛又能找回过去那一些朴实与清新。“自己种的菜吃起放心”、“一年节省3000元”,从这样的话中我们又何尝不可看到另一番生活的乐趣。

3.对于心理承受的磨练。物价上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让各阶层人民感到痛苦。对于物价疯涨工资却依旧平平的苦闷,对于看到喜欢的东西不能随意买的纠结。然而这样的心路历程正好是对你心理的极好磨练。所谓成长,就是对各种郁闷和痛苦的承受能力的提升,而对于已经在工作的人,这也是对你内在气质能力的一个修养,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而且长期活在苦闷中不利于身心健康,那么我们用乐观的心态去对待又何尝不好。

4.改变人们的生活价值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眼光逐渐转移到奢侈品上。人们不自觉的开始追求名牌服饰、名车,甚至有人靠着商标来衡量一个人。中国现在已经成了奢侈品消费大国,炫耀、攀比风气蔓延。这并不是一件可喜的事实,物价上涨让我们重新认识对物质的价值观,帮助我们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追逐名牌带来的不利因素。

5.促进人们的思考学习。对于日渐繁忙的工作日子,人们渐渐麻木,但在这样一个物价上涨但工资不涨的情况下着实能促进人们对如何提高竞争能力的思考,并提高自身的能力,促进人们对终身学习的认识。这样更能促进人们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也促进人们不断学习与思考。

(二)有效缓减压力

面对物价上涨再如何调节,压力始终不会完全消失,所以我们需要借助一些身体上的活动来进行调节。

1.多运动增强体质减少心理压力。当我们结束长达五天的工作或是学习,我们总是疲惫的。面对物价上涨,我们肩上的重担越来越沉,多数人会感到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缓解压力,我们建议多多进行户外运动。运动可以增强人的免疫力,增强对疾病的抗压能力。在这个物价飞涨的社会,我们可以健体以省医药费。当然,更重要的是,运动可以缓解压力。面对物价飞涨的压力,心理承受能力不佳的人可能会产生消极迷惘的心态,运动可以帮助缓解心理压力,从而使消费者更加乐观积极的面对物价上涨问题。

2.聆听音乐,笑口常开,学会倾诉。优美的乐曲能够化解精神的疲惫。轻快、舒畅的音乐不仅能给人美的熏陶和享受,而且还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有效放松。开怀大笑是消除精神压力的最佳方法,你就忘掉忧虑,笑口常开。而且俗话说:笑一笑,百年少。经常把笑容挂在脸上不仅能使自己心情愉悦,也能影响到看见你的人的心情,这样利人利己的事为何不尝试一下呢?面对心中的委屈与压抑,对愿意聆听你的苦衷的诉说出来,自然也能让你心中轻松不少,很多的烦恼或担忧,说出来的时候往往就好了一大半。同时也能拉近你们心灵的距离,成为更好的闺中密友或是“死党”。

(三)正确理解物价上涨原因及政府措施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群众并不真正了解政府的措施,一些人盲目地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政府和国家。因此我们觉得消费者应该多多参与政治活动,关注当地政府部门和国家发布的针对物价上涨的政策和条文条例。这不仅有利于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当前物价上涨状况,了解政府对物价上涨所做出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消费者的不满情绪,更加理性的对待物价上涨。更有利于政府颁发的政策的实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也应该适当的理解政府并且配合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的实施。

六结语

“从新的转型期视角看过去,显然,对于这一轮物价上涨,我们不可一味地局限于以往的认识,不可轻松地满足于一时价格回落的形势,不可盲目地沉湎于行政干预、强势打压的思路,还得有更科学的应对,有更长远的考量。”以对物价上涨的背景、原因及政府措施等方面的了解为基础,通过对大学生、民工及其他阶层的群众进行问卷调查及面对面访谈。我们发现群众普遍都感受到了物价上涨问题,并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有的人甚至觉得生活幸福感降低,对生活感到失望。这有赖于群众的心理调适,希望大家能换个角度看待物价上涨,减缓心理压力,大家应该多关注时事,进一步的了解物价上涨问题,正确地看待政府、理解政府,希望政府能真正看到百姓的苦闷,从百姓的利益出发尽快调整出最为有效的措施。

[1]物价上涨[EB/OL].http://business.sohu.com2010.

[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指数[EB/OL].http://app. finance.ifeng.com.

[3]物价上涨的原因[EB/OL].http://zhidao.baidu.com/ question.

F045.32

A

1674-3652(2011)04-0137-06

2011-04-28

杨宁芳(1970- ),女,浙江台州人,博士,中国计量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是经济哲学研究。点。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烟酒及日用品价格指数、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指数、交通和通信价格指数和居住类价格指数分别上涨6.5%、0.2%、1.9%、0.8%、2.7%;衣着类价格指数下降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指数和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指数与同期持平。

[责任编辑:曾 超]

猜你喜欢

价格政府生活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生活感悟
价格
价格
无厘头生活
价格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