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院校大学生需求的比较研究
2011-11-03高志强孙丽伟
□周 庆,高志强,孙丽伟
(1.浙江警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2.安徽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39)
(3.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警察院校大学生需求的比较研究
□周 庆1,高志强2,孙丽伟3
(1.浙江警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2.安徽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39)
(3.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本研究以浙江省8所高校275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大学生需求调查问卷(UNI)”,结合个体访谈,对当前大学生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警察院校、师范院校、普通高校在学习技能需求、情绪调适需求、求职资料需求方面差异显著;警察院校和师范院校学生在学习技能方面的需求显著高于普通高校;警察院校学生情绪调适的需求显著高于普通高校;师范院校学生在求职资料获取方面的需求显著高于警察院校的学生。
警察院校;大学生需求;学习需求;择业需求;就业指导
1 引言
需要是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者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对在校大学生而言,学习是其主要任务,就业是其必然走向,其需求主要有三个特点:注重成长、关注成才和兼顾服从。他们一方面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与自尊需要,具有强烈的成长与成才需要,另一方面又面临着调节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所以探讨与研究大学生的需求状况对推动以造就“四有”人才为宗旨的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作用。依据香港城市大学编制的“大学生需求调查问卷(UNI)”可以得出大学生的需求主要包括学习需求、择业需求、个人需求等。其中学习需求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技能、学习资料等方面的需求,择业需求包括自我认识、求职技能、求职资料、工作经历等方面的需求。而在学习过程中,作为大学生个体,又有其包括自我发展、人际关系、情绪调适、经济等多方面的个人需求。这三者之间具有较强的内在联系性。明确而强烈的择业需求可以通过学习需求、个人需求得以反映。比如,为了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工作,大学生就会在平时发奋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关注相关信息,思考自己的长短优劣,把宝贵的时间、费用尽量花在学习、提高上,而不是无谓地消耗在不必要的交际活动方面,等等。
1999年开始的高校大扩招,一方面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大转折、大变革,对提升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必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对高校的教育教学理念、专业设置、师资配备、教学方式方法、就业指导等方面,尤其是对大学生的学习、就业以及心理承受力带来极大的挑战与冲击。在2010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中提出今年城镇要新增就业岗位900万人,而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就达630余万人,加上历届未实现就业的大学生、下岗再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而大学生就业意愿、就业能力与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缺乏针对性的职业指导体系、缺少专业的职业顾问等造成的供求匹配问题更加剧了这种紧张状态。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学生的需求状况,以便对他们的学习与就业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本研究关注的焦点在于警察院校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择业需求。长期以来,警察院校大学生基本上是入学即入警,一直保持着非常高的就业率。因而许多人认为警察院校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比较欠缺。但是,近几年的情况是否依然如此呢?是否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还选取了包括师范院校在内的其他院校作为研究的比较者。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被试
本研究选取的被试主要是来自浙江警察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杭州校区)、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浙江教育学院、杭州师范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幼儿师范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的大二和大三学生,大部分被试为大三本科学生,少部分为大二学生。由于部分学生是三年制大专学生,所以,一部分被试是临近毕业、还在校学习的高年级大学生。涉及专业(方向)主要有:信息应用、监狱管理、治安管理、物流、英语、计算机、汉语语言、法学、工程、电子、临床医学、学前教育等。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30份,有效问卷275份;其中警察类院校有效问卷99份,师范类院校有效问卷107份,普通院校有效问卷69份;问卷发放时男女生比例基本上取1∶1,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生134份,女生141份。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大学生需求调查问卷(UNI)”是根据香港城市大学编制的调查问卷修订而成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根据专业、年级、性别比例随机选取各地大学生进行测试,并且两周后进行重测,结果表明本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符合国人常模。
大学生需求调查问卷(UNI)包含三大需求维度:学习需求、个人需求和择业需求。这三大需求维度又分别包含若干个因子,共包括58个项目。采取五级评分制。
2.3 研究步骤
问卷的施测是在各学校的相关公共课上进行的。被试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完成,由研究者现场指导学生完成测验,测验完毕后研究者回收问卷。
3 研究结果
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警察院校、师范院校、普通高校在学习技能需求、情绪调适需求、求职资料需求方面差异显著(F(2,272)=4.782,p〈0.01);警察院校、师范院校、普通高校在情绪调适需求方面差异显著(F(2,272)=4.038,p〈0.05);警察院校、师范院校、普通高校在求职资料需求方面差异显著(F(2,272)=3.811,p〈0.05)。不同类型的学校在其他方面差异不显著。具体结果见表1。表2、表3、表4分别是警察院校、师范院校、普通高校在学习技能需求、情绪调适需求、求职资料需求方面事后检验(LSD)的结果。其中 X1、X2、X3分别表示警察院校、师范院校、普通高校的相应需求的平均数。结果显示:警察院校和师范院校在学习技能方面的需求显著高于普通高校,但警察院校与师范院校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具体见表2;警察院校的情绪调适的需求显著高于普通高校,具体结果见表3;师范院校在求职资料获取方面的需求显著高于警察院校,具体结果见表4。
表1 三种类型学校在各个需求上的差异检验情况
表2 三种类型学校在学习技能方面事后检验(LSD)结果
表3 三种类型学校在情绪调适需求方面事后检验(LSD)结果
表4 三种类型学校在求职资料需求方面事后检验(LSD)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4.1 警察院校学生和普通院校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的比较
本研究的假设:警察院校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应该低于普通院校。但研究结果显示二者差异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警察院校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压力不断加大,而一些普通院校包括师范院校的学生学习倦怠水平有所提高,所以导致二者的差异不明显。同时在对部分教师、学生进行个别访谈中笔者了解到,一些学生报考警察院校并不完全是他们自己的意愿,而是家长强迫、说服、诱导的结果。一方面,他们当时还没有考虑好或者不知道应该报考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所以就先“顺从”、将就家长的安排;另一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学学习,包括与他人的交流等,逐步理清了思路,对未来开始有了自己的打算,特别是当他们认识到以后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干一番事业,甚至出人头地,必须要有真才实学,而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说,大学阶段的知识、技能的积累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尽管不同院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会有一些差异,但学生心里都明白,以后不可能再有“包分配”之类的好事情,也不大可能一辈子只呆在一个单位或者部门。所以,趁年轻,多学点,增强就业、择业竞争力。这已经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共识。
4.2 警察院校学生和普通院校学生在情绪调适需求方面的比较
一般说来,警察院校学生在情绪调适需求方面应该高于普通高校,研究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这可能是因为警察院校学生在学校需要接受严格的警务化管理与训练,由此导致了比较高的情绪调适需求。我们在访谈时了解到,一些学校警务化管理存在前紧后松现象,加上就业指导等方面的缺乏,导致部分学生到了高年级以后反而自我放松,无所事事;也有一些学校警务化管理太过严格,或者形式主义严重,歪曲了实施警务化管理的本来意义,学生很难理解,导致异常高的情绪调适需求。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后期,由于受生理发育、心理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他们精力充沛,情感丰富,同时情绪极易波动。更何况是经过了多年校园生活、即将走入社会、面临人生重大转折的高年级学生。因此,我们是否也可以从另一方面做些换位思考,即警察院校在进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与训练过程中,是否能够做到有张有弛,在应该严格的地方从严要求,在可以放松的时候能有一个调适的时间与空间,在严格管理的同时给学生创造接触社会的机会。比如适当允许其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满足这个年龄阶段大学生的情感需求,这些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活跃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拓宽学生的信息渠道、更有效地进行学生管理甚至对他们以后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大有好处的。
塑造良好的情绪调适能力是完善人格的核心方面之一,良好的情绪调适能力对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当改变传统的“保姆式”、“警察式”、“裁判式”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创设良好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以弘扬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意义为教育目标,充分尊重和遵循人的生理和心理规律,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发展、自我管理的空间,实施柔性管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调适能力。
4.3 警察院校学生和普通院校学生在学习技能方面的需求比较
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了警察院校学生在学习技能方面的需求应该与普通高校有所差异这一假设。这应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警察院校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比较多地把目光聚集在教师如何“教”,甚至怎样简单、顺利地完成教学计划上,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的,没有意识到教师、教育工作者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习效益,或者说,还没有意识到应该怎样去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后,基本上还处于似懂非懂状态,教与学两张皮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善。等到需要学生发挥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是有些云里雾里、不知所措。更何况,有的教师还没有很好地解决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问题。所以,我们在个别访谈时,就有学生表示,在校学习3-4年应该掌握比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如果连这点也满足不了,那还不如直接到实际部门现学现做,那里有许多实际经验丰富、操作能力强的师傅,有实实在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此外,由于警察院校的学生多是接受陈述性知识而非操作技能性知识,实行的是警务化管理,学生的空余时间比较少,没有机会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模拟应用,造成学和用脱节,使学生感到学无所用,感到学习技能的缺乏。
4.4 警察院校学生和普通院校学生在求职资料获取方面的需求比较
师范院校在求职资料获取方面的需求显著高于警察院校,这在考虑研究假设时是未曾想到的。经过分析,笔者认为还是能够找到合理解释的。因为警察院校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危机感、紧迫感,但往往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努力,或者没有得到这方面的引导、帮助,或者氛围还不够。目前,警察院校学生也正在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随着国家就业政策的调整、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大学生就业择业理念的转变,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警察院校毕业生在离开大学校门以后会主动或者被动选择其他行业、单位、部门就业。在这个阶段,特别需要学校、教师给予教育、帮助和指导,使他们能够早做准备,从容应对。而师范院校学生则有所不同,他们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不仅有就业方面的危机感、紧迫感,并且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心理准备,知道应该怎样去面对。同时,笔者还了解到,有的高校从学生入学到临近毕业都有不同形式、比较正规的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就业指导,相比之下,没有这样做或者做得不够好的院校的学生这方面的问题就会多一些。
当前,高等教育的服务理念,以及大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消费意识已经出现在人们的话题中。探讨大学生是高等教育服务“购买者”这一问题,是研究高校如何针对大学生的消费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使“购买者”产生物超所值的感觉,吸引未来的求学者做出相应的购买决策。为此,必须改变以往就业指导——经常是政策解说、信息发布、技巧指导“三大件”的局限性,打破原有的侧重“成品包装”式的就业指导模式,树立“产品设计”式的职业生涯发展辅导模式。不仅要帮助学生实现就业,还要帮助学生寻求匹配度比较高的职业,更要引导、培养大学生自主择业、创业的意识、理念和能力。由于警察院校培养目标的相对单一性和学生所学专业的特定性,使得学生就业口径比较狭窄,选择余地较小,一旦招警考试失利,学生就很难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这就要求警察院校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具有长远眼光,加大改革力度,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弥补这方面的缺憾与不足。
5 结论
本研究的结论为:(1)三类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差异不显著;(2)警察院校学生在情绪调适的需求方面显著高于普通高校学生;(3)警察院校和师范院校在学习技能方面的需求显著高于普通高校;(4)师范院校在求职资料获取方面的需求显著高于警察院校。
[1]孙宝志,景汇泉.大学生需要理论的二十年追踪研究[J].心理科学,2001,(24).
[2]楼锡锦,周树红,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
[3]罗维萍.论享乐主义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影响[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4]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1).
[5]彭雅静,崔冠宇.柔性管理与大学生的管理[J].西江教育论丛,2006,(3).
[6]陈华.警察院校学生就业心态与需求调查分析[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7]吕明娥,刘俊学.高等教育服务过程中大学生的角色分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6).
D631.15
A
1674-3040(2011)01-00105-04
2010-05-11
周庆,浙江警察学院侦查系经济侦查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高志强,安徽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教师;孙丽伟,安徽警官职业学院系教师。
(责任编辑:史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