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公众演讲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1-11-02王梦景

关键词:演讲者批判性思维能力

王梦景

(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英语公众演讲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王梦景

(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英语公众演讲;批判性思维;苏格拉底式的发问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式思维方式和创造性思维,是独立自信的思考者必备的特质之一。英语公众演讲作为一种以英语为传播工具的战略性沟通,演讲者若想事半功倍,在选题立意、回答问题等环节就需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可以通过内在化阶段和应用阶段实现。前者主要采用苏格拉底式发问的形式,启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后者是学生自觉应用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阶段,也是将累积的各方面知识进行整合、利用的阶段。通过培养大学生英语公众演讲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文本希望可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建立自信,赢得求职和晋升机会。

用英语进行公众演讲是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树立自信心、展示自身风采、赢得宝贵的工作和晋升机会必备的一项素质。公众演讲作为一种战略性沟通方式,不仅需要演讲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还需要演讲者能够独立思考,随机应变。这个过程就是演讲者充分发挥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过程。我国大学生虽然英语的语言能力较过去有所提升,但在撰写演讲稿、选题立意、回答问题等方面却时常表现出来批判思维的缺失。黄源深教授称之为“思辨缺失症”。[1]许国璋先生在世时也说过:“光学几句干巴巴的英文不行。有的女孩子语音好,语调也好,打招呼的那几句开场白很像个样子,可是谈完天气之后再也没有话了,也不能连贯地谈论正经的事,既没有知识,也没有看法。”[2]因此,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该成为英语公众演讲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以实现教育部在《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l世纪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见》(1998)的通知中提出的教学目标,即大学生不仅要有获取知识的能力,更要有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能力。[3]

“批判性思维”强调演讲者积极主动的思考,其中“批判”二字并非仅仅表达反对、批评或持消极态度。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式思维方式,是独立自信的思考者必备的特质之一。与此同时,世界上很多重要的发明创造和理论创新都是对前人思想的重新整合,这也是批判性思维的一种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批判性思维又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仅是一种逻辑能力,需要思考者思想的深度和宽度,还强调知识的应用 (application)。具体到英语公众演讲,《演讲的艺术》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10thedition,2010)一书在谈及批判性思维时写道,批判性思维实际上就是洞察他人论点中的漏洞并在自己的论点中避免犯错的一种能力。它包括区别客观事实和主观臆断的能力、判断观点可信度的能力,以及评判例证充分性的能力。广义的说,批判性思维是高度集中概括的思维,即能够在事物之间架起各种联系的能力。[4]一个善用批判性思维的演讲者能够:进行开放性思考;提出优秀、细致的问题;收集并评估相关信息,通过抽象思维对其进行有效解读;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却不会人云亦云;得出经得起推敲的结论。

批判性思维对所有的专业领域和专业而言都非常重要。研究报告表明,即便是在高度专业的领域,雇主在确定招聘或升职的人选时也会坚持将雇员的语言交流能力列为最重要或近乎最重要的技能。(参见《演讲的艺术》教师用书)

英语公众演讲作为一种战略性沟通,英语是工具语言,是外在的形。演讲者如想用英语发表演讲,必须掌握英语词汇语法,反复矫正语音语调。但一个精彩的演讲远不止这些,它还需要演讲者对演讲内容、所涉及的政治文化经济、目标听众做到了然于胸,对现场的干预因素能从容应对,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演讲内容。所有这些环节都会涉及批判性思维,演讲者或顺势而为,或逆向而动,急中生智或信手拈来的名言名句都会成为演讲的点睛之笔。而这,才是一个成功演讲的魂魄所在。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打开学生的视域,学生积极兴奋的思维状态也有助于他们开展更加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在撰写演讲稿时,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他们学会怎样条理一贯地组织观点;在陈述观点时,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他们清晰思考、精确表达;而在引经据典反驳说理时,批判性思维更会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做到有理有利。批判性思维还可以避免演讲者错入以自我中心 (egocentrism)的死胡同,使思考者避免偏见、固执、自欺、对事实的扭曲和误读。

虽然批判性思维能力非常重要,但很多大学仍没有对此投入足够的重视。比如,有学者对美国加州68所公立和私立大学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调查,发现虽然有高达89%的师生认为批判性思维能力非常重要,但却只有19%的人能说出到底何为批判性思维。另一份报告显示,高校教员、政治家以及商界高层均认为当今的大学教育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很多大学毕业生的知识储备和沟通技能并无法满足21世纪社会的需要。(参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Critical_thinking)而在中国,英语公众演讲培训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没能充分结合在一起。一般学生对英语公众演讲课还抱有很大的偏见,认为英语演讲能力等同于英语口语能力。或认为只要词汇量够大、语音语调过硬,就达到了一个优秀的英语演讲者的要求。殊不知,良好的语言素质仅仅是进行英语公众演讲的基本条件。而一个演讲是否精彩,通过演讲达成的沟通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其他很多因素。如演讲者的知识储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应变能力、幽默等,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是其中重要一个。因此,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就成了英语公众演讲课的重要环节。

Motions Ideas Critical thinking This house believes that we should ban medical experiment on animals.Animals have feel2 ings,doing medical experiment would hurt them.Whydoyousay that?Can you pro2 vide any scientific evidence to proof animals have feel2 ings?This house believes that we should ban smoking in public places.A great majority of people agree that smoking in public is bad for health.Can you offera precise number to explain so called“a great majority”?This house believes thattwe should implement proper2 ty2purchasing limi2 tations.Property2purcha2 sing limitations can reduce high house price in China.Can property2pur2 chasing limitations alonereduce Chi2 na’s high house price?This house believes thatcar industry should be further developed in Chi2 na.Car industry is of vital importance forChina’s na2 tional economy.Can you provide a workable solution to serioustraffic jam in China?Thishouse belie2 vesthat learning o2 ral English is more important than learning written English.Written English is more formal,students should re2 spect standards andcriteria.How can you ex2 plain“dumb Eng2 lish”in China?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内在化阶段 (internalization phase)。指学生作为信息接受者,对相关领域基本事实、原则、理论的记忆和建构。在英语公众演讲中,学生不应该被动、机械地死记。苏格拉底式的发问 (Socratic questioning)或对话 (Socratic dialogue)是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和构建知识结构非常有效的方式。所谓苏格拉底式的发问和对话,指的是通过提问:(1)调动学生能动的思考,通过已知推出未知,建立信心;(2)培养学生自己进行反思,形成健康良性的思维习惯。苏格拉底式的发问强调系统知识和分散知识的区别,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在学习的前期避免盲从,为成为独立思考者打下基础。在英语公众演讲中,苏格拉底的对话模式应用在演讲的Q&A(问答)和辩论环节效果尤其显著。请参看下表 (Motions一栏为动议,ideas为一栏为观点,critical thinking一栏为苏格拉底发问)。苏赛区半决赛的题目is my top concern为例。这是一个半开放的题目,学生的选择余地很大。上到国计民生,下到家常里短,只要是有意义的话题都可以选择。学生在着手写演讲稿时,多从宏观入手,题目的中心词汇选择大而空泛,如 social service,sponsorship,university life,Shanghai EXPO,job hunting,world peace等等。围绕这样的题目去撰写演讲稿,大部分学生会因难度较大而中途放弃。因为英语演讲竞赛有明确的时间限定,除去极个别非常优秀的学生,在有限的篇幅内用英文全面深刻地阐释一个社会现象对很多中国学生往往是难以驾驭的。建议学生从小处和个人经历入手,因为有时越是个人的东西反而越具有普遍性。因此,在江苏赛区半决赛中,我们看到有参赛选手的题目定为:happiness is my top concern,self2im2 portance is my top concern等。再以2009年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江苏赛区半决赛的题目Does 1+1=2?为例。1+1是否等于2并不是一个多么新鲜的话题,但正因如此,选题立意才更显演讲者批判性思维的功底。乍看之下,我们可以选择1+1大于2或小于2,如团队合作力量大或是两种思想、两种文化的有效结合可以创造出更优秀的思想和文化,反之亦然。但如果鼓励学生发挥批判性思维,我们发现完全可以从1+1=2这个角度去做文章。于是在那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二个阶段为应用阶段 (appli2 cation phase)。也是批判性思维能力成果化的表现。这个阶段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独立进行思考,有意识地将之前所学的理论原则等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充分发挥创造性。以下将从英语公众演讲的选题立意和问答方面分别阐释。

选题立意。以“外研社杯”首届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江一年的演讲比赛中,就有学生提出1+1=2是一个公理,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本应该遵循这个公理,但当今社会人们的浮躁和贪婪却常常绕过或践踏这个公理,导致各种社会问题频发。学习英语,不去记忆大量的英语单词和枯燥的语法就幻想写出天花乱坠的文章是缘木求鱼;学习绘画,不去反复练习基本功就想创造出旷世杰作是本末倒置;而现在社会上矿难频发、食品造假、学术剽窃等不良现象,更是折射了人们妄想1+1等于1万、1百万、1千万的浮躁心理。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要回归理性,要面对1+1就是等于2的真理,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个人和社会才会健康发展。Q&A(问答环节)。除了演讲内容需要另辟蹊径,英语公众演讲的提问和回答环节也处处需要批判性思维。回答问题首先需要常识 (common sense)。比如在让学生阐释上海世博会主题“better city,better life”时,大部分学生会采取顺势思维,解释城市为什么让生活更美好。但此处也可以逆向思维,提出“I don’t think city makes our life better”,继而举例当下中国很多城市的生活人多拥挤、竞争激烈、环境污染严重、新移民缺乏归属感等现象,这样一下子就会调动起听众的认同感,反而比回答城市生活的美好更容易出彩。除了要具备基本的常识,英语公众演讲的回答环节还需要演讲者广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知识。比如,在谈到天赋和教育的辩证关系时,让学生回答“is genius the product of nature or nurture”,如果认为genius is the product of nurture,我们可以举例《伤仲永》一文,如果认为genius is the product of nature,则可以引用戏剧大师萧伯纳的名言“我天生聪颖,而教育毁了我” (I was born intelligent2education ruined me)。再比如,谈到工作和生活何为重心何为辅助时,认为工作为重可以引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或马克思主义中的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理论,认为生活为重则可以信手拈来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的名言“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 (I don’t want to make a living,I want to live)来加强论点。

综上,一个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演讲者可以在演讲时达到事半功倍、画龙点睛的效果。从长远来说,用英语进行具有批判性的公众演讲是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大学生树立自信心、展示自身风采、进行国际交流必备的一个素质。英语公众演讲课上对大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英语演讲稿的选题立意、回答问题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将批判性思维融入并渗透到英语演讲中,教师可采用苏格拉底式的发问或对话方式启发学生开拓视域,并向学生强调积累相关政治经济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具备了一定的跨文化交流技能并养成独立思考、批判思考的习惯,加上过硬的英语语言功底,大学生方能适应21世纪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1] 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

[2] 刘润清.外语教学科研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1.

[3] 冯巧娥.思辨与创新——由大学生英语演讲、辩论比赛引发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0年3月中旬刊1

[4] Stephen E.Locus.演讲的艺术[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5] 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6] 陈宏新.论英语演讲几个问题[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

[7] 范栩,吴继玲.简谈英语演讲比赛的技巧[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On Fostering Critical Thinking Competence in English Public Speaking

WANG Meng2jing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Jiangsu 221000,China)

English public speaking;critical thinking;Socratic questioning

Critical thinking is both reflective and creative.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s that a confident and independ2 ent thinker must possess.English public speaking is strategic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in which critical thinking contributes a lot to its success.The process of fostering critical thinking competence involves internalization phase and the application phase.The former one adopts Socratic questioning,which can stimulate students’reverse thinking and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of independent thinking.The latter is the phase that students consciously apply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and knowledge acquired pre2 viously.By fostering critical thinking competence in English public speaking,this paper hopes that critical thinking can broaden speakers’horizon,build their self2confidence,and create excellent opportunities for their future career.

H319137

A

167322804(2011)052018920003

2011203203

猜你喜欢

演讲者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会计时的话筒
阅读自然的艺术
生日快乐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