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环经济条件下政府与企业的监督激励机制

2011-11-02马云云

关键词:收益监管政府

马云云

(河北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循环经济条件下政府与企业的监督激励机制

马云云

(河北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博弈论;委托代理模式;监督机制;激励机制

在循环经济模式下,政府和企业仍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政府出台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都是通过企业这个微观主体来完成的。因此,循环经济发展的是否顺利,环境政策是否得当,主要依赖于政府和企业的相互配合。政府政策的出台以及企业对政策的执行之间就形成了博弈关系。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和企业都作为理性的经济人,都为了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他们都站在自身的角度去应对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使循环经济更加顺利发展、如何使政府和企业都达到双赢的结果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博弈论以及委托代理模式的方法来研究讨论循环经济下,政府和企业间的关系以及决策影响。

自20世纪就是年代初,我国开始引入循环经济的理念,近年来我国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任务来抓,陆续出台了许多关于循环经济的政策。2002年我国颁布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明确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合理规划本行政区域的经济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企业在资源和废物利用等领域进行合作“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循环经济促进法》列入立法计划,由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负责起草工作。随着循环经济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政府对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认识和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2005)》白皮书就提出了“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循环机经济的关键是有效地解决有限资源的循环利用问题和控制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对资源的开采和加工过程以及产品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境污染的控制和预防;二是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做到资源节约循环并举。因此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政策就尤为显得重要。企业是市场发展的微观主体,不论政府出台怎样的经济政策,都是要通过企业这个市场微观主体来实现的。政府和企业是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两个主体,他们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因此作为市场循环经济的参与者,政府和企业二者之间就形成了博弈的关系。本文将讨论在循环经济模式下,政府和企业的监督和激励问题,通过博弈论和委托代理等建模的方法,来说明他们之间的政策影响和博弈关系以及如何进行下一步的决策。

一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思潮兴起的时代,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鲍尔丁(Kennis Bardin)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该理论的核心是:如果人们的经济像过去那样不合理地开发资源和破坏环境,超过了地球的超载能力,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所以,人类应以“循环式经济”代替传统的“单程式经济”,这意味着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应该从效仿以线性为特征的机械论规律转向服从以反馈为特征的生态学规律。英国环境经济学家D.Pearce和 K.Tumer在其《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一书中首先提出“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是指,在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下,通过清洁生产、生态工业,持续农业、绿色消费、废物综合利用等环节,使物质和能量在企业内、企业间乃至整个社会循环流动,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因此,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的线型经济的革命,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开采、低消耗、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最大限度地提高物质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经济发展、资源耗竭和环境破坏之间的尖锐矛盾,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二 政府的激励机制

(一)政府与企业的博弈模型

博弈论也称“对策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的时候进行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博弈论属于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目前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博弈论主要是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方法和理论,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考虑游戏中个体的预测行为与实际行为,并研究他们的优化策略。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一些结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政府对企业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高度控制力,企业也不可能再无条件接受来自政府的行政指令与政策,甚至对政府公布的各种政策措施也不可能及时地作出市场反应并且采取相应的行动。政府主要扮演公益者、管理者和仲裁者的角色,更多地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对于企业而言,发展循环经济就意味着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这往往会使企业增加生产成本,短期内降低企业的利润。由于资源环境的外部性,如果没有外在的约束,市场机制是不能直接地引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自发的发展循环经济。也就是说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转变并不是企业自觉行为,而是企业在外部环境与社会制度约束下的一种理性选择。循环经济发展的执行过程实质上是政府将自身的价值标准传递或强加给企业的过程,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个体理性往往和政府追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集体理性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也必然会在制定政策与执行政策的过程中产生博弈。

(二)模型的假设与收益矩阵

假设:

a:参与博弈的只有政府和企业两个参与者

b:政府和企业都是理性的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

c:企业有两种策略选择:发展中循环经济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政府也有两种选择:监管与不监管。

d:

R1——假设企业在传统经济模式下即不发展循环经济的收益;

C——发展循环经济的投入成本;

R2——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而增加的收益(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总收益为:R1+R2-C);

R3——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企业的补贴;

F——对不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的罚款;

D——政府监管成本。

图1 政府与企业博弈的收益矩阵

在收益矩阵中,每个格子中逗号左边的收益代表政府的收益,右边的数字代表企业的收益。如在政府监管的情况下,企业选择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则政府的收益为:-DR3;企业的收益为:R1+R2+R3-C。

(三)政府与企业的博弈分析

从上面的收益矩阵中可以看出:

第一种情况,企业选择循环经济模式时,企业的收益为R1+R2+R3-C;而政府选择监管时的收益为-D-R3,政府选择不监管的收益为-R3;因此,在企业选择循环经济模式下,政府会采取不监管模式。

第二种情况,企业选择传统经济模式时,企业的收益为R1-F(政府监管)和 R1(政府不监管);政府选择监管的收益为 F-D,不监管的收益为0。而此时政府监管与否取决于 F与D的差,当政府对不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的罚金高于政府监管的成本 D时,即 F-D>0,政府选择监管;而当政府对不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的罚金小于政府监管的成本时,及 F-D<0时,政府选择不监管。

第三种情况,当政府选择监管时,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收益为 R1+R2+R3-C,不发展循环经济的收益为 R1-F,将这两个收益比较,R1+R2+R3-C>R1-F时,即 R2+R3-C+F>0时,也就是说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所得到的增加的收入加上政府的补贴也和罚金大于付出的成本时,企业将选择发展循环经济;反之则选择保持发展传统经济模式。

第四种情况,当政府选择不监管时,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收益 R1+R2+R3-C,不发展循环经济的收益为 R1,当R1+R2+R3-C>R1时,即 R2+R3-C>0,企业选择发展循环经济,也就是说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所得到的增加的收入加上政府的补贴大于发展循环经济所投入的成本时,企业将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反之企业就会保持传统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与否以及政府对该事情的监管与否取决于企业发展的循环经济付出的成本,取得的收益以及政府的成本和对企业的补贴。也就是说,通过博弈模型的分析,大致存在下面四种情况:

第一,政府不了解企业治理污染的成本,也就是发展循环经济要付出的成本,而给予其较低的奖励。如果企业治理污染除了增加成本外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经济利益,或着取得的收益还不能够弥补治理污然所花费的成本,企业当然就不会主动去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政府处罚力度不够,甚至低于治理污染带来的成本,那么企业宁可交罚款也不会去主动治理污然。

第三,政府监管成本过高,检查威胁不置信。政府的监察对企业来说是个威胁,能够迫使企业去采取措施治污发展循环经济。如果政府监管成本过高的话,此时企业可能就不会花心思去治理污染了。因为政府若是监管的话,成本过高,可能得不偿失,政府一样也有自己的理性考虑。为了保证效用最大化,最后的均衡是企业不治理,政府不监管。

第四,企业治理污染对政府收益不大,地方执行部门可能会纵容企业的排污行为,政策失去意义。企业是否去治理污染与政策的强制性有关;而政府是否监察又与政府的收益与成本相关。目前公司治理政策对政府部门的直接效益不大,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社会效益。缺乏监督机制以及责任心的情况下,处罚金收入对地方的执行部门诱惑更大,这就导致地方政府纵容企业排污行为,而企业也与执行部门达成默契,宁愿缴处罚金,也要避免治污带来的更大费用。

怎样使政府和企业的行为尽可能回归到最优的均衡状态,这取决于博弈均衡的激励相容条件。从政府层面上说,对企业奖励或是处罚的合理度,在执行监督中检查成本的大小,主要在于其自身获取信息的能力,即怎样变被动的信息接收为主动的信息获取;从企业层面上讲,从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生产转为减量型、清洁型的绿色生产,实现绿色转变,是属于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但实际上,企业的这些转变是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及行为标准直接相关的。这些经营理念与行为标准是企业与外界之间经过多次博弈逐渐形成的,是外部制度环境约束或激励和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相结合的产物。可见,在循环经济要实现政府与企业发展博弈中的最优均衡,就必须设计出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在增强政府获取信息能力的同时,又对企业外在行为的经济性产生激励或者约束,让循环经济的发展由外部压力转化为企业自身的内在动力。

三 委托—代理模式下政府与企业的激励合约

在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博弈,博弈的参与者可以分为两种身份。一种称为“委托人”,委托人没有自己的私人信息,他们的行动往往受到其他参与者拥有私人信息的限制。他们的任务是设计一个机制(博弈规则)能使自己的期望收益达到最大化。另一种参与人称为“代理人”,代理人拥有私人信息,并向委托人提供个人信息。不排除代理人宣布的信息是否真实,委托人设计的机制中包含激励内容以促使代理人说实话。

对循环经济模式下的资源环境信息而言,企业往往对其生产过程,生产技术,排污状、以及是否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了解多,但出于自身考虑,往往向政府隐瞒真实信息,甚至不严格按照环保要求生产,不披露废弃物信息,虚报产品性能等。因此在循环经济发展博弈中,企业是作为拥有信息优势的“代理人”一方,而政府作为制度供给的主题,也就是“委托人”一方。作为委托人,政府虽然不能直接获得污染企业的真实情况,但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促使企业的个体理性想集体理性转变。其中关键问题是政府如何设计出一种有效的机制,使其能为博弈局中的企业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并根据面临的特殊问题创造最有利的制度安排,从而使“代理人”的主管努力完全或比较符合“委托人”的利益,达到最佳的均衡,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要靠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相互配合,政府的政策机制等是否合理,是否能调动起企业的积极性。首先,在信息资源不平等方面,政府要加大力度了解信息,了解企业的治理污染成本,了解企业的具体做法。其次,政府的政策激励与处罚制定要合理,保证奖励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惩罚能监督企业的改进。最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也应考虑自身的长远发展,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1] 王文革1循环经济激励制度存在问题与对策[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12):801

[2] 李玉君1循环经济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南京:河海大学,2008(3):20.

[3] 邓可旺,陈丽娜1绿色管理:全新的管理理念[N].经济日报,2000.

[4] 杨红军,徐传谌1非正式制度与企业文化[D].上海: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0.

[5] 刘志荣1论政府与企业哎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博弈均衡[J].经济研究参考,2008(6):10.

[6] 张保银,汪波,白彦壮,吴煜1循环经济模式下政府与企业的委托2代理问题[J].天津大学学报,2006(39):324.

[7] 郑季良1循环经济的技术实现和机制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30):3.

[8] 李玉君1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与政府的博弈分析[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7.

[9] 戚译,朱秀君.经济博弈论[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9.

[10] 谭秋成1关于生态补偿标准和机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6).

The Study of Monitoring Incentives Mechanism between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in Circular Economy

MA Yun2yu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ebei United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 063009,China)

game theory;principal2agent model;monitoring mechanism;incentive mechanism

In the circular economy,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are still the main body of the market economy.The government in2 troduced policy measures to develop recycling economy is mainly through the micro enterprises to complete.Therefore,whether the de2 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is smooth,depends on the cooperation of government and business.The intro2 duction of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olicy become the game relationships.In the market economy,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as a rational economic man,are all in pursuit of maximizing their own interests and they deal with stand to dea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from their own point of view.So how to mak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2 my and how to make G overnments and enterprises have reached a win2win result i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In this paper,though game theory and principal2agent model we will talk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business and decision2making influence.

F260

A

167322804(2011)052004920003

2011201205

猜你喜欢

收益监管政府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2015年理财“6宗最”谁能给你稳稳的收益
监管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如何解开设计院BIM应用的收益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