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功能效用分析*
——基于缩小农民“信息沟”的视角
2011-11-02姚劲松汪黎黎
□ 姚劲松 杨 飞 汪黎黎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功能效用分析*
——基于缩小农民“信息沟”的视角
□ 姚劲松 杨 飞 汪黎黎
本文基于缩小农民“信息沟”这一视角,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功能效用进行了分析。文章通过对湖南省怀化市6县(市)进行调查、访谈后得出结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的信息可接入性、提高农民信息利用能力、培养农民信息意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效用优势。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沟;功能效用
“信息沟”指由于人们在经济条件、社会地位、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接受信息的条件不同,从而造成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的两极分化,并由此带来新的社会矛盾。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横着一条深壑的信息沟。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村远程教育),是中组部组织实施的一项创新工程,主要以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等信息技术为手段,对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教育培训,是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思想和党的建设在新形势下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缩小城乡信息沟,从而解决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农村远程教育的重要目标。从2003年开始试点,到2005年扩大试点,到2007年下半年在全国推广,到将“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写入十七大报告,再到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要加强远程教育,及时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两年内实现全国乡村网络基本覆盖。”农村远程教育面向农村、建设到村的特点,为构建有效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缩小农民“信息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载体和平台。那么,经过七年的探索与实践,农村远程教育在缩小农民“信息沟”方面有哪些效用优势?效用如何?湖南省作为先期试点省和扩大试点省之一,不但终端接收站点的建设初具规模,而且在“学出效果、用出效益”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造性探索。因此,本研究以对湖南省怀化市6县(市)的调查、访谈为基础,对农村远程教育缩小农民“信息沟”的功能效用进行分析。
本研究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及农村信息传播状况”为题,在6县(市)8镇(乡)8村进行了调查,问卷在访谈的基础上发放,调查对象包括中共党员和普通群众,同时还具有一定比例的村能人。共发放问卷336份,收回有效问卷310份,问卷有效率为92.3%。最后,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此外,还对市、县、镇、村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了分层访谈。
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信息可接入性上的功能效用
缩小农民“信息沟”首先必须在基础设施上具备信息接入的条件。如前所述,城乡“数字鸿沟”在硬件上集中体现为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普及差距。调查中,仅有3.2%的被访者能在家里上网。事实上,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至少需具备三个条件:一要买得起,这有赖于农民经济状况的改善;二要愿意买,这有赖于农民信息意识的增强;三要用得上,这既有赖于农村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的改善,实现宽带进村入户,又需要农民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但任何一个条件都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具备。农村远程教育直接依靠公共财政投入,在一定程度上跨越了三个条件的限制,加快了计算机和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湖南省因地适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实施条件选择不同设备配置类型,建立起了卫星电视、互联网和光盘教育“三位一体”的农村远程教育体系。以怀化市为例,先后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在所有的行政村都建立了终端接收站点,其中卫星接收终端站点占已建站点的45.1%,远程教育播放点占54.9%。卫星接收站点的基本配置有卫星接收天线、计算机、调制解调器、电视机等,扩展型配置还包括投影仪、交换机、服务器、客户机等,同时在条件具备的站点还接入了宽带,使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既可通过卫星网(天网),也可通过宽带网(地网)获取信息。
表1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影响农民计算机和网络接触的效用对比(百分比)
由表1可见,从未参加农村远程教育的受访者中,分别有22.6%、16.4%的受访者表示接触过计算机和网络,而参加过远程教育的受访者,这两个比例分别为39.6%和22.7%,分别高出17个、6.3个百分点。在上网地点上,58.8%的受访者表明曾在网吧上网,20.6%的人在远程教育站点上网,位列第二。可得出两点结论:其一,农村远程教育为农村居民提供了一定的接触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机会,其提高计算机和互联网在农村普及率的效用已经显现;其二,目前,远教站点提高互联网普及率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显现,这主要由于站点宽带接入比例不高所致。从目前来看,远教工作一方面积极推进卫星接收站点的建设,提高卫星接收站点的比例;另一方面准备大力提升远教站点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如怀化市为此制定了强力推进“宽带进村入户”计划,力争实现宽带进村达到100%。由此可见,农村远程教育通过公共财政投入,以提供公共产品的形式,为农村居民共享信息革命成果创造了条件。用发展的眼光看,伴随远教工作的强力推进,农村远程教育将在农村信息化建设、缩小农民“信息沟”中有力地发挥平台效用优势。
“信息可接入性”仅有硬件接入还不够,还需有可供接入的、满足农民需求的信息。调查发现,尽管电视以87.1%的高普及率和65.4%的高得票率成为农民目前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仍有29.7%的受访者认为“获取信息渠道少”,还有同样29.7%的受访者认为“缺乏市场信息”。可见,电视尽管是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其内容却难以满足农民的信息需求。究其原因,在市场化经营理念和产业化潮流下,我国媒体资源(频道、栏目、时段、人力、物力等)的配置以及报道的着力点、开掘点都呈现出严重的都市化倾向,绝大多数媒体都把主要受众和市场集中在城市:截至2007年底,我国开办公共电视节目共1283套(不包括县级电视节目套数),但对农频道仅有8.5家(央视0.5家、省级5家、市级3家),仅占0.66%。具体到湖南,大部分农村居民能收看到的对农节目仅有中央7台这个半农业频道和湖南卫视的《乡村发现》栏目。传媒资源配置与我国国情的明显错位和倒置,一方面使农民未能成为传媒内容呈现的主体;另一方面,农民未能成为传媒的目标受众,难以从中获取自己感兴趣或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信息。在现有传媒体制下,要改变传媒资源配置错位和失衡的格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意味着以电视为主的大众传媒在缩小农民“信息沟”的效用上存有局限性。与此相反,农村远程教育的对象直接明确为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教学资源系统的建设首先就强调鲜明的针对性,内容设置包括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农村经营管理知识、农村先进适用技术、市场信息、科普知识、农村卫生、计划生育、文化体育、典型经验等。调查数据显示,农民最需要的信息依次为:实用技术(69.5%)、新品种(48.1%)、产品销路信息(33.1%)、政策法规(18.8%)、科普知识(18.8%)、文化教育(14.9%)、农业新闻(7.1%)等。可见,农村远程教育的内容设置基本涵盖了农民所需要的信息,在信息供给和需求之间较好地实现了对接。
其次,教学资源建设强调整合开发资源,要求充分整合利用党校、教育、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文化、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广电、新闻出版、社科研究、科协以及部队等有关方面现有的教学资源。需要强调的是,2007年6月30日,文化部的文化共享工程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卫星频道上开设了“文化共享”专栏,按照“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与农村远程教育相结合,这就使农民可通过农村远程教育平台分享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为农民提供了广泛、丰富的信息,也为满足他们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提供了可能。总之,农村远程教育以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为对象,传输内容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针对性和多样化的统一,使其在缩小农民“信息沟”中具备信息效用优势。
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培养农民信息利用能力上的功能效用
信息接入为缩小农民“信息沟”提供了可能,但如果农民没有足够的能力利用信息,一切仍是空谈。“信息利用”是指与利用信息有关的所有行为,包括信息设备的操作、对软件的熟悉以及搜索信息的能力等。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在教育上存在鸿沟,这亦是农民“信息沟”形成的重要原因。具体到湖南,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群在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50.5%和9.3%,相差4倍多;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在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10.02%和55.3%,相差5倍多……。教育上的不足直接导致农民信息利用能力缺乏,这可从农民的媒介接触状况得以反映:受访者中,拥有电视的为87.1%、订阅报纸的为15.4%(经常阅读的为11.6%)、经常收听广播的为5.8%、拥有电脑上网为3.2%。不难看出,农民在媒介接触上呈现出单一化态势,电视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究其原因,除信息可接入性因素外,还在于电视相对于需要具备一定操作能力、阅读能力或抽象能力的其它媒介而言,具有较强的“易受性”,对使用者的信息利用能力要求不高。然而,要缩小农民的“信息沟”,就需打破农民媒介接触的单一化格局,普及计算机和互联网,而这亟需提高农民的信息利用能力。农村远程教育无论从宏观层面考察,还是从微观层面考量,在培养农民信息利用能力上均有一定的效用优势。
从宏观层面考察,农村远程教育的本质是教育,使“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是其目标要求之一。这一新型的教育手段和模式,有利于改变农村教育手段单一、教育方式落后、教育资源缺乏的状况,有利于让更多的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它的有效实施将对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调查显示,分别有54.3%、53.3%、47.8%的受访者认为农村远程教育使自己增加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及时了解了政策法规。目前,湖南正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的优势,将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训延伸到乡村,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系统的学历教育与培训。如前所述,教育不足是农民信息利用能力缺乏的关键所在,通过农村远程教育逐步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无疑为培育他们的信息利用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微观层面考量,农村远程教育在终端接收站点必须要以素质较高的操作员为保障。村级站点操作员以村干部为主体,以县乡机关下派第一村支书、选派的大学生村官、乡村中小学教师、农村青年为补充。操作员上岗之前必须进行计算机软硬件操作、站点维护、远教基础理论等知识的全方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实际上,这种培训就是有针对性地提高操作员的信息利用能力。怀化市已有4800多名操作员持证上岗。这些具有一定信息利用能力的操作员,虽暂时只是星星之火,却具有“可以燎原”的潜质:他们无论是对改变农民对计算机技术的畏难情绪,还是对农民学习计算机操作技术均能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对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对农民计算机学习的影响,84.3%的受访者认为参加农村远程教育对自己的计算机学习有效用,参加农村远程教育后计算机掌握程度,对计算机知识有所了解的占60.6%、初步掌握的占12.8%、部分掌握的占8.1%、完全掌握的占2.8%。由此可见,农村远程教育改变着农民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接触和认知状况,加快了农民信息利用能力的培养。
三、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培养农民信息意识上的功能效用
实现信息接入和具备信息利用能力,仅是缩小农民“信息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它们需与农民的信息意识相协调,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所谓信息意识,即辨识信息有无价值、价值大小的能力和主动搜索、发布信息的意识。缺乏信息意识,就很难对信息设备进行正确、充分地运用,给自己造成信息剥夺。调查显示,尽管48.4%的受访者表示经常收看CCTV—7,分别有33.1%、24%的受访者喜欢收看农业技术、产品信息节目,但当被问及“决定采纳某一新技术谁起重要或关键作用”时,仅有16.9%的受访者选择了电视,而大多选择了包括农技员、村能人、邻居、朋友、亲戚等在内的人际传播方式。这之间的矛盾折射出农民信息意识的缺乏,尽管他们也通过电视获取信息,却很难辨识哪些信息对自己有价值,在获取有效信息上表现出明显的被动性,对口口相传的信息产生较强的依赖。
信息意识与人的主观世界直接相连,其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应当根据农民的信息传播习惯,在有效满足他们信息需求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以此标准考量,融合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优势于一体的,强调“学出效果、用出效益”的农村远程教育,在培养农民信息意识上具有明显的效用优势。其一,由于农民获取信息具有被动性特征,如果单纯依靠其自发地转变并自我培养信息意识,则需要一个漫长甚至不断付出代价的过程。农村远程教育是在一定制度下,有目标、有管理、有评价、有反馈、有调控的教育活动,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教育改变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对信息的认识和理解,具有一定的可管理性和强制性,有利于纠正他们在信息传播活动中随意、散漫的习惯,并降低培养信息意识所付出的代价。其二,农村远程教育强调将教育培训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根据每个村产业布局和产业需求的不同制订教学计划,并针对不同时期农民最需要的知识进行培训。如2008年湖南省农村远程教育的“科技服务月”活动就着重为农民提供灾后重建和生产生活中最急需的知识。这样,农村远程教育既能为农民提供急需的有效信息,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接收新信息和辨识信息价值的习惯,并逐渐培养他们通过多种渠道主动搜索信息的意识。调查显示,12%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参加农村远程教育后增强了获取信息的意识。其三,农村远程教育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科协组织的专业人才、科普志愿者以及当地农村实用人才,建立了教学辅导队伍。他们或通过在线视频答疑,或通过站点培训,或深入现场辅导,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农民的信息传播习惯,有利于在适应中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调查数据显示,农村远程教育已在培养农民信息意识中发挥了比较明显的效用,以下从农民对“网络信息的认知”和“信息发布渠道的选择”两个方面考量。
表2显示,所有参加过农村远程教育的人都认为网络信息对自己有帮助,而9.3%的未参加者认为网络信息对自己没有帮助;参加农村远程教育者认为网络信息对自己帮助大、较大的均高于未参加者11.6、6.5个百分点。可得出结论,在对网络信息的认知上,参加过农村远程教育者比未参加者更多地持肯定态度,而且在肯定强度上更高。可见,农村远程教育在培养农民对信息的认知和理解上具有较好的效用。
表3显示,总体看来,农民在信息发布上更多地选择生意人、农民协会等传统渠道,但网络、打电话、远教站点等也日益成为他们发布信息的重要渠道。参加过农村远程教育的受访者中,20.5%的选择上网发布,高于未参加者14.4个百分点;17.9%的选择打电话,高于未参加者3.6个百分点;还有10.3%的选择远教站点管理人员发布。由此可见,农村远程教育在培养农民对新传播方式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以及培养他们采用新技术渠道发布信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用。
表2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影响农民网络信息认知的效用对比(百分比)
表3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影响农民信息发布渠道的选择的效用对比(百分比)
总之,缩小农民“信息沟”大体应具备三个不同层面的条件:其一是信息的可接入性;其二是信息利用能力;其三是信息意识。通过以上分析,农村远程教育在农村的信息可接入性、提高农民信息利用能力、培养农民信息意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效用优势,其在缩小农民“信息沟”中已经发挥并将继续发挥更大的效用。因此,需要不断创新远教工作的管理方法和机制,实现农村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缩小农民“信息沟”提供一个长期有效的载体和平台。在信息的可接入性方面,不断延伸、创新教育体系,尽量使农村远程教育覆盖到尽可能多的普通群众,同时做好农民信息需求分析,为之配套提供有效的教学与信息资源;在信息利用能力和信息意识培养方面,需要根据农民的信息传播习惯,创新方法,将自主性学习与“有组织的培训”相结合,将对党员干部群众的教育培训与有意识地重点培育“意见领袖”相结合,从而既实现学用效果最优化,又因势利导地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
责任编辑 南岭
G40-034
B
1009—458x(2011)04—0084—04
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项目编号:0708BZZ54)、怀化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HHUY2008-33):“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缩小农民‘信息沟’的效用及对策研究”之系列研究成果。
2010-12-30
姚劲松,湖南怀化学院中文系新闻学教研室,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博士生(430072)。
杨飞,湖南怀化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主任(418000)。
汪黎黎,硕士,湖南怀化学院(4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