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赈灾审计中的血腥斗争

2011-11-02翁礼华

浙江经济 2011年6期
关键词:赈济赈灾灾民

赈灾审计中的血腥斗争

由于中国地理环境西高东低,其落差是世界各国平均落差的3倍,水旱灾害特别频繁,遇暴雨便一泻而下,形成洪灾,民不聊生;久不下雨,便造成旱灾,赤地千里,饿蜉遍地。正因为古代中国灾荒频发,政府赈济灾民也就成了抗灾减灾的重要措施。中国历史上,最早启动卖官机制,以所得之款用于赈济灾民的是秦始皇,其时间是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距今已有2200多年了。

汉代开始为了救灾在各地置常平仓,丰年时购粮贮藏,灾荒时开仓济民。唐代新开茶税,把茶税收入作为常平仓本钱,专款专用。到了清代乾隆年间,赈济政策逐渐步入制度化轨道,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原则和办法。

面对频繁的自然灾害,乾隆皇帝命令大小官员“无论灾之大小悉令奏闻”,不得隐匿不报;一旦踏勘“成灾”,也就是收成因灾减少五成以上时,政府即按成灾分数和贫困等级给予灾民以规定或“破格”的财物救济。

由于赈济灾民工作量大面广,要花费不少精力,它既是地方官员救民于水火,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也是他们蜻蜓点水,蒙混过关,甚至是损公肥私,趁机贪污的极好机会。乾隆以后,一些地方官员不但没有能够“因时就事”确定赈灾事宜,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到了乾隆第十五子颙琰当皇帝时,还出现了一件让全社会震惊的大案,地方不法官员为了谋取赈灾救济款竟然血腥杀害国家审查赈灾的特派官员。

事件发生在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当时江苏淮安一带发生了严重水灾,百姓流离失所,无以为生,朝廷接报后下令发放赈灾粮食,以解民困。不久,有人举报当地官员营私舞弊,弄虚作假,骗取巨额灾款。接报后,朝廷派遣了一批查赈委员,前往淮安审计。其中就有一个名叫李毓昌的江宁府(南京)候补知县。李毓昌为当年新科进士,刚被派任候补知县,没有受到官场污染,所以“以天下为已任”成了他出任查赈委员的座右铭。

到淮安后,被派遣到山阳县查赈,住宿在县城善缘庵。灾民们听说皇帝派遣官员前来本县查赈,告状者便纷至沓来,络绎不绝。经过认真的检查核实,李毓昌充分掌握了当地官员层层克扣赈粮,灾民无以糊口的事实,于是不惜一切地向朝廷如实汇报了山阳县存在的问题。在详阅了李毓昌的呈报后,朝廷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检查。

听说朝廷还要进一步派人来查对,山阳知县王伸汉十分惧怕。为了掩盖事实真相,王伸汉只得到善缘庵请求李毓昌确认他以前虚增的受灾户口,以避免中饱私囊的贪污事件败露。尽管王伸汉开出很高的代价来贿赂他,李毓昌还是不为所动。走投无路的王伸汉只好找人收买李毓昌的随从,利用吃饭的机会放毒,将李毓昌毒死在善缘庵。然后,伪造李毓昌上吊自杀的假现场。报案后,淮安知府王毂亲临现场查勘,发现疑点不少。生怕真相暴露的王伸汉由于事先以4000两白银贿赂过王毂,王毂也不得不以自缢报案。由于李毓昌的叔叔当过忤作,很懂法医知识,从遗物中发现血迹后,就自行开棺验尸,见服毒状,便赶赴京城告状。

接报后,为了避免官官相护,朝廷命令与江苏毗邻的山东巡抚和按察司负责案件的复查。一干人犯拘到济南审讯后,山东巡抚和按察司发现王伸汉杀人灭口的情况属实,当即申报朝廷。按清代法律规定,王伸汉等一干人犯被拘送至中央刑部再审。在刑部严讯后,王伸汉承认侵贪赈灾银23000两,同知林永升1000两,其余数十人都承认得到了为数不等的赃款。按《大清律》规定:判处山阳知县王伸汉,斩刑;淮安知府王毂,绞刑;两江总督铁保、同知林永升,革职,遣戍新疆乌鲁木齐;江苏巡抚汪日章,革职,留河工效力;其余衙门中涉案的佐贰杂职8人,分别被处以徙、流、杖刑。李毓昌的随从则在主人的墓前凌迟处死,以告慰死者。

翁礼华,1945年生,毕业于原杭州大学化学系,“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批省劳模。20世纪80年代从政后历任奉化、鄞县县长,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浙江省财政厅厅长兼省地方税务局局长及国资办主任。2003年从财政厅卸任后,改任浙江省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中国财税博物馆馆长,浙江大学特聘教授、财经文史研究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赈济赈灾灾民
美国参与赈济1906-1913年淮河流域饥荒及其农林、水利措施
一个“太阳能灯”男孩
辽道宗朝“贫民”问题探析
党是灾民铁靠山(三首)
可口可乐的面试题
两汉荒政措施的不足与局限
硅宝科技:举行雅安地震赈灾募捐仪式
清康熙朝赈济朝鲜事探微
银行赈灾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