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味蕾感觉西安
2011-11-02秦志豪
□秦志豪
以味蕾感觉西安
□秦志豪
羊肉泡馍
初到西安,管不住自己的腿,不免要到秦始皇兵马俑、法门寺、碑林凑热闹;也管不住自己的嘴,不免要尝尝当地的名小吃。这不,一辆大巴车拉着同行人,左转右拐就来到老孙家饭庄了。
一行人入座后,服务员给一人分了一个大碗和一个馍,并教大家掰馍的要领:先一分为二,重叠后一分为四,再拿起四分之一,用大拇指和食指将馍掐成黄豆大小的颗粒。这是一个较长的工作程序,一行人手里忙着,一边说起了馍的多种称谓,如新疆叫馕,四川叫白面锅魁等,说笑声此起彼伏。
据说老孙家饭庄从1898年开始经营。传说羊肉泡馍是在公元前11世纪“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化来的。西周时就把“牛羊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宋书》载:南北朝时,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献上牛羊羹这一绝味,武帝竟封其为太宫史,后又升为尚书光禄大夫。民间也流传着一种有趣的传说:大宋皇帝赵匡胤称帝前困于长安,终日忍饥挨饿,一日来到一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铺前,掌柜见其可怜,遂让其把自带的干馍掰碎,然后给他浇上一勺肉汤放在火上煮透。赵匡胤狼吞虎咽啖完,又用舌头将碗舔净,感到这便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后来赵黄袍加身,龙肝凤髓吃得肠胃大败,常为吃什么而坐卧不安。一日路过长安,突然想起当年吃过的羊肉泡馍,同随行的文武大臣找到这家饭铺重吃羊肉泡馍,似乎找到了想吃就吃的感觉,于是重赏店铺掌柜。皇上吃羊肉泡馍的消息不胫而走,一夜间,羊肉泡馍满长安。谁能否认长安的这一名小吃不是名人效应的结果呢?北宋文学家美食家苏东坡也赞“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同坐中熟悉老孙家饭庄的人讲:百年来,先后有无数各界名流在老孙家就餐。解放前国民党元老于佑任、爱国将领杨虎城、张学良等常在这里招待宾客。解放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周恩来、邓颖超、彭德怀、贺龙、陈毅、胡耀邦等都吃过老孙家的羊肉泡馍。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瑞环、刘华清、吴邦国等也到此就餐品尝。世界上八十多个国家十万余名国际友人及港澳台胞慕名前来。
要说西安卖羊肉泡馍的餐馆有多少,怕没有人去统计,不过最有名的“天下第一碗”就有两家:一家是已故国画大师黄胄到“同盛祥”吃羊肉泡馍后因高兴提笔写的“天下第一碗”。一家是刘华清到老孙家品完羊肉泡馍后兴致勃勃书下的“天下第一碗”。看来你叫你的,我说我的,大家都心平气和,不会真去较到底谁是“天下第一碗”这个真。
女服务员走来把一桌人的碗按顺时针收走后,大家便饮酒吃菜。酒喝多了,就记不住下酒菜了,只记得一道红烧牛尾不错,筋多肉烂,味浓香鲜,不免多啖几块。当服务员端上泡馍,按顺序方位摆在各人面前,有的馍多汤少,有的汤多馍少,一问才知是有人把一个馍全掰碗里了,有的只掰半个或更少的缘故。同时还端上来了香菜、辣椒酱。我的馍少汤多,放点香菜,不多的馍嚼在口里很有韧性,又加了两次汤后已酒足馍饱矣。出了老孙家饭庄后,有同行说:下次再去吃同盛祥的“天下第一碗”。
饺子宴
关于饺子宴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当年慈禧与光绪避难西安,某晚太后听完秦腔后感到腹中空了,即令御厨快做一个她从没吃过的夜宵来。厨师深知太后癖好,用鸡肉作馅,包成拇指大小的珍珠饺子,以火锅形式用鸡汤边煮边捞边吃。那天太后心情爽,就让御厨给那陪她听秦腔的臣下先捞。眼见着珍珠小饺在滚开的鸡汤中上蹿下跳,御厨一勺下去,只捞到一个,把这个饺子送给某个大臣时,他口里说着“一帆风顺”;接下来,二个的他喊“双喜临门”;三个的说“连升三级”;四个成了“四季发财”;五个是“五谷丰登”;六个称“六六大顺”;七个“七星高照”;八个“八仙过海”;九个“九九归一”;十个“十全十美”,最后轮到老佛爷时,锅中已没有饺子了,御厨这时已汗流满面,颤抖地捧着半小碗鸡汤,见慈禧脸开始拉长,御厨心想这下可死定了,愁死人了,没有忧愁就好了……突然茅塞顿开,半碗鸡汤捧给太后的同时大声唱道:无——忧——无——虑——太后一听开心了,脸也光鲜了,御厨的命就这样也保住了。
其实饺子是我国传统食品,始创于唐代,李洪莆在《饺子小考》中说“我国饺子至少有1400多年的历史”。1972年在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墓中,就有一个完整的饺子,专家推断说:这可能是由丝绸之路从内地传入的。古代饺子名称很多,有扁食、角儿,角子,粉角,小点心,水包子等。蒲松龄就有“扁食捏似月牙弯”的诗句。
德发长位于古城钟楼附近,据说创建于1936年,业主赵辑五。此店经营理念是以德为本,以信取人,故风雨变迁中“发”且“长”。目前德发长饺子宴已发展到200多个品种。人称“一饺一形,百饺百味”。它集古今南北饺子之大成,造形别致,选料精细,口味多样。又分为宫廷宴、八珍宴、龙凤宴、百花宴等不同档次,烹饪方法分别采用蒸、煮、煎、炸、烤;口味有咸、鲜、麻、辣、甜及糖醋、五香、怪味等,据说部分品种还取得了国家专利。食者有赞曰:一餐饺子宴,尝尽天下鲜。美味佳环宇,疑是一神仙。其造形综合捏塑雕塑等技艺,花鸟鱼虫千姿百态。德发长先后接待了世界八十多个国家的贵宾和客人。江泽民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也曾来品尝饺子宴。日本和我国香港、台湾及中央电视台以“八千里路云和月”的电视片称饺子宴是中国饮食之精品。诗人贺敬之挥笔抒怀“宴文宴友饺子宴,长忆长安德发长”。港澳同胞称:到西安,“世界八大奇迹”的兵马俑不可不看;“神州一绝”的德发长饺子宴不可不尝。
一行坐在德发长二楼的桌边,狼吞虎咽了一些平常形状的饺子,没见着花鸟鱼虫等样式的,馅的种类,只觉得个个味儿不一样,但也没有品出多少特别来,便离桌找酒友,白酒啤酒,一杯一帆风顺,二杯双喜临门,三杯三羊开泰……一转儿下来,肚中装满了酒,连连笑称自己成了酒囊,回到自己的座上,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了。一看,幸好饺子也上完了。
灌汤包
民以食为天。吃过羊肉泡馍和饺子,再打听西安还有什么好吃的,就得知“贾三灌汤包”。
该小吃始创于80年代中后期,西安回坊的店主跑遍大江南北,寻访包子高手。由于当时的汤包是猪肉馅的,他不方便品尝,就和汤包高手交朋友,虚心求教,悉心摸索,终于在西安做出了第一笼清真灌汤包子。因店主在家中排行老三,故将汤包冠名“贾三灌汤包子”。其实包子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隋唐时代人们就会制作了,不过那时称“馒头”、“蒸饼”之类,灌汤包子在清代才开始流行,这种包子的产生也有一个传说。
六百多年前,朱元璋胸怀凌云之志揭竿而起,1356年率起义军打到浙江金华城下,由于守城元兵早有提防把城墙加高了七尺,还给城门加上了万斤闸。义军攻了九天九夜不破,只得江边安营。老朱和他的回民大将常遇春等十分焦急,白天黑夜不知揪掉了几多黑发白发,一夜老常难以入眠帐外徘徊,忽然他见城门慢慢地开了,万斤闸慢慢升起,只见元兵押着一批民夫到江边偷偷挑水。常遇春连忙喊醒胡大海和起义士兵,冲向城门。常大将军用肩顶住大闸,嗔目吼曰:“弟兄们——冲进城去啊——”顷刻,义军以排山倒海之势一批接一批冲进城去。老常肩闸久了时间长了肚子饿了,恰好营里送来包子、菜汤等食物,常遇春就叫胡大海抽身喂他包子和菜汤。老常一面狼吞虎咽吃着包子,一面仍不停地催:“汤,包子,汤……”胡大海看着肩负万斤汗流浃背的生死之交,喂着喂着顿生一计,令一士兵先将菜汤灌进包子,再把包子喂进老常嘴里,老常顿觉喉咙湿润,力量倍增。直到士兵都进了城,他才放下万斤闸。后老常问老胡:你那天给我吃的什么东西?又好吃又生力气!老胡笑着说:“就是你要的汤包呀!”金华人听了这话后,等大军转战一走,就做出了著名的风味小吃金华汤包,在浙江、江苏一带传开来。清代《邗江三百吟》里就有专门描写灌汤包子的一首诗,引言说:春秋冬日,肉汤易凝。以凝者灌于罗磨细面之内,以为包子。蒸熟则汤融而不泄。扬州茶肆,多以此擅长。诗云:到口难吞味易尝,团团一个最包藏。外强不必中干鄙,执热须防手探汤。现在的灌汤包已有几十种之多,从地域上可分为:金华汤包、淮安汤包、山东汤包、镇江汤包、合肥汤包、无锡、天津、芜湖等汤包;从馅型上可分为:鲜肉、嫩笋、香菇、虾仁、干贝、鸡肉、三鲜汤包等。据说最初“汤包”是回族人创意的清真食品,现在看来却“大众”化了。从店中的照片来看,国外名人吃了这种包子都称:贾三包子,西北一绝!
灌汤包子的吃法是:用筷子夹住包子上口,轻轻摇晃,然后从笼中夹进调羹,在包子下端(不是底部)咬一小口,馅里的汤汁流进调羹,先吃下包子,后喝调羹中的汤。打量刚上来的一笼包子,见竹编精致小笼,包子有如成都的烧麦状,其皮薄如纸,口感爽滑,有韧性,馅心松软,鲜嫩多汁。包子与笼底间垫着一种草叶样的植物,这样可能便于包子不全部与笼底接触粘连夹破而汤汁流走。外地食客尽管都懂得了吃法,但还是有从笼中夹进调羹时破了皮的,汤汁有的流在了蒸笼里,有的流到了餐桌上。灌汤包种类,有羊肉的、猪肉的、虾肉的等等,有一种野菜馅的让我难忘,它不鲜不香,不爽不滑,也没多少汤汁,入口有绒毛感,很生态的一种野气,就像是一把扫帚,把口腔中的各种味道一扫而光,让每个味蕾都清晰鲜活。
不过无论是羊肉泡馍、还是饺子或者灌汤包子,还是当年的民间小吃么?三者皆选料精做工细、店堂豪华的“宴席”。西安是有名的古都,或者小吃在古都也“宫廷化”了?
责任编辑 张即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