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词汇研究综观

2011-11-01伏春宇

关键词:跨文化词语汉语

伏春宇

(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云南昆明 650093)

文化词汇研究综观

伏春宇

(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云南昆明 650093)

文化词汇;界定;分类;跨文化交际;意义

文化词汇是语言词汇体系中的精华,是一个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真实载体,是了解该民族文化的镜子。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文化词汇进行了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化词汇具有很重要的跨文化交际中意义,主要体现在翻译,语言教学及双语词典编撰三个方面。

2语言是人类认知世界、表达思想及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语音、词汇、语法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然而“关于语言的三个要素 (语音、语法、词汇),从索绪尔开创现代语言学的新天地以来,语言学家的研究领域起初是集中在语音(语音学和音位学)方面,后来集中在语法学方面,而始终忽视对词汇的研究”(汪榕培 2000:24)。实际上,词汇是语言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它蕴涵着最大的信息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当今全球化速度日益加快,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词汇学习对提高交际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跨文化交际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特别是词语与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了研究的热点。本文梳理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文化词汇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文化词汇的界定,文化词汇的分类和文化词汇的跨文化交际意义进行了分析、归纳。

一 文化词汇的界定

文化词汇,顾名思义,指具有一定文化负荷的词语。这些词语“受文化制约 (cu lture2bound),从它们身上可映射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Larry 1998:132)。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研究角度对“文化词汇或文化词语”进行了界定。

苏俄学者创建了语言国情学,词语文化是它研究的主攻方向和主要对象。维列夏金和科斯托马罗夫 (1973)把文化词语定义为“作为民族文化信息载体和渊源的语言名称单位”(转引自俞约法 1994:51)。英语国家的学者对文化词汇的研究多从翻译角度进行。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 Newm ark(2001:94)将文化定义为“使用特定语言的群体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表现形式”,认为“文化词语 (cu lturalwords)”是指造成翻译问题的文化空缺词,它们是独特的,无法直译。

与国外相比较,近几年来国内的学者对汉语文化词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孟子敏把语义分为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把“文化词语”定义为“指具有文化意义的词或短语”,比如“走后门、眼高手低、狼心狗肺、胡说、甘薯”等 (1993:106)。对汉语词汇与文化研究较系统、详尽地要数常敬宇。他指出,“文化词汇是指特定文化范畴的词汇,它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1995:2)。他认为文化词汇的界定要考虑两点:一是文化词汇本身载有明确的民族文化信息,并且隐含着深层的民族文化的含义;二是它与民族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有直接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该文化。王德春 (1998:37)倡导建立国俗语义学,主要研究词语的语义民族性,他把具有语义民族性的词语称为“国俗词语”,并对其进行界定:“所谓国俗词语就是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民族风情有关的,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词语,简言之,即具有国俗语义的词语。这种国俗词语有的是历史上形成的,有的是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它们都固定和蕴含着带有民族文化色彩的国俗语义”。王国安 (1996:398)认为,文化词语“当指那些直接反映中国独特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词语”。林宝卿 (2000:134)将文化词汇称作“特有词”,“即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词。这里的特别,指的是汉民族特有的,能反映出汉民族独特文化、独特民俗风情的词,其他语言里找不到现成的词语来对译。与众不同的是指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的,不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一般的共性,有特殊个性”。廖七一 (2002:232)将这类词语称作“文化负载词汇”(cu l2 ture2loadedwords),即“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张高翔(2003:61)认为,“文化词语特指那些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能直接从字面上了解其含义,具有固定文化附加意义的词语”。张公瑾 (2004:203)认为,所谓文化词汇是指“被使用该语言的民族赋予某种特殊内涵,或是反映某个时代、某个事物、某个事件的代名词”。

综观各家对文化词汇的界定,可以发现,“文化”、“特定 ”、“特殊 ”、“特有 ”、“独特 ”、“民族 ”是定义中的关键词。这说明文化词汇有别于一般词汇。也有个别学者认为,“…将这些词分离出来,称之为文化词汇,容易给人这样一种印象:即它们不是一般词汇,而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词汇。实际上 ,不仅红、黄、白、黑、松、竹、梅是一般词汇 ,龙、凤、华表也是一般词汇,它们具有其它一般词汇所具有的特点。对于这类词较好的处理方法是从词义入手”(胡文仲 2002:64)。

二 文化词汇的分类

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统一的定义。戚雨村(1992:1)指出,“各门学科从不同侧面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林林总总,不少于 250种。”学术界对文化词汇的分类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情况。

维列夏金和科斯托马罗夫(1973)把文化词汇分为六类:(1)无等值词;(2)有背景意义词;(3)有文化感情色彩词;(4)成语典故;(5)格言警句,包括俗语、谚语、名言、政治口号及科学公理;(6)礼节用语和客套语。这些词“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国家民族文化特点、民族集体特定时期的生活条件和思想、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等”(俞约法 1994:52)

Newm ark(2001:942103)把文化词语分为五类:(1)生态 :植物 ,动物 ,风 ,平原 ,丘陵 ,如:selva(热带雨林 ),tund ra;(2)物质文化:(a)饮食,如:zabaglione;(b)服饰,如:anorak,kanga;(c)房屋和村镇,如:kampong,bourg;(d)交通,如:rickshaw,M ou lton;(3)社会文化2工作和休闲,如:raga,reg2 gae;(4)机构,风俗,活动,程序,观念:(a)政治和行政;(b)宗教,如:dharm a,karm a;(c)艺术;(5)举止和习惯,如:cock a snook,sp itting。他认为 ,诸如“live、star、sw im、m irror、tab le”之类词语属于普遍词汇,通常翻译它们不会有问题;诸如“steppe、dacha、tagliatelle”之类词语属于文化词语 ,通常翻译它们不太容易,因为在源语和目的语中找不到对应词。

王德春 (1998:39240)把文化词汇分为七类: (1)反映我国特有事物,外语中没有对应词的词语,如“太极拳、四化、插青”;(2)具有特殊民族文化色彩的词语,它们除了概念意义之外,还有特殊的民族文化含义。如“竹子”表示高风亮节,“青松”表示坚贞不屈; (3)具有特殊历史文化背景意义的词语,它们的意义与某种历史典故有关,如“红豆、鹊桥、牛郎织女”; (4)国俗熟语。这类熟语包括成语、谚语、俗语、警句、格言、歇后语、惯用语等,它们或具有历史意义联系,或具有潜在的民族文化含义,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 (5)习惯性寒暄用语。如“哪里,哪里”是回答称赞的谦语,具有民族语言特点;(6)具有修辞意义的人名。例如 “诸葛亮”表示智慧的化身,“红娘”表示媒人; (7)兼有两种以上国俗语义的词语。如“粽子”既表示中国特有的食物,又表示祭奠屈原的食物。

孟子敏 (1993)把文化词语分为三类:(1)根据感情色彩分为两类,即褒义词和贬义词。褒义如“勤奋、诚恳、纯洁、伟人”,贬义如“懒惰、肮脏、狐朋狗友”;(2)根据风格意义分为两类,即口语和书面语。口语风格的如“窍门儿、干吗、拖后腿、七上八下”,书面风格的如“承担、庄严、父亲、身心交瘁”;(3)语言意义转化或消失之后产生文化意义的文化词语又分为 24类,如动物,植物,人物等。

王国安 (1996:402)把文化词语分为五类:(1)表现中国独有的物质文化的词语。如:华表,月饼,八仙桌,旗袍;(2)表现中国独特的精神文化的词语。如:禅让,道,比兴;(3)表现中国独特的社会经济制度的词语。如:尚书,举人,菩萨;(4)反映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的词语。如:梅雨,乾坤,流沙,戈壁滩;(5)反映中国独特的风俗习惯的词语。如:重阳,稽首 ,卜巧,踏青。

张高翔 (2003:63)综合各家对文化词汇的分类,从文化结构的四层说 (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把文化词汇分为四类:

(1)物态文化词语。指反映“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的词语,可细分为五类:①建筑类,如:华表、屋桥、四合院、石库门、长城、故宫、孔庙、窑洞、皇陵、佛塔;②饮食类,如:饺子、月饼、粽子、年糕、发糕、莲子、汤圆;③器具类,如:八仙桌、太师椅、胡琴、花轿、花车、毛笔、砚台、华盖;④服饰类 ,如:旗袍、中山装、乌纱帽、马褂、胡服、长袍、冠冕; ⑤自然地理类,如:梅雨、乾坤、三伏、三九、梯田。

(2)制度文化词语。指反映“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行为规范、准则以及各种组织形式”的词语。可细分为三类:①政治法律制度类,如:连坐、宫刑、禅让、秦始皇、魏征、丞相、封禅、一国两制;②经济制度类,如:田赋、丁口、休养生息、屯田、联产承包、双轨制;③社会文化制度类,如:科举、举人、殿试、阿注婚、宗祠、文字狱、百鸟争鸣。

(3)行为文化词语。指“一些反映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的词语”,可细分为三类:①礼仪类,如:稽首、长跪、万福、请安、拜堂; ②习俗类,如:闹房、踏青、赏灯、登高、赏菊、划龙舟;③节令类,如:春节、中秋、重阳、清明、寒食、元宵。

(4)心态文化词语。指“一些反映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方面的词语,属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范畴,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如:道、仁、理、赋、无明、三清、五行、四书五经、楚辞、篆书、楷书、天人合一、孔子、朱熹、带高帽儿、小菜一碟、爱屋及乌、坐飞机、病入膏肓、暗箭伤人、冲刺、后台、开绿灯、空头支票、佛口蛇心、婆婆妈妈、红人、左右逢源、跳槽、纸老虎。

从上述各学者对文化词汇的分类可看出,有的是从狭义文化的角度来进行分类,有的是从广义的文化角度划分。林大津 (1999:10)认为,“狭义的文化可专指社会意识形态,可指教育、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神财富;广义的文化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可指人们的整个生活方式。”

三 文化词汇的跨文化交际意义

1 文化词汇对翻译的影响

翻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两种语言体系所承载的文化特征表现为完全重叠、部分重叠、不同、类似、相同、文化空缺或相互矛盾”(金惠康2003:6)。

在词汇层面上,存在大量的文化空缺词或概念意义相同而文化内涵却不同的词。文化词汇的翻译是翻译过程中最令人头痛的事,主要是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文化词汇的翻译,“目前比较现实的做法是用汉语拼音拼写、加注或是增译、音译和译借”(金惠康,2004:231),以便保留词语的民族文化内涵。

用汉语拼音拼写形式来翻译汉语文化词汇已广为西方人所接受。如下表所示:

表1 汉语文化词汇音译对比

其中有趣的是“豆腐”的译名,目前国内众多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书籍都采用洋名“beancurd”,而许多洋人却喜欢使用“tofu”。这说明音译是可取的,毕竟西方人还是喜欢有特色的、原汁原味的词语。

第二种方法是音译后加注英文解释,以方便西方普通读者理解。例如;“油条”可译为“youtiao,fried sticksm ade of dough”;“炕 ”可译为 “kang,a heatable brick bed”;“折耳根 ”可译为“zhe’ergen,rootsof Cordate houttuynia”。

第三种方法是采取意译或直译。意译,如:冰糖葫芦,sticksof sugar2coated app leso r haw thorns;羊肉泡馍,crum bs in m utton broth。直译,如:中国结,Chinese knots;大跃进,the GreatLeap Fo rward。

同样,翻译英语文化词汇难度也很大。比如,把 David Camp译成“戴维营”,而没有译成“美国总统度假村”,缺乏背景知识的读者对此词可能不知所云;ostrich belief可译为“自欺欺人”,但文化形象损失了。

总之,翻译文化词汇对翻译工作者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译者不仅是双语人,还要成为双文化人,只有这样才能准确传达文化词汇所蕴涵的文化精髓。

2 文化词汇对语言教学的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获得了迅猛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要使外国学习者“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还要让他们“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刘珣 2005:297)。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词汇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

外国学习者的汉语运用能力主要从他们是否能够准确地使用地道的汉语文化词汇反映出来。中央电视台《开心词典》节目中有一次出了一道题考外国留学生:中国人形容一个人浑身湿透了,通常使用下列哪个词语 :1)落汤鸡 2)落汤鸭 3)落汤鹅 4)落汤鸟。结果那个外国留学生由于对中国的语言习惯没有足够的了解,犹豫了很长时间,还是选择了“落汤鸭”。

目前汉语文化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似乎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文化词汇只是零散地分布在教材中,教师碰到时,也只是略加解释,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张高翔 (2003:61)认为,“文化词语教学的关键是如何在语言课中进行文化导入,应在选择、讲练方式及测试三个方面突出其特点”。汉语文化词汇门类丰富、数量众多,如果不收集整理,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就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不仅要开设“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概况”等课程,还要开设“汉语文化词汇学”,让学习者对汉语文化词汇的内涵及构成特点达到系统、全面的了解,从而提高培养他们的“语言文化融合能力”(赵爱国,姜雅明,2003:35)。

同样在英语教学中,文化词汇也不可忽视。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英语教师只重视教学大纲规定的词汇,忽视了大纲没有收录的但非常重要的英语文化词汇。结果许多学生发现他们在阅读原版报刊杂志或参加听力考试时,被一些词语难倒了。例如,A re any partsof the U.S.still dry?这句话中的“d ry”就属于英语文化词语,若不熟悉美国历史上长达十四年之久 (191921933)的《禁酒法》这一文化背景知识,很可能把这个词理解为“干旱”。实际上这个词在句中的意思为“禁酒”。许多教师和学生已认识到此类文化词语的重要性,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材料。与汉语文化词汇一样,英语文化词汇也是量大类多,亟待收集整理,编成适合英语教学的材料,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在这方面,国内一些学者 (胡文仲 1995,何炳威 1996,汪士彬 1999,陈鑫源2000,汪福祥 2002,张镇华 2007)已作了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3 文化词汇对双语词典编撰的影响

双语词典是了解民族语言、文化和社会的重要窗口,它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及导向性。197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型《汉英词典》,在世界汉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规范汉语词汇的英译奠定了基础。近几年来,我国各高校出版的大大小小的《汉英词典》不少于百本,但对汉语文化词汇的收录不够全面,甚至畏难而退。文化词汇的收录和编译是双语词典编撰的难点。这些难点主要表现为 (金惠康,2004:230):(1)对等词的空缺 ,如:无常,缘分,冤孽 ,乌纱帽。(2)文化要素的空缺,如:儒,墨,道,法和诸子百家的观点。(3)文化距离所造成的不同文化暗含,如:走狗,地主,资本家,龙凤。(4)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事物、现象和概念,如:汉语的亲属词汇用英语是无法简洁、具体地译出。(5)汉语典故、俗语、神话等,如:郑人买鞋,女娲补天,后羿射日。(6)汉语中产生的新词,如:回头率,皮包公司,托爷。(7)汉语的独特表达方式,如:铁公鸡,铁饭碗,知青,五七干校。(8)中国 56个民族文化习俗的介绍等,如:赶表,踩歌堂,清寨。

鉴于这些难点,双语词典编撰的主要任务是,国内词典编撰者互相协作,互通有无,不断收集归类,规范和统一翻译的标准,用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目前国内已出版了两部小型的专攻汉语文化词汇的词典。一本是由思马得学校 (2005)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英中国文化词典》,另一本是由冯凭等 (2002)编著的《大众雅俗语英解辞典》。

四 结 论

综观国内外对文化词汇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外学者对文化词汇还不够重视,特别是英语国家的学者只是在研究翻译时,略加提及,没有作系统的整理分类,没有规定合适的翻译标准和策略。我国学者对汉语文化词汇越来越重视,不仅在实践中,而且在理论层面上都取得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文化词汇是语言词汇体系中的精华,是一个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真实载体,因而是了解该民族文化的镜子。要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和误解,首要任务是认真学习文化词汇。文化词汇的研究应该受到重视,这就要求:在文化词汇翻译的标准上达成一致,统一标准,在文化词汇教学中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双语词典的编撰中注意对文化词汇的有意识的收集和编译,做到与时俱进,系统化、规范化。这些工作做好了,对中西文化交流将是一大贡献,功德无量。

[1] Larry A.Samovar&R ichard E.Porter&L isa A.Stefani.Com 2 m unication between Cu ltu res[M].Belmont:W adsworth Publish2 ing Company,1998.

[2] Newmark,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2 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 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 陈鑫源.大学英语文化背景辞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5] 何炳威.极易误解的英语词语[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6.

[6] 冯凭等.大众雅俗语英解辞典[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8] 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9] 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续编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10] 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 [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11] 林宝卿.汉语与中国文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2] 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13]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1

[14] 孟子敏.对外汉语中的文化词语[A],语言与文化多学科研究[C],陈建民,谭志明.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15] 戚雨村.语言文化对比[J].外语研究,1992(2):128.

[16] 思马得学校.汉英中国文化词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1

[17] 王德春.国俗语义和《汉语国俗词典》[A],国俗语义研究[C],吴友富.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18] 汪福祥,伏力.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

[19] 王国安.论汉语文化词和文化意义[A].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20] 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1] 汪士彬.当代英语习语[M].北京:宇航出版社,1999.

[22] 俞约法.语言国情学及其背景 2从语言及文化的背景看苏联的文化语言学[A],文化与交际[C],胡文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3] 赵爱国,姜雅明.应用语言文化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4] 张高翔.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词语[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3):61265.

[25] 张公瑾,丁石庆.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6] 张镇华等.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语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A Survey of Cu ltura lW ords

FU Chun2yu
(Facu lty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Kunm i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 ing Yunnan 650093,China)

culturalwords;definition;c lassification;intercultural comm unication;significance

Cu lturalwords constitute the essence of the lexical system of language,w hich carry andm irror them ate2 rial culture and sp iritual cu lture of a nation.Scholars athom e and abroad have studied cultural term s from diverse perspectives.Cultural term sp 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intercultural comm unication,m ainly in the spheresof transla2 tion,language teaching and com p iling of bilingual dictionary.

H031

A

167322804(2011)032010920004

2010207201

猜你喜欢

跨文化词语汉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学汉语
找词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