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住魅力北京 传承千年中轴线

2011-10-31

北京观察 2011年12期
关键词:中轴线北京历史

张 涛

留住魅力北京 传承千年中轴线

张 涛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现存于旧城的城市中轴线被称为北京这座古都的“脊梁”和“龙脉”。这条中轴线左右对称,高低起伏,既体现了“居正不偏”的传统儒家思想,也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庄重与威严,是一条不断传承和发展的城市文脉,对于展现北京优秀的历史文化、对于研究古代建都史和建筑史、对于促进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如今,北京城中轴线的申遗工作已经开始,北京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也会同六家民主党派共同就加强北京城中轴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展开了一系列的调研工作,为此,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

记者 我们知道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正在进行,请您介绍一下申遗工作目前的进展情况?

孔繁峙 我们现在正在积极运作北京市中轴线的申遗工作,这项工作基本上还处于前期准备阶段。我们首先是写文本,就是为申遗撰写文本,这项工作目前正由清华大学来完成,目前申报文本已得到专家的初步认可。然后我们要制定保护的初步规划,进一步研究了北京中轴线目前的保护现状,分析哪些建筑有条件恢复,哪些建筑应该恢复,哪些建筑必须恢复的问题。比如说,南起点的永定门,它的城楼、瓮城、箭楼必须要完整,这就一定要恢复。再比如说地安门,照理说应该恢复,但是由于城市交通的问题无法解决,目前我们还没有办法复原。我们的保护规划还包括建筑的保护范围、采取哪些具体的保护方法、在建筑保护的管理上应该突出哪些内容、哪些重点等问题,我们都进行了前期研究。我们还对中轴线现在建筑的完残情况、占用情况进行了备案,包括对那些后来的新建筑进行分析,哪些建筑对中轴线的原貌造成了影响,是需要改造还是需要拆除,这些问题都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和论证。

历史的变迁无法抗拒,从民国至今这一百多年来北京的城市发生很大的改变,中轴线实际受了城市发展的影响,许多功能也发生了变化,保存下来的已非历史的原貌,但是令人欣慰的是中轴线保留下来的城市理念,到今天仍然没有发生变化。当然,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和市政府高度重视名城保护的结果,在这么多年的发展和规划中,除去为了缓解交通问题和其他特殊项目以外,政府从来没有因为其他大型城市建筑的建设对中轴线造成影响,所以我们才能看到现在中轴线的主体建筑尚在,这也为我们的申遗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 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提出“重构历史文化魅力走廊,系统规划实施魅力中轴线工程”,您认为保护北京中轴线有哪些重要意义?

孔繁峙 北京中轴线保护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对其文化内涵的发掘还在进行中。它的文化价值包括中轴线历史的意义、现实的意义以及未来的意义三方面。

从历史角度看,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北京城中轴线及其建筑,已经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极具历史和人文价值。在封建社会中,它集中体现了封建王朝在都成建设中对国家统治的理念,比如皇权至上、统御四方的中心地位,左祖右社、文东武西的礼制秩序,对称平衡、包容和谐的儒家思想等,反映了封建制度的等级秩序,凝聚了传统的礼制制度和“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等。可以说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在这里得到了完美地体现,是历史留给我们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

从今天和未来看,北京城中轴线也是贯穿历史和现代城市发展的纽带和桥梁。它是这座古都诞生和演进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也必将影响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首都全面实施“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格局中,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全面提升国家文化中心地位的进程中,中轴线都承载着巨大文化价值和潜力,为北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另外,北京城中轴线所体现的规范社会秩序与追求社会和谐等理念,对于今天的社会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记者 据您观察,目前社会对于中轴线保护的关注情况如何?

孔繁峙 北京的民众对于北京中轴线的保护很关注,有些人为此专门写了很多文章,有的讲述其历史,有的描述其现状,有的陈述其意义,这也反映出民众们对于中华文化的珍视与热爱,这点已经不需多言了。

其实,国际上对于这条北京中轴线也很关注,中国的都城为什么会采取这种左右对称的布局方式?这条中轴线之中包含了多少中国的文化元素?这些都是他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因此,中轴线申遗对于扩大北京这座世界名城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大有裨益的。

北京中轴线代表了中国历史建筑的核心内容,因此,对其宣传在国际华人之间也是颇具影响力、感召力和亲和力的。从这几点来看,我觉得中轴线的申遗也绝不单单只是我们北京的事情,中轴线的保护也不仅仅是文物局一家的事情,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它,保护它,珍视它。

记者 今年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对中轴线做了很多调研和研讨,请问现在中轴线的现状是怎样的?中轴线的保护还存有哪些问题?

孔繁峙 如今的这条中轴线几经朝代更迭、政权更替,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了,但中轴线作为北京城脊梁和灵魂的主体地位却始终都没有变。总的来说,中轴线的保护现状是总体尚在,局部缺失。至今,中轴线上及两侧的主要建筑,如钟楼、鼓楼、景山、故宫、天安门、太庙、社稷坛、正阳门、天坛等还基本完好,其中绝大部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坛和故宫还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都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和修缮。这都为进一步推动中轴线的整体保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与此同时,也需要承认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长期未能解决。

起初,北京中轴线及其两侧被行政区划分割,分属原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区管辖。虽然后来四区合并为两区后,行政区划变少了,但是中轴线上的文物建筑的使用单位隶属多元、管理分散的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虽然目前在旧城区内划定了33片保护区,但是贯穿北京城区南北的这条中轴线却偏偏没有列为专项保护区,保护利用情况不太乐观。

据有关统计,中轴线及其周边曾经排列着40多座古建筑,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建筑被先后拆除,比如说永定门、地安门等。有些建筑虽未拆除,但是本体已不完整了,比如正阳门,现在就只有城楼和箭楼,瓮城已经没有了,护城河也变成暗沟了。这都使中轴线的完整性受到了损害,也造成了中轴线建筑文化的缺失。

当然,现在也必须承认,对于中轴线保护的研究和宣传还是不够的,还没有做到科学保护利用。目前,中轴线的研究和宣传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一是中轴线及其建筑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研究不够深入,认识不够到位。二是对中轴线在北京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不够,因而缺乏整体的规划和保护;三是现在的一些研究大都还是停留在单体建筑层面,而对中轴线的整体研究,无论是从建筑本身,还是从建筑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对中轴线的整体关联性等方面,研究工作还不够深入。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对中轴线资源的科学保护利用难以深入展开。

记者 市政协委员们对中轴线保护工作很关注,请问目前政协委员们都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意见?

孔繁峙 政协对中轴线的调研历时半年多了,组织了17次不同规模的座谈会和研讨会,委员们对中轴线的保护达成了许多共识,也提供了很多具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极大地促进了申遗工作的发展。

首先,要提的就是制定中轴线整体保护发展专项规划,启动中轴线整体保护立法程序的问题,对于中轴线这样一个具有多种文化内涵的历史文化遗产,必须组织力量重点研究,制定整体保护发展规划,并将规划用地方性法规的形式明确下来。有些委员还建议成立“北京城中轴线遗产保护委员会”,负责规划的实施、监督和有关建设项目的审批工作。

其次,要重视中轴线上缺失重要历史建筑的遗址保护,目前条件下,要全面恢复中轴线已缺失的重要历史文物建筑,既不符合文物法规定,也不符合北京实际,但必须按照文物法对遗址进行保护,也为今后的保护工作留有余地。

当然,对于中轴线的研究宣传也还要加强和继续,要积极营造出人人为中轴线保护做贡献的社会氛围。这点也是很重要的,也是我们要继续坚持做的工作之一。

猜你喜欢

中轴线北京历史
“畅读中轴线 最爱北京城”东方少年领读者培养计划启动
首付10万起! 做广州业主!坐拥中轴线+名校资源+三大商圈!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中轴线 古老北京的文化坐标(五)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