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经验:资源全回收 垃圾零掩埋
2011-10-30顾志康
顾志康
台北经验:资源全回收 垃圾零掩埋
顾志康
台北市位于台湾岛北部,面积271.8平方公里,目前人口数约261万人,约占台湾总人口数11%。
台北市1992年即开始回收资源垃圾,当时因垃圾采取落地收运方式,环境极为脏乱。为予解决,台北市自1997年规定市民必须将垃圾直接交给垃圾车收运,并每周2次在垃圾车后跟随资源回收车,方便市民将“垃圾分类”、“资源回收”与“垃圾清运”一次完成。
垃圾费是“污染者付费”的一环,台北市自1991年开始征收。马英九前市长就任后,决定将垃圾费随袋征收改由市民向环保局购买专用垃圾袋清理垃圾,环保局并免费回收资源垃圾。这样,丢多少垃圾,付多少钱,垃圾愈少,缴费愈少。
台北市在2000年7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垃圾费随袋征收,实施后,台北市家户垃圾量已减少了65%,资源回收率也从实施前2.4%增加到目前的44.68%,市民垃圾费负担也由1999年的每户每月144元(台币)减至2008年的40元(台币),享受到垃圾费负担减轻的好处。
为回收资源,台北市府顺应趋势,规划家户厨余回收工作,逐步扩大回收区域,并自2003年12月26日起全面回收家户厨余。
为建设台北市为可持续发展之绿色生态都市,台北市通过推动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社区绿美化、保存自然,环保社区化、环保教育、全回收、零掩埋等策略,以期达到能源回收、资源回收、生物多样性等可持续目标,其中“资源全回收,垃圾零掩埋”是台北市重点工作。其主要策略有8项,包括抑制伪造专用垃圾袋,持续加强垃圾减量与资源回收之宣传教育;执行资源垃圾强制分类回收;推广餐厅、市场有机废弃物回收及再利用;废家具修护及大型废弃物破碎回收再利用;推动区域合作处理垃圾以减少掩埋容积;灾害废弃物分类处理回收再利用;无法回收物质之废弃物进行热能回收;焚化灰渣筛选、分类、固化、熔融、再利用。通过这些策略的规划与执行,最后达到“资源回收量极大化”,“焚化垃圾量极小化”,“掩埋垃圾量为零”的终极目标。
为达到这些目标,台北市自2002年开始管制生活垃圾不得掩埋处理。2003年台北市运用垃圾减量后的焚化炉余裕量与邻近的基隆市合作处理垃圾,由台北市代基隆市焚化垃圾,基隆市则代台北市处理焚化底渣,合作18个月,各替对方处理113522吨废弃物,台北市节省了约12万立方米的填埋容积。
台北市因台风频仍,为尽速清理灾害废弃物,整顿市容,自2005年开始灾害废弃物均先清除至填埋场暂存及进行分类,分类完成的废弃物则分类运出填埋场进行再利用。
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台北市山猪窟掩埋场的使用量已由1994年开场时的每日掩埋2501吨,减少到2008年平均的每日55吨,掩埋处理量减少了97.8%,显示台北市正朝零掩埋目标逐渐迈进中。
本文由台盟北京市委提供
责任编辑 薄 茹
实习编辑 张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