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新村建设中农业产出弹性评价——以内江市中区为例
2011-10-29向琳
向 琳
内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四川 641112
一、引言
“十一五规划”期间内江市市中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投入增加使得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是随着我区农业投入的增加,如何更加有效率地提高农业投入,提高其产出绩效问题显得日益突出。为此,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四川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在 《四川省县域新村①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办法(试行)》中提到,要“研究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布局,明确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与重点”。粮油、蔬菜与柠檬生产作为内江市中区的基础产业,稳定生产,提高产量对内江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有必要对内江市市中区的农业产出弹性做科学的计算与评价,在此基础上为我区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目前,农业投入产出弹性的计算方法有很多,其方法需要较多的已知的数据支持,并且要求数据的变化过程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研究时间为“十一五规划”与“十二五规划”期间,采用灰色理论评价农业产出弹性是较好的选择。
二、研究方法及模型的建立
(一)灰色系统理论
其中:
求解微分方程,即可得到灰色预测模型:
根据灰色预测模型,本文就可以对内江市市中区农业投入产出进行科学的预测。
表1 预测精度等级
(二)最小二乘法
为了确定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产业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本文以2010年为时间阈值,采用最小二乘法(Method of 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分别对“十一五规划”与“十二五规划”两个阶段的粮油生产与蔬菜生产的播种面积(万亩)与产量(万吨)进行回归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两阶段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播种对产量的弹性系数。
三、研究指标与数据选取
本文作者承担了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新村规划设计,故选取该区粮油生产与蔬菜生产播种面积(2006年—2010年)与其产量(2006年—2010年)来分别预测2011年—2015年的数值。选取指标数据来源于内江市市政府农业局 “市中区近五年农业发展情况”报告,经整理而得2006年—2010年市中区粮油与蔬菜生产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
四、预测与回归结果分析
将内江市市中区的粮油与蔬菜生产的相关数据代入模型分别求解,得到2011年—2015年该区粮油与蔬菜生产的预测值。为了进一步分析该区粮油与蔬菜生产的投入产出弹性,现建立OLS回归模型:Production=α+β*Area。 其中 Production 表示产量,Area表示播种面积,α,β为待估计的系数。现把前面求得的灰色理论数据代入求解,回归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在我国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市中区粮油与蔬菜产业现状,要保持粮油蔬菜的又好又快发展,其种植面积需要根据其产出弹性而定,其中,两阶段粮油生产产出弹性增长8.716%,蔬菜生产产出弹性增长45.442%。
表2 内江市市中区粮油与蔬菜生产产出弹性
五、研究结论
整体而言,市中区在“十二五规划”的新村建设过程中的粮油与蔬菜的产出弹性呈上升态势,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蔬菜生产的产出弹性明显高于粮油生产的产出弹性,如何提高粮油生产的产出绩效,改良粮油品种,提高粮油生产技术,是“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
本研究的启示是:从建设现代农业的角度讲,在市中区“十二五规划”建设过程中,增加粮油与蔬菜的生产投入是必要的。但是,对新村建设中农业产业的投入不仅仅是增加其量的投入,更重要的是根据粮油与蔬菜生产的产出弹性,因地制宜的布局新村农业产业规划,使市中区的农业发展向集约型方向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期间市中区新村的又好又快发展,忽略了产出弹性而盲目投入,只会造成农村资源的进一步浪费与短缺。所以,为了推动市中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蔬菜生产总量应该增加,粮油生产过程中应该以技术提高为主。
注释:
①本办法所指的新村,指聚居人口在50人以上的各种规模的农村居民点。
②GM(1,1)模型表示一阶的,单变量的线性动态预测模型。
[1]ANTLE J.M.Infrastructure and Aggregat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International Evidence[J].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e Change.1983,31:609-619.
[2]DEBRAJ RAY.Development Economics[M].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8.
[3]DU Jian-wei,WANG Yin-yan,Fault Forecast and Diagnosis of Sequential Turbocharging System Based on Grey Theory and Neural Network[J].内燃机学报,2008,(6).
[4]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
[5]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冯鑫明.第一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实证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7]张云鹏,黄春艳,刘法贵.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灰色理论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9,(1).
[8]谢长青,钱文荣.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规模经济效应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