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研究

2011-10-28苏海霞

关键词:培养目标英语专业规格

苏海霞

高师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研究

苏海霞

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地方高师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目标和培养规格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地方高师院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培养规格缺乏细化标准。建议地方高师院校根据学校情况界定细化具体的培养目标,制定英语专业培养规格内容应从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三方面来体现英语学科特点,要提出相对具体、有特色的特殊的要求以体现学校特点。

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目标涉及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而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则涉及到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什么样的基本职业要求以及达到这种要求的基本教学设计与途径。本研究以地方高师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研究对象,通过纵横向对比,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地方高师院校现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部分进行全面比较,旨在为高师院校进一步明确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提供参考,为学生建立合理的英语知识结构,为市场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具有现代化教育思想与理念的英语人才提供帮助。

一 地方高师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1.新《大纲》关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2000年4月正式颁布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明确提出了新世纪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应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的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育、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2.地方高师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比较。

各高师院校承担着培养英语教育人才的重任,各高校的培养目标定位理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更应表现出自己的特色。现对所调查的四所高师院校(为安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和河南师范大学,在文中分别被标示为院校1、院校2、院校3和院校4)的培养目标进行比较。如表1。

表1 四所院校培养目标表述对比

由此看出,所调查的高师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落脚点主要定位在英语教学人才、英语教育研究工作者、英语教育管理者等方面,而且各个学校都直接或间接提出了培养“英语教学人才”这一目标。英语教学是英语教育方向赖以生存的基础,失去这个基础,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所以英语教育方向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培养英语教师这一基本特性,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这一主旋律。至于培养出来的英语教师是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等则要根据各个学校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来确定。从表1中也可以看出,各师范院校提出的培养目标相对宏观、模糊,缺乏明确的定位,部分院校还有将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混淆的倾向。分析认为:高师院校由于地域不同、学校资源不同、学校周边资源不同及办学特长等多方面的不同,应根据学校的特点,设置有特色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体。幼儿园英语教师、小学英语教师、中学英语教师、大学英语教师等不同层次的英语教师其知识结构、能力、素质显然有着不同的侧重,不同的侧重则导致课程设置的不同,课程设置的不同有可能导致开设课程方式不同。所以各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切忌求大、求全,相反应明确、具体提出有特色的培养目标。

二 地方高师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分析

1.大纲关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

新《大纲》对英语专业的培养规格在知识方面的要求是“扎实的基本功(专业基础知识)、宽广的知识面(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对能力方面的要求是“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对其他方面素质的要求是“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2.地方高师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比较。

表2 四所院校培养规格对照表

从表2看出:第一,各学校培养规格的表述及要求都不尽相同,但其涉及的内容主要通过思想品德、知识、能力和身心素质来反映,其实质是通过教师的素质结构来反映。第二,部分院校没有将思想品德方面纳入培养规格进行要求。第三,多数院校没有对基础理论知识、科技知识、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做出要求。第四,在特殊要求方面,各校普遍对计算机知识及技能、科研能力提出了要求,而对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提出要求。

三 地方高师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调查分析

为了解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本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分别从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相关知识)、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等方面了解教师、已毕业学生和用人单位在引进英语教师时需要考察的各素质的重要性程度。

1 对思想品德素质态度的调查。

通过对不同人群的调查发现:教师、已毕业学生和用人单位对思想品德素质的态度按照其频数分布的降序排列几乎相同(见表3)。由此看出: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对思想品德素质的看法非常一致,所以在制定培养规格中有关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的内容时,可以从热爱体育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敬业精神、关爱学生和待人真诚等方面做出一定的要求。

表3 教师、已毕业学生和用人单位对思想品德素质的态度

2.对知识结构态度的调查。

英语专业的人才其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及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1)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看法。

表4 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看法

通过表4得出: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看法比较一致,其重要性程度依次为,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思想道德修养知识、文体写作及评论知识、第二外语阅读与应用知识。本调查中教师、已毕业学生及用人单位都认为自然科学类知识不太重要。例如:教师、已毕业学生及用人单位认为高等数学知识“重要(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之和)”的分别是8.6%、9.1%、22.6%。这个结果给我们制定培养方案提供了一定的思考:是否有必要增加自然科学类的知识?如果要增加,该如何增加?如果不增加,是否意味着知识结构的不全面?

(2)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看法。

表5 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看法

基础英语35 100 1 0 331 100 1 0 31 100 1英语口语27 77.1 5 121 142 78.8 5 11 18 93.5 3英语阅读28 80 4 141 151 87.9 4 15 12 87.1 5英语听力30 85.7 3 50 260 93.9 3 11 16 90.3 4英语语音20 57.1 9 90 70 48.5 11 15 4 61.3 10英语写作21 60.0 8 120 120 72.7 6 12 13 51.6 6高级英语32 91.4 2 21 301 97.0 2 0 29 96.8 2语言学导论18 51.4 10 91 51 42.4 13 13 3 54.8 11英国文学25 71.4 6 112 99 63.6 7 11 8 64.5 9美国文学23 65.7 7 121 88 63.6 8 12 9 71.0 8英语国家概况8 22.9 15 81 60 42.4 14 12 4 51.6 14英语语法17 48.6 11 101 51 45.5 12 12 13 80.6 7学术论文写作10 28.6 14 62 71 39.4 15 9 2 38.7 15英语口译16 45.7 12 121 72 57.6 9 8 7 48.4 12英语笔译12 34.3 13 102 81 54.5 10 7 7 45.2 13

在对专业知识及技能重要性程度的调查中(如表5),教师、学生及用人单位看法比较一致。三类人群对其重要性程度的看法排在前8位的都相同,它们分别是: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阅读、英语口语、英语写作、美国文学和英国文学。其中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和英语阅读知识得到普遍认可,排序较前,这个结果就为学校确定专业主干课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同时也可以促使培养规格制定者尽可能将学生所学、教师所教的知识和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尽可能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制定相对科学的培养方案,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或者造成学用脱节的现象。

(3)对专业相关知识的看法。

表6 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专业相关知识的看法

在对专业相关知识重要性程度看法的调查中(如表6),教师、学生及用人单位看法差异较大,但有部分看法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教师教育类知识、英语发展史、中国文化知识和英语新闻写作知识有较大一致性,排在前4位,其他专业相关知识没有明显倾向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学生对自己专业相关知识的要求较高,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最高,教师期望学生掌握的知识相对较低。这就要求在制定培养规格时需要综合考虑学校特点、学生实际及学科发展的需要等因素,以开设适合各校学生的课程。

3.对能力态度的调查。

表7 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各种能力的看法

表7表明在能力方面,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除对讲解能力(都排在第1位)、教材教法的运用(分别在第2、5、2位)、审美能力(都在最后)的看法比较一致,在其他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但总体来看,教师对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要求较低、用人单位居中、学生则对自己的要求最高;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应该在多方面都有较强的能力。另外科研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排在第3位),但学生的认可程度较低(排在第13位)。

四 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对比分析,建议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首先定位在英语教师上。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学校的现实情况,界定细化具体的培养目标。制定英语专业培养规格方面的内容时,从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三方面来综合权衡,以体现英语学科的特点、学生为主体的人的发展的要求及社会的需求;从思想品德素质、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及技能、专业相关知识、能力素质、身心素质及审美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以体现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特点。另外,各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对具体的有自己特色的特殊的要求,以体现学校特点。

[1]陈新仁,许钧.创新型外语人才的理念与内涵——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2003(4):2-6.

[2]戴炜栋.第四届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思路[J].外语界,2007(6):2-5.

[3]何其莘.培养21世纪的外语专业人才[J].外语界,2001(1):428.

[4]韩高军.“英语+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施[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7(6):65-67.

[5]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蒋洪新.大学的“通识教育”与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6):144-147.

[7]南佐民.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与对策[J].外语界,2005(5):42-45.

[8]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外外语教学,2002(4):12-17.

[9]张冲.关于英语专业定位的思考[J].外语界,2003(4):7-13.

[10]雪梅,戴炜栋.试析中国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之演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1):1-5.

Abstract:Based on questionnaire and statiscal analysis,a systematic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training objective and standard of English curriculum programs in 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lack of a concrete training objective and a specified training standard.It is suggested that 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 should make a specified training objective.English subject and school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e stressed based on the demands of teachers,students and employers when we set up the training standards.

Key words:English major;training objective;training standard

Class No.:G642.0Document Mark:A

An Analysis of the Training Objective and Standard of English Curriculum Programs in 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

Su Haixia

G642.0

A

苏海霞,硕士,讲师,安阳师范学院,河南·安阳。邮政编码:455000

2009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9-QN-002

1672-6758(2011)04-0088-4

(责任编辑:宋瑞斌)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英语专业规格
近3成苗企难以维持!规格越大越亏,2022如何让泥鳅赚钱?
闭月羞花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山钢日钢1.2mm极限薄规格带钢的生产实践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探索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