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联动,双师双籍”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探索*

2011-10-27胡克伟蔡智军刘凤波田晓玲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7期
关键词:顶岗双师导师

胡克伟 蔡智军 刘凤波 田晓玲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营口 115009)

高职院校“校企联动,双师双籍”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探索*

胡克伟 蔡智军 刘凤波 田晓玲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营口 115009)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但易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本文以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顶岗实习为例,提出了具有高职特色的“校企联动,双师双籍”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并探讨了该模式的含义、构成及实施保障措施。

高职院校;校企联动;双师双籍;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良好途径。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技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校学习期间与企业、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轨,使学生树立起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院“4-1-1”人才培养模式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产品导向式,双厂双校,双工双学”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近年来,各个高职院校通过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拓展实习基地、加强学生管理等办法,顶岗实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实践证明,由于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调研得知,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学校管理功能弱化 高职院校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离开学校在实习单位进行工作与学习,地理位置的分散性导致学校固有的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的权威作用被削弱。

企业管理非正式化 顶岗实习的学生并非企业的正式员工,企业对学生的约束无法与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员工相比。此外,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对学生主要是进行工作管理而不是学习管理。因此,实习企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管理的可行性很低。

学生利益边缘化 由于学校与企业的职责、权利不十分明晰,学校眼中的“准学生”和企业视角下的“准员工”身份使学生处于管理的真空而被边缘化,其后果是学生的利益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实习期间各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校企联动,双师双籍”管理模式含义

“校企联动,双师双籍”管理模式含义是指在学校与企业深层次合作的前提下,通过建立有效机制,在共建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由学校的职业导师和企业的职业导师相互配合共同管理顶岗实习学生。处于顶岗实习阶段的高职学生具有学校学籍和企业员工工籍的双重身份,即顶岗实习的学生一方面受学校学籍管理制度的约束,另一方面,作为“准员工”,也要服从企业的管理。学校教师与企业人员在指导、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肩负双重职责,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角色发生转变,具有双重角色。见图1。

“双学籍”管理制度 (1)学生学籍管理制度:顶岗实习是学校教育实施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必须完成的必修课程。无故不参加顶岗实习或顶岗实习鉴定不合格,不能颁发毕业证书。从这种角度而言,顶岗实习是学校的刚性要求。(2)企业员工工籍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的高职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要服从企业的工作安排和日常管理,要有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做好安全工作;要尊重企业的各级领导、实习指导教师和其他员工;要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按时作息,不迟到,不早退,不误工,不做损人利己、有损企业形象和学院声誉的事情。

“双职业导师”制度 (1)校内职业导师制:校内职业导师协助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业务指导和组织管理,定期与企业指导教师、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工作动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工作,维护学生的利益,及时提醒学生在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帮助学生解决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并做好学生工作报告的检查、批改、评价工作,与企业合作共同做好学生顶岗实习的鉴定工作。(2)企业职业导师制:通过聘请具有一定生产管理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和具备专业技术的生产一线人员,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实习和实训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图1 “校企联动,双师双籍”管理模式图

“校企联动,双师双籍”管理模式的构成

顶岗实习场所由校内转向校外,由校园转至企业,育人的主阵地由单纯的学校传统教育转变为学校与企业联合教育。见表1。

表1 “校企联动,双师双籍”管理模式的构成表

第五学期的顶岗实训 开设具有企业特色的若干门企业主修课程,学生相对集中安排。参加顶岗实训的学生以学生身份为主,企业员工身份为辅;校企合作育人以校内职业导师为主,企业职业导师为辅。

第六学期的就业实习 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实习地点相对分散,参加就业实习的学生以企业员工工籍为主,学生学籍为辅;校企合作育人以企业职业导师为主,校内职业导师为辅。

实施“校企联动,双师双籍”管理模式的保障措施

建立紧密合作型的顶岗实习基地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已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我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着力于开展校企合作,特别强化了与省内外知名食品企业的联系,通过人员互聘、技术合作、实验室共享、资源共用等方式,先后吸收了大连麦花食品有限公司、中粮麦芽食品有限公司、沈阳麦金利食品有限公司、大连理想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好利来食品有限公司等数十家食品企业作为我院食品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我院《校外实训基地遴选和共建制度》的要求,从企业规模、行业影响力、经营规范、社会责任感、校企合作育人态度、企业主修课的实施等各方面综合考虑,优中选优,筛选紧密型合作企业重点培养,校企共同建立紧密型学生顶岗实习基地。

构筑规范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 只有顶岗实习指导到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都由校企共同组织实施,才能保障顶岗实习工作有序、有效地完成。我院先后制定了《学生顶岗实训、就业实习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职业导师制试行办法》、《职业导师日志》、《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手册》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通过构筑规范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制定及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断改进顶岗实习管理方法。

精心打造“双导师”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尚德乐教、工作能力强的顶岗实习“双导师”师资队伍,是做好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教育、实习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关键。我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具体做法为:根据“4-1-1”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在学生第五学期顶岗实训期间,因学生相对集中,安排校内职业导师在实习单位常驻;学生就业实习期间,由于学生比较分散,则指定相应的指导教师经常到各点去检查和指导学生。我院要求指导教师随时了解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依据实习方案和实习大纲内容制定实习计划,按实习计划组织学生进行生产实践和现场教学,指导学生写好实习报告。由于顶岗实习主要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因此,企业职业导师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它是搞好顶岗实习的关键。我院的基本思路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以满足专业教学改革、保证顶岗实习质量为出发点,按照“按需聘用、保证质量、合约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努力建设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相对稳定的企业职业导师队伍。

高职顶岗实习模式是一种新的实习模式,它在实践中展示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和优势,我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在此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特别是“校企联动,双师双籍”管理模式的应用,使学生实践能力普遍提高,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适应期,毕业生以“上手快,能力强,留得住”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

[1]何辉.高职顶岗实习机制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2):134-136.

[2]李军雄,曾良骥,黄玲青.地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3):43-45.

[3]俞校明,张红.高职生顶岗实习过程设计与质量控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66-68.

[4]卢飞跃.高职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22):53-54.

G717

A

1672-5727(2011)07-0053-02

*本文系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目标导向式”课程体系的构建》410(A)及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产品导向式”教学模式研究》(JG09DB289)的阶段性成果

胡克伟(1972—),男,蒙古族,辽宁朝阳人,博士,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与研究。

猜你喜欢

顶岗双师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V eraW an g
导师榜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