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灾后劳动力流动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2011-10-27邵文霞东北煤田地质局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9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业结构

邵文霞 东北煤田地质局

四川灾后劳动力流动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邵文霞 东北煤田地质局

灾害发生后,受灾区域的产业结构在恢复重建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使产业结构更加完善合理。受灾区域的劳动力流动对三次产业的结构调整都会产生影响。因此,要合理利用流动的劳动力资源,发展现代化农业,尽快恢复被毁坏的耕地;调整工业布局,继续保持第二产业的稳步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第三产业规模,使受灾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受灾区域重建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灾后;劳动力流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灾害的发生除了对受灾区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外,还会影响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受灾害影响,一些受灾区域的劳动力会发生区域内和区域外的流动,使受灾区域的劳动力数量减少,对该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造成影响,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因此,受灾区域在灾后恢复重建的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尽快恢复各产业,促进经济增长。同时,要将劳动力流动因素考虑进去,解决受灾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一、灾后劳动力流动趋势分析

当自然灾害发生后,处于受灾区域的劳动力,由于受灾害影响,会失去赖以生存的耕地或者由于工作的企业遭到破坏停产而导致失业。失去生活来源的劳动力就会考虑进行迁移,一方面是向受灾区域内受灾情况较轻,经济状况良好的城市迁移,另一方面是向受灾区域外的地区迁移。受灾区域劳动力的流动大多采取投亲靠友的方式,选择同乡聚集的地方。这些流动的劳动力会在新的区域内选择新的就业岗位,向东南沿海流动的劳动力大多会从事加工制造业,而向内陆区域流动的劳动力则会选择从事建筑业或其他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行业。受灾劳动力流动过程中,政府的妥善安置也起到促进作用。当地政府会将受灾劳动力安置在受灾区域内灾害较轻地区,使劳动力不用离开家乡,就近重新择业;同时,当地政府部门也会和其他区域的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在其他区域为本地区受灾劳动力寻求安置地点,提供就业机会。因此,政府的安置工作也会导致受灾劳动力发生流动。

在四川省汶川地震发生前,2007年,四川省迁往省外的人口为251445人,比省外迁入人口多28280人,总体呈人口外流趋势[1]。2008年5月,四川省汶川地震发生后,造成了近7万人死亡,1.7万人失踪,使当地人口减少。同时,加剧了劳动力人口向外流动的趋势。在政府进行妥善安置后,仍有一部分劳动力选择了外出打工。

但是,2009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南沿海的加工制造业发展变缓,部分企业倒闭破产,使得大量农民工失去了生活来源。因此,一些在外的农民工选择了返乡,寻求新的就业机会,这也造成了“农民工返乡潮”。受“农民工返乡潮”的影响,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向受灾区域外流动的部分劳动力开始回流,重新流回到受灾区域,特别是自己的家乡。因而,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时,不但要考虑劳动力流出的因素,还要考虑劳动力重新流回的因素,以便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二、受灾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灾后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对受灾区域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发展适宜的产业,安置更多的劳动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灾后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以灾害发生前该地区的产业结构为基础,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发展和完善更适宜的产业结构。要充分利用地区的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等资源禀赋,发展新产业的同时,继续保持原有优势产业的发展势头,促进各产业协调发展。

唐山曾经是地震严重受灾区,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唐山市政府一直采取积极的措施,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使唐山的产业结构日趋完善,经济快速增长。地震发生后,唐山市对各产业发展做出了详细的规划。在原来的老市区,继续发展具有产业优势的重工业;在东矿区,主要发展煤矿产业;在丰润新区,则发展纺织、机械、电子等产业[2]。唐山市将产业结构的发展重点放在了第二产业的重工业上,同时发展其他产业来配合,不同的产业发展重点,使各个城区的产业都得以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唐山的钢铁工业、能源工业、建材工业、装备制造业以及陶瓷工业等都得到长足发展,为唐山的经济振兴做出巨大贡献。可以说地震后唐山产业结构不断完善,为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产业结构的调整做出了借鉴。

四川省是我国西部地区的大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森林资源、水电资源等,是西部各省中经济发展势头较好的地区。

从表1可以看到地震发生前1990~2007年四川省的产业结构。1990~2007年,四川省三次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都在不断递增。其中,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呈递减趋势,2007年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19.34%;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呈波动变化,但总体上呈递增趋势,2007年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4.18%,是比重最大的产业;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2003年开始,一直呈递减趋势,2007年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36.48%,比第二产业低7.7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到,四川省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够充分,一些优势产业,如旅游业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且第一产业农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相对较慢,没有发挥出农业大省的优势。此外,第二产业的工业是四川省的主要产业,但是仍以高耗能、粗放式增长的重工业为主,且主要集中在成都、德阳、绵阳工业区,工业过于集中,布局不合理。

图1 1990-2007年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

资料来源:四川省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四川统计年鉴2008[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省的工业企业受到严重的破坏,第二产业受到严重影响。四川省受灾工业企业16280家,直接经济损失997.8亿元;39个重灾县工业企业直接经济损失934亿元,占全省的93.6%[3]。农业的耕地资源也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那些原本经济就发展落后,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贫困地区,无疑是雪上加霜,产业结构失衡。

国务院出台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中列出了18个重灾市县,从表2 我们可以看到这18个重灾市县的产业结构。根据表2数据,18个重灾市县中,青川、汉源、剑阁3个县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是以农业为主的县;北川、汶川、绵竹、什邡、平武、安县、江油、彭州、茂县、理县、黑水、崇州12个市县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小,特别是汶川县,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7.1%,高于第三产业60.4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明显失调;在18个重灾市县中只有都江堰、松潘、小金3个市县的第三产业比重高于其他两个产业。由此可见,地震受灾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绝大多数受灾市县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

综合以上分析,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应该对受灾区域的产业结构布局重新规划,对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借重建的机会及时做出调整。受灾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与重建工作相融合,把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恢复相结合[4]。在保证工业企业恢复重建,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应将第三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此外,受灾区域应结合自身区域的特点,充分利用好本区域的各种资源,发挥本区域的产业优势,使遭到严重破坏的产业尽快重新发展起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三、灾后劳动力流动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一)对第一产业的影响

通过前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产业农业是一部分汶川地震受灾市县的主要产业,这些市县相对较为贫困,主要靠农业收入来维生。其中,青川县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3%,明显高于四川省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对于这些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市县,地震灾害破坏了大量耕地,使当地居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资源。一些劳动力选择了在受灾后背井离乡,到其他区域寻找机会。但是,灾后重建的过程正是需要劳动力的时候,尤其是恢复被毁的耕地,重新发展当地农业。因此,劳动力的流动对于以农业为主的市县的灾后产业重建是极其不利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对于农村剩余人口较多的地区,劳动力的流动则可以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

(二)对第二产业的影响

由于第二产业是四川省的主要产业,并且在地震灾害中受到的损害也较大,因此,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重点,同第一产业相同,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劳动力流动会使部分工业企业缺少劳动力资源,不利于第二产业的发展。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全面展开,需要对重点发展的工业企业进行重新规划,进行合理布局,对于支柱产业、基础性产业以及骨干企业要给予重点扶持,消除劳动力流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为更多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三)对第三产业的影响

近几年来,四川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较缓。地震灾害对第三产业的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的影响相对较大。对于第三产业来说,应该充分利用劳动力流动的机遇,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此外,在灾后恢复重建的过程中,公共基础设施的重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因此,第三产业可以为更多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

总之,受灾区域应该利用好灾后重建的机会,对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做出调整,进行新的产业布局。并且在对产业结构做出调整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劳动力流动因素,发挥劳动力资源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促进受灾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一)发展现代化农业,尽快恢复被毁坏的耕地

在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中,农业的发展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被毁坏的耕地,需要及时地恢复。政府要妥善安置好农村劳动力,为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使他们在保证第一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有效地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为其他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对于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受灾市县,要尽可能的恢复被毁耕地,为当地农民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提高种粮积极性。同时,要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农业生产设施,采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真正使靠农业吃饭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中得到收获,最终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

(二)调整工业布局,继续保持第二产业的稳步发展

第二产业作为四川省的主要产业,应该在灾后恢复重建中重新进行工业布局,将原来过于密集的工业布局分散开来,在不同地区进行合理分布,结合当地的特色,可以在以农业为主的地区适当开展适合当地情况的工业项目。在原有工业企业基础上,要根据受灾区域的地质条件以及资源禀赋,进行合理布局,推进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集约发展[5]。在调整工业布局的过程中,要进行技术创新,采用高新技术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全面加快工业的发展速度[6]。对于污染性较强的工业要进行转移,同时进行技术改造,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对于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要及时进行改造。此外,第二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具有一定技能的劳动力。各工业企业的恢复重建要吸纳流动的劳动力,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同时,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第三产业规模

表1 1990-2007年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

表22007日四川省18个重灾市县产业结构

从四川省主要受灾区域的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的发展落后于第二产业,需要加快发展的步伐。地震发生后,四川省的生态环境被破坏,一些旅游资源也遭到严重毁坏,不利于第三产业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资源可以说是四川省的一个特色资源。例如,北川县拥有与众不同的石林;什邡县西北部是蓥华山风景区;紫岩山风景区则在绵竹县境内。四川省是风景秀丽的省份,它还有羌族等少数民族特色地区,也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此,四川省应该进一步扩大旅游业的发展规模,既可以为当地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又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旅游产业收入,并带动其他第三产业,如餐饮业、运输业等的发展。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发展旅游业就需要保护生态环境,尤其是风景区内的各种旅游资源。除了旅游业,受灾区域还应注重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整体升级。

[1]2007年迁往省外人口大于省外迁入人口.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2009年5月14日, http://www.sc.gov.cn/scgk1/sq/rk/200905/t20090514_735312.shtml

[2] 沈清基,马继武.唐山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回顾、分析及思考[J].城市规划学看.2008(4):20

[3][5] 汶川地震灾区工业恢复重建规划.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2009年11月26日,http://www.kzjztd.com/Programming/ProgrammingShowSingle.aspx?id=9046

[4] 胡方勇.灾后四川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9(1):37

[6] 吴耀宏,李永东.四川产业结构演进及调整的预测分析[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7(4):25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9.186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业结构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