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
2011-10-26李锡丹徐晓丽
李锡丹,徐晓丽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微机教研室,黑龙江 大庆 163312)
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
李锡丹,徐晓丽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微机教研室,黑龙江 大庆 163312)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教学在医学教育课程设置中处于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的高低,不但反映该校的教学质量,而且反映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强弱。作为以传授计算机应用知识为主的医学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教学,如何确定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模式,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医学院校是培养医护人员的摇篮,为了使未来的白衣天使毕业后能更地适应市场潮流,适应社会发展,各医学院校都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设计算机课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毕业生走向社会后,使用起计算机来并不是得心应手,问题主要表现在基本技能欠缺、知识内容单一等方面。由此反映出目前的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认为计算机基础教育应面向社会需求,满足学生的需要,突出本课程的特点,提高教学质量。笔者结合多年来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的实践,提出以下几点体会与建议供同道参考。
1 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1.1 学生掌握的知识单一零散,不能胜任具体任务的工作
目前,各学校的教师都已经明确计算机基础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摒弃了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紧密结合了起来。但是教师的讲课方式仍然以介绍各种软件的菜单命令使用方法为主。学生的学习仍然以机械记忆和模仿操作为主,在课堂上做完教师布置的上机实践任务后,如果教师变换一下题目,就又不知所措了。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接受具体的任务时,由于在校期间掌握的知识零散单一,没完成过具体的任务,因此不知如何下手。
1.2 计算机教育在高年级断线
目前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2方面:计算机文化基础(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软件、网络基础知识等)和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计算机基础课一般在一年级开设,新生对计算机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和热情,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很快。但是计算机基础课在第一学年开设完毕后,学生在校期间就不再学习计算机课程,同时因学校条件所限,操作使用计算机的机会就更少。其结果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毕业时将所学内容基本遗忘,计算机教育在高年级断线。
1.3 医学生课程负担重,计算机学时被压缩
医学高职专科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2年,医学课程负担重,其所学的大量内容需要记忆,因此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少。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许多学科都被减少学时数,我校计算机教学时数被压缩为100学时,然而教学内容却未减少,在此基础上还要保证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学生通过率。
1.4 学生的信息素养偏低,自学能力欠佳
高职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地域经济的影响,他们的信息素养偏低。他们平时很少就某个学习内容去查阅资料,大部分学生缺乏利用计算机网络去获取信息的意识,自学能力欠佳。
2 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使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实际效果不是很理想,教育部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也在新形势下就如何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1 改进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
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大连轻工学校时指出,“职业教育应在做中教、做中学,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只有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国外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有80%是通过亲身体验得到的。为了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中能够胜任具体的工作,缩短职业适应期,我校在建设校级计算机精品课时,在2008级学生的计算机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内容被分成8个模块,每个模块内设计若干工作任务,教学内容被合理地组织编排在工作任务之中。学生是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再严格划分理论与实践,在以2学时为单位的课堂活动中既有教师的讲解、演示和指导,又有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小组讨论,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融“教、学、做”于一体。课程的具体模块与任务设计见表1。
表1 教学模块与任务(60学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任务驱动教学法不适于大班教学;(2)没有合适的教材,我校采用的教材是高职高专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由郭照飞主编。虽然该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线,但是任务编写过大,不适于初学者;(3)教师的教育观念需要改变。
2.2 课程开设体现职业特征,增加为学生职业生涯服务的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要突出计算机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使医学生能够掌握使用计算机知识处理本专业问题的能力。我校教师通过调查医学岗位对计算机操作的实际需求,对以往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地筛选,将常用医学软件、工具软件、系统维护和计算机常见故障处理纳入授课内容之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具体教学内容见表1。且我校与大庆油田总医院、大庆油田龙南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以使用医院的管理系统来书写病历和开处方、填写护理记录单。这些资源能够满足学生了解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
此外,还在高年级开设了计算机第二课堂和选修课,内容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而定,同时注重“新”,如:网页制作、硬件技术基础和微机的维护、图像处理软件、二维动画制作软件、医学统计软件等。并经常组织有关计算机技术的比赛,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计算机教育不断线,真正做到学有所得。不过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而一线教师忙于教学,知识更新明显落后,因此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修学习,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2.3 构建校园网络课程平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信息时代,以网络为信息传输手段的教育模式极大地推动了高校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上课,课后也可通过校园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不仅适应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具体做法是在校园网上建设本学科精品课程,用于辅助学生的课后学习,当学生未能很好地理解课堂上所学内容或需要巩固复习时,便可到校园网上查看电子教案、教学案例、PPT课件、实训项目、课后习题、教学录像、学生作品等一系列资料;学生可以应用网络在线模拟测试系统进行自测,若遇到问题可通过QQ、电子邮件与教师沟通。利用校园网络课程平台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信息素养,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时间有弹性,缓解教学学时少的问题。不过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大专生的信息素养偏低,因此需要计算机教师的引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拓展学习的同时,还要杜绝学生浏览不健康网站,以防学生沉迷于网络。
2.4 以学生发展为本,考核评价标准多元化
原有的“期末考试一张卷”的考核评价机制存在诸多问题。我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取消了传统的“期末考试一张卷方案”,采取全程化考核,即将平时的学习过程纳入考核范畴。考核成绩中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50%,考核不仅包括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核,还包括学习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的考核。具体分配见图1。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学习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的量化方案还需进一步探讨。
图1 课程考核方案
总之,医学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应面向社会和市场需求,满足学生的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度;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加强教学方法改进,应以提高学生就业和创新能力为指导;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应做到产学结合,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
G420
A
1671-1246(2011)02-0057-02